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J∕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00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q****1 文档编号:281297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DF 页数:146 大小:8.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J∕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00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DBJ∕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00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DBJ∕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00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DBJ∕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00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DBJ∕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 12009-2012)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剧/T13-146-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09-2012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subgrade 2012-02-14发布2012-04-01实施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building foundation subgrade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13-146-2012 住房和

2、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09-2012 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2年4月1日2012年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发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的通知闽建科20127号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由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经审查,批准为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3-146-2012,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施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函告省厅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处。该标准由省厅负责管理。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0一二年二月十四日关于同意福建省建筑地基检测技术

3、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建标标备201225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你厅关于报送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程备案的函(闽建科201222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标准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1129-2012。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0一二年二月十五日前言根据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建标29J42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省内外建筑工程地基检测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载荷试验、标准贯人

4、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钻芯法试验和低应变法试验。本规程由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福州市杨桥中路162号,邮编:3525,传真:059183799249,E-mail:xgp巧)主编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福建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建筑设计院、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福建

5、省建设工程物探试验检测中心、泉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福建省泉州市水电工程勘察院、-福建泉州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许国平梁曦文行武董金荣程惠阳孙雪峰朱德昌蔡洪美张秀义江细阳曾文郑晋溪王树怀周仲景主要审查人:叶为民黄可明吴平春何伯干马时冬简文彬陈苓黄跃森谢建华1 目次1总则-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 2.2 符号33 基本规定.63.1 一般规定63.2 检测内容.73.3 检测数量93.4 验证与扩大检测.10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11 4 载荷试验.13 4.1 一般规定.134.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134.3 现场检测16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195 标准

6、贯人试验n5.1 一般规定235.2 仪器设备.235.3 现场检测245.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25 6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30 6.1 一般规定.30 6.2 仪器设备.306.3 现场检测316.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327 静力触探试验.37 7.1 一般规定.37 7.2 仪器设备.377.3 现场检测.39 7.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418 十字板剪切试验68.1 一般规定.458.2 仪器设备.458.3 现场检测468.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489 水泥土桩钻芯法试验.519.1 一般规定519.2 仪器设备.519.3 现场检测519.4 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529.5

7、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53 10 低强度桩低应变法试验.55 10.1 一般规定.55 10.2 仪器设备5510.3 现场检测5610.4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57 附录A地基土试验数据统计计算方法.60附录B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62附录C静力触探头率定.64附录D十字板头率定.67附录E原始记录图表格式.70 本规范用词说明78引用标准目录.79附:条文说明.80 2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quirement 6 3.1 Gene

8、ral Requirement 6 3.2 Test content 7 3.3 Test number 9 3.4 Verification and expanding testing 10 3.5 Evaluation of test result and report.11 4 Plate loading test 13 4.1 General Requirement 13 4.2 Instruments installation 13 4.3 On-site testing 16 4.4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ata 19 5 Standard pen

9、etration testn 5.1 General Requirement 23 5.2 Instruments 23 5.3 On-site testing 24 5.4 Test data Analysis and judgement.25 6 Dynamic penetration test.30 6.1 General Requirement 30 6.2 Instruments 30 6.3 On-site testing 31 6.4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ata 32 7 Static cone penetration test 37 7.1

10、General Requirement 37 7.2 Instruments.37 7.3 On-site testing 39 7.4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ata 41 8 Vane shear test 45 8.1 General Requirement 45 8.2 Instruments 45 8.3 On-site testing 46 8.4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ata 48 9 Core drilling method for cement-soil pile 51 9.1 General Requirem

11、ent 51 9.2 Instruments 51 9.3 On-site testing 51 9.4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of core specimen 52 9.5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ata 53 10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 for low strength pile.55 10.1 General Requirement 55 10.2 Instruments 55 10.3 On-site testing 56 10.4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data

12、 57 Appendix A Statistical calculating method of data obtained from subgrade experiments60 Appendix B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cone penetrating number.62 Appendix C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of static penetration test 64 Appendix D Calibration coefficient of vane shear test 67 Appendix E Figure and

13、 table format of raw records.7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78 Normative Standard 79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80 2 1总则1.0.1 为了规范建筑地基检测工作,使建筑地基检测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质量保证、数据准确、评价正确,制定本规程。1.O.2 本规程适用于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承载力试验、变形参数指标测定、岩土性状或地基施工质量评价。1.O.3 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结合检测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并考虑地质

14、条件及使用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检测结果应结合本条规定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1.O.4 建筑地基检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天然地基naturalfoundation,natural subgrade 在未经人工处理的天然土(岩)层上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2.1.2 人工地基artificialfoundation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经人工处理后的地基。2.1.3 载荷试验plateloading test 用一个刚性承压板逐级加荷,测定天然地基、人工地基随荷载变化的沉降,以确定地

15、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现场试验。2.1.4 标准贯人试验standardpenetration test 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将标准规格的贯人器,自钻孔底部预打15cm,记录再打人30cm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的一种现场测试方法。2.1.5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ynamicpenetration test 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人土中,根据贯人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的种现场测试方法。2.1.6 静力触探试验staticcone penetration test 用静力匀速将标准规格的探头压人土中,同时量测

16、探头阻力,测定土的力学特性的现场试验方法。2.1.7 十字板剪切试验vaneshear test 用插入土中的标准十字板探头,以一定速率扭转,量测土破坏时的抵抗力矩,测定土的不排水剪强度的现场试验方法。2.1.8 水泥土桩钻芯法试验coredrilling method for cement-soil piles 用钻机钻取芯样以检测桩长、桩身缺陷以及桩身水泥土的强2 度、均匀性和完整性,判定桩底岩土性状的试验方法。2.1.9 低强度桩低应变法试验lowstrain integrity test for low strength piles 在复合地基中,采用刚性桩或半刚性桩设计的桩身强度为8

17、-15MPa的有教结强度增强体称为低强度桩。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试验方法。2.2符号2.2.1 抗力和材料性能c一一桩身一维纵向应力波传播速度(简称桩身波速);Cu一一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E一一桩身材料弹性模量;E。一一变形模量;ES-压缩模量;fak一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u-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J:一一静力触探的侧阻力;J:pk一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N一一标准贯人试验实测锤击数;N一一标准贯人试验修正锤击数;Nk一一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标准值;Nk-一标准贯人试验修正锤

18、击数标准值;NlO一一轻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一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N120一一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N63.5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N120一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修正锤击数;p,一一单桥探头的比贯人阻力;3 qc一一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u一一桩身混凝土声速;Z一一一桩身截面力学阻抗;-一一土的泊松比;一一桩身材料质量密度。2.2.2 作用与作用效应F一一锤击力;P一一芯样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Q一一-施加于单桩和地基的竖向压力荷载;s一一沉降量;V一一质点振动速度。2.2.3 几何参数A一一桩身截面面积;b一一承压板直径或边宽;D一一桩身直径(外径),芯样试

19、件的平均直径;L一一测点下桩长;z一一传感器安装点至桩身缺陷的距离;z一一测点深度。2.2.4 计算系数一一内摩擦角;一一摩阻比;一一温漂系数;一-原位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一-结构重要性系数;R一一抗力分项系数。2.2.5 其他Cm一一桩身波速的平均值;f一-频率;T一-首波周期;4 .1t一一触探过程中气温与地温引起触探头的最大温差;.1f一一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1f一幅频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1T一一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1tx一一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5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建筑地基检测包括设计阶段的试验和

20、竣工后的地基验收检测。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应在设计前进行。3.1.2 建筑地基检测内容包括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承载力试验、变形参数指标测定、岩土性状或地基施工质量评价。检测方法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人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钻芯法试验与低应变法试验。3.1.3 检测工作的程序,应按图3.1.3的规定进行:检查设备仪器检定或图3.1.3 检测工作程序框图6 3.1.4 调查、资料收集阶段应按下、列规定开展工作:1 收集被检测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2 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3 分析检测项目现场实施的

21、可行性。3.1.5 检测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和确定的检测目的,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宜包括:工程概况,检测方法及其依据的标准,检测数量,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时间要求,安全检测措施;必要时还应包括桩头开挖、加固、处理,场地平整,道路修筑,供水供电等要求。3.1.6 当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判断所选择的检测方法不能满足检测目的时,应重新选择检测方法,制定检测方案。不能满足检测目的的检测结果,其数量不能计入检测数量。3.1.7 建筑地基工程验收检测的检测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同一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类型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时,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3.1.8 检测用

22、计量器具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的有效期内。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相应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使用时应按校准结果设置相关参数。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检测过程中应对仪器设备检查,在检测前和检测过程中必须对仪器进行率定。3.1.9 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3.2 检测内容3.2.1 建筑地基检测方法宜根据工程重要性、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方法等综合确定,应选择浅层、深层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综合检测,并应符合先简后繁,先粗后细、先面后点的原则。检测方法可参照表3.2.1进行选择。7 表3.2.1建筑地基检测方法选择?!(载荷标准贯圆锥动静力触十字板钻

23、芯法低应变试验入试验力触探探试验剪切试验法试验试验试验天然土地基。A x x 换填垫层。A x x x 预压地基。A A。x x 压实地基。x x x 穷实地基。A x x 挤密地基。A。A X x X 砂石桩。x。X x X X 水泥搅拌桩。A X x。X 旋喷桩。X A X X。X 复1口兑灰土桩。A。X X A X 地穷实水泥土。X A X X。x 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X X X X A。柱锤冲扩桩。X x x X 多桩型。X x X x A A 注浆加固地基。A A。A x X 微型桩加固地基。x X x X X A 桩间士。A x X 表中符号。表示比较适合,t:,.表示有可能采用,

24、x表示不适用。3.2.2 进行地基载荷试验前,根据地基类型和工程实际需要,参照表3.2.1合理选择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钻芯法试验、低应变法试验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对天然地基岩土性状或地基处理质量进行普查。检测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和本规程的规定。3.2.3 进行地基载荷试验时,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穷、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按天然地基进行检测;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穷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微型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等方法处理后的地基应按复合地基进行检测;对有蒙古结强度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应按竖向增强体进行检测;对于强劳置换墩,应满足建筑

25、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3.2.4 当采用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推算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有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对比验证资料。3.2.5 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及周围士体物理力学指标基本稳定后进行,施工完毕检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工程特点具体确定。对于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d,对于粉土地基不宜小于14d,对于蒙古性土地基不宜小于28d。对有蒙古结强度增强体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必须在增强体强度满足试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施工结束28d后进行。3.2.6 地基验收检测的检测位置应按下列要求综合确定:1 设计认为重要部位;

26、2 局部岩土特性复杂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部位;3 施工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4 当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前一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确定后一种方法的检测位置;5 除上述规定外,同地基类型宜均匀随机分布。3.2.7 当需要进行验证或扩大检测时,应得到有关各方的确认,并按本规程第3.4.1-3.4.3条的有关规定执行。3.3 检测数量3.3.1 根据地基类型选择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对天然地基岩土性状或地基处理质量进行普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3个9 点,场地处理面积每1m2-3m2至少应有1个点,面积大时取高值。检测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

27、采用本条规定的方法对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时,检测数量应为总桩(墩)数的1%-2%,且不得少于5根。3.3.2 采用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当按天然地基进行检测时,检测数量为场地面积每500m2不应少于1个点,且总点数不应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测数量;当按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时,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点。同一单位工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可根据所采用的处理方法选择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当对竖向增强体进行检测时,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0.5%-1%,且不得少于3根。3.3.3 采用低应变法试验或钻芯法试验对复合地基竖向

28、增强体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时,检测数量低应变法试验为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根,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钻芯法试验应为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3.3.4 当桩间土有改良要求时,应对桩间土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按第3.3.1条规定执行。3.4 验证与扩大检测3.4.1 当检测结果有异常时,应在原试验点附近重新选点进行试验或在原受检增强体上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的检测数量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验证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可根据载荷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评价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的检测结果;2 增强体浅部缺

29、陷可采用开挖验证;3 可在同一增强体增加钻孔进行综合评价;3.4.2 当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扩大检测,以查明原因。扩大检测应采用原检测用的检测方法或准确度更高的检10 测方法。扩大检测数量宜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点数加倍扩大检测,并符合下列规定:1 当载荷试验或钻芯法检测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数量加倍扩大检测。2 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III、IV类桩之和大于检测桩数的20%时,应按原检测比例扩大检测;当两次检测的皿、W类桩之和仍大于检测桩数的20%时,该批桩应全数检测;当皿、W类桩之和不大于检测桩数的20%时,应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扩大检测的方法和数量

30、。3 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方法检测孔数超过30%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孔数加倍扩大检测,或适当增加载荷试验数量。3.4.3 验证检测和首次扩大检测后,应根据检测结果,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会同检测、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进一步检测的方法和数量。3.4.4 当对检测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但又不具备重新检测和验证检测条件时,应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会同检测、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3.5 检测结果评价和检测报告3.5.1 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的检测结果和单

31、位工程的主要土层的评价结果。3.5.2 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单位工程同一条件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给出单位工程同一条件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3.5.3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评价,应给出每根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3.5.4 承载力检测值应为检测实施时的承载力数值,不得包含因地面堆载下沉、湿陷、自重固结、融沉、软化对今后承载力的影响。3.5.5 检测报告应结论准确、用词规范,对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本规程的规定为准。3.5.6 检测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1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

32、检测数量,检测日期;12 2 主要岩土工程勘察资料;3 检测对象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4 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5 原始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6 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4 载荷试验4.1 一般规定4.1.1 载荷试验适用于检测天然地基、人工地基的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适用于检测有教结强度复合地基增强体的竖向抗压承载力。4.1.2 载荷试验主要分为天然地基载荷试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增强体载荷试验。4.1.3 天然地基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

33、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岩基载荷试验适用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4.1.4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包括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4.1.5 工程验收检测的地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工程验收检测的岩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3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地基静载荷试验应加载至破坏。4.1.6 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可分为慢速维持荷载法和快速维持荷载法,提供变形模量或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用于工程验收的载荷试验可根据地区经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或快速维持荷载法。4

34、.2 仪器设备及其安装4.2.1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正方形、矩形钢板或钢筋混凝土板,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5旷;对于软土地基、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Om2,对于强穷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2.0m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应采用O.8m。岩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应采用O.3m。4.2.2 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增强体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4.2.3 试验承压板应采用预制或现场制作的刚

35、性板,承压板应有足够刚度。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天然地基载荷试验不应超过20mm,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宜为100mm-150mm,桩身强度高时取大值。如采用设计的垫层厚度进行试验,试验承压板的宽度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应采用基础设计的宽度,对大型基础试验有困难时应考虑承压板尺寸和垫层厚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4.2.4 当设计元要求时,载荷试验的试坑标高应与地基基础设计基底标高一致。4.2.5 试验前为防止试验过程中场地地基土含水量的变化或地基土的扰动影响试验效果,应采取措施,保持试坑或试井底岩土的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当试验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对砂土应将地下水位降至试验标高以下,待试验

36、设备安装完毕后,恢复水位后方可进行试验。对蒙古性土应保持原始的含水量和地基土不受水浸泡的条件下,进行载荷试验。4.2.6 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千斤顶的合力中心、承压板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4.2.7 加载反力装置宜选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4 1 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2 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3 压重应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04 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4.2.8 荷载测量可用

37、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校准结果换算荷载。4.2.9 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承压板面积lm2或增强体直径0.8m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量仪表,当承压板面积1m2或增强体直径b且2.0mb且B且2.Om I 1.5B且2.0m表4.2.12-2 增强体、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增强体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4D且2.0m增强体中心与基准桩中,心;.3D且2.0m基准桩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4D且2.0m注;1 b为承压板边宽或直径;B为支墩宽度。2 对

38、大型平板载荷试验,当基准梁长度达到12m或以上,但其基准桩与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的距离仍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对基准桩位移进行监测。位移测量仪表的分辨力宜达到O.lmm。4.2.13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应等于承压板直径,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度不应小于O.8m。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应采用合适的传力柱和位移传递装置。4.2.14 当采用桩孔基岩提供反力进行桩底岩基载荷试验时,桩孔侧壁基岩提供的反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5倍。4.3 现场检测4.3.1 正式试验前宜进行预压,预压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的5%。预压后卸载至零后,应测读位移测量仪表的初始读数或重新调整零位。4.3.2 试验加卸载方式应

39、符合下列规定:1 地基土载荷试验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16 大加载量的1/8-1/12,增强体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岩基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的1/15。2 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3 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应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当加载等级为奇数级时,第一级卸载量宜取分级荷载的3倍。4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该级增减量的:t1O%。4.3.3 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级加荷后应按第5,15、30、45、60mi

40、n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2 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应符合每一小时内的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O.l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的沉降观测值计算)的规定;3 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卸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lh,并按第15、30、60min测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弛,测读时间应为第15、30、60min,以后每隔1小时测读一次。4.3.4 快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级加荷后应按第5,15、30、45、60min imtl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2 承压板沉降相对

41、稳定标准:1)试验荷载小于等于特征值对应的荷载时每一小时内的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O.lmm;2)试验荷载大于特征值对应的荷载时每一小时内的承压板沉降量不超过0.25mm;17 3 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卸载时,每级荷载应维持30min,按第15、30min测读承压板沉降量。4.3.5 岩基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级加荷后应立即读数,以后每隔lOmin测读一次;2 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应符合每半小时内的沉降量不超过O.03mm,并在四次读数中连续出现两次的规定;3 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荷载;4 每级卸载后,应隔l

42、O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半小时回弹量小于O.01mm时,确认为稳定。4.3.6 对于天然地基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 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边岩土出现明显隆起或径向裂缝持续发展;2 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沉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3 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 对于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或超过1mm;对于深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4%;对于岩基载荷试验,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

43、不能保持稳定;5 对于验收检测,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3.7 对于增强体载荷试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 当荷载一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 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沉降尚未稳定;3 桩身破坏,桩顶变形急剧增大;4 Q-s曲线呈缓变形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桩长超过25m,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mm-80mm;5 对于验收检测,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4.4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4.4.1 确定地基承载力

44、或增强体竖向承载力时,应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或压力-沉降(p-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4.4.2 地基载荷试验的极限荷载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1 出现第4.3.6条第1、2、3款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2 出现第4.3.6条第5款情况时,取试验最大加载量。4.4.3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Q-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 对于浅层、深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对于岩基载荷试验,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3倍

45、时,取极限荷载值的1/3;3 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按地基变形取值时,可按表4.4.3对应的地基变形取值,但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19 表4.4.3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及人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力主要影响范围的特征值对应的地基(增强体)类型地基土性质相对变形值(s/b)天然地基高压缩性土0.015(按天然地基进行检测中压缩性土0.012 的人工地基)低压缩性土和砂性土0.010 沉管挤密彤、石桩、振冲挤密碎石桩、柱锤/0.010 冲扩桩、强穷置换墩灰土挤密桩/O.8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以教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0.010 穷实水泥土桩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O.8 水

46、泥搅拌桩、旋喷桩/O.)6-0.8 注:1、s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当b大于2m时,按2m计算。2、当地基土性质不确定时,相对变形值按0.010取值。3、对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15;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的沉降允许值作为相对变形值。4.4.4 确定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lak。2 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首先分析原因,

47、结合工程实际综合分析判别。必要时可增加试验点数量。4.4.5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地基变形模量应按下式计算:Eo=(1-勺子式中:Eo-变形模量(MPa);20(4.4.5)-刚性承压板的形状系数,圆形承压板取0.785;方形承压板取0.886;一一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取0.27,砂土取0.30,粉土取0.35,粉质粘土取0.38,粘土取0.42;对于复合地基,取0.30;b一一承压板直径或边宽(m);p一-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kPa);s一-与p对应的沉降(mm);4.4.6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地基变形模量应按下式计算:ds E(4.4.6)式中:E。一一变形模量(MPa)

48、;一一与试验深度和土类有关的系数。对承压板直径为0.8m、试验深度为5m-20m的情况,碎石土取0.435,砂土取0.446,粉土取0.448,粉质粘土取0.470,粘土取0.478;d一一承压板直径(m);p一-p-s曲线线性段的压力(kPa);s一一与p对应的沉降(mm);4.4.7 确定增强体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Q-s曲线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2 当出现第4.3.7条第二款的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3 Q-s曲线呈缓变型时,取桩顶总沉降量s=40mm所对应的荷载值;4 按本条1-3款方法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方法综合判定。4.4.8 增强

49、体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4.4.9 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5.6条规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21 承压板形状及尺寸、试验标高;加卸载方法,荷载分级;第4.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承载力判定依据: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单位工程的承载力特征值。唱且吨,3A唱,szo22 5 标准贯入试验5.1 一般规定5.1.1 标准贯人试验适用于评价砂土、粉土、一般蒙古性土、残积土、全风化和强风化岩等天然地基及其采用换填垫层、压实、挤密、劳实、注浆加固等方法处理的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力、变形参数、液化特性,鉴别其岩土性状。5.2 仪器设备5.2.1 标准贯

50、人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落锤锤的质量(kg)63.5 落距(cm)76 长度(mm)5 对开管外径(mm)51 内径(mm)35 贯入器长度(mm)50-76 管靴刃口角度(0)18-20 刃口单刃厚度(mm)1.6 直径(mm)42,50 钻杆相对弯曲1110 注:穿心锤导向杆应平直,保持润滑,相对弯曲1/10。5.2.2 标准贯人试验所用穿心锤质量、导向杆和钻杆相对弯曲度应定期标定,使用前应对管靴刃口的完好性、钻杆相对弯曲度、穿心锤导向杆相对弯曲度及表面的润滑程度等进行检查。5.3 现场检测5.3.1 经人工处理过的地基,在选用标准贯人试验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