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六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点
《高考考试说明》
对应教材书内容
氧化还原
在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Ⅱ)
必修1 第二章 第三节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Ⅱ)
必修1 第二章 第三节
一、知识整理
1.概念
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一类反应称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在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必定相等。
2.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1)一般来说,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其还原性、氧化性较弱。
如
强还原性 强氧化性 弱还原性 弱氧化性
据此判断:氧化性 还原性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取决于得失电子的多少。物质越易得到电子,其氧化性越强,常见的氧化剂有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以及含较高价态元素的物质,如、、、、、浓、等。元素的最高价态物质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物质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态物质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物质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含较低价态元素的物质常作还原剂,常见的还原剂有金属单质、、、、、、等。
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金属的金属性(金属活动性)越弱,则该金属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3)同种元素间,价态相距越大,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价态相近或相邻,则难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与能反应,与、与(浓)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含同种元素的还原剂、氧化剂的化合价升降不会出现交叉状态。
如出现如下情况是错误的:
例如:(浓)
而不是
而不是
当一种氧化剂与几种还原剂接触时,一般是还原性强的还原剂首先与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
二、重点知识解析
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有电子得失或偏移(微观)。
特征:有化合价变化(升降)(宏观)。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得电子→化合价下降→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上升→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微粒结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半径小→易得电子→氧化性强。
如同周期:。
同主族:。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半径大→易失电子→还原性强。
如同周期:。
同主族:。
(2)根据化合价。
最高价元素只有氧化性,如、浓、等。
最低价元素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等。
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等。
但是价态只是提供可能性,高价态(例如稀中)不一定具有氧化性,低价态不一定具有还原性,还要看反应条件(酸度、浓度、温度等)。
注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能力有关,与价态无必然关系。如中为价,当在溶液中不体现出氧化性时,可和共存。
再比如:中氯元素价态比中氯元素价态低,但氧化性比强,氧化性较弱。
(3)根据反应方程式。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4)根据反应条件。
如、、、均能和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
但反应条件由越来越苛刻,说明氧化性由逐渐减弱。
(5)将变价物质氧化(还原)得越彻底,说明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
将、氧化成、,而将、氧化成、。
说明的氧化性比强。
4.影响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因素
(1)温度: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或加速。如实验室制取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和在常温下共存等。
(2)浓度:如氧化性,浓>稀,浓>稀。
还原性:浓>稀(实验室用制必须选用浓)。
(3)酸碱性:一般溶液酸性越强,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只有在()条件下才有氧化性,与在弱酸性条件下可共存,在强酸性条件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等。
5.几类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
(1)归中(归一)反应。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生成中间价态物质的反应。
如
(2)歧化反应
同种元素的某价态内部发生电子转移,生成该元素多种变价物质的反应。
如
(3)置换反应
金属置换金属:如;。
金属置换非金属:如稀;。
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如;。
非金属置换金属:如;。
6.新情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程序
根据电子转移数或常见化合价确定未知产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未知物的类别
→
根据电子守恒配平
→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参与反应的或
→
根据电荷守恒配平
→
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并配平其他物质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l】已知:
①向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知识点】本题以实验的方式呈现,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能力层次】理解
【答案】A
【思路解析】试题要求考生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分析反应,判断实验结论的正误,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接受、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在反应中每溶解,电子转移了( )
A. B. C. 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能力层次】理解
【答案】D
【思路解析】本题在读题时易靠惯性思维,认为溶解当然转移电子,从而错选A,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根本不通过标化合价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其他元素也在失。
【例3】三氟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氨气()和氟()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反应得到:,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离子化合物
B.的还原性比强
C.的氧化性比强
D.中的呈价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能力层次】理解
【答案】D
【思路解析】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此反应中作氧化剂,将价的氮元素部分氧化为价,氧化产物为,所以的氧化性比强,C选项错误;同理,作还原剂,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选项错误;是共价化合物,A选项错误。
【例4】、合金与一定量的反应,将产生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混合通入水中,恰好被全部吸收,则合金中的质量为多少克?
【知识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能力层次】理解
【答案】
【思路解析】
解:
在①过程中,、将电子转移给中的,生成气体。
在②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将电子转移给,重新生成。
中最终仍为+5价态,在整个反应中只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最终的电子转移发生在、和之间。
设混合物中,
则:
答:合金中的质量为。
四、反馈练习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有电子转移
3.实现下列变化既不需要另加入还原剂,也不需要另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B. C. D.
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l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B.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的电子与参与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钠与氧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或,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D.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6.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发生反应,有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只作还原剂
7.与一定浓度的反应,生成、、、和。当产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
B.参加反应的
C.反应中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D.参加反应时有电子转移
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粒子的还原性顺序为:,由此判断以下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
A.
B.
C.
D.
9.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序 号
反应物
产 物
①
、、
、……
②
、
、
③
……
、……
A.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和
B.第②组反应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转移电子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10.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产物是和,则与反应所需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反馈练习答案】
1.C 2.C 3.D 4.D 5.C 6.C 7.A 8.D 9.B 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