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赣州市2015年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洗濯(d) 通霄达旦 涟漪 长途跋涉(sh) B. 枯涸(h) 重蹈复辙 睥睨 玲珑剔(t)透 C. 恣睢(zu) 断璧残垣 攫取 相形见绌(ch) D. 贮(zh)蓄 周道如砥 亵渎 引颈(jng)受戮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拜访者们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着
2、托尔斯泰的接见。 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上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平凡的世界初读时似平淡无奇,几章之后却令人渐渐地豁然贯通,拍手称赞。 D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B.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 C.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没有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D.在一撮水草边,猎人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和清脆的鸣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 如此善于飞行的昆虫的幼虫(水虿),却只能在水中成长。 此后,蜻蜓开始离开水面,告别昨天的水栖生活,开始真正的空中生活。 蜻蜓由水虿(chi)变为成虫要经过多次蜕壳,少者七次,多者达十五次。 独特的“脸盖”使这些水虿成为池塘中的一霸,腹部尽头的鳃是供其呼吸的器官。 有些蜻蜓擅长旅行,它们可飞越几千万公里,从某一大陆飞往另一大陆。 A. B. C. D. 5.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_。 A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B你的回忆有精彩的瞬间 C你的生命有难忘的故事 D你的
4、事业有迅猛的发展 6.为下面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从2015年4月17日在京召开的“中小学校园足球示范区授牌仪式暨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出版座谈会”上获悉,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将于2015年秋季进入全国中小学校园。 据悉,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共分7册:学生用书4册,分别为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教师用书3册,分别为一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高中全一册。丛书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介绍足球运动文化和技战术学练方法 , 采用了实景技术图解、二维码技术动作视频和三维战术图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更加真实而有
5、效地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掌握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A人民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 B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将于今年秋季进入全国校园 C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D中小学校园足球用书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 一声横笛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 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释】 程俱(10771144)宋代史学家、文学家。横管:即笛子。金谷:即金谷园,位于洛阳,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赵王伦派人抄
6、其家而杀之,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连用多个动词,以平缓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梦魂的归来。 B颔联意为“一声笛声清脆高扬,飞上九天,响遏行云,把秋风未能吹下的树叶纷纷振落”。 C颈联用“断肠声”和“万古情”写出了笛声的悲壮。 D尾联借用“金谷园”故事抒发了盼望收复北方故土的思念之情。 8.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由秋夜闻笛而生发的故国之思。 B颈联借笛声倾吐出对南宋朝廷苟安一隅的愤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C诗人诗学柳宗元,受其影响,这首诗显得风格高亢激昂。 D这首诗把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巧
7、妙结合起来,艺术地表达了怀念故土的沉痛孤寂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释】洵:苏洵,北宋文学家,苏轼与苏辙的父亲。浑涵:博大丰富。自予:自居。 9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8、( )(2分) A其/体浑涵光芒 B其体/浑涵光芒 C其体浑涵/光芒 D其体浑/涵光芒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师( ) 鲜( )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12苏轼对写文章有怎样的看法?请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 从短文中可以看出苏轼有怎样的品性?(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 _,甲光向日金鳞开。 (2)沉舟侧畔千帆过,_。 (3)_,五十弦翻塞外声。 (4)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 (5)在“生”与“义”二者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孟子提出了“舍生而
9、取义者也”的观点,而文天祥则在过零丁洋中用“_,_”与之呼应,表明了舍生取义的决心。 (6)自古就是“丝绸之路”重要商品输出地的江西宛若一艘巨轮,正乘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扬帆起航,展现在我们面 前的是一幅“_,_”的画面(填写次北固山下中的两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像芦苇一样活着 安谅 芦苇,一种禾草,飘逸茂密,又平淡无奇。我最早诵读诗经,就被那段扑朔迷离、清新缥缈的诗歌所深深吸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眼前穗絮飘曳,景色迷蒙,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后来才知
10、道,这蒹葭,就是时常见到的芦苇,平常得貌不惊人,也无多少神奇的色彩。在沟渠水边,沼泽岸堤,就像寻常的树木一样随意地生长着。我像忽视了身边的哲人、仙女一般,也忽视了芦苇很久很久。 感谢辽阔的x疆,让我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对人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也由此走近了芦苇,熟识了芦苇,并从芦苇身上感知感触了难得的精神和意志,也领略了大自然生命的另一种品质和精彩! 巴楚的胡杨林吸引了我的眼球。在一个金秋时节,我造访了充满神奇故事又玉树临风的胡杨森林,我在观赏这些古老的树木的路途上,忽然被一簇簇、一丛丛,不断跃入眼帘的芦苇给攫住了心神。它们没有胡杨那般高大伟岸,孱弱卑微得无法登堂入室。但它们的清秀孤傲,它们的坚
11、韧执着,却有一种令人心动的力量。 后来我很多次深入地接触了芦苇,毫不犹豫地成为了芦苇的忠实拥趸。从芦苇处,我学到的就是人生的哲学。 我曾在博斯腾湖舟行而上。那密密匝匝的芦苇荡,绿满水乡,气势不凡。那芦苇恣意地在疯长,任谁也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去年冬天已被砍尽的一片芦苇,现又茁壮成长。它们宛若湖心的主人,在水中荡漾,在阳光下吐辉,婀娜多姿,神采飞扬。我十分惊叹的是,它们自然生长,还形成了一道弯弯的河道,静谧、幽深,迷宫一般,正够船只飘掠。其情其景,真是感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芦苇纤弱却又有倔强的性格。风过处,它低首屈服,那腰肢似乎总是弯曲着,甚至不能负荷一只小鸟。但风是压不垮它的,它依然挺立着,顽
12、强地生存着,任何风霜雪雨,只能磨砺它更坚强的意志。也有人这么说,风会让它暂时地摇摆,但它的根是深扎在泥土里的,绝不会飘忽不定,甚至迷失自我。 即便被冷弃于偏僻之处,寒冽之时,它们都会从艰难和痛苦中起步,向着阳光进发。在南疆巴楚风光旖旎的曲尔盖胡杨林,胡杨也是绝对的英雄,顶天立地,多姿多彩,几无芦苇插足之处。但我还是发现了集群而生的芦苇,在边缘角落蔓延生长,就依赖足下一点点土壤和水分,尽显自己的妖娆。它们让这原始的胡杨林,更增添了柔美和风情。 芦苇还有一种值得赞叹的品质。它们聚众而长,特别合群,抱团取暖也好,众志成城也罢,都是它们真实的写照。所以羸弱的芦苇能在风中飘曳,能在浪里独领风骚,那就是因
13、为这种品质,互相依靠,它们才由弱变强,不轻易折伏! 有一次,我看到台风席卷中的芦苇,在海堤旁苦苦争斗。有几株芦苇倒下了,但更多的芦苇并肩而立,迎风飘舞,不失风骨。芦苇即便被摧毁了,被吹飞了,它最后的姿势,也是飞翔着或者匍匐着的,从没有放弃生命的意志。 芦苇并不是参天大树,也不是名贵品种,但它们付出自己的生命,可以让我们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它们粉身碎骨,被研制成洁白柔美的纸,供我们书写和图画,留下一截草梗,它们也可以在沙漠固沙,以最后尚存的一息,阻止狂野的肆虐。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秆皆可入药,也算是为人类捐躯了。 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许真是芦苇的生命真谛!我觉得芦苇是值得称颂的,墙头仅仅寸
14、厚的泥土,芦苇却能扎根进去,并伸展出硕大的枝叶来,有多少植物能够做到?它汲取得很少,贡献给世界的却很多,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发扬宏大的精神吗? 芦苇以卑微的心,面对一切。芦苇的穗絮,白如夜霜;芦苇的茎叶,细如柳眉。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一切无疑是十分美好的,但芦苇最动人的,还是它的意志和品格。那是最具感染力的。做一个具有深 邃思想的芦苇吧,人会变得真正的坚强!15.作者对芦苇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3分) 16文中第段和第段都写了胡杨林,简 要分析这两处描写分别有怎样的作用?(4分) 17. “从芦苇处,我学到的就是人生的哲学。”结合文中描述的芦
15、苇情景,概述作者分别从这些情景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哲学?(6分) 18本文在遣词造句上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角度对以下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 芦苇即便被摧毁了,被吹飞了,它最后的姿势,也是飞翔着或者匍匐着的,从没有放弃生命的意志。(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2) 芦苇的穗絮,白如夜霜;芦苇的茎叶,细如柳眉。(修辞或句式)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读书之乐 吴金耀 郑成功有句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不如读书。”把读书当作至乐之事,非痴迷者不会有此彻悟,可见读书是有无穷之乐趣的。唯有乐趣才会有那么些“啃书虫”把本书咬来咬去的,读到好处时确有一种大彻大悟的陶醉感
16、和幸福感,已然忘却饥之食,困之寝之事也就不为鲜见了。 当夜来人静,万籁俱寂时,离开了白日的喧嚣和浮华,桌前灯下捧一本好书在手,千年风雨画卷,万年英雄历史跃然纸上。与心相约而至,品读之中,你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抒豪情,寄壮志,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其乐融融,其情切切,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真是快哉! 读书之乐,乐在简单,随时可读。这既不需要多人协同完成,不需要准备什么工具,也不需要挖空心思地去挤兑太多的时间。只要有兴趣,什么情况下也可读一读,就像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先生那样马上可读,厕中可读,枕上亦可读;明代重臣宋濂不顾家境贫寒,借书抄书苦读,无需顾及环境好不好。至于时间限制也大可不必去费
17、尽心思去掂量,时间长则多读,时间短则少读,那怕是只有一点点时间,也不需要做预备动作,活动活动关节什么的,或者说是担忧扭了腰肢还是脚踝,随手打开书本即可完成不学就会的读书动作。尤其是读自己所钟爱的书,那就更不必去计较什么条件了,随你的心情去与书相约吧,那绝对不是假大空式的文件材料,或者说是你本不想要干甚至是十分厌恶却偏偏还又不得不去干的事。 读书之乐,乐在于一种心情,一种愉悦感。读书时,读感受,读好友,读知己,读精神的安慰和享受,这是一种莫大的愉悦。此时此刻你不会为那些肤浅的人和事而生那些本不应该去生的气,也不会为了那一点点自己认为是本不该去和他人争的小 小的利益 而烦燥,你的心灵已然感受到从未
18、曾有过的净化,你的行为也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震动,你已然离开了无怨的忧伤,把自己融洽到了人生的美丽的彩虹中,进入了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眼前的景象令你妙不可言。 读书之乐,乐在受用。书籍传承人类文明,作为文化的沉淀和传送,它使人们能够把数千年的历史之精华,集中到读者的身上去受用,实乃一大幸事矣!天长日久,书籍的营养便会使你有了不凡的谈吐,高雅的气质,宽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操,这对于当今有着鞍马劳顿之苦,忙碌奔波之累的人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大好事情啊!唯有沉湎于书中,你才能有如深山探宝所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喜出望外,在读书中感受到欢乐并获得知识。 读书之乐,乐在健康身体。书是家庭保健的益友
19、,心理疏导的医生。读书会使你在快 乐中保持娇好的容颜,延长你的寿命,故读书也不失为健康之良方。读书之人聪明 坦荡,即使有了烦恼,也会尽心去排除;读书之人经常受到良好熏陶,良好的熏陶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读书之人知识渊博,明了是非,懂得怎样科学的生活以趋利避害;读书之人若是来了气神,也能缓解体内病痛,淡化抑郁心理。自古道,养心莫若静心,静心莫若读书,其意亦然如此。 如此种种,难以一叙。读书是有无穷的乐趣的,这种乐趣在于潜移默化,在于陶冶性情,在于厚实内蕴,在于利于身心健康。我们每个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可以好好享受这种乐趣的。 (有删改) 19本文主要谈了什么问题?(2分) 20文章写了哪些读书的乐趣
20、?请你概括。(4分) 21作者虽采用谈体会形式来谈读书的乐趣,但也不失议论的因素。请结合第三段谈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例来论说观点的?(4分) 22请结合自身读书体会,谈谈你从“养心莫若寡欲,至乐不如读书”中得到的启示。(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欣赏古代诗歌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和心境的提升。请你为杜甫的春望写一段(或若干段)赏析文字,向你身边的朋友简要介绍一下诗的作者、体裁、内容、风格、语言等方面的特点。(350字以内)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
21、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24.写作(50分) 成长中,我们有快乐,它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铭记在心里;成长中,我们也有痛苦,它丰满着我们的羽翼,值得我们去感激。正如冰心所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铭记快乐 (2)感谢痛苦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 0字。 赣州市2015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12分) 1(2分) D(A项中“濯”读“zhu”,“通霄达旦”中的“霄”应为“宵”;B项中“重蹈 覆辙”中的“复”应为“覆”,的“玲珑
22、剔透”中的“剔”应读“t”;C项中“恣睢”的“睢”读“su”,“断璧残垣”中的“璧”应为“壁”;) 2(2分) C(“豁然贯通”有“一下子就彻底明白”之意,与“渐渐地”矛盾) 3(2分) B(A“大约”与“左右”重复;C滥用否定词;D中的“看到”与“清脆的鸣声”不搭配。) 4(2分) D 5(2分) A(童年、青春、老年,构成“一生”) 6(2分) B 二、(22分) (一)(4分) 7. (2分) A(应为“用急切的语言”) 8.(2分) C( “高 亢激昂”有误,应为“清新含蓄”。) (二)(10分) 9(2分)B 10(2分)师:以为师;师从;学习(1分);鲜:少,少有(1分)。 11(
23、2分)苏轼对待他们都像朋友一样,从来不曾以老师的资历自居。(答对“俦”或“资”的意思得1分) 12(2分)写文章无固定格式,该说就说,该停就停,随性而为 (1分) ;嬉笑怒骂,也成文章(1分)(意同即可) 13(2分) 随性洒脱;谦虚待人(每点1分,意同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苏轼和弟弟苏辙,学他们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苏洵晚年读周易,写作易传未完成,叫苏轼完成他的遗愿。苏轼写成了易传,又
24、写了论语说 ;后来住在海南,写了尚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当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还不被世人所知,苏轼都如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从来不曾以老师的资历自居。 (三)(8分) 14.(8分,每空1分。凡错、漏、添字,该空不给分。)(1)黑云压城城欲摧(2)病树前头万木春(3)八百里分麾下炙(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三、(30分) (一)(17分) 15.(3分)前:忽视;(1分) 后:赞美、敬佩。(1分) 原因:作者走近了芦苇,熟识了芦苇,从芦苇身上感受到了它坚韧顽强的意志和美好高尚的品格。(1分) 16(4分)第段:对
25、比 (反衬),以胡杨的高大伟岸反衬出芦苇的孱弱卑微;铺垫烘托,为描写芦苇蓄势,侧面 烘托出芦苇的清秀孤傲,攫人心神。(2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第段:侧面烘托,以胡杨的顶天立地,多姿多彩正面衬托出芦苇的柔美妖娆,聚力团结。(2分) 17. (6分)情景:博斯腾湖上恣意疯长的密密匝匝的芦苇荡,风压不垮它;人生哲学:人要有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困难挫折,依然要以顽强坚定的意志生存。情景:曲尔盖胡杨林旁集群而生的芦苇,台风试卷中并肩而立的芦苇;人生哲学:人们之间应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互相依靠,合力战胜困难挫折。情景:芦苇粉身碎骨研制成白纸,留下一截草梗依然防风固沙,叶花茎根皆可入药;人生哲学:人们应尽自
26、己的绵薄之力,无私奉献,为社会做贡献。(每点2分,情景概括、人生哲学概括各1分,意近即可) 18(4分)(1) “飞翔”和“匍匐”是两个动词,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了芦苇在与台风争斗的英勇姿态,表现出了芦苇的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2分) (2)比喻,将芦苇的穗絮比作夜霜,茎叶比作柳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穗絮洁白、茎叶细嫩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芦苇的喜爱赞美之情。 前后句的句式整齐划一,以短句构成,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芦苇的喜爱赞美之情。(2分)答到修辞或句式一个方面即可) (二)(13分) 19.(2分)主要谈了“读书是有无穷之乐趣的”。 20(4分) 写了:读书之乐,乐在简单,随
27、时可读,不论什么情况,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读书之乐,乐在书中领悟别人的真知灼见,认识好友知己,获得精神的安慰和享受;读书之乐,乐在无形中受到潜移默化,充实内蕴,提升自己的素质;读书之乐,乐在聪明健脑,懂得养生之道,化解各种病痛和不良心理。(4分,每点1分,答到大意即可) 21(4分)为了论说“读书乐在简单,随时可读,不论什么情况,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1分)作者举用了欧阳修“马上可读,厕中可读,枕上亦可读”和“明代重臣宋濂不顾家境贫寒,借书抄书苦读”这两个事例。(1分)举用前者例子,意在论说“不论什么情况”;使用后者例子,意在证明读书不受环境条件限制。两例很好地论证了“读书乐在简单,随时
28、可读”这一分论点。(2分) 22(3分)示例:要谈修身养性,还不如淡薄名利,摈弃各种私心杂念;要想达到人生极乐的境地,还不如专心致志、目无旁人地读书。(2分)结合自身:(1分)。 四、(56分) 23(6分)示例: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1分),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所作(1分)。诗的前四句写春城的衰败景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满离情。开头两句:写望见到由“国破”带来的满目凄然的荒芜之景,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三、四句:把“花”“鸟”拟作人,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连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五、六句则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2分)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 沉,语言含蓄凝练,言简意多,(1分)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分)(意同即可) 24写作(50分)按中考语文评分标准给分。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