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单元得分_卷后分_评价_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抹杀(m)腐朽(xio)脊梁(j)模式(m) B遁词(dn) 省悟(xng) 慨叹(ki) 譬如(p) C鲁钝(dn) 汲取(j) 玄虚(xun) 滞留(zh) D诓骗(kung) 诬蔑(w) 创意(chun) 豢养(hu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腐草为萤辨伪去妄持之以恒轻而易举 B走头无路 孜孜不倦 自吹自擂 根深蒂固 C不足为惧 自暴自弃 哑口无言 地大物博 D怀古伤今 行之有效 前仆后继 随即应变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一部电影必须有许多
2、生动的细节,细节抓得好,处理得好,的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B班长把同学们希望到野外秋游的想法报告给班主任,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C支教的王老师,看着村子里山穷水尽的现状,不禁热泪盈眶。 D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4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将“提高”改为“体现”) B只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将“只要”改为“只有”)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
3、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删去“几乎”) D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将“由于”删去) 5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4分) 面对贸易战争,中国表示将“奉陪到底”,_?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更强的承受损失的能力。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将打出什么底牌?第一张底牌,限制进口美国商品;第二张底牌,削减对美国的出口。专家表示,中国反击的目的是让美国意识到贸易战不可取,_,才能惠及两国 和世界。 _ _ 6名著阅读。(4分) 中国酒文化由来已久,水浒传里,酒香飘于江湖之上,融入英雄骨髓之中。酒壮英雄胆,酒误英雄事,酒伤英雄心,酒要英雄
4、命。请列举一个与酒有关的故事名称,并简述其故事情节。7名句默写。(6分) (1)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其一)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自己旷达的胸襟,表现人生感悟的诗句是: “_,_。” (4)读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_,_。” 8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2017年12月15日20时22分,中国首都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双奥”场馆,又一次见证了奥林匹克历史性时刻: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
5、“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亮相。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分别通过视频表示了祝贺。 材料二 材料三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 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 (1)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分)(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两幅会徽图片,简要概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的妙处。(4分)(3)为了在冬季掀起锻炼高潮,支持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我国举行。请你为学校学生会策划两个活动。(2分) 活动一:_ _ 活动二:_ 二、阅读理
6、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上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
7、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摈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 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
8、沧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 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11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12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作彩云了;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灵魂化成的。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
9、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13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 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会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14是啊,如果我们对大自然没
10、有怀抱一颗“惊奇之心”,我们身体埋藏的“灯”,就不会闪亮,这世界就不会诞生那么多优秀的童话,我们在冬夜的炉火旁,也就没有听神话故事的美好时光了。其实对大自然的“惊奇之心”,不仅孩子应该有,成人也应该有,因为它能持久地生发心灵的彩虹,环绕我们黯淡的人生。 (选自大河文摘报2017年7月26日) 9由盲人老妪听海引发了作者对家乡的哪些回忆?(4分)10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1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阅
11、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 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部 潘裕民 常常有人问我,该读什么样的书?我的回答是“经典”。因为经典原著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书籍所不能比拟的,“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 所谓“经典”,指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著作。经过千百年来的千锤百炼、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大都是生命力最强、最有价值的经典。经典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可以和一代又一代读者对话,可以引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思考。苏格拉底曾说:“最重要的不是生活,而是好的生活。”没有经典,当然不会有好的生活。 我认为读经典,一定要真正意义上的“读”。所谓“读书”,不是说你今天去书店买两本书,明天从网上购回一包书,这不难办
12、到;难以办到的是,你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书,尤其是要阅读经典著作。 哲学家周国平说:“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和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阅读经典著作。日本有一位哲学家叫柳田谦十郎,他在自传中说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读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为了庆贺这件事,他夫人还专门为他举办了一次家宴。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启示:一个人写出一本书固然不容易,值得庆贺;一个人读完一本书也不容易,也同样值得庆贺。 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如果不读经典,只读那些所谓“有用”的书,我们可能成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机器,还有什么灵魂和境界可言?从一定意义
13、上说,读经典是为了人格更加完善,包括精神的自我提升和灵魂的自我觉醒。在我看来,精神追求可以丰富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变得强大。比如我们读哲学,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已故著名学者俞吾金教授曾指出,“哲学赋予了人们一种Choice(选择)的眼光,使得你能够站在制高点上,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更有把握。”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在哪儿、明天可能去哪儿,这样才能生活得比较自在、比较自信,也更加乐观。 其实,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要直接读大师的作品。叔本华说过一句话:“谁向往哲学,就必须到原著那肃穆的圣地去找不朽的大师。”从一定程
14、度上说,大师的原著是最可靠的。朱光潜先生说:“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这是因为,读书有着特殊的规律,必须经历一个吸收、转化、升华的过程。 1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15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16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 “科学”就等于数理化? 郑 腾飞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
15、误解,把“科学”变成了几门自然学科及其知识的组合。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这些学科和学科知识,但我不认为就只是这些。 当人们称某一观点、原理、研究或做法是“科学的”,一定不仅仅指它们发现了或表达了某种知识,而是想说明它们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优点或特殊的可靠性。究竟是什么如此特殊呢?这需要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进一步研究。 我想,“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 金字塔最底层是科学精神。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勇气坚持下去,等等。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感受新发现带来的趣味和惊喜,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
16、到又有新的发现。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发展至今。我想,这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原动力应该就是“科学”中最特殊的那个元素,是金字塔最坚实的根基。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但不是胡想乱想,必须立足于客观事实。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等。 “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结论。严密的逻辑不仅能帮助人
17、们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否定”这个意思,而是指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对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反 思和谨慎的探究。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举个例子: 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 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 答:温度很低。 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 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 总结一下如何提问。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
18、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发现和创新。 “观察事实逻辑推论反思探究观察新事实”这个循环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目前来看这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结论才有可靠性。 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就是各学科(不仅是自然学科)的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我们不能 拿着这 些知识就行了,而要运用它们开始新的探索,这个就不再多说了。 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DNA,我不这样认为。无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之”提
19、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 (原文有删改) 17作者把“科学”比成一座金字塔,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右图金字塔两层的相应内容。(3分)18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3分)19下列句子的含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2分) 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 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
20、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罗迦r费r因格谈创造性思维 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 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0对于“科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逻辑严密的表述。(4分) 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由) 【注释】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然 后作文。(50分) 一项心理学的研 究表明,一个人在做一件好事时,其内心是非常愉悦且颇感幸福的,正所谓“善由心生,乐偕至之” 。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