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试验安全手册 试验应注意基础事项化学试验常常伴伴随危险,不管怎样简单试验,全部不能粗心大意。假如发生事故,不仅使设备或人身受到伤害,同时精神上亦会受到很大打击。若考虑到不仅会使本身受伤,而且还会危及她人,那么,应该竭尽全力预防事故发生。为此,必需认真注意吸收前人经验、教训,避免重犯一样错误。1.试验前必需作好周密准备试验前,不仅要对所用试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认真检验,而且,还必需根据试验要求作好充足准备工作。为了避免在着火时,预防尼龙或确实凉等衣料熔化,衣着必需尽可能做得适宜,使之既不露出皮肤,又能灵活地进行操作。同时,试验时常常需要戴防护眼镜,必需时,还应戴手套或防护面具。2.要遵照导师指
2、导进行试验,决不可随意蛮干。采取不适宜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安全装置进行试验,常是发生试验事故根源。所以,试验时千万不可蛮干。而且,绝对不要在晚上独自进行试验。3.必需常常估量到试验危险性试验事故虽不可予测,但其危险性大小是能够估量到。即使对不大了解试验,也必需推测其危险程度而制订对应予防方法。象下面这类试验,必需十分注意,使之万无一失。不了解反应及操作;存在多个危险性试验(如发生火灾、毒气等);在严酷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等)下进行试验。4.必需充足作好发生事故时预防方法并加以检验以后,才能开始试验。试验前,要先了解清楚需要关闭关键龙头、电气开关,灭火器或抢救用喷水器位置及操作方法,和清理好万一发
3、生事故时退避道路,明确抢救方法和联络信号等事项,才能开始进行试验。5.不可忽略试验结束后收拾处理事宜试验后收拾工作,亦属试验过程组成部份。尤其不可忽略回收溶剂和废液、废弃物等处理。第一章 危险物质处理1. 序言所谓危险物质,是指含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物质。其关键危险物质由政府法令所要求。这些法令虽不是针对教育或研究机关使用而制订,不过,贮藏或使用这些危险物质,全部要遵守相关法令要求,所以也必需对它有所了解。兹将关键法令和危险物质关系列于表1。【表注】:除了这些法令之外,还有和公害相关法令(如预防大气污染法、预防水质污染法、预防海洋污染法、下水道管理法、相关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令)及劳动安全卫生
4、法、农药管理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令。通常应注意事项1).若不事先充足了解所使用物质性状,尤其是着火、爆炸及中毒危险性,不得使用危险物质。2).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地方。注意不要混入异物。而且必需和火源或热源隔开。3).贮藏大量危险物质时,必需根据相关法令要求,分类保留于贮藏库内。而且,毒物及剧毒物需放于专用药品架上保管。4).使用危险物质时,要尽可能少许使用。而且,对不了解物质,必需进行预备试验。5).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需预先考虑到发生灾难事故时防护手段,并做好周密准备。对有火灾或爆炸危险试验,要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而有中毒危险时,
5、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用具(灭火器及防护用具,请参阅附录)。6).处理有毒药品及含有毒物废弃物时,必需考虑避免引发污染水质和大气。7).尤其是当危险药品丢失或被盗时,因为有发生事故危险,必需立即汇报导师。2. 着火性物质含有着火危险物质很之多。通常有因加热、撞击而着火物质,和因为相互接触、混合而着火物质。下面根据表2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2 着火性物质分类2.1 强氧化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包含:氯酸盐:MClO3(MNa、K、NH4、Ag、Hg()、Pb、Zn、Ba)。高氯酸盐:MClO4(MNa、K、NH4、Sr)。无机过氧化物:Na2O2、K2O2、MgO2、CaO2、B
6、aO2、H2O2。有机过氧化物:烷基氢过氧化物ROOH(特丁基,异丙苯基)、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二特丁基,二异丙苯基)、二酰基过氧化物RCOOOCOR(二乙酰基,二丙酰基,二月桂酰基,苯甲酰基)、酯过氧化物 RCOOOR(醋酸或安息香酸特丁基)、酮过氧化物(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硝酸盐:MNO3(MNa、K、NH4、Mg、Ca、Pb、Ba、Ni、Co、Fe)。高锰酸盐:MMnO4(M=K、NH4)。注意事项1).这类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发生爆炸,故要远离烟火和热源。要保留于阴凉地方,并避免撞击。2).若和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即会氧化发烧而着火。3).氯酸盐类物质和强酸作用,
7、产生ClO2(二氧化氯),而高锰酸盐和强酸作用,则产生O3(臭氧),有时会发生爆炸。4).过氧化物和水作用产生O2,和稀酸作用,则产生H2O2并发烧,有时会着火。5).碱金属过氧化物能和水起反应,所以,必需注意这类物质防潮。6).有机过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能作为副产物生成,而且,在有机物贮藏过程中也会生成。所以,必需给予注意。防护方法有爆炸危险时,要戴防护面具。若处理量大时,要穿耐热防护衣。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发火灾,通常见水灭火。但由碱金属过氧化物引发着火时,不宜用水,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砂子灭火。事故例子踩到跌落地上氯酸钾而着火。用有机质匙子将二乙酰过氧送去称量过程中发生着火。将过氧化氢浓
8、溶液密封贮存过程中塞子飞出,过氧化氢溢出而着火(用透气塞子塞着很好)。用硅胶精制二特丁基过氧化物,于布氏漏斗过滤时,发生爆炸(因在过滤板上析出过氧化物之故)。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一加入二氧化锰即急剧起反应而使烧瓶破裂。2.2 强酸性物质这类物质包含:HNO3(发烟硝酸、浓硝酸)、H2SO4(无水硫酸、发烟硫酸、浓硫酸)、HSO3Cl(氯磺酸)、CrO3(铬酐)等。注意事项1).强酸性物质若和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发烧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容器盛载。要把它保留于阴凉地方。2).假如加热温度超出铬酐熔点时,CrO3即分解放出O2而着火。3).洒出这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然
9、后用大量水冲洗。防护方法加热处理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灭火方法对由强酸性物质引发火灾,可大量喷水进行灭火。事故例子热浓硝酸沾到衣服而引发着火。将渗透浓硫酸破布和沾有废油破布丢弃在一起而着火。装有热浓硫酸熔点测定管发生破裂,浓硫酸沾到手上而烧伤。2.3 低温着火性物质这类物质有:P(黄磷、红磷)、P4S3、P2S5、P4S7(硫化磷)、S(硫黄)、金属粉(Mg、Al等)、金属条(Mg)等。注意事项1).因为这类物质一受热就会着火,所以,要远离热源或火源。要把它保留于阴凉地方。2).这类物质若和氧化性物质混合,即会着火。3).黄磷在空气中会着火,故要把它放入PH值79水中保留,并避免阳光照射。
10、4).硫黄粉末吸潮会发烧而引发着火。5).金属粉末若在空气中加热,即会猛烈燃烧。而且,当和酸、碱物质作用时产生氢气而有着火危险。防护方法处理量大时,要戴防护面具和手套。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发火灾时,通常见水灭火很好,也能够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由大量金属粉末引发着火时,最好用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事故例子装有黄磷瓶子,从药品架上跌落,洒出黄磷而着火。铝粉着火时,用水灭火,火势反而更猛烈。将熔融黄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颗粒时,烧杯倾歪了,洒出黄磷而引发着火,并烧着衣服,致使烧伤。2.4 自燃物质这类物质有: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
11、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等。注意事项1).这类物质一接触空气就会着火,所以,首次使用时,必需请有经验者进行指导。2).将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溶剂中稀释而成东西,若其溶剂一飞溅出来就会着火。所以,要把其密封保管。而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周围。防护方法处理毒性大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发火灾,通常见干燥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数量极少时,则能够大量喷水灭火。事故例子将盛有经溶剂稀释三乙基铝瓶子,放入纸箱搬运过程中,瓶子破裂发生泄漏而引发着火。在滤纸上洗涤还原性镍催化剂,其后把滤纸丢入垃圾箱中而引发着火。在通风橱内,
12、用LiAlH4进行还原反应,于放有LiAlH4烧瓶中加入乙醚时发生着火。2.5 禁水性物质禁水性物质包含: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 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等。注意事项1).金属钠或钾等物质和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发着火、燃烧或爆炸。所以,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留。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预防产生氢气着火。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一样操作进行处理。2).金属钠或钾等物质和卤化物反应,往往会发生爆炸。3).碳化钙和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发着火、爆炸。4).磷
13、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因为伴伴随放出自燃性P2H4而着火,从而造成燃烧爆炸。5).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和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若把它丢弃时,可将其分次少许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进行相反操作)。6).生石灰和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防护方法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发火灾时,可用干燥砂子、食盐或纯碱把它覆盖。不可用水或潮湿东西或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事故例子将经甲醇分解金属钠丢入水中时,因为金属钠还未分解完全而引发着火、燃烧(因为当用甲醇进行分解时,在金属钠表面,生成粘稠醇盐膜,使其难于分
14、解)。3. 易燃性物质可燃物危险性,大致可依据其燃点加以判定。燃点越低,危险性就越大。不过,即使燃点较高物质,当加热到其燃点以上温度时,也是危险。据报道,由此种情况发生事故尤其多。所以,必需加以注意。下面根据表3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所谓燃点,即在液面上,液体蒸气和空气混合,组成能着火蒸气浓度时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燃点。而所谓着火点(着火温度),系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而能自行着火最低温度称之。物质燃点或着火点,在相同测定条件下,其所测得结果产生微小偏差,故极难说得上是物质固有常数,不过,二者均为物质关键物理性质。 表3 易燃物质分类3.1 尤其易燃物质这类物质有: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
15、异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镍、烷基铝等。注意事项1).因为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需熄灭周围火源。2).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所以,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3).这类物质一旦着火,爆炸范围很宽,由此引发火灾极难扑灭。4).容器中贮存易燃物降低了时,往往轻易着火爆炸,要加以注意。防护方法对有毒性物质,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进行处理。灭火方法由这类物质引发火灾时,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对其周围可燃物着火时,则用水灭火很好。事故例子乙醚从贮瓶中渗出,由远离两米以外燃烧器火焰引发着火。正在洗涤剩有少许乙醚烧瓶时,忽然由热水器火焰燃着而引发
16、着火。将盛有乙醚溶液烧瓶放入冰箱保留时,漏出乙醚蒸气,由箱内电器开关产生火花引发着火爆炸,箱门被炸飞(乙醚之类物质要放入有防爆装置冰箱内保留)。焚烧二硫化碳废液时,在点火瞬间,产生爆炸性火焰飞散而烧伤(焚烧这类物质时,应在开阔地方,于远处投入燃着木片进行点火)。3.2 通常易燃性物质高度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以下)它包含:(第一类石油产品)石油醚、汽油、轻质汽油、挥发油、己烷、庚烷、辛烷、戊烯、邻二甲苯、醇类(甲基戊基)、二甲醚、二氧杂环己烷、乙缩醛、丙酮、甲乙酮、三聚乙醛等。甲酸酯类(甲基戊基)、乙酸酯类(甲基戊基)、乙腈(CH3CN)、吡啶、氯苯等。中等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70之间)它包
17、含:(第2类石油产品)煤油、轻油、松节油、樟脑油、二甲苯、苯乙烯、烯丙醇、环己醇、2乙氧基乙醇、苯甲醛、甲酸、乙酸等。(第3类石油产品)重油、杂酚油、锭子油、透平油、变压器油、1,2,3,4四氢化萘、乙二醇、二甘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胺、硝基苯、苯胺、邻甲苯胺等。低易燃性物质(闪点在70以上)它包含:(第4类石油产品)齿轮油、马达油之类重质润滑油,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之类增塑剂。(动植物油类产品)亚麻仁油、豆油、椰子油、沙丁鱼油、鲸鱼油、蚕蛹油等。注意事项1).高度易燃性物质虽不象尤其易燃物质那样易燃,但它易燃性仍很高。由电开关及静电产生火花、赤热物体及烟头残火等,全部会引发着
18、火燃烧。所以,注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热。2).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轻易着火。用敞口容器将其加热时,必需注意预防其蒸气滞留不散。3).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轻易引发着火。而且,假如混入水之类杂物,即会产生爆沸,致使引发烧溶液飞溅而着火。4).通常,物质蒸气比重大,则其蒸气轻易滞留。所以,必需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5).闪点高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通常难于扑灭。防护方法加热或处理量很大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及棉纱手套。灭火方法这类物质着火,当其燃烧范围较小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火势扩大时,最好用大量水灭火。事故例子蒸馏甲苯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
19、生爆沸而引发着火。将还剩有有机溶剂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发着火爆炸而受伤。把沾有废汽油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猛烈火焰而烧伤。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丙酮气化而引发爆炸。干燥箱门被炸坏飞至远处。将经过加热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进行萃取,当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时,喷出二甲苯而引发着火。将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时,用气体火焰直接加热。蒸完后,立即打开减压旋塞,于烧瓶中放入空气时发生爆炸。将油浴加热到高温过程中,当熄灭气体火焰而关闭空气开关时,忽然伸出很长摇曳火焰而使油浴着火(熄灭气体火焰时,要先关闭其关键气源旋塞)。对着火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沸腾,致
20、使着火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4. 爆炸性物质爆炸有两种情况:一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成其爆炸界限浓度时着火而发生燃烧爆炸;一是易于分解物质,因为加热或撞击而分解,产生忽然气化分解爆炸。下面根据表4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4 爆炸性物质分类4.1 可燃性气体由C、H元素组成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由C、H、O元素组成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由C、H、N元素组成可燃性气体: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由C、H、X(卤素)元素组成可燃性气体: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由C、
21、H、S元素组成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二硫化碳。注意事项1).假如漏出可燃性气体并滞留不散,当达成一定浓度时,即会着火爆炸。填充有这类气体高压筒形钢瓶,要放在室外通风良好地方。保留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2).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打开窗户,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3).乙炔和环氧乙烷,因为会发生分解爆炸,所以,不可将其加热或对其进行撞击。防护方法依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灭火方法当这类物质着火时,可采取通常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泄漏气体量大时,假如情况许可,可关掉气源,扑灭火焰,并打开窗户,即离开现场(隐蔽起来);若情况紧急,则要立即离开现场。事故例子搬运装有乙炔钢瓶时,不慎跌
22、落而发生爆炸。4.2 分解爆炸性物质分解爆炸性物质危险程度,分别用下列符号表示:A=灵敏度大、威力大;B=灵敏度大、威力中等;C=灵敏度大、威力小;A=灵敏度中等、威力大;B=灵敏度中等、威力中等;C=灵敏度中等、威力小。注意事项1).这类物质常因烟火、撞击或摩擦等作用而引发爆炸。所以,必需充足了解其危险程度。2).因为这些物质能作为各类反应副产物生成,所以试验时,往往会发生意外爆炸事故。3).因为这类物质一接触酸、碱、金属及还原性物质等,往往会发生爆炸。所以,不可随便将其混合。防护方法依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灭火方法可依据由这类物质爆炸而引发延续燃烧可燃物性质,采
23、取对应灭火方法。事故例子在蒸馏硝化反应物过程中,当蒸至剩下极少残液时,忽然发生爆炸(因在蒸馏残物中,有多硝基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将其过份蒸馏出来)。用旧乙醚进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物质,放在烘箱里加热干燥时发生爆炸,烘箱门被炸碎。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氢呋喃过氧化物之故)。当拔出30浓度过氧化氢试剂瓶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用过氧化氢制氧气过程中,当加入二氧化锰时,猛烈地发生反应,致使烧瓶破裂。4.3 爆炸品爆炸品包含:火药黑色火药、无烟火药、推进火药(以高氯酸盐及氧化铅等为关键药剂)。炸药雷汞、叠氮化铅、硝铵炸药、氯酸钾
24、炸药、高氯酸铵炸药、硝化甘油、乙二醇二硝酸酯、黄色炸药、液态氧炸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起爆器材雷管、实弹、空弹、信管、引爆线、导火线、信号管、焰火。爆炸品是将分解爆炸性物质,经合适调配而制成成品。相关这类物质使用,必需遵守政府相关法令要求,并根据导师叮嘱进行处理。5. 有毒物质试验室中大多数化学药品全部是有毒物质,这种说法并不算夸张。通常,进行试验时,因为用量极少,除非严重违反使用规则,不然不会因为通常性药品而引发中毒事故。不过,对毒性大物质,倘若一旦用错就会发生事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在常常使用药品中,对其危险程度大物质,必需遵照相关法令要求进行使用。然而,通常在试验室中,常常使
25、用不受法令限制有毒物质。所以,必需从下面示例物质中,推断其危险程度大小而采取对应预防方法。下面根据表5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不过,这个分类是基于各自独立确定法令而划分,所以,有时一个物质可能会在两个分类中反复出现。表5 有毒物质分类表注由法令所要求毒物,除上述这些以外,还有由劳动安全卫生法预防有机溶剂中毒规则及预防特定化学物质伤害规则所要求尤其有害物质和和公害相关法令所要求有害物质等等。5.1 毒气毒气包含下列气体:许可浓度在0.1毫克/米3(空气)以下毒气氟气、光气、臭氧、砷化氢、磷化氢。许可浓度在1.0毫克/米3(空气)以下毒气氯气、肼、丙烯醛、溴气。许可浓度在5.0毫克/米3(空气)以下
26、毒气氟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甲醛。许可浓度在10毫克/米3(空气)以下毒气氰化氢、硫化氢、二硫化碳。许可浓度在50毫克/米3(空气)以下毒气一氧化碳、氨、环氧乙烷、溴甲烷、二氧化氮、氯丁二烯。许可浓度在200毫克/米3(空气)以下毒气氯甲烷。注意事项1).当被上述毒气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毒性大毒气还会腐蚀皮肤和粘膜。2).一吸入浓度大毒气,瞬间即失去知觉,所以往往不能跑离现场。3).许可浓度低毒气,要尤其注意。即使很微量泄漏也不许可。要常常见气体检验器检测空气中毒气浓度。防护方法处理毒气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事故例子误认为充有氯气钢瓶空了,但当打开阀门时,喷出大量氯气而中毒。将
27、丙烯和氨混合气体进行加压反应过程中,发觉阀门有少许漏气。在修理过程中,泄漏增大,以致不能进行修理并中毒(在加压情况下进行修理很危险)。于自制容器中填充氨气,用帆布包裹,在搬运过程中,因为容器焊缝破裂,冲出氨气而冻伤。而且,呼吸器官也受到损害。直接闻到溶解在反应生成物中未起反应氨臭味而摔倒、受伤。长时间吸入氯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等低浓度气体后,心情烦燥,并感到头痛、恶心。5.2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用下列符号分别表示多种物质毒性:剧毒物;:毒物;:通常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尤其有害物质。(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续上表)注:所谓腐蚀性物质,即会刺激皮肤和粘膜、侵蚀肌体
28、组织物质。注意事项1).因为有毒物质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被吸入,或以水溶液状态从消化道进入人体,而且,当直接接触时,还可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被吸收。所以,使用有毒物质时,必需采取对应预防方法。2).毒物、剧毒物要装入密封容器,贴好标签,放在专用药品架上保管,并做好出纳登记。万一被偷窃时,必需立即汇报导师。3).在通常毒性物质中,也有毒性大物质,要加以注意。4).使用腐蚀性物质后,要严格实施漱口、洗脸等方法。5).尤其有害物质,通常多为积累毒性物质,连续长时间使用时,必需十分注意。防护方法使用有毒物质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及橡皮手套,有时要穿防毒衣。事故例子使用氰化钾后,在拿茶碗品茗时,
29、不知不觉把沾到手上氰化钾吞食了。约经过半分钟,眼睛眩晕发黑,叫做“氰酸钾”中毒症状,同时很快失去知觉。周围同事发觉后,立即把她送到医院进行洗胃才得救。第二章 危险装置使用1. 序言试验室中,对于含有危险装置,假如操作错误,那么能够说全部装置均为危险装置。尤其对那些可能会引发大事故装置,使用时必需含有充足知识,并细心地进行操作。下面根据表21分类,分别叙述和大事故相关危险器械使用方法。表21 危险装置通常应注意事项1).使用能量越高,其装置危险性就越大。使用高温、高压、高压电、高速度及高负荷之类装置时,必需做好充足防护方法,谨慎地进行操作。2).对不了解其性能装置,使用时要认真进行仔细准备,尽可
30、能逐一查对装置各个部份。而且,在使用前必需经过导师检验。3).要求熟练地进行操作装置,应在掌握其基础操作以后,才能进行操作。随随便便进行操作,轻易引发大事故。4).装置使用后要收拾妥善。假如发觉有不妥当地方,必需立即进行修理,或把情况通知下次使用者。2. 电气装置2.1 触电所谓触电,即是电流流过人体某一部份现象。这是最直接电气事故,常常使人致命。触电是因为靠近或接触电线或电气设备通电或带电部位,或电流经过人体流到大地或线间而发生。触电危险程度,随经过人体电流量大小和触电时间长短而定,但也和当初电路情况相关。同时,还随触电者体质、年纪、性别不一样而异。即便是同一个人,也随其当初状态不一样而有不
31、一样影响。对于5060赫兹交流电,触电时对人体影响情况,大致如表22所表示。表22 电流量对人体影响(5060赫兹交流电)比如,被60赫兹一定强度电流触电时,心脏肌肉每秒钟颤动60次,所以发生痉挛。产生痉挛而受损心脏,要自行复原是很罕见,以致大多数在数分钟内即死亡。一秒钟对人类来说,即使是短暂一瞬,不过对电却是很长时间。所以,必需切记,触电时即使通电时间为1、2秒,也是很危险。再从电压方面看,人体电阻分为皮肤电阻(潮湿时约欧姆,干燥时为5000欧姆)和体内电阻(150500欧姆),伴随电压升高,人体电阻则对应降低。若接触高压电而发生触电时,则因皮肤破裂而使人体电阻大为降低,此时,经过人体电流即
32、随之增大。另外,靠近高压电时,还有感应电流影响,所以是很危险。电压高低对人体影响情况如表23所表示。表23 电压对人体影响相关触电通常应注意事项预防触电1).不要接触或靠近电压高、电流大带电或通电部位。对这些部位,要用绝缘物把它遮盖起来。而且,在其周围划定危险区域、设置栏栅等,以防进入安全距离以内。2).电气设备要全部安装地线。对电压高、电流大设备,要使其接地电阻在多个欧姆以下。3).直接接触带电或通电部位时,要穿上绝缘胶靴及戴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不过,通常除非妨碍操作,不然要切断电源,用验电工具或接地棒检验设备,证实确不带电后,才进行作业。对电容器之类装置,即使切断了电源,有时还会存留静电荷
33、,所以要加以注意。4).对使用高电压、大电流试验,不要由一个人单独进行,最少要由23人以上进行操作。并要明确操作场所安全信号系统。5).为了预防电气设备漏电,要常常清除沾在设备上脏物或油污,设备周围也要保持清洁。6).要常常整理试验室,以防即使因触电跌倒了,也能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在高空进行作业时,要配戴安全带之类用具。发生触电事故时应急方法1).快速切断电源。假如不能切断电源时,要用干木条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东西,把触电者拉离电源。2).把触电者快速转移到周围合适地方,解开衣服,使其全身舒展。3).不管有没有外伤或烧伤,全部要立即找医生处理。4).假如触电者处于休克状态,而且心脏停跳或停止呼
34、吸时,要毫不迟疑地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即使乍一看认为不可能救活了,也要送往医疗部门最少继续抢救数小时,不要轻易作出不可救活结论(相关人工呼吸法及心脏按摩法,可参阅第三章)。事故例子用干燥手接触电压较低通电设备没有什么感觉,而用湿手摸时,受到猛烈电击(因湿皮肤和干燥皮肤电阻不一样之故)。因设备发生故障,切断电源开关进行修理时,其它人不了解情况,合上开关致使触电。2.2 电气灾难由电所引发灾难,有火灾和爆炸。其关键起因,可举出如表24所列多种原因。表24 引发电气灾难关键原因发生上述情况时,假如在其周围周围放有可燃性、易燃性物质,或有可燃性气体及粉尘等东西存在时,即会发生火灾或爆炸。相关预
35、防火灾、爆炸事故通常应注意事项1).定时检验设备绝缘情况,努力争取及早发觉漏电并予消除。同时,认真进行设备安全检验。2).在开关或发烧设备周围,不要放置易燃性或可燃性物质。3).要注意预防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之类物质。不得已在充满上述气体或粉尘情况下进行试验时,必需安装防爆装置或危险警报器。4).绝缘性能高塑料之类物质,因为会产生静电作用,轻易发生放电火花。故应考虑将其导体化或接上地线,以降低带电量。5).在试验之前,要预先考虑到停电、停水时对应方法。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事项1).因为发生电气事故而引发火灾时,除非有特殊情况,不然要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才开始灭火。2).因特殊情况,需要在通电情况
36、下直接灭火时,因为用水灭火有发生触电危险,故应用粉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之类灭火器进行灭火。3).对于若发生灾难时不能切断电源进行灭火场所,为了防备事故发生,必需预先制订对应尤其对策。表25 使用电气装置应注意事项(续上表)事故例子在试验桌上,把刚加热完电热器电源开关断开,检验时没有发觉异常现象。但回宿舍后很快,即发生火灾(因木质试验桌,因为电热器加热时积蓄热量,表面炭化而里层却着火,其后,火从裂缝慢慢扩大所致)。打扫配电盘时,剥落了油漆,其后合上开关,引发有机溶剂着火及爆炸。3. 机械设备使用机械、工具作业,常常给初学者带来意外事故。所以,必需在熟练操作者指导下,熟习其正确操作方法。千万不可一知
37、半解就勉强进行操作。通常应注意事项1).操纵机床时,要用标准工具。损坏机械或丢失工具时,必需由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负责配置。2).常因加工材料种类、形状等改变而引发意外事故,故要很好加以注意。3).对机械传动部份(如旋转轴、齿轮、皮带轮、传动带等),要安装保护罩,以防直接用手去摸。对大型机械,要注意,即使切断了电源开关,还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停止转动。4).当起动机器时,要严格实施检验、发信号、起动三个步骤。而停机时,也要实施发信号、停止、检验三个步骤。5).即便是停着机械,也可能有其它不明情况人合上电源开关。所以,对其进行检验、维修、给油或清扫等作业时,要把起动装置锁上或挂上标志牌。同时,还要熟
38、悉并正确使用安全装置操作方法。6).停电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开关和拉开离合器等装置,以防再送电时发生事故。7).指示机械结构或运转等情况,要用木棒之类东西指明,决不可使用手指。8).焊接(电焊或气焊)时,要由熟练人员进行操作。9).工作服必需做得适宜,使其既不会被机械卡着,又能轻便灵活进行操作。工作服:把袖口、底襟收小很好。靴:着安全靴很好。决不可穿木板鞋、拖鞋或皮鞋。手套:通常不戴。其它:最好戴帽子、防护面罩及防护眼镜。表26 使用机床应注意事项事故例子用磨床加工材料过程中,磨石碎裂,飞出碎片而受伤。4. 高压装置高压装置是由下表所列多种单元器械组合而成聚合体。表27 组成高压装置器械种类高压
39、装置一旦发生破裂,碎片即以高速度飞出,同时急剧地冲出气体而形成冲击波,使人身、试验装置及设备等受到重大损伤。同时往往还会使所用煤气或放置在其周围药品,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严重二次灾难。所以,使用高压装置时,必需遵守高压气体管理法相关要求。通常应注意事项1).充足明确试验目标,熟悉试验操作条件。要选择适合于试验目标及操作条件要求装置、器械种类及设备材料。2).购置或加工制作上述器械、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合格产品,并要标明使用压力、温度及使用化学药品性状等多种条件。3).一定要安装安全器械,设置安全设施。估量试验尤其危险时,要采取遥测、遥控仪器进行操作。同时,要常常定时检验安全器械。4).要预先采取方法
40、,即使因为停电等原所以使器械失去功效,亦不致发生事故。试压时,则在其使用压力1.5倍压力下进行耐压试验)。6).用厚防护墙把试验室三面围起来,而另一面则用通风薄墙围起。屋梁也要用轻质材料制作。7).不消说要确定高压装置在超出其常见压力下使用也不漏气,而且,倘若漏气了,也要预防其滞留不散,要注意室内常常换气。8).试验室内电气设备,要依据使用气体不一样性质,选择防爆型之类适宜设备。9).试验室内仪器、装置布局,要预先充足考虑到倘若发生事故,也要使其所造成损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10).在试验室门外及其周围,要挂出标志,方便局外人也清楚地知道试验内容及使用气体等情况。11).因为高压试验危险性大,所
41、以必需在熟悉多种装置、器械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基础上,然后才谨慎地进行操作。假如有不明了地方,可参阅相关专著或向教授请教。4.1 高压釜在试验室进行高压试验时,最广泛使用是高压釜。高压釜除高压容器主体外,往往还和压力计、高压阀、安全阀、电热器及搅拌器等隶属器械组成一个整体。通常应注意事项1).高压釜要在指定地点使用,并根据使用说明进行操作。2).查明刻于主体容器上试验压力、使用压力及最高使用温度等条件,要在其许可条件范围内进行使用。把压力计和标准压力计进行比较,加以校正。4).氧气用压力计,要避免和其它气体用压力计混用。5).安全阀及其它安全装置,要使用经过定时检验符合要求要求器械。6).操作时必
42、需注意,温度计要正确插到反应溶液中。8).高压釜内部及衬垫部位要保持清洁。9).盖上盘式法兰盖时,要将在对角线上螺栓,一对正确依次一样拧紧。10).测量仪表破裂时,多数情况在其玻璃面前后两侧碎裂。所以,操作时不要站在这些有危险地方。估计将会出现危险时,要把玻璃卸下,换上新。事故例子在高压釜里,每次投入少许原料使其进行反应,自认为效率太低,于是放入占容器有效容积8成左右原料,结果发生爆炸。螺栓扭曲,盖子炸歪,致使喷出其中物料而引发着火,加热器也被炸飞。在高压釜中,通入大量氧气进行氧化反应时,发生猛烈爆炸,致使螺栓折断,盖子被炸飞。4.2 高压气体容器高压气体包含(依据高压气体管理法要求):气态物
43、质:在常温下,压力在10千克/厘米2以上压缩气体;和在35温度时,压力在10千克/厘米2以上压缩气体。液态物质:在常温下,压力在2千克/厘米2以上液化气体;和温度在25以下,压力在2千克/厘米2液化气体。例外压力在2千克/厘米2以上压缩乙炔气;一个。大气压以上液化氰化氢、液化溴甲烷及环氧乙烷高压气体。另外,还有在政府法令中所确定其它液化气体。通常应注意事项表28 处理高压气体钢瓶通常应注意事项(续上表)表29 处理多种高压气体应注意事项(续上表)(续上表)事故例子在搬运氯气钢瓶过程中,钢瓶翻倒,气门阀破裂漏气,致使室内金属设备被腐蚀。使用放置六个月以上氯气钢瓶时,发生漏气事故。把氢气和空气或氧
44、气混合时,常常发生爆炸事故。试验时,不注意到液化石油气渗漏,气体经过地下通风孔进入隔壁室内,碰到室内火源而引发着火、爆炸。5. 高温、低温装置在化学试验中,使用高温或低温装置机会很多,而且还常常和高压、低压等严酷操作条件组合。在这么条件下进行试验,假如操作错误,除发生烧伤、冻伤等事故外,还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之类危险。所以,操作时必需十分谨慎。5.1 高温装置通常应注意事项1).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辐射。2).熟悉高温装置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3).使用高温装置试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置有防火设施室内进行,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4).根据试验性质,配置最适宜灭火设备如粉末、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45、等。5).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时,装置和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间隙,以防台面着火。6).根据操作温度不一样,选择适宜容器材料和耐火材料。不过,选定时亦要考虑到所要求操作气氛及接触物质之性质。7).高温试验严禁接触水。假如在高温物体中一混入水,水即急剧汽化,发生所谓水蒸汽爆炸。高温物质落入水中时,也一样产生大量爆炸性水蒸汽而四处飞溅。人体防护1).使用高温装置时,常要估计到衣服有被烧着可能。所以,要选择能简便脱除服装。2).要使用干燥手套。假如手套潮湿,导热性即增大。同时,手套中水份汽化变成水蒸汽而有烫伤手危险。故最好用难于吸水材料做手套。3).需要长时间
46、注视赤热物质或高温火焰时,要戴防护眼镜。所用眼镜,使用视野清楚绿色眼镜比用深色好。4).对发出很强紫外线等离子流焰及乙炔焰热源,除使用防护面具保护眼睛外,还要注意保护皮肤。5).处理熔融金属或熔融盐等高温流体时,还要穿上皮靴之类防护鞋。使用电炉应注意事项1).对电线、配电盘及开关等电气装置,要充足考虑其安全方法。要遵守上述使用电气装置注意事项。2).有些耐火材料,在高温情况下其导电性往往增强。碰到此种情况时,注意不要拿金属棒之类东西去接触电炉材料,以免触电。使用燃烧炉应注意事项1).燃烧炉点火时,要先使其喷出燃料,才进行点火,接着送入空气或氧气。假如违反点火次序,往往会发生爆炸。2).从高压钢瓶供给氧气时,如上所述,注意管道系统不要残留有油类等可燃性物质。3).注意采取合理炉子结构,以防产生局部过热现象。5.2 低温装置在低温操作试验中,作为取得低温手段,有采取冷冻机和使用合适冷冻剂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