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497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双周练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2、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又认为“是故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治薄,则国家之治寡。故大人之务,将在众贤而已。”该思想属于A墨家 B儒家

2、 C法家 D道家3、对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礼义是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而使之变为善,但又不主张纯粹的感化。这说明他倡导A发明本心 B知行合一 C礼法并施 D重义轻利4、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这主要说明当时思想界A. 以道家为官方哲学 B.儒士治学不切实际C. 荀子思想色彩浓厚 D.内儒外法得到强化5、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

3、广大人民的拥护6、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7、汉代儒学家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这一观点A体现了君主专制源于原始宗教权威 B继承了汉以前传统文化的精髓C说明了儒家以探讨天人关系为目的 D迎合了汉武帝强化君权的需要8、中国人的宗教观念相当淡薄,而民间信仰非常强烈。如刘猛将军是驱蝗英雄,所以在北方蝗灾区最受重视;二郎神是李冰化身,善治水,得到四川人供奉;江南司桑发达,有蚕神庙,崇拜

4、蚕华娘娘;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祈求航海平安。这反映了A民间信仰与农耕文明休戚相关 B北方地区的经济出现急剧衰退 C民间信仰与地方利益密切相关 D儒学的思想对民间的影响有限9、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防范丞相擅政 B稳定统治秩序 C重建儒家信仰 D抑制军功新贵10、东汉初年,光武帝曾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明帝借口楚王信奉黄老,与方士往来,疑其谋反,收捕者达数千人。这些做法A强化了思想专制 B完善了监察体系C打击了豪强势力 D遏制了宗教势力11、东汉时期“郡国举孝

5、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C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 D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12、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A崇佛抑儒成为国策B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儒释交融不断增强D佛教世俗化的完成13、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

6、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 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 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14、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但汉唐儒家崇奉的是诗、书等“五经”,论语并不在其中,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前,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汉唐儒学与孔子思想背离 B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僵化C现实需要借助于儒学原典 D理学已开始成为统治思想15、黄宗羲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A受西方启蒙思想

7、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16、晚唐诗人罗隐在谒文宣庙诗中写到:“晚来乘兴谒先师,松柏凄凄人不知。九仞萧墙堆瓦砾,三间茅殿走野狐。”据此推断,这一时期A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B儒学失去社会统治地位C理学逐渐取代了传统儒学 D孔子的圣人地位被取代17、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18、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

8、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据此可知,宋诗A体现出宋政治上的专制统治 B突出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D满足了文人阶层的精神需求19、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20、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

9、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2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C.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D.灌输以农兴业的思想以“存天理” 明末清初22、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A. B C

10、D23、王国维将整个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下列对“国初之学大”的理解准确的是A明季遗儒,惩明儒之空疏无用,其读书以大义为先,惟求经世,实学以兴B雍乾之世,网罗日密,文字之狱屡起学者怀抱才慧,遁于声音训诂以自隐C自外域之学输入,举世风靡,既见彼学足以致富强,遂诮国学而无用D外侮踵至公羊家言三世改制之说,尤与变法相吻合,故外托今文以自尊24、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 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D体

11、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第II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

12、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

13、”,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广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

14、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武帝日:“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日:“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鏊(同“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

15、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痰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延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

16、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9分) 高三年级第七次考试历史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BCDCABABA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CDABCDBBDAC25(25分)(1)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6分)影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8分)(2)特点:是19世纪初外国人在中国活动的中心;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西方开放的城市、且城市发展融进了不少西方元素;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任答一点2分)成因:

17、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广州在对外开放中西方文明不断进入;通商口岸的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兴办,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9分)26(12分)示例1: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3分)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9分)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

18、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 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3分)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9分)27(15分)(1)差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去人欲”。(6分) (2)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并予以创新;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前意识等。(9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