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58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国家战略1。据统计显示,黄河流域GDP总量、常住人口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均占到北方地区的50%以上2。黄河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我国对北方经济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并有效缩小我国南北发展差距。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可至2050年,这必然会对黄河沿线区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黄河经济带涵盖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
2、、宁夏、内蒙古等九个省区。黄河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而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黄河流域各省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三大石窟、五岳名山和七大古都其中之四均位于黄河沿线,且黄河沿线4A及以上景区1 400多个,占全国的33%。沿线各省区的旅游资源也各具特色,四川的古蜀文化、宁夏的民族风情、甘肃的丝绸之路,陕西的历史文物、河南的少林寺等,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黄河流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相对较少,环境污染较轻,因此,加大旅游产业开发也成为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旅游业具有行业关联性强,产业链条长的
3、特点,当下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连接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枢纽,是发展旅游业的必需条件;反之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促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二者相互促进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民富不富,是检验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标准之一”“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仍有5.1亿农村人口,黄河经济带九省区农村人口约为1.8亿,占全国35%。如何满足农村人口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发展旅游产业即是一个合适且必要的选择途径。“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加强人员和物资的互联互通,对于农村居民
4、收入增加与生活改善势必会产生积极作用。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旅游的消费也会随之持续提高,进而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反向推进作用。因此,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彼此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三者的良性互动对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文献述评现有文献多集中研究旅游、交通、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旅游业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关系,国外Prideaux、Massidda及Etzo、Can VV等学者主要围绕交通设施对旅游业的作用、旅游产业对交通设施的需求及二者关系、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采用了引力模型、计量经济模型、
5、定性分析等进行验证4。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交通体系、交通方式与地区的旅游收入的关联5、旅游业发展与交通运输的耦合关系6、旅游交通运输响应机制等方面7;多采用面板数据8、空间计量模型9、格兰杰检验和协整分析10、门槛回归模型11等进行分析。收稿日期:2022-12-24作者简介:张森栋(1997),男,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交通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关联研究基于PVAR模型检验张森栋(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002019
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探讨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样具有推动作用,且交通设施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综合考虑各个地区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相互联动,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经济带旅游、交通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均衡良性发展。关键词:黄河流域经济带;旅游业;交通业;农村居民生活质量;PVAR模型中图分类号:F224;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7、:1674-9499(2023)02-0058-05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doi:10.3969/j.issn.1674-9499.2023.02.017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59经济研究关于旅游业或交通设施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学者前期主要集中于探讨旅游与农村扶贫、农民收入的关系和作用机制12,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融合路径、发展对策的研究13;关于交通设施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学者的态度较为一致,普遍认为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8、的持续改善。朱玲指出交通体系的不断成型,可以降低农村地区的运输费用,促进商品交易的增加,增加农民收入并改善地区的社会服务14;郭君平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可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本,进而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15;张镝、吴利华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得到交通设施完善与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二者相互促进的结论16。综上,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旅游业、交通、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二元关系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协调机制的文章尚未见到。基于此,本文以黄河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
9、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以明晰其动态演化规律,进而揭示三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实现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二、模型构建、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一)PVAR模型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由学者HoltaEakin提出,该模型将其变量均视为内生变量,并结合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面板数据的优点,可以更好地解释变量的冲击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机理,同时,对于时间序列长度要求比VAR模型更低17。本文利用该模型研究黄河流域经济带九省区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表达式为:式中:Yi,t为ly(旅游业)、jt(交通基础设施)、pk(农
10、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三维向量,i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向量,Xj表示滞后j期的待估系数矩阵,j表示滞后阶数,i,t表示时间效应向量,i,t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波动扰动项,i,t分别表示所在黄河经济带各省区与不同年份。(二)指标选取1.旅游业发展用旅游专业化来衡量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具体的衡量方式为各省区旅游业收入占其GDP的比例18。2.交通基础设施用交通密度指数来表示,交通密度指数越高,表明交通网络越密集,便捷程度越高。jti=Li/Ai,LI为地区交通线长度,通过该地区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数相加获得,Ai为该地区国土面积19。3.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用恩格尔系数表示,代表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
11、数值越高,表明食品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越大,生活质量也就越低20。(三)数据来源以黄河经济带9省区作为样本,旅游业发展、交通密度和恩格尔系数数据来源于各省区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中国交通统计年鉴,个别年份的恩格尔系数根据公式和数据计算得到。时间跨度为20002019年,在实证分析中主要运用了stata15.0软件。三、实证分析(一)单位根检验为验证PVAR模型的有效性,首先要判别变量的平稳性,以避免出现“伪回归”影响后续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稳定性。为此采用三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进行判定,分别是ADF(扩展的迪克富勒检验)、LLC(同质单位根)、IPS(异质单位根),从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变量均为
12、一阶差分稳定,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见表1)。表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方法统计量P 值结论dlyADF17.614 60.000 0平稳LLC-3.844 80.000 1平稳IPS-6.453 10.000 0平稳djtADF27.186 10.000 0平稳LLC-5.663 10.000 0平稳IPS-6.673 50.000 0平稳dpkADF23.127 00.000 0平稳LLC-7.873 90.000 0平稳IPS-7.087 40.000 0平稳(二)确定PVAR模型最优滞后期运用 STATA15.1 通过构建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SIC)与 Han
13、nan-Quinn准则(HQIC)的最小阶数来确定各变量最佳滞后阶数,以此决定构建PVAR模型的最优程度。AIC、SIC、HQIC的推荐最优滞后阶数均为1(见表2)。由此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表2 最优滞后结果选择lagAICBICHQIC16.634 917.321 056.913 4927.148 048.039 357.510 1138.279 429.393 18.731 9549.414 4110.770 29.965 3658.483 610.104 39.142 05注:*表示在AIC、BIC、HQIC准则下最优滞后阶数。(三)PVAR模型稳定性检验在 PVAR 模型估计中,需
14、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从而明确每一个内生变量的变化对模型中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在伴随矩阵所有特征根的模值均小于1时,模型才是稳定的21。设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后,需要进一步验证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脉冲模型的稳定性检验结果见表3、图1。可以看出,所有特征根无论是实根还是虚根均小于1(见下页表3),且都落在单位圆之内(见下页图 1),因此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后续分析。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60经济研究表3 模型稳定性检验EigenvalueRealImaginaryModulous-0.854 721 100.854 721 1
15、-0.487 64800.487 64 8-0.002 271 600.002 271 6图1 模型稳定性检验的单位圆(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变量的预测能力。接着需要对模型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Granger检验,结果见表4。表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假设F-StatisticProb.结论jt 不是 ly 的格兰杰原因1.718 70.19接受ly 不是 jt 的格兰杰原因12.5280.000 0拒绝pk 不是 ly 的格兰杰原因4.655 20.031拒绝ly 不是 pk 的格兰杰原因4.405 10.036拒绝pk 不是 jt 的格兰杰原因2.660
16、60.103接受jt 不是 pk 的格兰杰原因0.373 050.541接受由表4可知,黄河经济带各省份在20002019年,在5%的显著水平下,旅游业发展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格兰杰原因;旅游业发展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的格兰杰原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五)PVAR脉冲效应分析为充分描述黄河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之间长期的动态冲击效应,在进行脉冲响应函数预测分析时,
17、通过进行200次蒙特卡洛模拟,得到脉冲响应,结果如图2、3所示(注:纵坐标表示信息冲击响应的程度,横轴为滞后期数,中间曲线为脉冲响应趋势,两侧曲线为200 次 MonteCarlo 模拟得到的 95%置信区间)。1.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自身的脉冲响应图2 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脉冲响应图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3个变量面对自身的脉冲响应时,响应都较为迅速且都为正,随着期数的不断增加这种响应逐渐收敛至X轴。这说明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经济惯性,对自身具有一定的扩张和扩散效应。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18、,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大众休闲的一种方式,在发展起来之后具有明显的延续性作用。在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宜的前提下,交通体系的完善会带来大范围的区域人力、物力、资源的聚集,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向更高水平发展。随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推进,消费能力得到持续释放,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会对相关的居民生活领域产生扩散效应;另一方面,也会对其他领域例如旅游业产生溢出效应。2.交通基础设施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脉冲响应 图3 交通基础设施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脉冲响应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来自交通基础设施的脉冲响应一直为负。当其面对交通基础设施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在滞后期内均为负,其中在第六期达到最低
19、,随后逐渐上升收敛至X轴。这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总体上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条路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对外交流,增强区域之间的彼此联系,降低各种要素的流通成本,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当交通基础设施面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在滞后期内效应均为正。交通基础设施的响应在第一期内总体表现不明显,在第二期后逐渐上升。这表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的生活改善可以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短期内随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作用的发挥具有带动性;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张了交通基础
20、设施的发展空间。3.旅游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脉冲响应 图4 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脉冲响应从图4中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有着显著的正向冲击效应,且随着期数的增加冲击效应不断增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61经济研究强,直到第五期达到峰值,之后随着期数冲击效应逐渐收敛至0。这表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会促使交通运输系统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旅游业发展对来自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冲击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且随着期数增加,这种正向冲击的效应不断递减,之后逐渐接近于X轴,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形。作为旅游六要素中的“行”
21、,交通设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完善的交通体系可以提高景区通达性,激发游客的出行兴趣,进而推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旅游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在初级阶段,交通可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随着后续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对旅游发展的作用会呈现出不断递减的态势22。4.旅游业发展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脉冲响应图5 旅游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脉冲响应旅游业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冲击效应总体为负,呈现出“V”形,在第五期达到最低值后逐渐上升并随着期数的不断增加收敛至X轴。这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门槛效应。在旅游
22、业发展初期,可提供大量的低技能就业机会,在此阶段旅游业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随着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岗位的就业要求随之提高,这个阶段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就会逐步衰减。而当旅游业发展面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一个标准差的正向冲击时,总体上由刚开始的负向效应不断上升。在13期之前为负向效应,之后逐渐向X轴靠拢并转为正向效应。这表明从短期内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但从长期来说,随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长期来说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六)PVAR模型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
23、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衡量)的贡献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PVAR模型中黄河经济带9个省市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各变量指标每次冲击对其他变量的作用效果见表5。结果表明:第一,旅游业发展对自身方差的贡献率由滞后1期的100%到第10期的33%,并在第7期之后贡献率小于50%。说明旅游业发展对自身的方差贡献率在不断减少并随着期数的增加失去主导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较小;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由滞后1期的0%到第10期的60.5%,且在第8期超过50%,说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在逐渐增加并在第8期之后占据主导地位。
24、第二,交通基础设施对自身的方差贡献率由滞后1期的99.7%到第10期的84.9%,说明交通基础设施是自身最大的贡献要素;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由第1期的0%到第10期的14.6%,表明其对交通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冲击作用;旅游业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方差贡献率在不断增加,但是作用仍不明显。第三,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同样是自身最大的贡献要素,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冲击作用较小,短期内作用效果不明显,长期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方差贡献率大于旅游业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方差贡献率。表5 黄河经济带9省区旅游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5、方差分解表变量Slyjtpkly1100jt10.0030.9970pk10.0090.0210.970ly20.9490.0230.029jt20.0020.9940.004pk20.0060.0120.982ly30.8530.0560.092jt30.0010.9850.014pk30.0040.0080.988ly40.7420.0810.177jt40.0010.9710.027pk40.0030.0090.988ly50.6370.0940.269jt50.0020.9540.044pk50.0030.0130.984ly60.5470.0950.357jt60.0020.9340
26、.064pk60.0030.0200.978ly70.4740.0890.437jt70.0030.9120.085pk70.0030.0290.969ly80.4150.0810.504jt80.0030.8910.106pk80.0030.0390.959ly90.3680.0720.560jt90.0040.8690.127pk90.0030.0490.948ly100.3300.0650.605jt100.0040.8490.146pk100.0030.0600.937四、结论与建议采用20002019年黄河经济带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探究黄河经济带旅游业、交通设施、农村
27、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旅游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旅游业发展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交通基础设施对于旅游业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更大。第三,短期内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对于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小,但长期来说影响显著。本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黄河经济带旅游业、交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促2023年第02期(2023年02月)No.02 202362经济研究进三者的平稳健康发展。第一,要抓住“乡村振兴”战
28、略的实施契机,遵循“想要富,先修路”的理念,加大相关资源投入力度。首先,要实事求是,做好交通规划,促进不同交通方式的成网建设,提高地方的交通通达性;其次,可以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亦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第二,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旅游业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首先要认识到旅游业发展的带动性与关联性,对具备丰富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合理适度发展旅游业,政府同时给予资金、人力和政策的相关支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效应;其次,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会呈现出对于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边际递减作用。这就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29、,应注重对于旅游新业态的挖掘,使更多人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第三,应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业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三者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推进三者发展的同时,还应注重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要注重对于当地居民的就业培训,建立相关制度,保障当地居民具备相应的就业技能,为发挥旅游业、交通的带动效应提供支持。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2张海艳.外商直接投资对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黄河流域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科学决策,2021(10).3黄晓杏,谭吉玉,余达锦.我国旅游业科
30、技创新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研究基于八大经济区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21,34(4).4Prideaux B.The Resort development Spetrum-A New Approach to Modeling Resort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2);Massidda C,Etzo I.The determinants of Italian Domestic Tourism:A Panel Data Analysis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3).5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
31、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1);张广海,赵金金.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管理,2015,37(7);王兆峰,徐赛.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效率的影响与评价以张家界为例J.地理科学,2018,38(7).6吴寒,刘东晋.我国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35(17).7王兆峰,罗瑶.旅游驱动下的张家界交通运输响应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15,35(11).8赵东喜.中国省际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学刊,2008(1).9张广海,赵金金.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
32、量研究J.经济管理,2015,37(7).10苏建军,孙根年,赵多平.交通巨变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地域类型划分J.旅游学刊,2012,27(6).11李如友,黄常州.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J.旅游科学,2015,29(2).12郭鲁芳,李如友.旅游减贫效应的门槛特征分析及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6);田雅娟,刘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对农村贫困减缓的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旅游学刊,2020,35(6).13韩静怡.互动机制下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21(11);黄凌云.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
33、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苏纤纤.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硕士论文,2021.14朱玲.公共工程对乡村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服务的影响关于80年代以工代赈政策实施情况的典型调查J.经济研究,1990(10).15郭君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村减贫效应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2).16张镝,吴利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8).17韩静怡.互动机制下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21(11).18Adamoua,Clerides S
34、.Prospects and Limits of Tourism-Led Growth: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Review of Economic Analysis,2010,2(3);赵磊.旅游发展能否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11,26(12)19张莎莎,郑循刚,张必忠.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农村减贫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21,33(3).20张兵,翁辰.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J.农业技术经济,2015(9).21韩旭.我国二线城市房价与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
35、硕士论文,2021.22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5)On Dynamic Correlation of Tourism,Transportation and Rural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Based on PVAR Model TestZhang Sendong(School of Busines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
36、a)Abstract:For the present,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ve become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Under such background,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on 9 provinc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economic belt by selecting the panel data from 2000 to 2019,
37、constructs the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PVAR)involving tourism,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rural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and explor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The results go as the following: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 can be promoted by the develo
38、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an be promoted by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rural living quality,and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has greater impact.Therefore,considering the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ce
39、 of various regions,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 is conducive to the balanced and benign development of tourism,transportation and rural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Economic Belt.Key words:Yellow River Basin economic belt;tourism development;transportation;rural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PVAR model 责任编辑: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