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手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7355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永久避难硐室使用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泰兴华城机电制造有限公司避难硐室使用说明书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泰兴华城机电制造有限公司II目 录目 录I前 言11.概 述2n 1.1 避难硐室设计依据2n 1.2 产品简介2n 1.3 用途及适用条件31.3.1避难硐室用途.31.3. 2适用条件32.注意事项4n 2.1 重要提示4n 2.2使用须知43.避难硐室系统构成、功用及使用方法6n 3.1过渡室构成和功能6n 3.2生存室构成和功能7n 3.3避难硐室系统配置及使用方法73.3.1防护密闭系统83.3.2气幕喷淋系统93.3.3氧气供应系统103.3.4 空气净化系统113.3.5降温除湿系统123.3.6避难硐

2、室正压系统123.3.7压风系统133.3.8排风系统133.3.9供水系统143.3.10排水系统143.3.11应急通讯系统143.3.21监测监控系统143.3.14生活保障系统143.3.15其他辅助系统174.维护说明185.运输、贮存注意事项20前 言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针对我国煤矿实际情况,我院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独立研发的紧急避险系统避难硐室,集责任与智慧于一体,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地考虑了避险系统尽量提高舒适性,尽量降低矿方投入, 尽量降低运营成本等因素,具有安全可靠,产品环保,易于维

3、修保养等特点,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避难硐室作为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必备实施,拥有人员供氧、硐室防护、空气净化、降温除湿,通信联络,生存保障等功能于一体。适合所有矿井条件,具有容纳人数多少可调、救援技术先进完善、结构紧凑环保可靠、操控简单工作稳定、模块布置易于保养等特点。本避难硐室使用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我公司永久避难硐室的技术特点、性能参数、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操作规程、保养维修等各方面内容,利于有关人员正确的保养和使用,保证在有紧急避险需要使用时,一切运行正常可靠。为使避难硐室保持性能良好、防止故障的发生,请务必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维护检测、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请您在操作前仔细阅读本

4、说明书,达到以下要求:a 全面了解避难硐室相关设备设施;b 按时、按项维护保养更新硐室内有关设备、设施、用品、食品;c 准确操作硐室内各个相关系统,避免人为故障的发生;d 保证各个系统随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要求组织全体员工仔细阅读学习说明书,全面了解避难硐室和内部相关设备的用途,掌握操作方法,并且在编制紧急预案时,加入避难硐室相关内容,并进行演练。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1.概 述矿用避难硐室是用于井下发生突发事件时,在有效时间内, 保护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生命安全的坚固掩体,是矿山应急避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1 避难硐室设计依据本矿用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依据各项指标检验方案,特参考以下权威文

5、件及标准: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2、矿用永久避难硐室通用技术条件;3、煤矿建设安全规范。1.2 产品简介永久避难硐室的主要工作系统包括:序号系统名称功能1防护密闭系统具有防冲击,密闭功能。2气幕喷淋系统具有清除硐室外有毒气体或气体污染物作用。3氧气供应系统提供人员呼吸用氧气。4空气净化系统具有吸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一氧化碳及减少消除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的作用。5降温除湿系统通过矿用防爆蓄冰空调装置控温的方法,使避难硐室内温度控制在不大于35。6正压补气系统通过补充压风保持避难硐室内部100500Pa的正压,避免巷道里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7压风排风系统由地面风机以大风量向

6、井下送风,降低井内瓦斯浓度,粉尘浓度,同时还可用于降温。8供水排水系统用于降尘和消防和其他作业。9应急通讯系统用于和地面的联络,以便采取合理措施救援。10监测监控系统随时检测瓦斯,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并将信号传输到地面,一方面控制紧急避难系统避难硐室内的各个系统,保证硐室内人员的生存环境符合要求,一方面让地面人员了解硐室内的情况,以便救援。11生活保障系统该系统包括食品,饮水,救生器材,卫生用具等,是人员生存必不可少的部分。 说明:设置专用压风管道的硐室 ,硐室内部无专用供氧(氧气瓶)、空气净化、制冷装置,可通过压风实现内部供氧、空气净化及制冷,开启压风时应开启单向泄压阀前的手动球阀

7、。1.3 用途及适用条件1.3.1避难硐室用途避难硐室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在矿井发生紧急状态时,为不能及时撤离到井上的人员提供紧急的避难场所,并为避难硐室内的避险人员生存提供必需的环境生存条件,有效保障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3. 2适用条件本硐室适用于有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冒顶塌方等危险性的矿井。相对湿度:(0-95)%;海拔高度:不大于3000m;大气压力:70KPa - 110KPa;2.注意事项2.1 重要提示 避难硐室必须按照设备说明书及时维护保养,及时更新到达有效期的的产品,并且作好维修保养更换记录。A 每6个月须由矿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次,每12个月由矿方进行全面检查

8、保养一次。B 各种便携式测试仪表及矿灯等,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充放电维护,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每15天充放电一次,测试仪表准确度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C 高压氧气瓶、压缩空气瓶及其连接管路,每天应由专人检查其气压情况、连接密封状态,确保各关键部件在必要时能正常工作。D 每15天应检查一次食品、水、各种化学药剂的完好状况,若发现发潮、变质、过期等现象,应及时按规定处理或更换,确保必要时能正常使用。2.2使用须知 为了使避难硐室能全面正确地发挥其性能,避免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在使用避难硐室相关设备设施和产品前,使用者必须认真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规定方法,正确使用相关设备。

9、A 使用、维护前需详细阅读本说明书,注意有关说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B 对影响安全的任何修改都必须得到本公司的许可。C 严禁各个系统在泄露状态下工作,出现气体泄露现象应及时报告并处理。D 避难硐室安装后,应经过正确培训和应急演练方可进行操作。E 应有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安全帽等)。第一:运输、移动A 所有高压气瓶在运输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应超过60。B 所有高气瓶在搬运过程中,应小心轻放,避免剧烈碰撞或磕碰。第二:操作过程中A 所有高压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应超过60。B 系统进行试车时,压力调节应由小到大缓慢进行,防止系统损坏。C 避险人员进入生存室要密切注意各项监测指标,3

10、5分钟后,待硐室内参数稳定, 并且确认满足生存条件,方可取下自救器。D 操作者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要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严格按操作指示板 的指导操作,熟记操作方式,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E 对氧气瓶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清洁,禁止油污。F 定期清洁控制面板,确保各种符号清晰可见。第三:维修与维护,日常维护应有专人进行。A 每6个月须由制矿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次,每12个月由矿方全面检查保养一次。B 各种便携式测试仪表、矿灯等,应按规定定期(一般15天)进行一次充放电维 护,测试仪表准确度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C 高压氧气瓶、压缩空气瓶及其连接管路,每天应由专人检查其气压情况、

11、连接密 封状态,确保各关键部件在必要时能正常工作。D 每15天应检查一次食品、水、各种化学药剂的完好状况,若发现发潮、变质、 过期或密封包装损坏等现象,应及时按规定处理或更换,确保必要时能正常使用。E 在断开任何气体系统管路以前,应先释放压力。F 维修压风系统时要充分注意煤尘的注入而造成的压风系统的堵塞。G 发现零部件损坏,失去原有性能,一定要及时修复或更换,不能带“病”工作。H 处理系统故障一定要由专职人员操作,先关闭各个阀门,确认安全后方可检查, 排除故障。I 检修时必须关闭气体供给。K 检修管路时,不得随意改变管路元器件型号、规格、参数。注意: 本说明书中没有说明的事项应看成禁做之事。如

12、确须变动,必须征的生产商的书面同意,按照生产商要求方法步骤进行变动。3.避难硐室系统构成、功用及使用方法本避难硐室结构组成共分为二部分,即过渡室、生存室 。操作顺序如下图所示:无压风时 紧急避险 开启防护 密闭门 喷淋 避险人员通过风幕穿过过渡室避险人员进入生存室供氧 有压风风保持压风供氧启动压缩氧气供氧系统 寻找机会+等待救援 随时掌控调整硐室参数 湿度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除湿系统 催化氧化系统 碱石灰吸附剂控温系统 温度3.1过渡室构成和功能过渡室是避险人员进入生存硐室的必经之路,在过渡室中包括了两个系统,即:防护密闭门系统和气幕喷淋系统。防护密闭系统,主要由防护密闭门组成,该防护密闭门

13、可以抵御1MPa压力的爆炸压力冲击,在防护密闭门门上设置观察窗,用于观察避难硐室外的情况,是否利于井下逃生。气幕喷淋装置,是靠压缩空气减少、阻止大部分外部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的装置,它是由装在防护密闭门内侧的“ ” 型气幕和过渡室防护门上方向防护密闭门下方大风量喷淋压缩空气的喷淋装置组成。 3.2生存室构成和功能生存室为紧急避险人员避时赖以生存的场所,配备了额定时间内满足避险人员基本生存保障所必须的生活物资、生存物资、环境监测及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食物,饮水,人员座椅,急救箱,座便器,矿灯,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工具箱,担架等等,座椅下的空间可以合理利用,储存食物及自救器等。为使硐室内空气达

14、到人员生存必要指标,硐室内配备了空气净化装置和降温除湿装置,同时准备了净化空气必备的药剂,可以处理硐室内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除湿降温装置给避险人员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避免由于人员集中温度升高湿度提高而带来的其他次生灾害。硐室内,同时安装有供氧系统、压风系统、供水系统、排气系统、排水系统、通讯系统、照明系统、环境监测仪表等,在保障人员健康生存的同时,还可以随时与地面人员取得联系,将避难硐室内外的信息、空气参数传送到地面,为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3.3避难硐室系统配置及使用方法A 过渡室包括: a) 防护密闭系统 b) 气幕喷淋系统B 生存室包括:a) 氧气供应系统b) 空

15、气净化系统c) 除湿降温系统d) 硐室正压系统e) 压风系统f) 排风系统g) 供水系统h) 排水系统i) 应急通讯系统j) 监测监控系统k) 生活保障系统下面分系统介绍配置和使用方法。3.3.1防护密闭系统防护密闭门示意图作为紧急避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避难硐室,防护密闭系统是第一道,也是最主要的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密闭门、观察窗。防护密闭系统能够抵御0.3MPa的爆炸冲击,同时,在关闭状态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阻止巷道内可能出现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并且较低高度的水患也可以有效阻止。在紧急状态出现后,井下紧急避险人员,要严格执行按照应急预案,具体操作使用方法如下:1、 当出现紧急状况需要避

16、险时,首先,按照应急预案,井下人员冷静判断,确定是否可以在危险/危害到达前脱离矿井,如能,应迅速脱离矿井;2、 如不能迅速脱离矿井,指定人员或靠近避难硐室的人员,握紧防护密闭门把手,用力向外打开防护密闭门,将防护密闭门开到全开状态;3、 指定人员或最后靠近避难硐室人员,在观察到的最后一位避险人员进入避难 硐室后,应再次观察是否还有井下人员接近避难硐室,并大声呼喊,确认没有未进入人员后,推动防护密闭门到人可以进入的微开状态,进入硐室,然后向内拉动把手,将门完全关紧,再次确认检查所有把手均锁紧后,进入下一环节。3.3.2气幕喷淋系统设置在防护密闭门里侧有压缩空气幕装置,气幕装置为高压空气形成一道气

17、幕墙,用于阻止大部分外部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喷淋装置同时开启,以大风量将避险人员身上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尽量吹洗干净,并利用自动排气阀排到硐室外部。空气幕安装有和防护密闭门联动的开关,平时,如果该门一直处于密闭状态,压缩空气处于开启状态,则不用人工操作,开门就有气幕,关门气幕就停止。喷淋装置是和气幕同步开启,但防护密闭门关闭后,需要人工操作喷淋阀门使喷淋延长5分钟。如平时开启防护密闭门,则压缩空气处于关闭状态,这时候如果使用避难硐室就需要人工开启气幕和喷淋装置,停止气幕则可以和门的开关同步了。具体操作使用方法如下:1、 根据应急预案指定人员或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的,迅速打开供应空气幕

18、的压缩空气供气阀,确认空气幕正常工作。2、 根据应急预案指定人员或最先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打开供应空气幕的压缩空气供气阀后,立即开启喷淋系统压缩空气供气开关,在确认喷淋装置工作正常后,进入生存室。3、 压缩空气幕应随防护密闭门的关闭而关闭,关闭防护密闭门的人员,要检查关闭防护密闭门后,空气幕是否关闭,如未关闭,手动关闭空气幕供气压缩空气阀门。4、 指定人员或最后未进入生存室人员,在空气幕喷气停止后,计时5分钟,然后手动关闭喷淋压缩空气供气阀门。3.3.3氧气供应系统在本硐室中,压风系统与矿井压风管路连接,配有过滤、减压、节流、消噪音等设备。在井下压风系统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具备给硐室内进行供氧和

19、降温的功能;在使用压风系统时,根据避难硐室内人数,开启压风供气阀门,压力保持在0.10.3MPa, 流量为每人每分钟0.3立方米。当井下环境恶劣,外部压风系统被严重损坏的情况下,要及时封闭与外部的连接管道,以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硐室内,威胁避难硐室内避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当出现压风系统损坏时,要立即紧闭压风系统上所有与外界相连管路上的阀门。在关闭与外界相连的压风供气系统的同时,立即转换为利用避难硐室内存放的压缩氧气,供给避险人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压缩氧供氧系统,是通过释放平时储存在避难硐室内的高压氧气瓶中的医用氧气,供避难硐室内人员呼吸。压缩氧气供应系统,是根据每人每分钟0.5升氧气需求量配

20、备的, 由于每个人需氧量不一致,同时,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需氧量也不同,因此,硐室内氧气释放量的大小,取决于硐室内部氧气监测的数值, 达到规定的适合人员生存的氧气浓度范围18.5%23%之间。具体操作方式为,1、 在关闭与外界相连的压风系统的同时,准备开启压缩氧气供氧系统;检查所有连接管路阀门,确认无损坏后可以使用;2、 根据硐室内实际人数,合理均匀分配硐室内各人员位置;3、 开启时向左旋转阀门至全部开启;4、 当硐室内氧气浓度超出标准范围时,调节压缩氧供氧箱内流量调节旋钮,使硐室氧气浓度控制在18.5%-23%之间。供氧单元主要由高压氧气瓶组、连管组件和供氧控制模块组成。3.3.4 空气净化系统

21、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功能是将避难硐室内,特别是生存室内的空气,利用各种必要装置,通过吸附、过滤、催化转化等方式使硐室内空气保持在适合生存的洁净状态。本硐室的空气净化系统主要包括: 二氧化碳自吸附系统,手摇式风机驱动一氧化碳催化转化系统。二氧化碳自吸附系统是,采用医学上常用的碱石灰吸附剂,平时封装在密封包装内,放置于专用储存厢内,每袋重5公斤,需要使用时操作方法为:1、进入避难硐室后,观察二氧化碳监测数据,当二氧化碳读数为0.8%时准备使用二氧化碳吸附装置;2、打开二氧化碳吸附剂储存厢,取出装有吸附剂的密封袋,检查无损坏后,打开外层密封包装;3、将吸附剂放置到手摇式净化机净化盒内,堆放均匀;5、观察

22、袋内净化剂的颜色变化,当颜色由粉红色变质无色时,或二氧化碳浓度超出标准范围(1%)时,应及时更换药剂。注:由于净化药剂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如密封破损很快就会失效,平日检查是应特别注意,并作好记录,如有破损立即更换。手摇式风机驱动一氧化碳催化转化系统,是采用霍加拉特制成的催化剂,在规定空速下使硐室内空气通过催化剂时,将一氧化碳吸附,具体操作方法是:1、当一氧化碳监测设备读数达到20ppm时,准备使用一氧化碳催化剂;2、检查一氧化碳催化装置风机,管路是否连接正常,空摇手摇式风机,确认风机正常;3、取出储存箱内的一氧化碳催化剂,检查密封是否损坏,如密封完好打开密封包装;4、将一氧化碳催化剂放

23、置到手摇式净化机净化盒内,堆放均匀;5、开始使用手摇式风机,持续观察一氧化碳监测数据,使一氧化碳浓度范围控制在标准范围内(24ppm)。3.3.5降温除湿系统降温除湿装置无论对人员的安全还是对人的舒适程度都是很重要,人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极仪易引发很多疾病,如:中暑,昏厥等等。这个系统主要是通过矿用防爆蓄冰空调来实现对硐室内部温度、湿度的控制。正常情况下,蓄冰空调的矿用防爆制冷机组可依靠矿井电力维持运行,完成硐室内冷量储备后,以较低的电能消耗维持蓄冷设备运行;当矿井发生事故造成电力供应中断时,硐室内可以通过蓄冷设备释放储存冷量来平衡人体散热、设备放热,完全不存在灾变时期需要外部动力维持或向外传

24、热的问题,是目前矿井外部恶劣环境下硐室内温湿度控制的最可靠手段。由于蓄冰空调在正常情况下也会正常运行,因此其使用较为简单,只需按照空调的使用说明进行日常的维护即可。3.3.6避难硐室正压系统在紧急避险时,巷道内如果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防止巷道内气体进入避难硐室是十分重要的。在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我们通过开启空气风幕和喷淋装置,尽最大努力阻止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避难硐室,那么在避难硐室内部我们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我们知道压力大的地方的气体会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而压力小的地方的气体则不会向压力高的地方流动。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设计了避难硐室正压系统,通过在避难硐室内部充入压缩空气的方法,使避难硐室内

25、部压力高于巷道压力,这样,巷道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就不会进入避难硐室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在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同时开启避难硐室正压系统;2、首先开启压差检测装置,检查硐室内外压差;3、逐个仔细检查自动泄压排气阀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关闭该自动泄压排气 阀前端的手动阀门;4、全部检查完毕后,开启空气供气装置,开启过程中保证空气输出,压力减压到0.3MPa以下,同时观察硐室内外压差监测数值;5、当压差(即硐室内部压力与硐室外部压力的差值)达到500Pa时,关闭压缩空气供气系统开关;6、持续观测此压差读数,保持避难硐室内外压差为100 Pa 500Pa。3.3.7压风系统 压风管路示意图1、手动控制

26、阀 2、气体三级过滤器 3、手动球阀 4、减压阀5、消音器,压风气体出口在矿井没有发生危险时,需将避难硐室内的压风阀门开启,保持硐室内通风,为硐室内提供新鲜空气,以保证硐室内始终处于适合人员生存的环境,并需要专人负责。当遇到危险状况时,避险人员进入生存室。生存室的气体供应在压风系统没被破坏的情况下用井下压风气体;当压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则开启压缩氧供氧系统,并控制硐室内氧气浓度。压风系统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在进入避难硐室前检查手动球阀1是否开启;2、进入生存室后将硐室内的手动球阀3打开;3、调整减压阀4压力为0.10.3MPa;4、如发生紧急状况导致压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必须关闭手动总控制

27、阀1;5、但如果全部人员已经进入避难硐室,则关闭手动球阀3。3.3.8排气系统按照规定要求,在硐室内设置有单向泄压阀,同时在单项泄压阀的尾部设置有手动球阀,放置爆炸的冲击力对单向泄压阀造成损坏。手动球阀开启时,单项泄压阀会根据硐室内外压力差的高低而自动进行开启和关闭:当硐室内外压差高于500Pa时,单项泄压阀自动开启,向硐室外排气;当硐室内外压差快低于100Pa 时,泄压阀自动关闭,从而保证硐室内外的压差始终在100500Pa。3.3.9供水系统该系统通常是井下生产用水、除尘用水、消防用水的管路,压力随井深加大,每100米增加10公斤压力。3.3.10排水系统 如需排水时,打开排水管路单向排水

28、阀前的球阀,即可进行排水3.3.11应急通讯系统本硐室设计的通讯系统采用有线电话的方式进行通讯,可与外界连接沟通。3.3.21监测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由硐室内外内环境监测系统组成,硐室内环境监测的参数包括CO、CO2、O2、CH4、温度和湿度;硐室外环境监测参数包括CO、O2、CH4、CO2;过渡室监测参数包括CO、O2 。该监控系统主要采用与矿方配合的传感器,生存室内传感器可通过监控分站,将数据传入到井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地面对避难硐室的各项参数的监控。3.3.13生活保障系统 避难硐室内室内,所配备的食品和饮水只有在紧急状态,避难硐室投入使用时方可拆封食用,平时进入避难硐室休息的工作人员禁

29、止饮用。在紧急避险时,避难硐室内避险人员供应食品和饮水,应严格定量供给,严格按照每人每天5000KJ食用压缩饼干,饮用水为每人每天3瓶(每瓶500ml)。集便器的维护及管理1、集便器在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2、禁止连续空踩脚踏板,避免集便袋浪费或形成缠绕;3、更换塑料袋时不能使塑料袋扭转,应保持折叠顺畅;4、禁止有硬棒形状的物品卡入叶轮中,以免造成叶轮卡死;5、脚踏时,应将踏杆踩到位,以免影响密封效果。6、本产品为粪便处理器,禁止处理其他物品。7、所配备的塑料袋为一次性物品,禁止反复使用集便器的使用 集便器主要由外筒、集便盒、脚踏连杆机构、齿轮传动机构、打包凸轮、玻璃钢内筒、集便盖等装置组

30、成。集便器的使用和操作如下图表所示: 第一步:将塑料袋套在手臂上,准备套在套筒外侧。 第二步:将塑料袋顺畅的套入内筒外侧,将开口系紧。 第三步:将塑料袋上端提出一小部分,然后放入内筒底部。 第四步:使用时,踩动脚踏杆使其旋转到下层集便空间,直到塑料袋用完为止。 第五步:当一个塑料袋使用完毕后,将底部抽盖拉出。 第六步:将用过的集便袋取出,然后将拉盖推回。3.3.15其他辅助系统供电系统供电系统采用馈电开关,将井下电源引入至硐室内部,用于为照明、环境监测仪、视频监测仪等提供电源。视频监测视频监测利用矿用防爆型摄像仪,对避难硐室内的人员活动及环境进行监控,将视频信号传入井上调度室,可对避难硐室内部

31、人员进行视频监控,观察避险人员情况。4、维护说明为了保证永久避难硐室的各个系统在切实发挥保障作用,系统在待机状态下必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维护检查。维护期限为:每6个月由矿方全面检查一次;每12个月由矿方全面检修一次。各种便携式测试仪表、矿灯等应按规定定期(一般15天)进行一次充放电维护,测试仪表准确度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高压氧气瓶、压缩空气瓶及其连接管路,每天应由专人检查其气压情况、连接密封状态,确保各关键部件在必要时能正常工作。每月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

32、性检验。每15天应检查一次食品、水、各种化学药剂的完好状况,若发现发潮、变质、过期和密封破损等现象,应及时按规定更换,确保必要时能正常使用。应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具体维护步骤如下:a) 管路、钢瓶检查是否发现管路裂纹、是否发现管路有较严重的腐蚀、是否发现管路严重变形、钢瓶是否已到检定期。 如果是,应立即派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管路更换。b) 系统压力检查记录各压力表的读数,并对比最近一次的压力检查情况,如果压力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汇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c) 系统工作检查依照操作指南对永久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进行维护性试车,确保系统

33、工作正常;如果发生异常,应立即汇报,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查、更换。5、运输、贮存注意事项矿用避难硐室系统由于含高压气瓶和部分管路带压,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安装、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具体为:a) 所有高压气瓶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不应超过60;b) 所有高气瓶在搬运过程中,应小心轻放,避免剧烈碰撞或磕碰;c) 每套产品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管路接口是否紧固检查;d) 系统进行试开时,压力调节应由小到大缓慢进行,防止系统损坏;e) 系统安装完毕后,除非必要原因,禁止对管路拆卸;f) 系统安装完毕后,人员出入或其他系统安装时,应注意保护各管路,避免其 它物品砸、磕、扯、挂造成管路泄

34、露或爆管;g) 系统拆卸过程中应注意管路保护,避免下次安装时,多余物带入系统;h) 系统属较精密设备,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禁止蛮力安装或拆卸;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要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3 项目区简介及建设单位概况21.4 可研报告研究内容61.5 可研报告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7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2.1 建设背景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第三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73.1 项目建设内容173.2 建设规模17第四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94.1 场址现状194.2 建设条件19第五章 工程方案245.1 方案

35、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245.2 建筑设计245.3 结构设计295.4 给排水设计335.5 暖通设计365.6 电气及弱电设计395.7 消防设计42第六章 能源和资源节约措施456.1 能源节约措施456.2 建筑节能具体措施466.3 给排水资源节约措施466.4 电气节能具体措施466.5 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措施47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87.1 环境影响487.2 保护措施507.3 安全保护措施51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2第八章 组织机构538.1 管理机构538.2 项目组织管理53第九章 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549.1 项目建设管理原则549.2 工程管理549.3 项目实施步骤

36、559.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55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5810.1 劳动安全与卫生5810.2 消防安全59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11.1 估算依据及内容6111.2 投资估算6311.3 资金筹措6412.1 招标依据6512.2 工程招标65第十三章 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6813.1 项目社会评价的依据6813.2 建设地区基本的社会环境情况6813.3 社会影响分析6813.4 项目在建设、运营中的社会风险分析6913.5 社会评价结论70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7114.1 结论7114.2项目建议71第十五章 附表、附图、附件7315.1 附表7315.2 附图7315.3 附件73 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