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安徽省马鞍山附答案和解释.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1328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安徽省马鞍山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安徽省马鞍山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安徽省马鞍山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安徽省马鞍山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安徽省马鞍山附答案和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安徽省马鞍山201718(1)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狂狷 徐怀谦 狂狷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至圣先师”孔子对此早有论述。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在孔子的心目中,中庸是最好的,狂狷是逼出来的。但他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为什么?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他的那一套仁、义、礼、智、信虽然被后世的统治者尊为国教,但他生前周游列国时,饿得脸上呈菜色,“累累如丧家之犬”,

2、是一个彻底的现状下的失败者,于是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除伯夷、叔齐之外,较早的狷者还有不要尧的天下的许由,逃避晋文公的封赏、隐居绵山的介之推等,但总起来说,这样的狷者并不多,而且上面提到的这些人都缺少狂的一面。既狂且狷,是后世出现的阮籍、嵇康、李白、李贽、徐渭等人。当代称得上狂狷的,一个是大陆的钱钟书,一个是台湾的李敖。 狂狷如此之少,原因有二: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代价。 清人叶燮论诗,说诗人须具才、胆、识、力。做一个狂狷者,同样需要这些本钱。第一个本钱就是才,而且须是大才。古人说“恃才傲物”,这是有道理的,没有才,想狂也狂不起来。咳唾珠玉的钱钟书则说,即使司马迁、韩愈住隔壁,自己也懒得

3、去拜访。李敖更是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李敖是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包办者。”“609年的唐宋两代才不过出了八大家,但是60岁不足59岁有余的李敖却是以一当八,早已超过古人今人。” 光有才,若没有胆、识和力,不过是个才子而已。真正的狂狷者,都是要有一身铮铮傲骨的。这身铮铮傲骨便是由才、胆、识、力经多年磨砺、淬火、凝铸而成。当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一介书生钱钟书居然据理力争,最后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这与许多儒生的嗫嚅、萎缩是迥乎不同的。 今天,我们饭后闲谈或写文章论及狂狷的时候,当然觉得痛快淋漓,但狂狷者所处当世却是并不轻松的,有时要付出相当高

4、昂的代价,甚至是一条生命。“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死在司马昭的刀下,“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不得不慨叹“行路难”。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于1970年和1 982年两次被捉入狱,前后近十年之久。令人称奇的是,在遭受苦其心志的“皮肉生涯”之后,每次他都能重整旗鼓,挺枪再战,狂态丝毫不让当年赤身露体、击鼓骂曹的祢衡。 狂狷与杀头有时是划等号的,这一点狂狷者本人是清楚的。可是为什么在中国文人中居然形成了一个狂狷的传统(尽管为数不多)?只能用老子的话解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那就是道义、真理。 狂狷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被视为异端,但究其实,却是一种本真

5、。只是这种本真,在乡愿、好好先生、和事佬、巧言令色之徒、小人、奴才、贪官污吏等充斥的现实面前,就显得有些扎眼,有些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比如,李敖就说:“我是真人,一切以本色相见。”他的这种本色,在“集体逃避现实”的台湾知识分子中间,就显得狂狷味十足。以身殉“日心说”的布鲁诺虽是真理的化身,在当时却被定为异教。 说到底,狂狷是本色,是学不来的。我们不必担心狂狷会成为一种时髦,也不必像呼唤崇高、呼唤圣洁一样呼唤狂狷。一个社会,狂狷多了肯定不是好事;但如果没有狂狷,也未必就是好事。 (摘自华章杂志)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狂狷者表现的一项是(3分) ( ) A.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6、,他的思想也不被各国的君王所采纳,均以失败告终,于是他退而教书育人,不再求仕。 B.钱钟书看不起司马迁、韩愈;在“文革”中,当疯狂的红卫兵闯进钱府抄家时,他据理力争,甚至与红卫兵以拳相向,大打出手。 C.死在司马昭刀下的曹魏名士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不得不慨叹“行路难”的李白也曾“天子呼来不上船”。 D.名士祢衡被曹操轻慢,充当一名鼓吏,他当着满朝文武赤身露体、击鼓大骂曹操,借此发泻,最终死于曹操的计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真正的狂狷者,都有着一身铮铮傲骨,不但要有才,还要有胆、识和力。 B.中国文人形成了狂狷的传统,尽管人数不多,但他们都不害怕

7、死亡。 C.李敖骂蒋介石、斥国民党,但他在遭受“皮肉生涯”之后,仍然保持着狂狷之态。 D.狂狷是本色,不会成为人人追求的时髦,也不需要大力提倡与呼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狂狷者的铮铮傲骨虽然会受到后世论者的赞赏,但对其本人而言,他们在当世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B.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他认为狂狷是逼出来的,所以孔子并不认同狂狷。 C.当代社会狂狷者很少,一个是钱钟书,另一个是李敖。究其原因,一是需要本钱,二是要付出代价。 D.狂狷者的本真却被小人、奴才、和事佬、贪官污吏等视为异端,会让当权派和假道学们不舒服。 (二)文学类文本

8、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老人与井 夏一刀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

9、,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10、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井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

11、,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12、。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开篇写“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看似突兀,但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13、.瞎伯跟黑牛讲了那么多关于善卷的故事,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大家谋福利的人。 C.因为瞎伯见过那口古井,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导盲棍点了一个地方,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 D.瞎伯要庆祝挖了口井,大家都来给瞎伯道喜。当瞎伯要用自己的钱给大家买管子通水时,被大家拒绝了。 E.瞎伯去了,但他是满足的,他虽然感觉黑牛递给自己的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好,但总算还了乡邻们一份情。 5.小说中的瞎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黑牛为什么开始不用瞎伯的钱打井,而在瞎伯死后又用他的钱打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7.小说以“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

14、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812题。 (甲)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

15、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节选自

16、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乙)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

17、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8.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得与丧归 丧:灵柩 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 C.夫创少瘳 少:不多时,一会儿 D.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 9.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B.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夫以千人与父俱

18、 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 C.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D.胡兵终怪之 皆亡其奴 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C.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11.下列关于两段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楚反时,太尉嫌灌孟年老本无意让灌孟做校尉,是颍阴

19、侯强请而后才用的他。这是灌孟郁郁不得志乃至后来战死吴军中的主要原因。 B.灌夫为人正直,不在别人面前奉承讨好、不媚上欺下,而且十分礼遇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因此颇得人心,有许多门客归附于他。 C.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D.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4分) (2)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

20、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光芒能穿过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本诗用质朴的写法,直抒

21、胸臆,寄寓了诗人不愿出仕、热爱自由、淡泊名利的理想。 14.赏析“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四句,试分析李白的人生理想。(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且夫孝始于事亲,_ ,_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太史公自序) (2)太史公曰:诗有之“ _ ,_。”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孔子世家) (3)_ ,_,上服度则六亲固。,(管仲列传) (4)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_,_。(屈原列传) (5)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_;其身不正,_ ”。(李将军列传)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

22、言文字运用(25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为应对雾霾问题,提供出行便利,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快速成长为新兴的低碳环保产业。 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图书销售表现抢眼,市场上大概有几百个品种,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令人震惊。 对于美国人擅长的“谈判游戏”,中国人早已领教了不少,因此,对于特朗普上台后的各种“小伎俩”早已经洞若观火。 学会拒绝,学会淡然,是现代社会公民交际的基本素养。对于责任和义务要勇于担当,而对别人过分的不情之请,也要敢于说“不”! 上海要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23、还得有千金买骨的气魄,必须以人为本,要在人才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人才作用上下功夫。 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为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A. B. C. D.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歌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唐朝取得的成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代诗人有心效仿,却只能望其项背。 B.冬李敏从小就热爱舞蹈,通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成长为一名长袖善舞的舞蹈家,舞蹈技术日臻完美。 C.冬天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冷风不断地从四周灌进这个破房,周亚夫紧缩在屋角,全身不停地哆嗦着,噤若寒蝉。 D.只要我们在规范

24、和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共同协作,就一定能实现共享单车有序发展,促进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等6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协调工作,相互配合,保证人体正常活动。 B.传统的考试结果只报告一个笼统的总分或能力等级,其实分数相同的考生,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状态及不同的认知结构。 C.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对华为手机的认识。 D.央视大国崛起系列节目播出后反响巨大,中国的振兴之梦、砥砺前行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19.下列各句中

2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简单的一日三餐大多是泡面、盒饭、甜食等食品为主,营养很不均衡。 C.学生培养的质量是一所高中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学生素质是所有高中进行教育改革时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D.医生一方面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治病,另一方面,患者也应主动地予以配合。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业余书法爱好者老刘捧着自己的书法作品,郑重地对朋友老李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聊供

26、补壁。” B.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C.洋柿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球形或扁圆形,红或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D.在母校建校100周年的庆祝大会现场,我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心中莫名地感动,仿佛又重回校园时光。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_,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

27、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_,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_。 22.下面是某电商平台客服部的催发货流程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用文字描述当客服人员接到客户催发货信息后,应当采取的措施,不超过7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S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一本书,深入阅读,才能得其精l;一篇文章,沉浸其中,方能领会思想。因此,书要好好读,路要

28、自己走。 然而,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者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可以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想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A(原文中说孔子“他本人就是一个狷者的形象”) 2.B (原文中说“其实,谁都怕死,只是有值得以死相拼的东西存在,那就是道义、真理。”) 3.B(原文中说孔子“对狂狷没有丝毫的贬义”) 4.B、C(B“因为他认为自己跟善卷差不多,他也是会为

29、大家谋福利的人”错,他是想向善卷学习,做一个像善卷那样为大家谋福利的人;C“黑牛在那里打出了甘甜的井水”错,从原文看,黑牛在开始打的井里只是放了一只盛水的大木桶,并不是真正打出了井水。) 5.生活节俭。自己节衣缩食,积攒了一万多块钱。知恩图报。他知道全村的人对他好,所以他要用自己积攒的钱给大家打一口井,并且用剩下的钱买水管。重感情。与村里人感情很好,爱到黑牛家坐坐,请村里人吃饭等。坚定执着。他攒了很多年钱,就是想为村里人打井;黑牛不想用他的钱打井时,他坚持自己的想法。(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6.第一问:黑牛以前不用瞎伯的钱打井,是因为他认为瞎伯攒钱不易;而瞎伯去世后,他用瞎伯留下的钱打一口

30、井,是为了满足瞎伯一个心愿,并让人们记住这个善良的老人。(2分)第二问: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瞎伯的品质,又表现出黑牛内心的淳朴,相互映衬,升华了主题。(2分) 7.从人物方面来说,甜甜的、润润的井水,既是从老井打出的水的真实味道,也是瞎伯美好精神品质的象征,还包含着乡邻对瞎伯的怀念之情。(2分)从主题方面来说,以对井水的感受结尾,突出了这里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2分)从情节方面来说,收束全文,耐人寻味。(2分) 8.C(“少”此处指“稍微”。) 9.D(D都是代词,他;A认为/率领;B处所/代词,放在动词前;C其中/他的 ) 10.A 11.B(是推崇而不是归附。) 12.(1)将军认为

31、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壮义”、“亡夫”、“固”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认为这件事奇怪,不敢进攻。(“会”、“怪”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3.D(“寄寓了诗人不愿出仕”错) 14.“却秦振英声”是对鲁仲连出仕抗秦的肯定和推崇。“后世仰末照”一句,又表达了后人对鲁仲连的景仰。(2分)诗人希望以鲁仲连为楷模,渴望自己也能有机会建功立业,这是诗人的政治理想。(1分) 鲁仲连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1分)其实诗人也希望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功臣身退,这是诗人的精神追求,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1分

32、)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诗人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在自己的身上。(1分) 15.(1)中于事君,终于立身。(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16.C(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语境为译作水平低,属于望文生义。使用正确。洞若观火,指看得清楚明白。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此处谦敬失当。千金买骨:比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用在这里使用正确。添枝加叶:比喻转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

33、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望文生义,可改为“添砖加瓦”) 17.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用于否定句。长袖善舞:比喻客观条件优越就容易把事情办好,也形容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使用不正确。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而不敢说话。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不合语境。“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使用正确。) 18.B(A.句式杂糅,“分为”或者“由组成”二者保留其一。C.语序不当,应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D.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应改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深刻的思考”。) 19.C(A项偷换主语

34、。“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来”;B句式杂糅,“大多是”和“以为主”两种句式杂糅;D“医生”和“一方面”位置应互换;) 20.A(B项,“叨扰”是对打扰别人的谦辞,不能说别人;C“洋柿子”语体风格不对,应用学名“番茄”;D先贤指过世的人。) 21.人们很难不忘初心不是因为走的路程太远人们才应该不忘初心 22.答案示例:(客服部)接到买家催发货信息后,先检查发货是否超期。如发货正常,则安抚买家;如发货超期,应立即记录超期发货原因,并做好催发货和补发赠品的工作。 23.作文略 附:(甲)文言文译文 灌将军夫是颍阴人。灌夫的父亲是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

35、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所以冒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灌孟年纪已经老了,颍阴侯勉强推荐他,所以灌孟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因而战死在吴军中。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个为国战死,未死者可以护送灵柩回来。但灌夫不肯随同父亲的灵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以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披上铠甲,手拿戈戟,召集了军中与他素来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个人。等到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只有两人和灌夫属下的奴隶共十多

36、个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的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不能再继续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营地,所带去的奴隶全都战死了,只有他一人回来。灌夫身上受重创十多处,恰好有名贵的良药,所以才得不死。灌夫的创伤稍稍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加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曲折,请您让我再回去。”将军认为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灌夫战死,便向太尉周亚夫报告,太尉便坚决地阻止了他。等到吴军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因为犯法而丢了官。后来到长安安了家,长安城中的许多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景帝去世,当今皇上武帝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前140),又把灌夫内调为太仆。二年(前139),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窦甫。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皇上恐怕窦太后杀灌夫,调派他担任了燕国国相。几年以后,又因犯法丢官,闲居在长安家中。 灌夫为人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也因此而推崇他。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