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858245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3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满分100分,题型:一、单项选择题:60个小题,每个1分,共60分。二、多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个2分,共40分。2.考试时间:90分钟。3.答题卡上的课程名称:填“马原”两个字就可以了。4.正确填写个人必要信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

2、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

3、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核心9、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5、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6、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C.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实践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

6、马克思主义宗教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 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

7、出的代表是(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9、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绪论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 2 A 3 A 4 B 5 C 6B 7C 8A 9D 10A 11A 12

8、C 13D 14A 15C 16C 二、多项选择题1BCD 2BCD 3ABC 4BC 5AB 6ABC 7CD AB 9ABCD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观是( )A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 B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 C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 )A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论D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

9、题 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6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

10、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 )A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C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D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

11、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11.“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真实性 B.客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实在性14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12、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意识本质的是(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C.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自生的一种形式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13、18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 )A.独立性、根源性 B.客观性、唯一性C.实在性、唯一性 D.相对性、变动性1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A.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B.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D.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20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A.体现了唯物论和自然观的统一 B.体现了唯物论和方法论的统一C.体现了唯物论和历史观的统一 D.体现了

14、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A.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B.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C.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2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4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25设想没有运

15、动的物质是(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C.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2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8.“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29时间和空间是(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6、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30空间是指( )A.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31空间的特性是(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32. 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 有限性 C. 相对性 D. 一维性33.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

17、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3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 B.客观性 C.现实性 D.可知性3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3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37.全部社会生活( )A.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在本质上是客观的C.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辨证否定

18、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39.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40.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4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42.唯物辩证法

19、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43.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4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4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4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20、(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47.辩证矛盾的含义是(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48.辩证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49.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相互依存、相互渗透50.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

21、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51.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52.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 )A.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 B.各自分别起作用的C.同一性先起作用 D.斗争性先起作用53.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 )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5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22、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55.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56.质变是指( ) A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B事物的运动.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D事物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变化5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动力和实质内容 B状态和形式C基本方向和道路 D客观性和条件性58.在生活和工作中

23、,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59.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60.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6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

24、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C. 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62.唯物辩证法讲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 ) A事物中正确的方面和错误的方面 B事物中存在的方面和将要存在的方面C事物中落后的方面和进步的方面 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和促使其灭亡的方面63.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5、,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的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6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6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

26、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66.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6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68.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7、C.不废江河万古流 D.人定胜天69.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0.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1.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A.创造性 B.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28、用C.目的性和计划性 D.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2.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B.规律是客观的,人是无奈的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7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74.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

29、动的存在方式75.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76.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

30、识的规律77.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78.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

31、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从世界演进的过程来看,自然界是( )A.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 B.存在于人之外并与人分离的C.开天辟地以来就如此,始终不变的 D.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3.哲学基本问题是(

32、)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C.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D.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 )A.谁是唯物主义,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C.谁是可知论,谁是不可知论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否同一性的问题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A.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观点的依据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

33、.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7.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8.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

34、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长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 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10.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11.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

35、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12.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 ,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 A.是客观

36、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1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1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A .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C.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15.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

37、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16.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 )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7.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性关系18.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 )A.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C.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D.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

38、方式和标志的19.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A.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C.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20.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后根源21.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 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

39、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22.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23.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描述性 D多样性 24.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25.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要确

40、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A.指一切运动变化 B.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C.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7.判断新事物的标志是( )A.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的 B.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C.具有远大前途的 D.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8.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A.它具有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的新的结构和功能B.它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又增添了新内容C.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D.它抛弃了旧事物的一切,是全新的和富有创造力的东西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