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党员干部学习心得体会两篇文附:宣讲稿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字里行间,我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他以身作则为广大党员树立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典范。我深深感受到,反复研读、用心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仅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任务,更是提升我们政治理论水平、应
2、对风险挑战、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事业新发展的重要法宝。结合本职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流浪乞讨人员作为最困难、最脆弱、最边缘的群体,对他们的关心帮扶,是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守住困难群众保障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最困难”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来源、没有劳动能力,也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共济。“最脆弱”是因为他们年老、年幼或残疾,不具有完备的自我认知或表达能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最边缘”是因为他们无法纳入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政策的视野范围。如果不及时予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人身安全危险
3、。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救助情况,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度优劣和文明进步的一面镜子,同时也考量着社会的温度与良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对受助人员的“安危冷暖”时刻牵挂,用情用力办好他们牵肠挂肚、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全省79个救助站的800多名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者,无论严寒酷暑,常年累月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种种不为人知的角落,只为了让那些无家可归或有需要的人得到及时救助。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险不怕难,挨打挨骂也笑着面对,只为保障受助人员的人身安全、基本生活和人格
4、尊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有人在负重前行”,救助工作者的长期付出和默默守护,让弱有所扶更温馨,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十年来,我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持续增强,全省县级以上救助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境内流浪乞讨人员凡困必帮,有求必应的工作目标,让弱有所扶的正能量更加强劲。2016年,省政府印发xx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xx成为全国首个修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的省份,吹响了全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改革发展的号角。2017年,我省又第一个印发了关于规范滞留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8年,率先制定xx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内部
5、管理工作细则(试行);2019年,在全国第一批制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第三方监督员机制;2020年,省民政厅联合省直11部门联合实施了“xx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2021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先后指导立项或审核发布了5项xx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相关地方标准。2022年,省民政厅再次联合省直1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xx省户籍人员流浪乞讨源头预防和回归稳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推进流浪乞讨问题解决在当地,流浪乞讨人员稳固在当地。十年来,我省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达80多万人次,让1万多人回归家庭,5千多人成功落户,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
6、打,初步构筑起全面完整的政策体系,编密织牢了社会救助的民生底线。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反家庭暴力庇护、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等重要职责,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新模式,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的谆谆教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倾心守护困难群体,用实绩实效做到让党委政府放心,让流动遇困和流浪乞讨人员安心,让公益组织和慈善人士暖心。一是突出源头治理。进一步破除政策壁垒,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等政策的紧密衔接。对潜在流浪乞讨风险和受助返乡人员,统筹社会救助和社会治理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外流现象。不断健全常
7、住地提供流动遇困人员救助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重点以无法查明身份流浪乞讨人员依法依规落户安置政策落实为突破点。二是延伸服务供给。进一步激发救助管理制度效能,依法履行新增救助职能,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救助管理响应处置机制,完善预警、发现、甄别机制,实施动态精准救助。进一步健全救助管理服务供给,探索从单一实物救济向多种形式并举发展性救助转向。三是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型救助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机构设施设备配备,推动救助管理干部职工队伍向精干、联合、多能、高效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救助管理保障能力。四是聚焦社会参与。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家庭共担的救
8、助帮扶格局。突出助人自助的自我发展性救助,引导流浪乞讨受助对象参与经济社会建设。2022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学习心得感想1400字文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用21个专题,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
9、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执政属性。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站稳政治立场,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法院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人民法院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的必然要求。初心指引方向,使命催人奋进,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司法事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司法廉洁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和保证,也是衡量法官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
10、”。这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追求。作为奋斗在审判一线的法官,我们要切实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捍卫者的职责,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用我们的一言一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法律的价值;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审理好各类案件特别是涉民生案件,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我们要坚持不忘为民初心、牢记正义使命,立足司法为民、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一切工作以“务实”为落脚点,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我需要加强理论根基学习,时刻
11、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一言一行与党中央保持同步,正确对待利益得失的点滴养成中,以具体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做好以下两点:一个是,振奋一心干事业的精神状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建设和工作之中,心无旁骛、恪尽职守。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任的人、干负责任的事,在主动担责中对岗位负责,为领导分忧。再一个是,保持创新谋发展的工作状态。把打造精品、追求卓越作为职业操守,把瞄准一
12、流、创先争优变成行为习惯,把精雕细刻、追求完美当成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工作标准,确保负责的每项工作都力争成为精品,组织的每个活动都力争不留遗憾,担负的每次任务都力争精彩圆满,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审判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法官职业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舞台,司法活动是保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途径。作为一名法官,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要求,认真负责、依法办案,为实现新时代党的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宣讲稿1030字范文大家好,我是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xx,现任xx师
13、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今天由我来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三专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这个专题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就社会建设问题中的公共卫生、社会发展、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体育事业等方面发表的5篇重要讲话。我着重就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篇讲话,谈谈我的学习心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下午,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14、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四五”期间,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
15、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坚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