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3-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850574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3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13-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3-07课程与教学论成人自考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文档共8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为得到师长的认可和表扬而学习的动机是( ) A.内在驱力 B.​自我提高驱力 C.认可驱力 D.附属驱力 正确答案D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 ) A.教育平等 B.教育的高质量 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D.多元价值观 正确答案C (3).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 ) 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 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 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 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正确答案D (4).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正确答案B (5).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过程》 C.《课程》 D.《怎样编制课程》 正确答案B (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包括( ) A.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B.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C.结构性的知识及非结构性的经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B (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正确答案D (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C.学术中心课程 D.人本主义课程 正确答案C (9).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是( )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施瓦布 D.杜威 正确答案C (10).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正确答案D (11).以下不属于施瓦布所提倡的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 A.实践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C.建构的艺术 D.​折中的艺术 正确答案C (12).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知弹性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结构主义理论 D.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B (13).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改造主义 D.自然主义 正确答案C (14).以评价关注的焦点为准,可以把评价分为( )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 D.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 正确答案C (15).从课程论发展史上看,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选择问题的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施瓦布 D.泰勒 正确答案B (16).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 ) A.“因素课程”说 B.“泛智课程”说 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 D.功利主义课程论 正确答案B (17).以下著作中,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的是( )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林哈德和葛笃德》 正确答案B (18).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性。这一特点说的是( ) A.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B.表现性目标的特点 C.行为目标的特点 D.​普遍性目标的特点 正确答案B (19).以下属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 A.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B.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C.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正确答案D (20).“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 )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B (21).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技术理性 正确答案C (22).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 ) A.知识、技能、技巧 B.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C.知、行、意 D.德、智、体 正确答案B (23).提出“虚无课程”概念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 B.艾斯纳 C.​朱熹 D.杜威 正确答案B (24).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塔巴 B.惠勒 C.泰勒 D.坦纳 正确答案C (25).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 A.全面发展 B.个性发展 C.自由发展 D.一般发展 正确答案D (26).“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精神分析心理学 正确答案B (27).教育交往的途径很多,囊括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方方面面,而其主渠道是( ) A.家庭 B.社区 C.课堂 D.第二课堂 正确答案C (28).“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 )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 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 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 正确答案A (29).“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孔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 (30).第一次试图将课程与教学进行整合的教育家是( ) A.施瓦布 B.布劳迪 C.塔巴 D.杜威 正确答案D (3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哪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了”,即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 (2)第二阶段:“联合”,即把新的观念与旧的观念结合起来。 (3)第三阶段:“系统”,即把已建立起的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概括出一般概念和规律,以形成具有逻辑性的、结构严整的知识系统或观念体系。 (4)第四阶段:“方法”,即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2).行为目标有哪些不足之处? (1)“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 (2)“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 (3)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足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33).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只要情境创设好了,问题和课题选准了,学生自然会展开活跃的讨论。 (2)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要持适当的态度,倘若教师对学生不完整的回答采取不宽容的态度,那就会破坏讨论的情境。 (3)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集体讨论切忌陷入一种无政府状态,否则会使讨论流于肤浅、徒具形式。 (34).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几种基本取向?每种取向的本质是什么? (1)目标取向的评价 目标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的,其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在这里,评价者是主体,被评价者是客体。 (2)过程取向的评价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 (35).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2)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3)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4)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5)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1)“课程”不仅包括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的有计划的具体内容,而且还包括学校和社区中各种情境因素所构成的谱系,这些情境因素会对课程变革方案作出改变。 (2)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实践者(教师)所创造的课程知识与专家所创造的课程知识同等重要。他们对影响课程的各种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谱系感兴趣。不论课程是在哪里创造出来的,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不断作出调整。不断调整以求相互适应,是课程知识的一个基本特性。 (3)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这绝不是一个预期目标和升划的线性演绎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都是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4)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5)研究重心是把握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它要求更为宽广的方法论,既包括量化研究,也包括“质的研究”。 (37).请结合具体例子,阐述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在德博莱的影响下,施滕策尔确定了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 (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 (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38).经验课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点? (1)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把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以学习者的人格发展作为课程的目标,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这寻到了课程的意义之源,扭转了千百年来把课程视为学习者的控制工具的局面。 (2)经验课程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主张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的活生生的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这样,儿童在与文化、与学科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格不断获得发展,这种课程理路真正找到了文化遗产、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 (3)经验课程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既把儿童视为社会的儿童、生活于社会现实之中的儿童,又不使儿童拘泥于当前的社会现实、被动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而是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主张基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改造,应当说这种观点摆正了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 (39).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 (1)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尽管经验课程倡导者的初衷并非不要学科知识,而是真正找到学科知识对儿童人格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经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导致沉醉于儿童当前的各种偶发性的冲动,纵容儿童,忽略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走向“儿童中心主义”。 (2)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经验课程的经典倡导者(如杜威)都主张把儿童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培养作为经验课程的基本目标,并主张把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儿童对情境的操作和行动有机统一起来。然而在经验课程的实践中,人们往往把经验课程误解为让儿童随意地从事一些肤浅的、缺少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略了儿童深层的心理品质的发展。 (3)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对于习惯了班级授课制和讲解教学法的教师而言很难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