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锦标竞赛视域下高校教师过劳原因及对策研究_陈永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19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标竞赛视域下高校教师过劳原因及对策研究_陈永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锦标竞赛视域下高校教师过劳原因及对策研究_陈永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锦标竞赛视域下高校教师过劳原因及对策研究_陈永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3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3锦标竞赛视域下高校教师过劳原因及对策研究陈永恒魏光兴【内容摘要】高校教师普遍职业压力大,有不同程度的过劳问题。竞争性的制度安排是主要压力源,以压力传递方式激发不断增加工作投入,造成高校教师处于过劳状态甚至过劳至死。因此,从锦标竞赛视角分析高校教师过劳成因,探索应对过劳的策略,对建立富有弹性的人性化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有参考价值。【关键词】高校教师;过劳问题;锦标竞赛;应对策略【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能力和偏好共同驱动的锦标竞赛偏袒机制设计”(编号:20SKGH084)阶段性研

2、究成果。【作者简介】陈永恒,男,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魏光兴,男,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高校教师过劳现象及其研究(一)过劳现象。高校科技人才具有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是振兴高等教育和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近年来高校科技人才的过劳现象日益普遍,甚至出现大量极端的过劳死现象1。2021 年 3 月到 4 月间,就有4 名中青年顶尖学者因病早逝,而在南方某研究型大学教师例行体检中,每年都会新发现 3 5 位患恶性肿瘤的病例。2020 年 3 月 1 日,南京大学文学院解玉峰教授因

3、病逝世,享年 51 岁;同一天,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林肇宏教授因病去世,年仅 42 岁。2019 年仅 10 月份就有三例典型,此外,2018年以来,清华大学已经去世 15 位在职教师,最大 60 岁,最小41 岁,其中三人为长江学者或杰出青年。中国社科院人才蓝皮书更是在 2008 年就进一步指出,我国逾七成科技人才处于过劳死边缘。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相关部门非常重视科技工作者的健康问题。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 等文件中一再要求优化考核与监督机制,促进科研事业稳定发展。此外,在心理健康层面,中国心理学会建议为科技工作建立心理服务平台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缓解超过 70%科技工作者

4、缺乏心理咨询的现状,Nature 社论呼吁重视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作为一个不新鲜但再次升温的话题被提起。(二)研究现状。过劳研究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不仅领先世界,而且活跃学者众多2。国内在 1984 年首次提出过劳的医学概念3,至 1990 年扩展定义为一种社会现象4。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因过劳而死的人约 60 万,居世界第一。但是,国内的过劳研究相对不足,与日本有明显差距5。在高校科技人才上,主要集中于成因分析。代志明6 以郑州市高校为例,认为科研、教学和家庭压力是导致高校青年教师过劳的直接原因,其中科研压力影响最大。刘贝妮7 运用跨层次分析法,解析高校教师过劳成因,发现工作追求和工

5、作模式是主要诱因。其中,类似于锦标竞赛的竞争性制度安排,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牛风蕊8 将高校教师的锦标晋升形容为扭曲的激励,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术产出,但也产生了异化效应,应探索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对当前状况进行约束和纠正。这种以科研为导向的锦标竞赛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和“GDP”主义,可以解释科研锦标赛在高校的生态困境。对此,刘坤9 就科研管理实践中资源分配领域的“锦标赛体制”提出完善科研、教学和人事评价制度,构建合作共治的新型科研体制等举措。这些研究以问卷、访谈、案例和文献分析等方法系统剖析了导致过劳甚至过劳死的影响因素,认为锦标竞赛性质的各种制度安排是主要因素。特别是,202

6、1 年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部委先后下发了系列文件,要求在各类晋升评审中破除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唯头衔等做法,取消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次数等指标的直接挂钩关系,各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这并没有改变评审晋升的锦标竞赛本质属性,只是要求评价更全面、更合理、更科学。在这样的背景下,用锦标竞赛理论,探寻高校科技人才过劳成因和应对策略,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二、锦标竞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过劳成因(一)学术锦标晋升的激励属性。作为激励理论,Lazear和 Rosen10 在 1981 年用博弈论方法建立起锦标竞赛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之后广泛应用于各类组织激励中。在高校或学术组织

7、中以教师的科研产出以及各种业绩为评价标准进行利益的再分配,激励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投入,提高了我国的学术产出,但扩大了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一是受聘任制的影响,体制内的高校教师成为利益主体产生异化,形成涉及各方的博弈。但职位的评审和晋升不是平均主义,高校教师之间这种孤立的管理评价模式使教师在单兵作战的同时,不仅不利于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还造成焦虑以及各种负面情绪的滋生。二是在科研成果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标准下,高校之间的排名竞争,科技人才之间的职位竞争,本身所携带的激励属性造成高校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转移,年轻教师成为主要生产力和学校竞争排名的工具。不仅造成教师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更对其提出了严格的学术

8、要求。这种指标传递反映的结果是对高校教师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2012023年第22卷 第3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3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二)高级职称晋升的指标限制。现代职称的等级和数量特征使职称评选呈现出明显的锦标竞赛特征,学术体系中以职称为表征的晋升机制对教师起到了充分的激励作用,处在竞赛当中的教师群体形成为争取科研项目和科研基金的博弈,给教师的学历和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伴随着大量的高级知识分子涌入教育市场的同时,一方面,职称之间的等级逐渐缩短,初级职称铲迹销声;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相关规定,高级职称的数量逐年上涨不断逼近上限,教师的职称评审起点

9、变高,评审要求愈发严格。这种评审制度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紧张感与压迫感,严重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三)人才遴选竞争时空的拓展。人才济济、人尽其才向来是大国气象的象征,国家及各省市“广栽梧桐,争引凤凰”的做法也是合乎情理。我国政府于 2008 年起提出要统筹资源,完善政策,实施多个人才计划,培养引导海外优秀骨干,2012 年中央组织部联合各相关部门启动实施了一个为期十年的计划,简称“国家万人计划”。人社部于 2012 年发起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也仍在进行。对于各省市的人才遴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比比皆是。这种跨区

10、域,跨专业的人才遴选对当事人的学术能力和职位要求严格,不仅没有缓解科技工作者本身在既有职位评选上的压力,还拓展了竞争时空,以累加而不是替代的形式增加了科技工作者的压力。(四)历史性人才断档的副作用。高校团体不仅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途径,更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途径,各种竞争性的机制站在过往的基础上,假定发展速度保持不变,超前的考核体制对体制内的人群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技术层面上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是技术性人才的断档,将许多年轻人才逼近了各种项目的战壕,大量关键性的工程被一些不够成熟的团队肩负,但由于项目环节复杂、攻克难度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以压垮一个哪怕是最坚强的人。由人才性

11、的断档带来的更严重的问题是,上一代占据了大多重要的位置,对于后来者来说职位晋升速度大大放缓。无论是急速发展中对功利的追求还是历史性人才的断档,都使得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审变得更加富有竞争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上位者劳累,后进者焦虑。三、锦标竞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过劳应对策略(一)优化分类性。引导高校逐步探索实行分类评价,建立完善合理的分类评价制度。在评审权下放的基础上,教育部和各高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1 教师分类评价。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及教师的三大职责,针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发展意愿的教师,其职能承担情况不同,可以根据教师本身的发展意愿,最大程度地给予自主权,探索职责范围内赋予绩效合

12、理的权重,对不同的教师实施不同的考核标准,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教师,科研成果一刀切的情况出现。2 高校分类评价。不同高校有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主张,基于此,对高校实施分类探索评价。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划自行选择职位申报类型,并依据阶段性发展状况自行设置各级职称评审标准。例如,教学型高校,可不做论文要求或较低的科研项目标准,甚至是探索科研项目的替代产品。以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及高校,可对科研项目做较高要求。3 注重学科差别。不同学科的具体要求均有差别。以学术产出来论,理科性质论文主要强调逻辑推导,工科方向的更加倾向于满足社会需求,将成果应用于社会服务乃至生活。所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实施分类评价,

13、建立尊重不同教师意愿和不同类型高校的评审标准,力争让人才做“多选题”。(二)调整周期性。调整周期性,推动落实弹性考核制度,着力将教师的外压转变为内需。推行周期评审在淡化某些终身职称制度的同时给年轻科技人才打破了高级职称流动的困难,准入制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开,有效地促进了新老人才之间的合理流通。一是确定合理的评审周期,既不能太短,造成人员流通频繁,增大制度内的人员压力,也不能太长,使得参评人员的时间成本过大。相对于低级职称,可适当放大高级职称的评审周期以促进创新性的成果。二是在周期评审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差异化的评审规则,不允许科研项目一刀切的情况出现,要综合考虑个人素质,做到德才兼备的选拔。三是

14、要坚持评审程序的合法性,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评审的各个环节,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体现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三)提高科学性。随着学科交叉化与边缘化的加深,知识的不确定性使得即便是同行专家也难以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要确保评审的效率与公平,必须要提高科学性,深化代表作制度,推行同行评议,强调第三方评审。一是深化代表作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可以有效地甄别学术骨干,证明本身所拥有的创造力。要摒弃一些硬性的科研指标、强调评审专家的客观公正,推行及时有效的评审反馈。要力争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破除唯论文导向,带动学术圈的良性循环,破除学术泡沫的盛行。二是同行评议保证了论文质量,促进了相互监督,要求评审人

15、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道德标准。首先是建立同行评议的专家库。针对于高校而言,特别是不够成熟的学科,建立高校专家库不切实际,即使是较为成熟的学科可以建立起评审专家库,但由于评审专家活跃在学校内部,评审过程中出现的“好人心态”和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可忽视,因此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评审专家库迫在眉睫,需要强调政府的主体作用。三是推行第三方评价,选择具有较高专业性及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机构,由于第三方与高校及教师没有利益关系,可以杜绝大多数评审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非学术因素影响,做出的评价较为客观,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采用评价结果,降低行政影响。(四)增强综合性。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他们不是生

16、产性的学术工人,一方面体现为科学研究的黄金期;另一方面体现为厚积薄发。将高校教师的劳动当作工业般的机械劳动,重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必然联系,恰恰与科学研究规律相悖。要尊重教师的科学研究规律。一是鼓励竞争性晋升,竞争产生合作,促进成果,这一点毋庸置疑。二是推行自然晋升,在尊重科学研究规律上的晋升要允许一部分人大器晚成,可以设置一定的任职年限,在年限到达后自动晋升,先行享受高级职称的待遇,但晋升后的一定年限内仍对学术能力30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3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3工业 4 0 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以工业 4 0 学习工厂为

17、例李一【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正在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诸如物联网、云技术、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改变制造业的面貌,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应如何将最新的技术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以培养具备工业 4 0 所需能力的技术人才。工业 4 0 学习工厂打破了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壁垒,将工业 4 0 技术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工业 4 0 工业平台 CPS 系统的嵌入,实现了职业教育的赋能与重塑。工业 4 0 学习工厂为满足信息智能时代对新型人力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培养面向工业 4 0 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范例。【关键词】工业 4 0;职业教

18、育;资源融合;学习工厂【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工业产教融合智慧学习工厂(SLF)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2021GXJK541)、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面向工业 4 0 的智慧学习工厂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GDJG2021394)、2021 年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创新创业专项)“基于集群效应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2021 cxcy02)成果。【作者简介】李一(1980),女,吉林长春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比较教育一、工业 4 0 时代职业教

19、育面临的问题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部门。随着数字化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公司和企业要提升生产效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需要利用工业 4 0 技术对生产方式进行升级,因而需要大批掌握工业 4 0 技术的制造业人才。工业 4 0 技术的核心是网络物理系统(CPS),CPS 是一个结合了计算、网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CPS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所提供的高联通能力,利用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及移动数字化输入设备,使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和定制作相关要求,未达到要求则恢复未晋升前的相关待遇。增强综合性,推行自然晋升与竞争性晋升相结合,主导论功行赏,但也允许论苦行赏,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20、也是尊重教师科学研究规律的体现。四、结语职称是对一个科研人员的认可,是对教师能力、科研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是国家和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教得好不如写得好”这个高校长期被诟病的情况应该做出改变,要在教学与科研中寻求平衡。一方面高校既要有多养几个闲人的觉悟,也要对教师学术产出抱有相对的宽容,在职称评审中要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要充分尊重教师科学研究规律,考虑科技人才的发展诉求;另一方面,政策的改变要逐渐探索,缓步而行,摸着石头过河是多年累积的经验,以免破坏整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以采取渐进式和增量式改革,避免由于制度剧烈变迁,造成政策前后评审结果出现巨大波动。【参考文献】1

21、万利,杨河清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压力对过度劳动的影响 职业紧张与焦虑的中介作用 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8,32(6):47 52 2 罗朝猛 日本设定工作时间上限防止教师“过劳死”J 教书育人,2019,2:35 3 Eltze CH,柳林 振颤按摩对过劳后肌痛的作用 J 国外医学,1984,3:145 4 钟爱国 日本的“过劳死”症 J 职业与健康,1990,1:33 5 杨河清,王欣 中日“过劳”问题研究发展历程及特点比较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结果J 人口与经济,2016,2:69 78 6 代志明 高校青年教师过劳问题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以郑州市高校为例 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2、社会科学版),2016,17(1):79 85 7 刘贝妮 高校教师为何累?跨层次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过劳成因研究 J 高教探索,2018,11:112 119 8 牛风蕊 扭曲的激励:“锦标赛制”下高校教师晋升的异化及矫正 J 现代教育管理,2016,2:84 89 9 刘坤 高校科研管理的困境与制度转型 两种人性假设理论视角的思考 J 中国高校科技,2021,4:23 27 10 Edward P Lazear,Sherwin Rosen Rank Order Tourna-ments as Optimum Labor Contract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1,89(5):841 864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