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及简要的国际比较(2)样本.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82151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及简要的国际比较(2)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及简要的国际比较(2)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及简要的国际比较(2)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及简要的国际比较(2)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若干重大变化及简要的国际比较(2)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若干重大改变及简明国际比较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础准则 (一) 仍然称为基础准则,全部企业均须实施,未根据国际通例使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一词。 (二)明确了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汇报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汇报使用者提供和企业财务情况、经营结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会计信息,反应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推行情况,有利于财务会计汇报使用者作出经济决议。从理论上讲,中国会计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议有用观。不过,中国会计目标显然将受托责任观放在第一位,强调会计信息可靠性,和国际上普遍强调会计信息相关性有一定差异。 (三)删除了会计核实通常标准,而代之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含可靠性、

2、相关性、清楚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关键性、谨慎性和立即性等八个方面。 (四)权责发生制融合在基础假定中,历史成本表现在会计要素计量部分。 (五)会计要素定义遵照企业财务会计汇报条例要求,但收入和费用定义部分地引入了资产负债观,这关键是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编制财务报表框架相关条款。 (六)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同时,对于利得和损失又区分为直接计入全部者权益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利得和损失。在理论上,前一个利得和损失实质上还未实现,后一个利得和损失已经实现。 (七)首次规范会计计量属性。要求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而且强调企业在会计

3、计量时,通常应采取历史成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编报财务报表框架中要求,财务报表计量属性包含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价值和现值。 (八)取消了会计记账须用汉字和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要求。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一)符合条件存货发生借款费用能够资本化。这一要求表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中,即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到一些存货项目,也就是那些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成可销售状态存货(如造船厂船舶)。因为象大型船舶这么存货,造船厂仅靠自有资金根本完不成,必需借助于银行借款,而企业取得银行借款又分不清专门借款和非专门借款,原准则要求只许可专门借款借款费用资本化要求不够合理。 (二)取

4、消了后进先出法。一是因为改善后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二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不能反应存货流转真实情况。 (三)取消了移动加权平均法。因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实质上是加权平均法一个形式,国际会计准则也没有移动加权平均法。 (四)明确了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采取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 三、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久股权投资 (一)缩小了适用范围。和原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相比,本准则仅规范长久股权投资核实,短期投资、长久债权投资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定和计量规范,这一规范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 (二)对于企业合并形成长久股权投资,分别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取不一

5、样方法确定其投资成本,这关键是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相协调。 (三)重新规范了成本法和权益法适用范围。成本法适适用于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长久股权投资,权益法适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含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而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长久股权投资,上述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对于纳入合并范围子企业,母企业应以成本法核实,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根据权益法进行调整,即俗称“表上权益法”,完全不一样于中国原来使用“账上权益法”。相关成本法和权益法适用范围改变,和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协调一致。 (四)取消了长久股权投资差额。长久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

6、大于投资时应享受被投资单位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久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长久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受被投资单位可识别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其差额应该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久股权投资成本。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须单独列报。企业持有土地、房产中专门用于投资而非自用部分,应按本准则要求核实,并在会计报表中单列“投资性房地产”项目。 (二)要求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能够采取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和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类似,应提取折旧(或摊销)及减值;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

7、价值能够连续可靠取得情况下,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此时不再对该部分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折旧或摊销。已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不过,国际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 五、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一)首次定义了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含有不一样使用寿命或以不一样方法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一样折旧率或折旧方法,应该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定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取消后续支出确实定标准。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确实定标准和固定资产初始确定标准相同,即该资产包含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成本能够可靠地计

8、量。也就是说,后续支出假如进行资本化,必需符合资产确定条件。 (三)要求了未来弃置费用会计处理。固定资产估计弃置费用等于未来处理固定资产所发生费用现值,其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计提折旧。这类费用对于核电站、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大型固定资产尤为关键。企业确定弃置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确定一项负债。 (四)重新定义估计净残值。一是强调估计净残值应是现值,而不是终值;二是在企业准备出售固定资产时,应复核估计净残值(通常等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理费用后净额),这一要求类似于国际财务汇报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相关要求。 (五)明确要求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估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改变均属于会计估量变

9、更。 (六)将发生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应该终止确定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 六、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一)明确了生产特产分类。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对生物资产并没有明确分类要求。 (二)要求企业应采取成本模式计量生物资产。但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公允价值能够连续可靠取得,应该对生物资产采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要求全方面采取公允价值计量生物资产。 (三)要求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且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但公益性生物资产不得计提减值准备。 七、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定义发生了

10、改变。新准则要求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没有实物形态可识别非货币性资产,把可识别作为无形资产基础特征,从而将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之外;取消了无形资产必需是“长久资产”限制,和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定义相同。 (二)许可外购无形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购置无形资产价款超出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含有融资性质,无形资产成本以购置价款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价款和购置价款现值之间差额,除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以外,应该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三)改革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新准则要求对企业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费用进行区分对待:研究过程中发生费用应给予费用化;研究达成一定阶段

11、而进入开发程序后发生费用,假如符合相关条件,许可资本化。中国相关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但美国会计准则要求全部研究开发支出均资本化,但这一要求并没有完全落实到全部准则中去。 (四) 依据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能够确定分别采有不一样摊销方法。使用寿命确定无形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 (五) 取消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收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要求。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分别采取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交易含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能

12、够可靠计量,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然,应该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不确定损益。 2.交易是否含有商业实质是判定非货币资产交换公允性基础标准。判定一项非货币交易是否含有商业实质,关键考虑两项原因:一是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在产生现金流量时间、金额、风险方面是否发生改变,和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否不一样,和其差额和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比是否重大;二是交易双方是否含有管理关系存在关联方关系情况下,非货币交易通常不含有商业实质。这一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一致,和美国最近修订第154号准

13、则完全相同。 3. 改变了非货币交易损益处理方法。对于含有商业实质非性资产货币交易,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同时确定资产处理损益和非货币交易损益;对于不含有商业实质非货币交易,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交易双方均不确定损益。 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一)单列准则要求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准则关键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使用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减值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二)引入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资产组是指企业能够认定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现金流入应该基础上独立于其它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现金流入,这一要求和定义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资产组组合,是指由若干个资产组组

14、成最小资产组组合,包含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和按合理方法分摊总部资产部分。资产组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称作现金产出单元,而对资产组组合则没有单独定义。 (三)明确资产减值迹象判定。只有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才需要估量其可收回金额,但对因企业合并所形成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管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十二个月全部应该进行减值测试。 (四)具体要求了可收回金额计量。可收回金额应该依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理费用后净额和资产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二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可收回金额时,资产即发生减值。 (五)明确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关键是为了预防利润操纵,这也是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

15、差异之一,但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相关要求相同。必需注意是,依据该准则要求,不得转回减值准备只包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按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要求,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不得转回;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定和计量要求,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权益工具投资,或和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经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衍生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要求,存货跌价准备能够转回;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定和计量要求,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能够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权益

16、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损失,不得经过损益转回;对于已确定减值损失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即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和确定原减值损失确定后发生事项相关,原确定减值损失应该给予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六)单独要求商誉减值。企业合并所形成商誉,最少应该在每十二个月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商誉难以独立于其它资产为企业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应该结合和其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国际会计准则也要求商誉只能进行减值测试,不得摊销。 十、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员薪酬 (一)规范了职员薪酬所涵盖内容。职员薪酬是企业付给职员全部酬劳。值得注意是,新准则要求非货币性福利也属于职员薪酬范围,意味着企业必需确定职员带薪

17、休假等类似福利所产生负债。 (二)统一了各项社会保险支出列支渠道。现在,对于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有些企业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有些企业依据职员岗位分别计入成本费用。本准则要求全部职员薪酬均应依据职员岗位分别计入成本或费用。 (三)单独要求企业和职员解除劳动关系相关支出会计处理。对于满足一定条件解除劳动关系相关支出,企业应确定因解除和职员劳动关系给赔偿而产生估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费用。 十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1.鉴于中国法律法规限制,中国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只要求了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中设定提存计划退休福利会计处理

18、,这也是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差异之一。 2. 企业年金是一个独立会计主体,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资产和账户要和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分开管理,分别核实。 3. 企业年金基金形成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和附注组成。 十二、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一)明确了股份支付会计规范范围。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员和其它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负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负债交易。企业为取得商品而发行股份,不属于本准则规范内容,而国际会计准则所规范股份支付包含经过发行股份而取得商品交易。 a

19、) 股份支付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以权益结算股份支付,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以现金结算股份支付,其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十三、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一)重新规范债务重组含义,将让步作为判定债务重组基础标准。新准则相关债务重组定义和修订后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改变较大,但和1998年最初公布债务重组准则基础一致。 (二)许可确定债务重组损益。债务人应确定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应确定债务重组损失。同时,对于以非货币资产进行债务重组,债务人还要确定资产转让损益。 (三)债务重组形成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四)债务人应该确定或有应付金额,但债权人不得确定或有应收金额。 十四、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

20、或有事项 (一)企业不应该确定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由或有事项造成符合条件现时义务,应确定为估计负债。 (二)估计负债计量引入了中间值、概率及货币时间价值等原因。 (三) 首次明确变成亏损协议待实施协议会计处理。假如待实施协议变成亏损协议,该亏损协议产生义务满足估计负债条件,应该确定为一项负债。比如,企业原签署协议明确,企业将向购置方按每单位100元销售一批商品,但在资产负债表日,该商品进价已经达成110元,企业推行该协议肯定亏损,企业应对推行上述协议可能产生亏损计提估计负债。该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 (四) 企业不应该就未来经营亏损确定为估计负债,但能够为符合条件重组确定估计负债。 十五

21、、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一)收入定义改变。新准则要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会造成全部者权益增加、和全部者投入资本无关经济利益总流入。该定义引入要素定义资产负债观,表明中国会计准则制订部分地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和国际会计准则逐步趋同。 (二) 明确销售商品协议价或协议价和公允价值差额会计处理。协议或协议价款收取采取递延方法,实质上含有融资性质,应该根据应收协议或协议价款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协议或协议价款和其公允价值之间差额,应该在协议或协议期间内采取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要求实质上引入了货币时间价值概念,能够有效地划分商品(或劳务)收入和利息收入。 十

22、六、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协议 本准则和原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协议差异不大,在此不予赘述。(续) 十七、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全方面采取收益法进行会计处理。中国原来很多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取得政府补助应采取资本法进行会计处理,立即政府补助计入资本公积。而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披露要求,政府补助均采取收益法,立即政府补助均计入收益。本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全方面趋同,要求采取收益法核实政府补助。 (二)将政府补助分为和资产相关政府补助和和收益相关政府补助。和资产相关政府补助,应该确定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不过,以名义金额计量政

23、府补助,直接计入当然损益。和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用于赔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确定为递延收益,并在确定相关费用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赔偿企业已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已确定政府补助需要返还,应该作为会计估量变更处理。 十八、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一) 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资产范围。“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包含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成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从而将存货纳入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比如,船舶、飞机等制造时间很长,相关借款费用许可资本化,这一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 (二) 扩大了能够资本化借款范围。新准则要求,能够资本化

24、借款,不再仅仅局限于专门借款,还能够包含为生产、制造“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而发生通常借款。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也许可通常性借入资金借款费用资本化。 (三) 取消了借款溢折价摊销直线法。新准则要求,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应该根据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折价或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不再使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而国际会计准则对此没有明确要求。 十九、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一) 严禁采取应付税款法,要求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实所得税费用,而不是财政部1994年制订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要求(财会字1994第025号)要求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确定和计量递延所得

25、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用临时性差异替换时间性差异。这是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结果,也是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趋同结果。临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差异,全部时间性差异均是临时性差异,但一些临时性差异并非时间性差异。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要求能够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金额,即资产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金额;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要求可予抵扣金额,即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金额。 (三) 临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临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临时性差异。应纳税临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

26、负债,可抵扣临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税率改变时,要求对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五)严禁对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六)要求在资产负债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假如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利益,应该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在很可能取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金额应该转回。 二十、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一)明确了记账本位币和境外经营记账本位确实定方法。记账本位币确实定要考虑企业收入、支出及融资活动所使用关键货币;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确实定要考虑经营活动自主性、企业交易占境外经营交易比重、现

27、金流量是否存在限制和取得现金流量是否足够偿还可预期债务。 (二)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按采取计量模式分别折算。外币货币性项目,采取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和初始确定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一样而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取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该要求和企业会计制度相关期末对外币账户按期末汇率进行折算要求有所不一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要求相比,新准则没有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标折算方法。 (三)首次要求 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境外经营外币报表折算。企业在并入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境外经营财务报表时

28、,应首先对资产负债表项目利用通常物价指数给予重述,对利润表项目利用通常物价指数变动给予重述,然后再根据最近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四) 明确了处理境外经营时对应外币折算差额结转方法。企业在处理境外经营时,应该将资产负债表中全部者权益项目下、和该境外经营相关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全部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理当期损益;部分处理境外经营,应该按处理百分比计算处理部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理当期损益。 二十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一) 明确了企业合并定义。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汇报主体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还包含业务合并(如联想集团购置IBMPC电脑业

29、务)。 (二)要求了企业合并两种类型及其对应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依据参与合并企业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控制且该控制并非临时性(判定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要利用实质重于形式标准),应按权益结正当进行会计处理,即按账面价值核实所取得长久股权投资。合并方取得净资产账面价值和支付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差额,应该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美国公认会计标准及国际会计准则均严禁使用权益结正当,因为中国企业合并大多包含同一控制下国

30、有企业合并,加之中国市场发不完善,这类合并所支付对价通常不够公允,按权益结正当进行会计处理轻易抑制企业对利润操纵。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情况下进行合并,属于非关联企业之间所进行合并,对此要求采取购置法进行会计处理,按公允价值进行核实,相关要求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 (三)对于形成母子关系企业合并,要求编制购置日合并财务报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关系,在购置日须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被购置企业可识别资产和负债均以账面价值计量,被购置企业自合并期初实现利润及现金流量均应纳入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关系,在购

31、置日只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被购置企业可识别资产和负债均以公允价值计量。 二十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一)取消了承租人未确定融资费用直线摊销法和年数总和法,要求承租人分摊未确定融资费用时,采取实际利率法。 (二)取消了出租人未实现融资收益分摊直线法和年数总和法,要求出租人采取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融资收入,将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 二十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定和计量 (一) 明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类。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包含交易性金融资产、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

32、,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分为两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负债(包含交易性金融负债、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负债),二是其它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类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 (二)全部衍生工具均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但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协议衍生工具、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经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衍生金融资产除外。实施本准则后,将使原在表外核实衍生工具全方面纳入表内核实,有利于揭示企业衍生金融交易风险,正确地衡量经营业绩。 (三)严格限制以

33、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其它类别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互转换。在初始确定时,将某金融资产或某金融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后,其后不得重分类为其它类别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初始确定时,划分为其它类别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后也不得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本准则要求有利于降低利润操纵,使企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分类愈加谨慎和稳健。 (四)对金融负债终止确定要求了更严格条件。只有金融负债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已经解除时,才能终止确定该金融负债或其一部分。同时,对设置信托、新债抵旧债、修改债务条款及回购金融负

34、债等确实定也作了明确要求,有利于预防企业隐匿负债。 (五)明确区分计入损益和计入权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全部者权益,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定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汇兑损益外,直接计入全部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定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六)严格规范金融资产减值转回。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应该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假如

35、减值原因消失,原计提减值准备应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权益工具投资,其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定,原直接计入全部者权益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累计损失,也应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七)规范了公允价值确实定方法。存在活跃市场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报价应该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企业应该采取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八)和其它准则相协调。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久股权投资,仅规范长久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短期投资、债权性投资和第2号准则没有要求长久股权投资,均由第22号准则规范;企业年金基

36、金形成投资,其公允价值确实定方法,均按第22号准则要求实施;出租人因融资租赁形成长久债权减值,按第22号准则要求处理。 二十四、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 (一)明确了金融资产转移合并财务报表编报。企业对金融资产转入方含有控制权,应将转入方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并在合并财务报表基础上利用本准则。实施该要求有利于预防企业经过金融资产转移来规避合并、隐藏亏损和转移负债。 (二)金融资产转移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 (三)将风险和酬劳是否转移作为确定金融资产是否终止根本条件。企业已将金融资产全部权上几乎全部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转入方,应该终止确定该金融资产;企业保留了金融资产全部权上几乎全

37、部风险和酬劳,不应终止确定该金融资产。 (四)分别不一样情况明确了金融资产转移计量方法。 二十五、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一)明确了套期分类。本准则将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和国际会计准则划分方法一致。 (二)严格要求了套期会计方法适用范围。套期会计方法是指在相同会计期间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抵销结果计入当期损益方法。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企业经营业绩,故本准则要求,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方可使用套期会计方法。 二十六、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协议 (一)将保险风险作为确定原保险协议根本要件。确定一项协议是否属于原保险协议,一是应在单

38、项协议基础上判定;二是要依据协议条款判定保险人是否负担了保险风险:发生保险事故可能造成保险人负担赔付保险金责任,说明保险人负担了保险风险,该协议方可确定为保险协议。“保险风险”概念系首次引入,从而使得很多含有投资性质险种不再符合本准则原保险协议定义。 (二)原保险协议成立并负担对应保险责任作为确定保险协议收入第一个条件。 (三) 分类要求保费协议收入计量方法。非寿险保险协议保费收入金额,依据约定保费总额确定;分期收取保费寿险保险协议保费收入金额,依据当期应收取保费确定;一次性收取保费寿险保险协议保费收入金额,依据一次性收取保费确定。 (四)要求依据保险精算确定金额,确定原保险协议各项准备金,并

39、最少于每十二个月年度终了,对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久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这也是中国保险会计重大突破。 二十七、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协议 (一) 根据权责发生制标正确定分出业务产生资产、负债及相关收入和费用。分保分出人应该于确定原保险协议保费收入当期确定分出保费和摊回分保费用,于提取原保险协议准备金当期确定应收分保准备金和摊回分保赔付费用,该要求突破了现行实务中分保分出人依据分保业务账单确定分出业务相关收支做法,消除了再保险协议会计处理和国际通例差异。 (二) 明确要求单独确定再保险协议产生资产、负债及相关收入和费用。分保分出人不得将再保险协议产生资产直接冲减相关原

40、保险协议产生负债,也不得将再保险协议产生费用或收入直接冲减相关原保险协议产生收入或费用。分保分出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分出业务相关责任准备金,以充足揭示分出业务引发信用风险;分保分出人应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分出保费、摊回分保手续费、摊回分保赔付费用等项目,以充足揭示分出业务费用。 (三)确立了分入业务收入和费用会计处理方法。再保险接收人应在再保险协议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时确定收入,并在确定分保费收入当期,依据相关再保险协议约定,计算确定分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再保险接收人在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还应根据账单标明金额对相关分保费收入、分保费用进行调整,调整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现在,中国保险会计实务通常

41、在收到分保业务账单时确定分保费收入及相关费用,而美国、欧洲等国家会计实务中通常采取保险精算等专门方法预估确定分保费收入及相关费用。本准则要求实际上采取了先预估、后调整方法来确定和再保险协议相关收入和费用,符合中国保险企业实际情况。 二十八、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一)规范内容仅限于油气开采活动会计处理。油气开采活动包含矿区权益取得和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等阶段,至于炼制、销售等下游活动则由其它相关准则进行规范。 (二)明确了油气资产计量模式。要求依据历史成本归集、确定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成本,而国外对油气资产计量关键有历史成本加标准化计量和储量确定会计两种模式。 (三)未探明矿区

42、权益计提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四)勘探支出资本化采取结果法对。本准则正式引入结果法,只确定发觉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钻井勘探活动支出,即钻井勘探支出在完井后,确定该井发觉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应该将钻探该井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确定该井未发觉探明经济可采储量,应该将钻探该井支出扣除净残值后计入当期损益。现在,世界上对油气勘探支出会计处理,存在结果法和完全成本法两种方法,但关键国际石油企业均采取结果法,本准则实现了和国际通例趋同。 (五)引入产量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要求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等油气资产,应该计提折耗。国际通例通常采取产量法计提油气资产折耗,但本准则同时保留了使用年限法。 二十九、

43、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量变更和差错更正 (一) 增加了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时会计政变变更会计处理。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应该从可追溯调整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应该采取未来适使用方法进行处理。“不切实可行”是一个新术语,本准则将其定义为“企业在作出全部合理努力后仍然无法采取某项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量变更和差错要求其含义为:当企业在付出全部合理努力以后仍然不能采取某项要求,则该要求是不切实可行。对于以下特定前期,对某项会计政变变更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进行追溯重述以更正一项差错是不

44、切实可行: (1)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影响数不能确定; (2)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假设管理层在该期间意图; (3)应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要求对金额进行重大估量,而且不可能客观地将和那些和估量相关下列信息和其它信息区分开来: 提供相关上述金额确定、计量或披露日期存在事实证据;和 这些证据在上述前期财务报表授权公布时已经取得。 (二)规范了会计估量变更定义。本准则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估量变更表述,将会计估量变更定义为“因为资产和负债目前情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改变,从而对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或资产定时消耗金额进行重估和调整。” (三)引入更正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追溯重

45、述法,是指在发觉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方法。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能够从可追溯重述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它相关项目标期初余额也应该一并调整,也能够采取未来适使用方法。 (四)明确将存货及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取消了重大会计差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量变更会计处理要求。 三十、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以后事项 (一)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以后对资产负债表日连续经营情况进行判定。资产负债表以后事项表明连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企业不应该在连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要求,以连续经营

46、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企业应该采取其它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 (二)将资产负债表以后发觉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作为资产负债表以后调整事项,这是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结果。 (三)拟分配和经审议同意宣告发放股利或利润,不得确定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该在附注中单独披露,因为该项股利不符合负债定义中所强调现时义务标准。 三十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1.将中国会计人员通常使用“会计报表”,按国际通例改称“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包含四张报表和一个附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全部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2.将长久资产改称非流动资产,将长久负债改称

47、非流动负债。 3.将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于合并资产负债表全部者权益类下,表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理论由母企业观转为实体观。 4.收入不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统一称为营业收入。 5.单列列示减值准备和非流动资产处理损益。 三十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1.仍然同时采取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和国际会计准则有一定差异。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要求汇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方法,既能够选择直接法,也能够选择间接法,但激励采取直接法。 2.要求在投资活动中单独列报购置或处理子企业及其它营业单位产生现金净额,该要求实质上融合了现行“问题解答”中相关要求。 3.利息和股利列报方法不一样于国际会计准则。本准则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归类为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而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要求,来自已收及已付利息和股利现金流量应单独反应,分别归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归属类别应该在各期保持一致。 三十三、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汇报 本准则要求在中期财务汇报附注中单独列示基础和稀释每股收益,其它内容改变不大,只是按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进行了格式重排。 三十四、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4.用“合并财务报表”替换原“合并会计报表”,关键是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财经会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