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NY∕T 1299-2022 (代替 NY∕T 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pdf

上传人:be****ey 文档编号:27855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T 1299-2022 (代替 NY∕T 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NY∕T 1299-2022 (代替 NY∕T 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NY∕T 1299-2022 (代替 NY∕T 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NY∕T 1299-2022 (代替 NY∕T 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NY∕T 1299-2022 (代替 NY∕T 1299-2014)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大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11?11发布2023?03?01实施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大豆0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备案号:XXXX-XXXX65.020.01CCS B12992022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variety trial and information of cropsSoybeanGlycine max(L.)Merril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 布代替 NY/T?12992014N Y/T 前言本文件按照G 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NY/T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大豆,与N

2、Y/T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章);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章);c)术语与定义中修改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定义中的相关要求,增加了籽粒型和鲜食型品种定义(见第章的 、);d)调整了试验点数量和区域试验的小区面积有关规定(见第章的 、);e)明确了对照品种确定的原则和程序(见第章的 );f)细化了试验密度及田间管理的相关要求(见第章的 、);g)将第章“试验种子”与第章的“试验设置”合并(见 版的第章和第章);h)将第章的“播种期”“密度”“播种方法”合并(见 版的第章 、);i)删除了“记载项目和标准”内容,增加了“试验数据采集与

3、上报”内容,明确要求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品种试验工作(见第章);j)将“遗传特性的分子检测”改为“D NA指纹检测”,细化了转基因检测的相关要求(见第章的 );k)删除了“品种的来源和处理”内容(见 版的第 章);l)增加了附录C大豆性状数据信息系统采集描述规范(见附录C).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安徽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种子管

4、理站、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江苏省种子站、湖北省种子管理局、浙江省种子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应志、杨中路、白岩、吴存祥、邱强、武婷婷、程艳波、于春花、邵文、高媛、冷苏凤、王佳、刘素娟、傅晓华、燕宁、时小红、李霞、王宏康、沈静、于维、王文良、田慧芳、覃德斌、李燕、陈蔡隽.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NY/T 、NY/T .N Y/T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大豆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和省级大豆品种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绿色通道试验及以审定为目的的各类试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

5、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 粮食种子豆类NY/T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NY/T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方法NY/T 大豆品种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区域试验 r e g i o n a l v a r i e t y t r i a l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鉴定参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品质、抗逆性、生育期及其他特征特性的试验.生产试验y i e l dp

6、 o t e n t i a l t r i a l在同一生态类型区内,按照规定数量的面积和接近大田生产条件下,对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品种进行的多点验证试验.试验品种 t e s t e dv a r i e t y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中被鉴定的品种,是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与已知品种有明显区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稳定、一致,且具有符合品种命名规定名称的品种.对照品种 c h e c kv a r i e t y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参照品种,应为通过审定且为本生态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籽粒型品种 s e e d t y p ev a r i e t y豆荚转为成熟颜色、豆粒收水归圆后利用干籽

7、粒的大豆品种.鲜食型品种v e g e t a b l e t y p ew a r i e t y豆荚鼓粒饱满、豆荚和籽粒颜色均呈绿色时采青食用的大豆品种.试验设置 试验类别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N Y/T 试验区、试验组划分试验区主要依据农业生态区域、品种用途与播期类型划分.试验组主要根据品种的生育期组划分.试验点 试验点选择选择具有生态和生产代表性,技术力量、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试验条件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地点和承担单位作为试验点.试验点数量同一生态类型区试验点,国家级不少于 个,省级不少于个.试验点数量和地点应保持相对稳定.试验地的选择面积应满足试验需要;前茬一致且前茬没有种过大豆,无除草剂

8、残留、无菟丝子及严重土传病害;交通便利、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大树木和高秆作物;地势平整、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且能代表当地肥力水平.试验设计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少于 m,小区行数不少于行.试验地四周设立保护行不少于行.试验重复与试验地肥力梯度或坡度垂直.生产试验采用随机排列,次重复,每品种每次重复面积不少于 m,行数不少于行.试验地周围设立不少于行的保护区(行).试验品种数量 区域试验同一组内的品种数(含对照)为个 个.生产试验同一组内的品种数(含对照)不多于个.对照品种每试验组设置个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由品种试验组织实施单位提出,品种审定委员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确认,并根据农

9、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试验种子数量与质量按试验方案要求提供足够数量种子,质量应达到G B 的要求,不得对种子进行拌种、包衣等处理.试验年限区域试验年限不少于年,生产试验年限不少于年.试验田间管理 播种播种期根据试验组所在生态区生产特点确定.试验密度根据试验组所在区域大豆生产上常规密度和品种特点确定.在区域试验同一试验组内,所有参试品种的播种密度一致,生产试验密度依据当地生产实际并参考育种家提供的密度要求确定.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同一试验点同一试验须采用同一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田间管理与当地生产习惯保持一致.及时间苗、补苗、定苗,适时中耕、除草、排灌,防治虫害但不防治病害,不使用影响大豆生

10、长发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在进行田间操作时,同一组别试验管理措施应当一致,同一重复应在同一天内完成.试验过程中应防止人和动物危害.N Y/T 收获和计产 粒用型大豆当大豆植株达到完熟期后及时收获,成熟一个,收获一个.小区计产面积和行数按试验方案要求执行,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风干,测定含水量,折算成标准含水量()时的产量.对于成熟期过晚且影响下茬作物播种或难以霜前成熟的品种,可以在成熟前收获,但应明确记载收获时的发育状态.鲜食型大豆在适宜采摘时期及时收获,小区计产面积和行数按试验方案要求执行,收获后及时计产.特性鉴定与检测 D N A指纹检测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专业机构检

11、测.应用D NA指纹技术鉴定参试品种个体间、年份间的遗传一致性、品种的特异性等.种子由试验主持单位指定试点在播种前提供.转基因成分检测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专业机构统一检测.种子样品由试验主持单位指定试点从区域试验种子中提取并编码、送检.品质测试与品尝鉴定粒用型品种:大豆收获后,由试验主持单位统一从不少于个代表性的试验点抽取样本,交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混样测试,按照NY/T、NY/T的方法测试粗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等.鲜食型品种:在鲜荚采收期,由试验主持单位或品质鉴定试验承担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鉴定项目包括鲜荚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等.抗病性鉴定由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12、指定专业机构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鉴定.种子由试验主持单位指定试点按要求在播种前提供.鉴定的病害类型包括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炭疽病、大豆孢囊线虫病等.试验数据采集与上报 试验数据采集 调查记载项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调查记载项目见附录A.调查记载要求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调查记载要求见附录B.数据描述规范品种试验信息系统的数据格式见附录C.上报要求根据不同试验组生育进程分别在定苗后 d内、试验结束后 d内及时在“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数据管理平台”填报试验数据,具体要求见附录C.图像采集 采集时期出苗期、成熟期、室内考种阶段,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采集要求 试验全景拍摄:在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拍

13、摄试验地全景情况,包括次重复排列、保护行(区)、走道及排水沟等;试验小区情况,包括行数、行长、密度(行距、株距)等.N Y/T 试验小区拍摄:在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拍摄试验小区情况,籽粒型品种包括田间倒伏情况、落叶性、成熟一致性、病虫害情况等.鲜食型品种包括倒伏、病虫害等情况.室内考种拍摄:拍摄每个品种有代表性的单株、豆荚及籽粒照片各张张.上报要求 图像清晰、主体明确.图像格式:“j p g”格式,分辨率大于 像素,图像大小不小于M.图像文件名称由“时期品种名称内容说明编号”组成,如“苗期中豆 小区情况”等.图像采集后随试验数据信息一起上传至“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数据管理平台”.异常情况遭遇自然灾

14、害、极端天气(如干旱、高温、暴雨、大风、冰雹、早霜、倒春寒等)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倒伏、荚而不实等情况以及严重病虫害、意外影响的,应及时拍照,记录灾害情况,并在异常情况发生 d内将有关情况说明及照片上传至“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数据管理平台”.试验汇总与总结 试验异常情况处理 试验点异常情况的处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该试验点数据不纳入汇总:a)田间设计未按试验方案执行,如试验地面积不够、前茬不一致、管理粗放等;b)试验中个(含)以上小区数据缺失;c)因自然灾害,大部分参试品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d)产量数据误差变异系数在 (含)以上;e)因人和动物等因素影响试验正常进行.品种异常情况的处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15、,该品种数据不纳入汇总:a)参试品种在个(含)以上试验点生长发育不正常或因种子原因出现缺苗严重等情况;b)参试品种在多个试验点田间表现纯度较差或性状分离明显等情况.其他同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品种试验考察中,可对出现异常情况的试验点、参试品种提出处理意见.有效汇总试验点少于承试点(含)的试验组,整组试验数据不进行汇总.试验报告承担品种试验、品质测试、抗病性鉴定、D NA分子检测、转基因成分检测等任务的单位,应及时向试验主持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交试验、测试和鉴定报告,有关材料的电子版上传至“国家大豆品种试验数据管理平台”;试验主持单位及时汇总试验结果,撰写本区年度试验总结报告.N Y/T 附

16、录A(规范性)国家大豆品种试验记载项目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记载本(年度)组别:地点:单位:负责人:执行人:电话:邮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制N Y/T 田间试验设计 区域试验排列方法:.重复数:.小区面积:m,行长:m,每小区行.保护行行.计产面积:m,计产行长m,计产行.密度:行距:m,株距:m,折每亩密度为万株.田间种植图保护行保护行保护行保护行N Y/T 田间管理记载 试验地地点:经度:纬度:海拔:地势:土壤类型: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上年是否种过大豆:整地情况:施肥情况(种类、数量、日期):播种日期、方法、播种量:间苗次数、日期:定苗日期:中耕除草(次数、方法、日期):灌排

17、情况:虫害防治(方法、药剂、日期):收获(次数、日期、方法)脱粒(日期、方法,仅适用于籽粒型品种)N Y/T 生育期间主要气象资料月份项目月月月月月月月当年常年相差当年常年相差当年常年相差当年常年相差当年常年相差当年常年相差当年常年相差气温,上旬中旬下旬月平均降水量,mm上旬中旬下旬月总量实际日照时数,h概述大豆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包括降水、气温、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N Y/T 田间性状调查记载表 籽粒型(日期:用月/日表示)序号品种名称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生育日数叶形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株型裂荚性落叶性倒伏性大豆花叶病毒病其他病虫害时期程度种类程度备注N Y/

18、T 田间性状调查记载表 鲜食型(日期:用月/日表示)序号品种名称播种期出苗期开花期采收期生长日数叶形花色茸毛色鲜荚色株型结荚习性倒伏性大豆花叶病毒病其他病虫害时期病级时期程度备注N Y/T 室内考种表 籽粒型序号品种名称株高c m底荚高度c m主茎节数个有效分枝个单株有效荚数个单株粒数个单株粒重g百粒重g各类种粒百分率,完好紫斑褐斑虫蚀其他种皮色子叶色脐色粒形籽粒光泽N Y/T 室内考种表 鲜食型序号品种名称株高c m主茎节数个分枝数个单株荚数,个秕荚一粒多粒合计多粒荚,单株荚重g标准荚数个/g各种荚果百分率标准虫蚀病害其他二粒标准荚,c m长宽百粒鲜重g口感备注N Y/T 产量结果表序号品种

19、名称计产面积m收获株数,株小区产量,g重复重复重复平均重复重复重复平均亩产量k g比C K,位次注:试验设个对照品种时填入C K 栏目中,个对照品种时分别填入C K 和C K 中.注:小区产量称取应使用感量为g以下的电子天平.注:取样样本产量应补入对应小区产量中.N Y/T 品种综合表现品种名称综合表现处理意见N Y/T 国家大豆品种生产试验记载本(年度)组别:地点:单位:负责人:执行人:电话:邮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制N Y/T 一、试验概况 试验地土质:地势:肥力:前茬:播种期及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及收获情况:保苗密度:中耕除草:施肥:灌排情况:收获情况:试验期间气候情况:N

20、 Y/T 二、试验结果田间调查记载表序号品种名称播种期出苗期(月/日)成熟期(采收期)(月/日)叶形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倒伏性备注产量结果表序号品种名称种植面积m计产面积m小区产量,k g平均亩产量k g比C K,位次注:小区产量结果保留位小数.N Y/T 三、品种综合表现品种名称综合表现处理意见N Y/T 附录B(规范性)国家大豆品种试验调查项目及要求B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B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B 出苗期: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B 开花期: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B 成熟期:全株有 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 以上的日期,以

21、月/日表示.B 采收期:的豆荚达鼓粒饱满的日期,以月/日表示.B 生育日数:从出苗当日到成熟日的天数.生长日数:从出苗当日到采收日的天数.B 叶形:开花盛期调查植株中上部发育成熟的三出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分为披针形、椭圆形、卵圆形和圆形类.B 花色:指花瓣的颜色,分为白色和紫色种.B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植株茎杆中上部或荚皮上茸毛的颜色.分为灰色和棕色.B 鲜荚色:采摘时鲜荚的颜色,分为淡绿、绿、深绿色种.B 结荚习性:分为有限、亚有限和无限种.有限:主茎在开花时即不再出现新的叶片,顶端有明显的花序,结荚成簇.无限:主茎开花时顶部仍可产生新的叶片,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顶端叶片小,花序短,结荚分

22、散,主茎顶端一般个荚.亚有限:主茎顶端生长特性和结荚状况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端一般着生个荚.B 株型:指植株生长的形态,成熟期调查下部分枝的着生方向,目测与主茎的自然夹角.分种:收敛:植株整体较紧凑,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在 以内;开张:植株上下均松散,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大于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种之间,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在 之间.B 倒伏性:除记载倒伏时期和原因外,在成熟前后观察植株倒伏程度,植株倾斜角度大于 为倒伏植株.分为级.级:不倒,全部植株直立不倒;级:轻倒,倒伏植株率;级:中倒,倒伏植株率;级:重倒,倒伏植株率;级:严重倒伏,倒伏植株率.B 落叶性:指植株成熟时叶柄脱落状况.分为

23、类:落叶:落叶率 ;半落叶:落叶率 ;不落叶:落叶率 .B 裂荚性:在成熟收获期观察、记载.N Y/T 不裂:裂荚率 ;中裂:裂荚率 ;易裂:裂荚率 .B 抗病性(以大豆花叶病毒病为例,以个重复所有植株为调查对象):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感病程度以发病率最高的病级确定.分级标准如下: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级:叶片有轻微皱缩,植株生长正常;级:叶片皱缩明显,中脉变褐,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级:叶片有泡状隆起,叶缘卷缩,植株稍矮化;级:叶片皱缩畸形呈鸡爪状,全株僵缩矮化,结少量无毛畸形荚;其他病虫害:记载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名称及发生程度.B 考种项目取试验小区内中间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

24、 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行边株.个小区各取次(计算小区产量时注意在哪个小区收取的样本,产量应计入该取样小区内).将以上个样本各计算其平均值,取均值较近的个重复计算均值.以下项目除单株粒(荚)重和各类粒(荚)百分率数据外,每重复数据均为 株样本的平均.B 株高:从子叶节到植株顶端的高度(包括顶花序),以厘米(c m)表示.B 主茎节数:从子叶节以上起到顶端节数,不包括顶端花序.B 底荚高度:从子叶节到主茎最下部豆荚着生位置的高度,以厘米(c m)表示.B 有效分枝数:指有一个成荚以上的分枝数,分枝至少有个节,不计二次分枝.B 单株有效荚数:指一株上含有粒以上饱满种子的荚数.B 单株荚数:指单株秕荚

25、、一粒荚和多粒荚的合计.秕荚:荚中无籽粒.一粒荚:荚中仅个籽粒.多粒荚:荚中有个以上(含)籽粒.多粒荚率():多粒荚数占单株总荚数的百分率.B 单株粒数:一株实际获得粒数,包括完好粒、未熟粒、虫蚀粒、病粒等在内.B 单株粒重:株样本籽粒重量(包括未熟、虫蚀及病粒)的平均粒重(克株)(g/株).B 单株荚重:指 株样本鲜荚重量的平均值.B 各类种粒百分率():将 株样本籽粒按以下标准分类,并计算各种籽粒所占百分率(各类种粒百分率之和应等于 ).完好粒:完熟、饱满、未遭病虫害的豆粒;虫蚀粒:被虫蚀的豆粒;褐斑粒:带褐斑(从种脐处出现呈放射状的褐色斑点或花纹)的豆粒;紫斑粒:带紫斑(籽粒上有紫色斑块

26、)的豆粒;其他粒:发育不完全、霉烂、损伤的豆粒.B 各类荚果百分率():在取样样本中或小区中(若样本不够)随机取样 g鲜荚,分为标准荚、虫蚀荚、病害荚和其他荚.然后分别称重,计算各类荚果的百分率.各类荚果百分率之和应为 .标准荚:指含有粒以上(含)无损豆粒的饱满豆荚.虫蚀荚:被虫蚀的豆荚.病害荚:豆荚上存在病斑或受病害影响的豆荚.其他荚:发育不完全、霉烂、损伤的及不能归入以上类的豆荚.B 百粒重:分次从样本完好粒中随机数取各 粒,分别称重并计算平均值(若次称重数值N Y/T 相差超过 g,应重新取样称重),单位以克(g)表示.B 百粒鲜重:分次随机选取完整饱满豆粒各 粒,分别称重,计算次称重平

27、均值(若两次称重相差超过 g,则重新取样称重),单位以克(g)表示.B 每 g标准荚的个数:称取标准荚 g,然后数其个数(若样本中标准荚重量不足 g,可在小区中选取标准荚补足 g).B 两粒标准荚长、宽:从荚最长、最宽处测量,以厘米表示.随机取标准荚 个,首尾相接连成直线后测总长,然后将荚相邻并排后测总宽,最后取平均值.B 口感:收获当天完成.具体评价方法为:取标准荚 g,用水清洗干净待水沸后将豆荚淹没于水中再次沸腾后煮m i n m i n分钟捞取,立即放入凉水中冲凉片刻立即品尝.口感分级:A级即香甜柔糯、B级即鲜脆、C级即硬或微苦.B 种皮色:指籽粒种皮的颜色,分为黄、青(绿)、黑、褐、双

28、色.B 脐色:指籽粒种脐的颜色,分为浅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种.B 粒形:指籽粒的形状,分为圆形、扁圆、椭圆、扁椭、长椭、肾形.B 籽粒光泽:分为强光、微光、无光.B 子叶色:种皮内子叶的颜色,分为黄、绿(青)种.B 计产B 小区产量:小区产量单位用克(g)表示,保留整数.待种子含水量达到 以下并清除杂质后称重,在计算小区产量时应加入取样重量.B 亩产量:称完小区产量,应折算成每亩(m)产量,单位为千克(k g),保留位小数.注:标注表示该项目适用于粒用型品种,标注表示该项目适用于鲜食型品种,不标注表示两者都适用.N Y/T 附录C(规范性)大豆性状数据信息系统采集描述规范表C 大豆性

29、状数据信息系统采集描述规范性状序号性状名称试验类型数据类型采集阶段处理方法数据精度示例数据适用类型子叶色区域试验文本型苗期取最多值黄籽粒型、鲜食型大豆种皮色区域试验文本型苗期取最多值黄籽粒型、鲜食型大豆脐色区域试验文本型苗期取最多值褐籽粒型、鲜食型大豆粒形区域试验文本型苗期取最多值圆形籽粒型、鲜食型大豆光泽区域试验文本型苗期取最多值微光籽粒型、鲜食型大豆播种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日期型苗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出苗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日期型苗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出苗势区域试验文本型苗期不处理籽粒型、鲜食型大豆全苗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苗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定苗期区域试验文本型苗

30、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开花期区域试验日期型开花结荚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花色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文本型开花结荚期取最多值紫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叶形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文本型开花结荚期取最多值披针形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田间S MV时期区域试验文本型开花结荚期不处理花荚期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田间感S MV程度区域试验文本型开花结荚期不处理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其他病虫害及程度区域试验文本型开花结荚期不处理蚜虫较轻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株型区域试验文本型成熟期取最多值收敛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茸毛色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文本型成熟期取最多值灰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结荚习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文本型成熟期取

31、最多值亚有限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倒伏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文本型成熟期不处理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备注区域试验文本型成熟期不处理未正常成熟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有效分枝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株高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主茎节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比对照长短天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比对照长短天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实收产量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实收产量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实收产量区

32、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标准产量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标准产量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标准产量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区试_小区平均产量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生试_小区实收产量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生试_小区实收产量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生试_小区标准产量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生试_小区标准产量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生试_小区平均产量生产试

33、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实收面积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收获株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收获株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N Y/T 表C (续)性状序号性状名称试验类型数据类型采集阶段处理方法数据精度示例数据适用类型 收获株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收获株数平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标准收获株数_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标准收获株数_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标准收获株数_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34、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标准收获株数平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亩产量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比对照增减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比对照增减产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位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增产点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考种期不处理 籽粒型、鲜食型大豆 成熟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日期型成熟期不处理 /籽粒型大豆 收获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日期型成熟期不处理 /籽粒型大豆 生育日数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成熟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落叶性区域试验文本型成

35、熟期不处理落籽粒型大豆 裂荚性区域试验文本型成熟期不处理不籽粒型大豆 百粒重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单株粒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单株粒重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单株有效荚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底荚高度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紫斑粒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褐斑粒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虫蚀粒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其他粒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完全粒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籽粒型大豆 鲜荚色区域试验文本型成熟期取

36、最多值绿鲜食型大豆 采收期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日期型成熟期不处理 /鲜食型大豆 生长日数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数值型成熟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百粒鲜重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秕荚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一粒荚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鲜食型大豆 多粒荚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标准荚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病害荚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鲜食型大豆 虫蚀荚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单株荚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单株荚重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多粒荚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口感区域试验文本型考种期不处理A鲜食型大豆 两粒标准荚宽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两粒标准荚长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每 g标准荚数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其他荚率区域试验数值型考种期取平均值 鲜食型大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