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 5 月总第 207 期第 3 期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Serial No.207,No.3May.20231治国之道,富民而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价值旨归,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时代变迁,但党的初心不改,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节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
2、奋斗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之后,学界就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概述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曹均学任佳斯(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摘 要: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从乡村振兴、财富分配、发展理念等多维度出发展开了广泛探究,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经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中仍存在对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认识不足、研究重难点不够深
3、入、实证研究较为薄弱、研究视野有待扩展等问题。而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创新思路举措,深化理论研究;强化薄弱环节、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分区域开展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加强学习国内外减贫经验,将正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用创新理论指导中国具体实践,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词: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126;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42(2023)03-01-16马克思主义研究收稿日期:2022-07-18*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 2022 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cxcy2022093)。作者简介:曹均学(1964)男,西华师范大
4、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任佳斯(1996),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 142 页。曹均学任佳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22023 年第 3 期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对于共同富裕的相关学术研究颇为丰富,其研究内容涉及广泛,综合来看,厘清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逻辑理路、思想创新等理论内容,但对于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还不够完善。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全面应对,因此探求有效的共同富裕实施路径有利于全面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
5、书记曾提到,“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环节。黄承伟认为,2021 年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在他看来,脱贫攻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将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在人民身上,使其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宋才发通过研究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内在的耦合性,本质上来讲其出发点、
6、落脚点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就制度优势而言,他指出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为共同富裕在农村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的法治遵循。与此同时,侯银萍以农地“三权分置”体系在浙江的探索为实践依据,阐明了科学准确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制度,同样能够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相应的法治保障。此外,吕德文、雒珊认为还应从政策体系入手来补足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要将乡村脱贫攻坚的常态化治理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从而建立完善反贫困战略的“补弱”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做强”机制,从关
7、键环节入手,以发展乡村产业、金融、生态等多方面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三是要构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拉平”机制,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当然,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同样需要解决乡村振兴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在叶兴庆看来,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主要面临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 146 页。黄承伟: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6 期,第 1-9 页。宋才发: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共同富裕提供法治保障,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6 期,第 1-11 页。侯银萍:农地“三
8、权分置”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 年第 5 期,第 25-33 页。吕德文、雒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中州学刊2022 年第 1 期,第83-91 页。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总第 207 期缩小城乡差距和农村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问题。为缩小“三大差距”需要从推进城乡双向开放、提高农业发展的包容性以及加大面向农民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力度来提升乡村振兴的包容性。而刘明月、汪三贵具体指出,当前开展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难题主要包括城乡要素双向流通不畅、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充足、城镇和乡村内部收入差距明显等问题,并在
9、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相关对策建议来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最后,郑瑞强、郭如良认为,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目标,一方面需要从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振兴,另一方面则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的作用,以此来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二)以改革财富分配格局推进共同富裕冯凌亢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依托科学合理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李逸飞认为,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和质量有利于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
10、形收入分配格局。在李强看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意义在于让这一群体成为社会主体从而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基本途径主要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规范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情况、鼓励其回馈社会;同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从而强化人力资本。与此同时,李培林指出,通过推动共同富裕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高收入群体消费饱和、低收入群体消费不足的问题,从而拉动国内消费,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而分配关系失衡则是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姜国强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具体涉及:居民和地区
11、收入差距过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及公共产品供给不充分和分配不均衡。因此,缩小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叶兴庆:以提高乡村振兴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国农村经济 2022 年第 2 期,第 2-14 页。刘明月、汪三贵: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破解难点与实现路径,贵州社会科学2022 年第 1 期,第 152-159 页。郑瑞强、郭如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 年第 6 期,第 780-788 页。冯凌亢: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2年第1期,第121-127页。李逸飞:面向共同富裕
12、的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探究,改革2021 年第 12 期,第 16-29 页。李强:共同富裕的核心议题与基础条件,探索与争鸣2021 年第 11 期,第 15-17,177 页。李培林: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是与不是,探索与争鸣2021 年第 11 期,第 5-7,177 页。姜国强:国内大循环、分配关系失衡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新疆社会科学2021 年第 6 期,第 8-16,169 页。曹均学任佳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42023 年第 3 期富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实认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能够从根
13、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初次分配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要素市场体系,使生产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要素回报方面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再分配领域则是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提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调节力度,从而缩小收入差距。贾磊认为在第三次分配中,先富群体并未完全理解和践行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因此第三次分配在国内收入分配领域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他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激活财富流动,比如说充分利用慈善事业、民间捐赠和志愿行动使得社会资源向弱势群体分配。除此之外,战炤磊认为,居民收入、企业利润与财政收入作为国民财富分配的三个基本领域,推动三者协同增长是在大变局、新格局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14、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因此需要统筹好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加快财税改革、努力形成“政府主动让利、企业合理逐利、居民普遍获利”的格局,才能够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稳步实现。(三)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共同富裕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仍然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线来推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进而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其中,坚持创新发展能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动力保障。黄新华、韩笑认为,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依托技术创新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转换,同时能够推动国家产业链、供应链转型升级,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更多活力。韩文龙认为,协调的要点
15、在于坚持以科学的方式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论基础。针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乡村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不断缩小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均衡的富裕。绿色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生态追求,旨在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问题。胡晓燕认为,针对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以创新驱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转化通道、升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促进城李实: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经济研究2021 年第 11 期,第 4-13 页。贾磊
16、: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3 期,第 1-9 页。战炤磊:居民、企业与政府收入协同增长: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路径,学术研究2021 年第 11 期,第 107-114 页。黄新华、韩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2 期,第 118-125 页。韩文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 年第 11 期,第 19-24 页。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总第 207 期乡生态环境融合五方面的实践路径,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17、。而开放发展意在立足本土、面向全球,一方面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来解决内外联动、并为共同富裕提供“双动力引擎”,另一方面则是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开放的发展环境。共享发展的核心取向在于人民性,问题直指社会的公平正义。任保平认为,新发展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是要突出共享主体,明确让人民共享各方面的发展成果;二是要强调共享方式,切实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四)以夯实经济基础推进共同富裕胡承槐、陈思宇认为,共同富裕社会状态的达成需要以发达的生产力及丰富的物质财富为前提条件。虽然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总体而言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并未达到国际
18、上公认的某一财富水平,因此需要一如既往地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再加上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任务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在夏杰长、刘诚看来,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状态,必须依托于其所存在的经济阶段。而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数字时代,依靠数字经济来推进共同富裕必然是大势所趋。具体表现为:一是瞄准数字技术和数据重点,通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从而推进宏观经济一般性增长。二是依靠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从区域协调、乡村振兴和统一大市场三个方面来实现经济的均衡性增长。三是同样可以依靠数字经济来实现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另外,实体经济
19、作为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因此,发展生产同样需要注重发展实体经济,不可“脱实向虚”。在唐任伍、孟娜、叶天希看来,在“放管服”的基础上,通过减税、信贷等多种积极措施有利于降低企业负担,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创造充满活力的运营环境,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邹升平、程琳进一步指出,通过对民营经济在企业单位数量、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以及利润总额等方面占比来看,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实现共同富裕理所当然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参与。当前,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推动胡晓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企业经济 2021 年第
20、12 期,第 27-34 页。黄新华、韩笑: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研究,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2 期,第 118-125 页。任保平:全面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社会科学辑刊2021 年第 6 期,第 142-149 页。胡承槐、陈思宇:关于共同富裕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浙江学刊2022 年第 1 期,第40-53 页。夏杰长、刘诚: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 年第 9 期,第3-13 页。唐任伍、孟娜、叶天希:共同富裕思想演进、现实价值与实现路径,改革 2022 年第 1 期,第 16-27 页。曹均学任
21、佳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62023 年第 3 期科技创新、消除错误观念、优化市场内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来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和充分发展。(五)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推进共同富裕刘涛认为,“共同富裕”是我国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社会动员体制下的产物,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强势有为的政府切实推动了共同富裕的方向及进程。事实上,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依赖于制度的完善。韩保江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坚持公有制经济,才能够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逐步实现
22、共同富裕。当然,燕连福、王亚丽认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样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基础上将“蛋糕”切好分好。任保平进一步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还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结合的配套分配制度以及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通过三次分配的结合有利于兼顾效率和公平,在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则需要政府简政放权,在政府的科学战略规划下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除此之外,在师喆看来,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
23、系,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面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此外,他还指出,腐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坚持党的廉政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来约束公共权力的滥用,抑制腐败的发生,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六)以健全社会保障推进共同富裕金红磊认为,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共同富裕推进具有多维一致性,具体包括价值理念维度、构建内容维度、参与主体维度及覆盖对象的维度。而其具有的契合性决定了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可从制度质量、体系质量、服务质量、立法质量和发展质量多维度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优化制度设计,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制
24、度质量;扩大保障覆盖面,推进全民共享,增进体系质量;激发管理效能,提升共享份额,优化服务质量;实施标准化建设,实现服务均等,提邹升平、程琳:论民营经济参与共同富裕进程的机理、原则与路径,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 年第 6 期,第 114-122 页。刘涛:共同富裕治理的制度主义方法论,治理研究2021 年第 6 期,第 22-32,2 页。韩保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逻辑、内涵与路径,理论视野2021 年第 11 期,第 61-67 页。燕连福、王亚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基本遵循与发展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年第 1 期,第 1-9 页。任保平:全面理解新发展
25、阶段的共同富裕,社会科学辑刊2021 年第 6 期,第 142-149 页。师喆:制度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党政研究2022 年第 1 期,第 5-12 页。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总第 207 期升立法质量;夯实物质基础,预警监测风险,立足发展质量。罗明忠认为,当前共同富裕在民生领域的短板主要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建立协调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缩小差距。二是要扩大社保人群的覆盖面来保障公平。三是要“提低破高”,通过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来破解现实中存在的“逆向保障”问题。四是要重点关注农民工等的社保和就业权益。五是要进一步扩充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在更大范围内
26、实现互助共济。六是要健全社会救助新体系,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居民救助差异,通过构建合理、便捷的申领救助机制来最大程度提升居民安全感。董志勇、秦范提出,深入群众生活、时刻关切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才能切实改善民生,从而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二、当前学界关于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21 年,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共同富裕实现的标准在于“人数多”“内容多”和“步骤多”三个方面,这既是对共同富裕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现实回应,也充分表明了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强大决心。当前学界关于共同富
27、裕实践路径的研究内容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对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认识不足,理论阐释不深学界对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宏观、中观层面,虽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但由于对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认识不足,理论上阐释不深,导致实践中进展缓慢。就宏观路径而言,学界指出当前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中面临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问题造成的群体性能力差异,这就需要从政府入手,强调加强政府治理,从国家政策、根本制度、机制体制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其实现方向,切实缩小共同富裕中的群体性差异问题,利用公共政策、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国家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强
28、大治理效能,从而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而保障共同富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全面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在中观上,学界强调通过优化我国当前的制度设计从而更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国进一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多个方面,从而在制度设计上有所贡献。同时,要加强理论宣传力度,强化人们对共同富裕金红磊: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共同富裕:多维一致性与实现路径,社会主义研究2022 年第 1期,第 91-96 页。罗明忠:共同富裕:理论脉络、主要难题及现实路径,求索2022 年第 1 期,第 143-151 页。董志勇、秦范: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问题和实践路径探究,西北大学
29、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 2 期,第 41-51 页。曹均学任佳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82023 年第 3 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认识。从微观上看,社会各界、各阶层都要为共同富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合力。唯有如此,才能有力保障共同富裕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二)对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不深,针对性不强就研究内容而言,随着共同富裕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上到顶层设计的谋篇布局,下到现实层面的战略落地,共同富裕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目前学界关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内容广泛,具体依靠夯实物质基础、加强经济建设
30、、健全相关制度、改革体制机制等途径入手来推进共同富裕。通过对其进行深入总结不难发现,其所有的举措都旨在解决共同富裕进程中“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问题与需求。事实上,“做大蛋糕”意味着经济发展、财富增加、国家富强,需要我国依托方方面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便在于实施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切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有利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而当前学界则是将眼光均衡地放在了经济建设的多个方面,未能突出当前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重点现实问题。此外,“分好蛋糕”意味着要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同时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
31、问题,旨在实现“民富”的目的。其中,依靠分配制度来实现高水平分配是其核心问题。当前学界对于我国分配制度的不健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但缺乏与现实国情相结合的三次分配作用的深入剖析,对其综合占比及改进举措未能全面解读,没能提出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较为泛化,缺乏重点方向及改进措施。(三)学理性研究较多,实证性研究薄弱从研究范式来看,目前学界对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性研究薄弱,缺少将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适用性与现实发展的道路特殊性相结合的现实案例支撑。具体而言,一是由于学界对于共同富裕对策的研究以解读、阐释为主,因此其对策原则性、理论性较
32、强,放之四海皆准,在实践上容易走向空泛、缺乏具体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学界缺少对我国区域性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这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自治区、地级市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区域性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其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依据发展状况探究各地区共同富裕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依托于我国“先富”带“后富”的波浪式发展思路,经济高速发展的“先富”地区可以通过率先发展探索适合自身状况的富裕模式,从而为其他省、自治区、地级市提供发展借鉴,并自觉走向“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机制。三是学界缺少对我国全民族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切实关注,将研究内容过多放在国家经济的均衡性
33、发展问题上,忽略了共富主体的差异问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受制于民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不同,如何在尊重民族地区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总第 207 期风俗的情况下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依然值得研究探讨。(四)研究视野较窄,经验总结不到位就研究视角而言,当前学界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本土化建设层面,局限于探索本国共富成果,缺少在全球视野下对其他国家相关经验教训的提炼总结。共同富裕作为世界性课题,具有全球普遍性。新时代,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叠加大变局带来的影响,全球市场经济及财富增长的不均衡性进一步拉大,实际上加剧了全球收入和财富的差距,社会矛盾尖锐,更增加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事实上,西方
34、等发达国家在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制度等方面更为成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当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达程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层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借鉴其成功做法。但对于发达国家存在的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等错误倾向,需要我们坚决抵制。通过观察和思考发达国家共同富裕路径,有利于我国借鉴吸收其有益经验,再结合本土国情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探讨实现共同富裕包容性增长的中国创新发展方案。三、对开展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的对策建议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深化共同富裕实践路径研究,并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一)共同富裕是一项系
35、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加以推进。就推进主体而言,实现共同富裕并不只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协同参与,从上到下纵向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就实现内容而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涉及经济富裕,还包括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需要利用系统性思维横向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1.政府要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以政策制度构筑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在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依托于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导向和主导作用,奠定了共同富裕的起点。与此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涉及领域广、人口多、实现内容复杂,因此不
36、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治理的属性。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也就是加强社会治理的过程,二者的实现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健全民生保障、改善收入分配、提升公共服务、保护生态平衡等多个方面入手来实现,还需要就现存的人口养老、婚姻、社会公平、教育机会等问题进行探究,从实践中不断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首先就共同富裕顶层设计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切社会治理工作都需要依照基本制度来展开,在切实遵循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而确保我国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另一方面,由于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划落在了各项具体政策之中,要持续
37、曹均学任佳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102023 年第 3 期规划共富蓝图,实现共富目标,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来规范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具体涉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财税政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制,从而以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共同富裕打好制度基础。其次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共同富裕的实现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全方位、多领域开展工作,再加上不同的实践内容往往涉及多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这就造成了政府工作的复杂性及交叉性,难以进行统一标准的功能区分,因此需要政府部门
38、进一步优化职责体系、厘清权责清单,避免职责重复,做到简政放权。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运营环境,着力化解社会矛盾进而全面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最后,政府部门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共同富裕开展的宣传引导工作,对于当前社会存在的共富道路、现实矛盾、长期规划与实现等相关问题要同时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厘清走向共同富裕的误区与关键,推动我国社会形成良好的共同富裕社会氛围。同时需要广泛搜集民意,制定有利于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从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企业要肩负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既需要“做大蛋糕”,同时也需要“
39、分好蛋糕”。其中“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各企业单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市场主体,是我国“做大蛋糕”的重要载体。事实上,共同富裕是在企业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的,只有将企业做好、做优、做大、做强,才能够推动就业机会、满足社会需要、改善社会民生,才能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向国家提供尽可能多的税款,国家才能通过协调配套的三次分配制度进行社会性安排,推动共同富裕。因此可以说,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上负有一定的使命,一方面企业在追求做好、做优、做大、做强的同时,需要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为国家经济平稳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带领企业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在此,企业需要切
40、实处理好薪酬的初次分配及二次分配问题,从而高效率地实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如何科学研判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合理布局、创新发展,尽可能地避免亏损,也是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面临的重要情况,需要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合理规避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在推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同时还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参与第三次分配来积极回馈社会。比如说,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关注贫困地区、扶持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业,为稳定社会经济、加强社会保障,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一定的贡献。3.人民群众要积极响应号召,依靠共同奋斗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生活
41、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总第 207 期造。”因此,要实现藏富于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需要人人参与、人人奋斗,在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究其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因此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依靠力量。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明确“富裕”的现实内涵,即通过全体劳动人民坚持勤劳致富、创新致富、诚实劳动的基本途径,在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占有社会财富的数量。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共同”的核心概念,明确富裕的共享主体与方式。事实上,我国共享的主体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其中,尚未富裕的弱势群体是我们在共享发展道路上所
42、关注扶持的重点群体。当然,扶植弱势群体并不意味着可以“躺平”“等靠要”,相反,国家要依据对现实人群的不同划分开展针对性的现实扶助。首先,针对无建设能力的社会弱势群体,国家需要建立起系统性的社会救济制度体系来进行长期帮扶工作,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提升其基础性法律地位,从而依靠完善的救助体系将弱势群体救助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中去。其次,对于受教育程度低、技能较低但是有共建能力的人来说,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来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进一步改善民生条件、提供完备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其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确保这一群体不断提升自身致富能力,向
43、其提供畅通开放的向上流动渠道,使得一部分潜力人群可以跻身中等收入群体,并进一步改善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其中,对于现实存在的零收入家庭而言,政府还可以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对口就业,直接改善其就业环境及收入问题,在保证其基本生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其能力水平。总体而言,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在遵循人人出力、共同建设的准则下对于有共建能力的贫困群体进行帮扶式建设、对于无共建能力的贫困群体进行救济式建设,从而确保任何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队。(二)以突出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劣势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一个过
44、程,实现共同富裕也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践中要遵循“木桶效应”的基本原理,即短板劣势往往决定整体水平。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就在于及时找准问题短板,并加以改进。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一是要解决以富裕为前提的突出短板乡村振兴的问题。二是要解决以共同为核心的薄弱环节分配的问题。1.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切实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目标,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提升现代化水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 142 页。曹均学任佳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
45、国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述评122023 年第 3 期平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途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农业农村领域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及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旨在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大的问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实际增收。首先,实现农民增收的主线在于完善农业发展基础、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其次,推进农村农业发展进步、改善农民生活的现实基础在于坚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一
46、是要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现实短板,提升其公共服务水平。二是要加强党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多项建设来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最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需要不断拓展增收渠道,一是要通过针对性的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来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就业;二是要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农民的资源转变为有效财富,增加其财产性收入;三是要完善再分配的体制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贫困农民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2.注重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全力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当前中国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的重点主要是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去深化改革,而实际上忽略了第三次分配的补充性作用。再加上社
47、会对于第三次分配存在的一些误解,使得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在现实中大打折扣。事实上,第三次分配并非“杀富济贫”,它讲求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即富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来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条件、教育及医疗等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来推进共同富裕。因此加强第三次分配在整体分配制度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政府创造一个更加宽松且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及文化氛围,从而让富裕人群、企业家还有一些大企业能够乐意做各种各样的慈善和社会公益,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尚,明确慈善行为的高尚价值取向,这是推动第三次分配发挥重大作用的关键一步。其次,要强化第三次分配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可
48、通过表扬通报、典型选树、案例宣传等方式,大力表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或个人,并给予其一定的精神奖励及社会优待,增进其荣誉感和获得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税收激励机制,给予推进共同富裕的相关企业、组织及个人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同时鼓励政府部门畅通慈善税收减免审批通道,进一步完善其办理机制,形成良好的税制环境。最后,通过积极广泛的社会动员,有利于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第三次分配发挥更大的作用。(三)积极探索地区性共同富裕模式,提炼总结相关实践经验一手抓路线图设计,一手抓示范区建设,为我国在实践探索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明
49、晰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总第 207 期了路径。我国幅员辽阔,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实施共同富裕并非同步发展,需要率先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开展先行试点,进而汲取先进经验在全国铺开。2021 年,党和国家将浙江等地划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率先试点,我国开展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方面,浙江作为我国开展共同富裕的“重要窗口”,在实践中以数字化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优质公共服务共享、以社会组织建立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新机制、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等多种手段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并为全国共同富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的例证。另一方面,抓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因地制
50、宜探索有效途径,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为缩小地域差距、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东部经济发达,发展水平较为均衡,该地区可以率先参考浙江示范区的经验做法,由点及线,构筑起共同富裕的发展线。那么,我国其他相对落后地区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1.积极探索中部地区共同富裕之路2021 年 4 月,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效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中部地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同性,坚持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完善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提出了明确具体意见,是指导中部地区高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