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夏至日二分日二分日冬至日冬至日【图文转换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空间改变曲线图正午太阳高度空间改变曲线图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注: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 ;离;离 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越大第1页考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考点: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FG规律: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例题1:比较各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答案:答案:G=EA=BFCD应用:应用: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 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第2页(
2、1 1)A A、D D、E 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次序是次序是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E E点点相等另一条纬线纬度是相等另一条纬线纬度是 。1942NDAE读下列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以下问读下列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以下问 题。题。第3页第4页 下列图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改变示下列图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改变示意图意图,其中折线其中折线a a表示日期是表示日期是 ()90S 90 90 66 66 343423 23 26260 0 abccba66 34 90 N0 23 2666 3423 26
3、A A 春分日春分日 B B 夏至日夏至日 C C秋分日秋分日 D D 冬至日冬至日B B第5页【图文转换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改变曲线图】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改变曲线图读图分析,读图分析,赤道、回归线及极圈上正午太阳赤道、回归线及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季节改变分别对应图中哪条曲线?高度季节改变分别对应图中哪条曲线?abcde12.223.216.229.2312.22043086634904652第6页【图文转换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改变图】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改变图a a赤道赤道 b b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c c北极圈北极圈 d d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e e南极圈南极圈abcde12.22
4、3.216.229.2312.22043086634904652第7页(1)赤道地域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赤道地域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赤赤道道上上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年年改改变变在在6634至至90之之间间,每每年年春春分分日日与与秋秋分分日日有有两两次次直直射射现现象象。冬冬至至和和夏夏至至日日时时正正午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太阳高度最小,为6634。【图文转换图文转换】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年改变曲线】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年改变曲线图图第8页(2)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度年改变图回回归归线线与与赤赤道道之之间间因因为为有有两两次次直直射射现现象象
5、,所所以以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最最大大值值有有两两次次能能够够到到达达90,而而且且最最小小值值不不低于低于4308。第9页043089012.223.216.229.2312.22回归线到赤道之间回归线到赤道之间一年中有两次直射,在临近这两天间有一个相对较低值,其次还有一个最小值H 4308第10页(3)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回回归归线线线线上上一一年年中中只只有有一一次次直直射射现现象象,所所以以其其最最大大值值在在冬冬至至或或夏夏至至达达90,而而且且最最小值等于小值等于4308。第11页(4)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回归线与极圈之
6、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改变图回回归归线线与与极极圈圈之之间间在在一一年年内内既既无无直直射射现现象象,也也无无极极昼昼现现象象,所所以以其其最最大大值值小小于于90,最最小小值值大大于于0。而而且且仅仅在在冬冬至至或或夏夏至至时时出出现现最最大大值。值。第12页【经经典典例例题题】能能表表示示北北半半球球中中纬纬度度某某地地正正午午太太阳高度角年改变情况是(阳高度角年改变情况是()C第13页(5)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北北极极地地域域:春春分分至至秋秋分分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大大于于0,出出现现极极昼昼,其其中中夏夏至至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达达一一
7、年年中中最最大大,而而且且极极昼昼范范围围扩扩大大到到整整个个北北极极圈圈以以内内。秋秋分分至至春春分分正正午午太太阳阳高高度度小小于于0,出出现现极极夜夜,其其中中冬冬至至极极夜夜范范围围扩扩大大到到整整个个北北极极圈圈以以内。内。第14页(6)南北极圈)南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正午太阳高度年改变图第15页计算计算4040 N N在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度。夏至日夏至日:73267326冬至日冬至日:2634 2634 二分日二分日:5050改变幅度:改变幅度:465246
8、52【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推导过程推导过程第16页计算计算3030 S S在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度。夏至日夏至日:3634 3634 冬至日冬至日:83268326二分日二分日:6060改变幅度:改变幅度:46524652推导过程推导过程【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第17页计算计算1515 N N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正午太阳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高度角,并计算该纬
9、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度改变幅度。夏至日夏至日:81348134;冬至日冬至日:5134 5134 直射时直射时:9090;二分日二分日:7575改变幅度:改变幅度:38263826推导过程推导过程【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第18页计算计算1010 S S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正午太阳在二分二至日及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度改变幅度。夏至日夏至日:56345634;冬至日冬至日:76347634;直射时直射时:9090;二分日二分日:8080改变幅度:改变幅度:3326332
10、6推导过程推导过程【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第19页计算计算0 0 (赤道)在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赤道)在二分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高度角,并计算该纬度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度改变幅度。夏至日夏至日:6634 6634 冬至日冬至日:66346634二分日二分日:9090改变幅度:改变幅度:23262326推导过程推导过程【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第20页结论归纳结论归纳南北回归线(上)至极圈之间任意纬线,南北回归线(上)至极圈之间任意纬线,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均为其一年中正午
11、太阳高度改变幅度均为 。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最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最 ,为,为 ;向回归线;向回归线 ,且南北回归线,且南北回归线之间任意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等于之间任意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等于 。4652递增递增2326小小当地纬度当地纬度23262326【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正午太阳高度改变幅度第21页【经典例题经典例题】读下列图回答】读下列图回答1 12 2题:题:1.1.上图中上图中a a值可能为(值可能为()A.b+4652 B.b+66 A.b+4652 B.b+663434 C.b+23 C.b+232626 D.2b-23 D.2b-232626A第22页2.2.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b b时,乙地太阳高时,乙地太阳高 度如右图所表示,则乙地坐标为(度如右图所表示,则乙地坐标为()A.70N A.70N,90W B.70S90W B.70S,90E 90E C.8326N C.8326N,900E D.70N900E D.70N,90E90ED第23页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