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植物学报 ,23( 12):2241 2247Acta Bot . Boreal .-Occident. Sin.文章编号:1000-4025( ) 12-2241-07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曹纬国1,2 ,刘志勤1 ,邵 云1 ,陶燕铎*(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810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1)摘 要: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理作用方面研究近况 ,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药理作用同步 ,结合构造分析和作用机制 ,揭示与其某些活性有关构效关系 ,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提出进一步展望 .核心词: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
2、 ;构效关系中图分类号:Q 946. 8文献标记码:AA 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flavonoidsC AO Wei -g uo1,2 ,LIU Zhi -qin1 ,SHAO Yun1 ,T AO Yan-duo*( 1 No rthw 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 Chinese Acad emy of Sciences ,Xining 810001,China;2 Graduate Sch ool of the Ch i-nes 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
3、003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mma rizes the recent status of flav o noid co mpounds in pha rmaco logica l research. Ex pa tiating bioactiv ity and pha rm acolog ical functio ns of flav o noid com pounds,the thesis po sts some struc-ture-activityrelatio nship of flav onoid com po und co ncerningst
4、ructure analysis and m echa nism of actio n,and bring s fo rw ard prospect about its pharmacological functio n research.:;-Key words flav onoids compounds pha rmaco logica l effect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黄酮类化合物 ( flav onoids com po und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广泛地存在于自然植物中 ,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为苷形式存在 ,不但数量种类繁多 ,并且构造类
5、型复杂多样 ,体现出各种各样药理活性 ,能防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具备抗炎抑菌 ,降血糖 ,抗氧化 ,抗辐射 ,抗癌 ,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入了一种新层次 ,随着对其构效关系进一步研究 ,发现了某些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为其在医药、食品领域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加快了黄酮类化合物开发运用 .1 黄酮类化合物功能构造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化合物 ( poly pheno lic收稿日期:-01-20;修改稿收到日期:-07-07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 十五 预研项目作者简介:曹纬国 ( 1978- ) ,男,汉族
6、,在读研究生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Co rrespond ence to:T AO Yian-ze.co mpo unds) ,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互相连结而成一系列 C6 -C3 -C6 化合物 1 ,具备如下骨架:C6 -C3 -C6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是此基本构造衍生物 ,且多以糖苷形式存在 ,常用取代基有-O H、-O CH3 以及萜类侧链等 ,当前发现已达 8000余种 . 但黄酮类化合物因构造不同 ,体现出来生物活性差别11 2242西 北 植 物 学 报23卷很大 ,研究表白: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心 、 不饱和吡喃酮是其具备各种生物活性核心 ,C-7位羟基糖苷化和 C-2-
7、C-3位双键氢化则会引起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减少 ,而 A、B、C三环各种取代基则决定了其特定药理活性2 ,从而决定了其不同生物活性.2 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2. 1 抗癌抗肿瘤黄酮类化合物抗癌抗肿瘤作用研究由来已久 ,当前已发现具备抗癌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比较多 ,重要有槲皮素、水飞蓟素、芦丁、柚皮苷、杨梅黄酮和芹菜配基等 .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重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达到抗癌、抗肿瘤作用 ,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抗致癌因子等.许多致癌因子导致自由基在体内富集 ,引起脂质细胞脂质过氧化使细胞 DN A解链断裂 ,从而引起癌症. 黄酮类化合物具备抗自由基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可以通过抑
8、制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破坏而达到抗癌目. 在对槲皮素抗自由基作用研究中发现 ,槲皮素在 mm ol /L- 1浓度时就具备抗癌作用 ,是有效自由基捕获剂和抗氧化剂 .槲皮素可通过三种形式起到抗自由基作用 ,即与超氧阴离子结合减少氧自由基产生;与 Cu2+ 、Fe3+ 、Mn2+ 络合制止羟自由基形成;与脂质过氧化基 ( ROO)反映抑制脂质过氧化反映 3 . 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作用于肿瘤细胞 M期或 S期 ,来干扰肿瘤细胞细胞周期来抑制肿瘤增殖 ,如查尔酮可抑制蛋白激酶 C( PKC)活性 ,变化细胞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4 . 黄芩苷 ( baicalein)能强烈抑制 3种肝癌细胞
9、株柘扑异构酶 活性 ,且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研究发现芹菜苷配基 ( apig enin)具备诱导 C50和 308小鼠皮肤细胞和人白血病 HL-60细胞周期停止于 G2 /M 期作用 ,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此作用在除去芹菜苷配基 24h后可被逆转 5 . Bro w nson D M 研究发现普通食物大豆中黄豆苷和染料木黄酮也具备抑制癌细胞生长生物活性 6 . 此外 ,黄酮及黄酮衍生物对某些致癌因子有抑制作用或拮抗作用 ,研究成果证明 ,槲皮素能有效诱导微粒体芳烃羟化酶、环氧化物水解酶 ,使多环芳烃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通过羟基化 ,水解失去致癌活性 ,起到抗癌效果 .黄酮类化合物抗
10、癌抗肿瘤药理作用构效关系 ( SAR)研究表白:黄酮抗癌抗肿瘤作用与其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有很大关系 ,而黄酮类化合物抗自由基作用强弱受其构造影响 ,如 C-2-C-3位双键 ,酚羟基取代模式及数目和羟基甲氧基取代以及 B环上存在邻二酚羟基 ,都影响其抗癌效果 7 . 朱振勤等8 研究了 12种黄酮构效关系发现:羟基在 B环上时比羟基在 A环上具备更强抗自由基能力 ;C-3位羟基或配糖体也影响其清除自由基活性 . 此外 ,普通来说 ,查尔酮 A环 C-4位羟基是对蛋白激酶 C( PKC)抑制必要基团 ,当其被修饰后 ,往往会引起黄酮类对 PKC抑制活性减少甚至完全丧失.2. 2 抗心脑血管疾病黄
11、酮类化合物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某些疾病 ,有降血脂、胆固醇作用 ,还具备抑制血栓和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 . 最早发现降压药是芦丁 ,后来又陆续发现黄芩苷、海棠素、刺槐苷、木犀草素 -7-葡萄糖苷都是有效降压药 ,此外槲皮素、葛根素、山奈酚、黄芩素、茶多酚、芸香苷等都对心脑血管疾病起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阻断 受体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线粒体能产生正性影响以及可以抑制心脏磷酸二脂酶 ( PDE)活性而具备变时性调节心肌收缩作用. 心乐片 重要成分为大豆总黄酮 ,可以明显增长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 ,并有减慢心率 ,使心肌收缩力削弱和减少血压等作用 ,有助于改进心肌耗氧和供养平衡
12、9 ,可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 .黄酮类化合物具备扩张血管作用 ,可以改进心肌平滑肌收缩舒张功能 ,其作用机制与黄酮类化合物调节平滑肌细胞膜外 Ca2+ 内流和细胞内 Ca2+ 释放关于. 甲基黄酮醇胺盐酸盐 ( M FA)前期研究表白:M FA有抗实验性心率失常、实验性心肌梗塞和实验性血栓形成作用 ,可以抑制钾钙引起兔积极脉条及平滑肌收缩 10 . 此外淫羊藿苷也具备扩张血管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大豆黄酮有降血脂和减少胆固醇作用 ,用大豆蛋白来饲养动物 (家兔、大鼠、仓鼠、猪、狒狒、豚鼠 )均能观测到血浆胆固醇减少 .大剂量葛根素 ( 500 mg / kg ) 能明显减少血清胆固醇 ,并可
13、使血糖有明显地减少 12 ,此外山楂中分离槲皮素 -3-葡萄糖苷、牡荆素 -4-鼠李糖苷和槲皮素也具备降血清胆固醇作用 13 ;朱向明、赵振东研究发现茶多酚 ( green tea poly pheno ls,G TPs) 具备调节血脂代谢作用 ,GTPs 能减少血甘油三脂( TG)、胆固醇 ( CHO)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L DL-25 24 14 12期曹纬国 ,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243C)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C) ,减少载脂蛋白 apoB100和升高 a po A1 ,影响 LDL 氧化修饰等 ,此外枸杞黄酮等也有降血脂作用.此外 ,槲皮素尚有抗
14、凝血作用.人血小板细胞骨架重要由 F-肌动蛋白、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和 -辅肌蛋白构成 ,它们构成微丝在血小板变形、颗粒释放、伸展和收缩中起着重要作用 . 宋芝娟等 15 就槲皮素对血小板作用进行了研究 ,发现槲皮素二硫酸酯二钠可强烈抑制凝血酶诱导猪血小板肌动蛋白汇集 ,IC50可达到 30mo l /L. 由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与止血等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故槲皮素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广泛理论、应用价值.医学研究发现自由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罪恶之源 ,而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极强自由基清除剂 ,分子中心 、 不饱和吡喃酮是其构效关系核心 ,其中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与此类化合物中羰基和 A环
15、 C-4羟基关于 . Chan在黄酮和黄酮醇舒张大鼠离体胸积极脉实验中研究得出:C-3位羟基取代对黄酮醇刺激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是很重要 ,同步还发现 A环缺少羟基时会提高黄酮对血管舒张能力 16 .2. 3 抗炎镇痛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备抗炎镇痛作用 ,在临床可用来治疗脓肿溃疡以及病原微生物引起炎症疾病等 ,当前国内开发新药中已有此类产品.当前已发现各种黄酮具备抗炎作用 ,前苏联学者研究表白 ,氨基乙酰香豆素 ( g lycyco uma rin)有较强消炎和抗变态作用 ,比磺胺和抗生素药效要好. 杨东梅、许实波等从穿心草中分离得到 1,6-二羟基 3,5-二甲氧基酮 ( CX)具备直接抗炎作用
16、 ,研究表白 ,CX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 ,乙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长 ,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这三种急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17 . 日本学者小菅卓夫等从甘草中分离得到了有抗炎活性黄酮类成分 liquiritin18 ,已经作为消化性溃疡药收入到日本医药物集中 . 药理实验证明棠茶总黄酮给药对巴豆油和角叉菜胶引起急性炎症和纸片埋藏引起慢性肉芽肿均有明显抗炎作用 19 . 耿东升等实验发现雪莲注射液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 ,可是小鼠疼痛潜伏期明显延长 20 . Onw ukaeme N D从尼日利亚民族植物药Baphia nitida Lo dd. 中用层析法得到黄酮 ,对
17、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21 . 此外黄芪苷、查尔酮等也具备很强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抗炎作用机制是在于其抑制前列腺素 ( PG)和白三烯 C4( LTC4)合成.黄酮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构效关系研究当中发现 ,银杏双黄酮抗炎活性随甲基数目增长而减少. 此外 ,Pa ntho ng 等对姜科植物 Boesenbergia Pandurata 中 14个黄酮化合物进行了抗炎活性实验发现 ,黄酮和黄烷酮 A环 5和 7位有甲氧基时 ,显示最强抗炎活性;C环 2和 3位双键对活性并不重要;5位上有羟基时活性明显减少;C环 3 位甲氧基对活性无影响;B环上甲氧基可使抗炎活性有中档限度减少. 黄烷
18、酮 5和 7位有羟基存在则无活性;无吡喃环可使查尔酮活性大大减少 . 黄酮类化合物亲脂性也许是影响抗炎活性重要因素 ,由于亲脂性对抑制脂氧化酶是必要22 . Sar to r L等通过 27种黄酮化合物抑制白细胞胰肽酶 E和白明胶酶实验发现 ,抑制白细胞胰肽酶 E活性相应构造是由 C-3位为羟基或半酰基、B环上有3个羟基、C-4 位上有一种羟基、并且 C-2、C-3位是双键结合;抑制白明胶酶作用是由 A环或 B环的 3个羟基决定 ,并且 C-3位半酰基是必须的 23 .2. 4 免疫调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机体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对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B淋
19、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 N K)、LAK细胞、细胞因子以及影响胸腺来进行免疫调节作用.据研究 ,沙棘总黄酮 ( T FH)能增长 T 细胞百分率、胸腺指数、脾特异玫瑰花形成细胞 ( SRFC) ,能拮抗环磷酰胺引起 SRFC减少 ,并且在低浓度时增进淋巴细胞转化 (淋转 ) ,高浓度时抑制淋转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 淫羊藿总黄酮 ( T FE)对大剂量氢化可松和羟基脲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 此外 ,王亚平等红细胞粘附花环实验成果表白 ,槲皮素可以增进脾淋巴细胞增殖 ,槲皮素腹腔注射 50、100 mg kg- 1能明显提高 IL-2产生和活性 ,提高
20、 N K 细胞杀伤效应 ,对抗强松龙免疫抑制作用 ,并使红细胞膜表面 C3b受体活化 26 . 杨贤强等研究发现 ,茶多酚使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和细胞数增长 ,同步免疫淋巴细胞粘瘤指数 ( ATI)和钻瘤指数 ( ETI)明显提高 ,表白茶多酚增进了免疫力低下荷瘤小鼠免疫功能 27 . 在这29 28 33 32 30 2244西 北 植 物 学 报23卷方面咱们也开展了某些工作:从枸杞叶中提取总黄酮可以明显地增长小鼠免疫器官 (胸腺和脾脏 )重量 ,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一定增进作用 ,咱们开发枸杞叶产品 红鼎天精茶已投放市场.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作用机制. 据资料报道 ,已提
21、出了几种也许机制:( 1)与免疫器官 (胸腺或脾脏 )或免疫细胞上雌激素受体竞争结合而影响免疫功能. 当前某些实验资料支持这一观点 ,特别在抗癌作用方面 ,植物雌激素通过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 ,增长性激素结合蛋白合成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有学者通过实验发现:大豆黄酮与染料木素对免疫系统 (特别是 T 淋巴细胞 )雌激素受体有相似亲和力 ,大豆黄酮能明显增进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其白细胞介素 2( IL-2)和白细胞介素 3( IL-3)产生 ,而相似剂量染料木素却没有明显影响 ,对于这一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 2)调节垂体分泌 GH 和 PRL,减少体内 SS水平. 临床和实验早有报道 ,在
22、巨人症时可见胸腺和淋巴组织增生 ,切除大鼠垂体后胸腺生长及时停止 ,长成后胸腺重量不及正常一半 . GH和 PRL免疫学效应重要是通过受体实现 ,已发当前人、猴、大鼠、小鼠、豚鼠、兔、绵羊、牛、鸽和蛙等淋巴组织中存在 GH和 PRL受体.此外 GH和 PRL 又可增进胸腺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胸腺素 ,通过胸腺素来间接调节免疫功能 .2. 5 雌激素样作用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具备雌性激素样作用 ,可以调节内分泌 ,重要体当前其降血糖作用 ,以及治疗骨质疏松作用等方面.近年来 ,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被列为威胁人类健康三大疾病之一 .其发病机理是:胰脏分泌胰岛素失调引起血糖升高而引起糖尿病;此外
23、醛糖还原酶、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性变化等因素参加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一步发展 . 荻田善三郎证明黄芩黄酮类成分中 ,BAI有较强抗胰蛋白酶作用 ,其 IC50为 5 10- 7 m ol / L,而黄芩以外其他 6种黄酮类成分抗胰蛋白酶作用弱 ,其 IC50为 10- 5 mo l / L,推测其抑制胰蛋白酶作用与其构造中黄酮骨架邻接羟基有关 . Soto等实验证明水飞蓟素清除自由基稳定生物膜对胰岛损伤其保护性作用 ,从而减少血糖 ,重要体当前减少胰岛血清丙二醛 ( M DA)水平、升高血液和胰岛谷胱甘肽 ( GSH)水平 ,同步组织四氧嘧啶引起血糖持续升高 .黄酮类化合物所具
24、备雌激素样作用 ,和甾类激素同样具备兴奋和抑制双重效应 ,通过与雌激素受体亲和或抑制其中某些酶来发挥作用 . 在妊娠期大豆黄酮能明显地提高泌乳前期大鼠乳腺重量、DN A与 RN A以及 RN A /DN A值 ,同步明显地提高大鼠泌乳量、血清 GH和 PRL 含量及乳腺细胞浆雌二醇数目和亲和力 . 此外 ,黄酮类化合物与生长因子同样有增进生长作用 ,它通过控制性激素释放或增进性腺作用或阻碍性激素代谢或提高雌激素活性途径来加快子宫生长.近年来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用摘除卵巢法结合低钙饲料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 淫羊藿总黄酮在 75 300 mg /kg 剂量范畴
25、内持续给药 3个月 ,与模型组大鼠比较 ,能明显提高大鼠股骨表观面密度 ( W /LD)和骨密度 ( BM D)而不升高子宫系数及血清雌二醇 ( s-E2)水平 ,并有提高骨 Ca、骨 P趋势. 高剂量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 ( s-ALP)减少 ,股骨骨密度升高 . 骨形态计量学成果表白 ,高剂量组大鼠骨小梁吸取表面百分率 ( TRS% )和形成表面百分率 ( T FS% )等参数明显减少 ,骨小梁体积百分率 ( TBV% )明显提高31 . 黄酮类化合物对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在于:其一 ,它既可抑制前列腺素 E2 ( PGE2 )胶原蛋白合成增长 ,又能抑制 PGE2 胶原蛋白合成减少 ,即抑
26、制 3 H -脯氨酸进入可消化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中 ,并在低浓度 PGE2 时重要作用于非胶原蛋白合成 ,高浓度 PGE2时重要作用于胶原蛋白合成 ,因而可以用于治疗骨病;其二 ,它能提高甲状腺对雌激素敏感性 ,使甲状腺 C细胞分泌降钙素作用加强 ,最后抑制骨再吸取而治疗骨质疏松;其三 ,它能抑制饮食中缺钙和维生素 D引起骨密度和骨钙含量减少 .关于黄酮类化合物调节内分泌作用构效关系研究当前尚不十分明确 ,但可以必定是其抗氧化作用与抑制酶活性是调节内分泌核心 . 在研究其抗糖尿病作用时 ,构造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 B环 C-2、C-3位上 -O H,C-2、C-3位双键及糖基取代基上-O H
27、发挥重要作用 ,查尔酮还与 C环开环关于.而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 ARI) ,发挥作用构造功能基团是苯并 吡喃酮 ,其中 C-7 位羟基和 C-4位羟基可以提高黄酮类化合物抑制活性.2. 6 抑菌抗病毒黄酮类化合物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得到医药界39 37 36 35 41 34 12期曹纬国 ,等: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2245必定 ,这方面进行研究较多 ,如银杏黄酮、槲皮素、桑色素 ( mo rin)、山奈酚、木樨草素和杨梅黄酮等均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病毒作用.Xu H X 验证了 7种构造类型 38种黄酮对具备抵制抗生素作用细菌抑制活性 ,实验发现杨梅酮 ( Iuteo
28、lin)和毛地黄黄酮 ( my ricetin)抑菌作用明显 ,杨梅酮可以明显地抑制 Burkholderia cepacia 生长繁殖 . 甘草黄酮化合物 licochalcone A、lic-ocha lco ne B、g labridin、g labrene等对革兰氏阳性菌中金葡球菌和枯草杆菌抑制作用相称于链霉素 ,对酵母菌和真菌抑制作用高于链霉菌 ,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远低于链霉素 . 咱们在对白刺研究过程中发现 ,从白刺中提取总黄酮对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现正在进一步地研究中.石钺、石任兵等在对银翘散抗流感病毒作用物质基本进行研究时 ,从银翘散抗流
29、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分离得到 6种黄酮类成分 ,分别是醉鱼草苷、金合欢素、橙皮苷、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和金丝桃苷 ,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是银翘散抗流感病毒重要物质基本 . 黄芩素 ( baicalein,BAI)是黄芩中抗菌有效成分 ,研究表白 ,BAI对各种革兰染色阳性菌、革兰染色阴性菌及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 黄芩也具备抗真菌活性 ,对各种致病性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 ,许兰毛癣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近来研究显示 ,BAI 还具备抗艾滋病病毒 ( HIV )作用 ,能诱导感染HIV 细胞发生凋亡. 有学者通过细胞培养发现BAI可抑制艾滋病病毒 ( HIV-1) ,并抑制逆转录酶( HIV-1 RT)
30、 . 但是 ,如果 BAI C-6位羟基被遮蔽 ,则丧失抑制 HIV-1 RT 活性 ,阐明 6羟基为抑制 HIV-1 RT 活性所必须. 此外 Gastrillo 等报道了甲基槲皮素能选取性地抑制脊髓灰质炎病毒 RN A合成 ,有效制止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 38 .Alcaraz L E选用了 18种天然及人工合成黄酮 ,进行抑制抗甲氧苯青霉素细菌实验 ,发现查尔酮 C-2位和黄烷酮 C-5位上存在羟基时会加强其抑菌活性 ,当羟基被甲氧基取代时 ,就会减少其抗菌活性 . Hu C Q等在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抗 HIV 病毒构效关系时 ,选用了 35种黄酮 ,其中 8种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通过验
31、证其抑制 HIV 病毒在 H9 细胞中复制 ,成果发现 5,7-二羟黄酮 ( chrysin)具备最强抗 HIV 病毒活性. 构效关系研究表白:黄酮类化合物在 C-5和 C-7位存在羟基 ,同步 C-2 和 C-3通过双键连接时 ,就具备抑制 HIV病毒活性;如果 B环上有羟基或卤素取代时 ,就会增长此黄酮毒性 ,并且会引起活性减少40 .2. 7 抗氧化抗衰老黄酮类化合物尚有抗衰老作用 ,作用机制重要与抗氧化作用关于 . 关于衰老机理自由基学说以为 ,机体内自由基可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 ,也可由环境因素促成. 随年龄增长 ,体内自由基增多 . 自由基在体内可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强氧化剂作用而与机
32、体内核酸、核蛋白和脂肪酸相结合 ,转变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 ,使之丧失活性或变性 ,细胞功能发生障碍 ,引起机体逐渐衰老或病变.而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强抗氧化作用 ,可以通过抑制和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来避免氧化损伤 ,已有实验证明各种黄酮类化合物具备抗衰老作用 ,如茶多酚、槲皮素、芹黄素、木犀草素、儿茶素、芦丁等.研究其构效关系时发现 ,普通状况下 ,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比较强 ,并且 C-5、C-7位酚羟基是其保持活性所必须 ,这两处酚羟基与过渡金属络合关于系 ,并发现 C-7位羟基有较强酸性时有助于提高清除自由基能力 .2. 8 抗辐射电辐射作用于生物体引起产生自由基容易使细胞构造和功
33、能损坏 ,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具备抗自由基作用因而具备抗辐射能力. 赵雪英等在槲皮素抗辐射损伤作用实验中观测60 Co 射线照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小鼠骨髓 DN A和脾 LPO 含量 ,成果表白 ,槲皮素可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辐射抗性 ,增长受照小鼠骨髓 DN A含量 ,减少脾脏 LPO含量 42 ,证明槲皮素具备一定抗辐射作用.3展 望近年来 ,世界上掀起了植物药开发热潮 ,植物药以其天然低毒特点倍受青睐 ,而黄酮类化合物更是以其广谱药理作用引人瞩目 . 随着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加深 ,逐渐开发出了一大批黄酮类药物. 但是由于其构造复杂 ,并且作用位点较多 ,因而对某些病症缺少针对性和选取性 ,加上药效缓慢等因素 ,限制了黄酮类药物进一步开发和运用 . 此外由于某些黄酮类化合物作用机理尚不清晰 ,要进一步开发黄酮类药物 ,需要加强深层次研究 ,特别应加强关于其构效关系研究 . 在弄清构效关系基本上就可以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先导化合物来进行构造改造和构造优化 ,使其具备针对性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