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_焦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092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_焦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_焦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_焦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探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参考性的对策,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完善四大育人体系,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5-0145-03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5 月 第 5

2、 期焦琪,阿依沙拉 那孜木别克基金项目:2021 年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项目“石榴花开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专项课题“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Z-21025);2022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2zsszsx235)作者简介:焦琪(1988-),女,山西浑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阿

3、依沙拉 那孜木别克(1997-),女,新疆阿勒泰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和相关部门出台系列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举措,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创新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做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时代的坐标之上,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民族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夯实

4、中华文化认同思想基础、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同心共筑中国梦,具有长远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价值意蕴。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较好成效,并呈良性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新时代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厘清现状、发现问题、谋划未来,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当前随着国际环境与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增加了我国做好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工作的

5、难度。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分子虎视眈眈意图破坏我国民族团结,他们用尽各种方式阻挠中国的崛起,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的蛊惑。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新兴媒体成为一把双刃剑。譬如,自媒体行业的出现、网络信息、舆论、新闻、资源等变得多元化,大学生通过媒体接收到有关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等信息,由于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无法对网络观点、信息进行判断,思想观念、人生价值极其容易被舆论、观点所影响,并且网络媒体的横空出世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等

6、产生了较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降低了传统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建设及专业师资不足高职院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教材建设、专业师资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首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材建设不足。在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设置了专门课程,但存在内容不明确、教材开发较为滞后等问题。其次,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业师资明显不足。课堂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从教师水平来看,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聘请专业教师,虽然大部分思政教师为研究生,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7、教育的知识储备量有限,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零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极其被动,不利于大学生民族团结综合素养的养成。145DOI:10.16227/ki.tycs.2023.0249(三)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显著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高校不同民族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也给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对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高,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认为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总量偏小,开展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师资力量单薄、缺乏创新意识,未形成全方位的少

8、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因此育人成效不显著。二、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现有少数民族学生 106 人,采用混合编班的方式,分布在 51 个班级,23 个不同的专业。学院深入学习领悟党的民族政策,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主线,坚持一视同仁与尊重差异结合,打造“石榴花开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有效推进学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实践路径,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引领有“方向”、团结进

9、步有“氛围”、生活帮扶有“温度”、健康成长有“榜样”的思政育人模式。(一)提高政治站位,重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激烈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更加重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多元思想文化中确立主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核心指向。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心用情营造优质

10、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校园内外文化环境,系部各项工作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始终高度重视各民族师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一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特色,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发力,遵循规律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积极打造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核心的“石榴花开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以“信念之凝、意识之凝、行为之凝”的内涵濡化学生的精神品质,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的核心作用,以“信念之凝、意识之凝、行为之凝”为主要内容,将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凝”入高校思想政治

11、教育,促进校园文明秩序、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二是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方式,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平台。自 2020 年以来,学院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情景剧展演,鼓励各族学生积极参演爱国主义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各民族学生爱国爱校热情,坚定少数民族学生的理想信念,铸牢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支柱;同时,学院在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过程中,积极构建相互交流的师生平台,打造了一支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团队,让学生自己借助自媒体等平台,拓展自身的教育知识范围,引导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也能时刻正向引导、影响

12、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构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铸就少数民族学生精神支柱一是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建立“结对子”帮扶机制。学院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采用“三混”管理模式,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混合活动;建立师生“结对子”帮扶机制,建立帮扶台账,帮扶联系老师定期走进宿舍与学生沟通交流,班主任每周召开班会,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关爱活动,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一家亲”的良好氛围。二是整合实践活动,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与学院新疆籍派驻教师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沟通机制,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举办以“交往、交流、交融

13、”增进民族团结和民族知识竞赛、民风民俗展等活动,为师生提供民族优秀文化交流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形成“五个认同”教育合力;针对各民族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剧表演、素质拓展等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同时能够收获跨越民族和地区的宝贵友谊。通过互联网思维,强化教育载体的效能,从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另外,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自媒体载体,如借助民族热点,发表自己的原创内容,将家国情怀、民族政策等传递给学生,进而凸显互联网的交互性,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三是构建帮困助学资助育人体系,砥砺少数民族学生精神意志。学院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少数民族

14、大学生,确保少数民族学生低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国家助学金全覆盖。同时,符合申报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还可以在生源地申请“援疆助学金”,由于很多同学的父母语言不通,特安排学院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负责对接,与学生家长和当地村委会联系,解决学生在申请助学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学生能顺利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助学政策;同时,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兼职岗位等方式使他们在经济上能变他助为自助再到助人,人格发展能够逐渐自信、自立、自强,集中对少数民族受助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自强教育、感恩教育,在校内外广泛组织开展社

15、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切实提高少数民族自强不息精神气。(三)完善科学高效管理育人体系,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学院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贯穿“从严、关爱、细致”理念,策在管理、重在服务、意在教育,推进全方位育人。一是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每学期开展学习先进典型经验交流会,挖掘少数民族学生中的优秀代表,用身边的优秀分子激发少数民族146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09-27(1)2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3严庆,梅丽.认知与作为:如何在新

16、时代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21(3):32-39.4迪拉热 艾则孜.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经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5):157-160.5林美玫,苗汝昌.新时代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究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61-67.6万明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5):5-12.7王丽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63-167.8王延中,章昌平.新时代民族工作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新疆社会科学

17、(维文),2020(4):60-75.9冯春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5):157-158.10周涵.凝聚与适应: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的创新基于对河南省 C 大学“石榴树”工程的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22-29.学生创先争优意识,引导和培养少数民族参加各种类型的大赛,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获得感;二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培养和使用,目前少数民族学生中有 36人提交入党申请书,18 人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9 名发展为预备党员,有 46 人担任学生干部;三是不定期召开研判会,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学生

18、的矛盾纠纷问题;深入开展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铸牢全系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辅导员工作案例 战“疫”中,小克的蜕变新冠肺炎疫情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案例 入选 2020 年度山西省高校辅导员优秀成果,这一成果是院系注重将“立德树人”“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意识”“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等话语表述融入教育话语,以“从严、关爱、细致”为育人理念,策在管理、重在服务、意在教育,推进全方位育人的又一体现。(四)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坚定少数民族学生理想信念2022

19、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为我们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指明了努力方向。思政课内容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奋斗精神,注重将这些内容融入思政课和其他各类课程,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夯实思想基础。一是明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渠道,学院积极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平台,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深度、广度以及空间,以丰富有趣的载体,

20、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中渗透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国历史,将多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进教材,引进课堂。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专门的民族教育课程。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传统故事、民族风俗风情、民族文化、民族政策等等,将其引入课堂,帮助高职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并自愿积极接纳与吸收多民族文化,让他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爱国观和团结观,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三是积极邀请校外专家或知名人物走进课堂,近距离为学生讲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

21、生态等发展情况,更加理解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从而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并愿意积极配合。(五)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程在线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第一课堂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着手,建立健全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长效机制,着眼于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题二者合力,构建多位一体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平台,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程在线。一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行走课堂”。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把

22、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打造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特色鲜明的“行走课堂”。二是发挥职业教育功能,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创客”。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赛促学,搭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的“创客”。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疆爱远行”创新创业团队是由学院不同民族学生组成,自 2019 年以来,“疆爱远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不断拼搏、勇创佳绩,荣获“建行杯”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铸梦之旅”赛道银奖、“建行杯”第七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铸梦之旅”赛道铜奖、第四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优秀奖,各民族师生不断搭建大赛平台,努力践行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