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质量范式与应用要求_陈启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716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质量范式与应用要求_陈启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质量范式与应用要求_陈启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质量范式与应用要求_陈启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的质量范式与应用要求陈启兴摘 要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与应用一直是其建设、改革、发展一以贯之的主题、主调、主线。迈进新时代,通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质量”与“应用”的历史追溯与时代解析,能更好地在理念溯源中把脉办学方向、坚定立场,能更好的把握以“十个一流”构建质量发展范式,以“八个应用”落实办学要求,以达成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关键词 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质量发展范式;办学应用要求作 者 陈启兴,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福州 3 5 0 0 0 1)2 0 2 1年3月2 5日,习近平总书

2、记到闽江学院考察时,强调“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为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要在理念溯源中把脉方向、坚定立场,以“十个一流”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八个应用”强化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学校。一、“质量”与“应用”的历史溯源与时代解析质量与应用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一以贯之的主题主调主线。时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的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倡导“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2,一头连着“质量”范式,一头连着“应用”要求,集中统一于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建

3、设全过程。(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办学理念蕴含着“质量”的主题主调“不求最大”体现的是质量定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是中国国情、学情决定的,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选择。但就高校而言,只要涉及规模扩大,就必然经历由无到有再到强的历程。无限度、无节制扩大规模,将导致资源分散,破坏教育发展规律,阻滞存量规模质量提升的步伐,进入恶性循环局面。“不求最大”即面对规模扩张环境,结合办学实际、社94教育评论/2 0 2 3年第4期会需求,不盲目扩大规模,始终保持质量定力,把扩规 模 的 精 力、资 源 转 向 提 高 质 量、增 效赋能。“但求最优”体现的是

4、质量能力。“最优”是一种追求,体现了高校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在推进内涵式改革中提高质量,把质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优”是一种目标,凸显了高校发展的愿景,在国内外比拼中脱颖而出,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选。“最优”是一种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党和国家有期待、社会各界有要求,未达“最优”经不起历史和师生的检验。“最优”是一种标准,通过架构一流发展理念、一流发展战略、一流发展方案、一流发展路径、一流发展措施,达到最优状态。“最优”是一种能力,深刻洞悉教育发展规律和办学路径,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与能力的构建,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具有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的办学模式。

5、“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体现的是质量动力。作为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群体,以质量推动适应社会需要,重点要增强“四个力”:一是需求结合力,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3,主动适应内需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快速提升的要求,按照办学实际、办学特色谋篇布局,培养造就更多能适应变化发展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二是资源整合力,要 坚持“优、新、需、特”的发展原则,推动各类关键性资源要素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集中,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与使用,强化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产教融合力,要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相互衔接统一,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相互匹配,以结构融合推进质量发展水平相适,持续性推进高素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

6、改革与发展。四是前沿竞合力,要面向全球产业竞争,提升教育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提高高端服务能力与策源能力,助力产业适应竞争、赢得战略主动。(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 应用”办学宗 旨刻画着“应用”的 主 题主线“立足福州”指明应用区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区域应用型高校要始终秉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理念,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顶层设计、方向定位、改革发展、落地落实的第一参照条件,把办学下落到中微观,全力化解同质化办学趋势,紧盯特色办学“最后一公里”,建成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面向市场”体现的是应用方向。面向市场是应用型地

7、方学校办学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要围绕市场变化趋势、前沿动态,瞄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创新变革,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育人方式、地方本科学校办学模式、学校内外部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推动专业对接产业、育才对接岗位、办学对接市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促使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干、提升技能。“注重质量”强调应用基础。高质量是前提条件,也是基础条件。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制定完善系列质量标准,提高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质量,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质量改革,形成由人才成长、办学实

8、力、育人环境、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贡献力构成的“五维质量观”。“突出应用”指出应用要求。应用的关键是精益求精,粗放式解决不了应用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要把提升人才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05举措之一,量身定制应用供给图谱,加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刻重塑教、学与用和需、供与准的关系,实现教师精准教学、学生精准学习、服务精准供给,真正服务好全产业链、全生活领域和 全 生 命 周 期,构 建 高 质 量 应 用 新跑道。二、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十个一流”质量范式面对高等教育体量规模、结构类型、评价体系、环境格局的时代变化

9、,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要对标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部署要求,按照“十个一流”的质量范式,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一,一流的党的建设。一要把方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夯实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方向。二要促党建,要创新实施高质量党建领航攻坚行动,完善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师生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确保高校事业发展推进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三要强思政,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思政大格局。第二,一流的体制机制。一要建机制,要遵

10、循高等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形成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二要优体系,要加快建设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使发展的选择更多样、道路更宽广、合作更多元、评价更科学,使就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三要找对标,要对标对表国境外高水平院校,明确赶超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四要强责任,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各领域改革发展的全面评估,明确标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和“内部精美装修”要求的改革区域,加快推进整体发展、重点突破。第三,一流的学科专业。一要建设学科高地,要按照“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打造特色优势学科(群),建立交叉学科发展

11、特区,培植新兴学科,发展潜力学科。二要促进专业对话产业,构建产业-专业-平台-团队“四位一体”高质量建设体系,形成符合需求、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专业体系和优势专业(群)。三要推动学科链接专业,适应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需要,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四要打通资源投入渠道,以政府资源投入为常规、以社会资源投入为要点,撬动行业企业资源投入总量,畅通双投入渠道。第四,一流的培养体系。培养什么人,要重点培养博学与专精统一、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兼备、知识积累和创造性思维贯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怎样培养人,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和学

12、生管理,构建制度标准三教改革教学诊断质量改进的人才培养工作闭环。为谁培养人,要围 绕 产 业、行 业 企 业 和 职 业 岗 位 的“三维”结构要求,精准化建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考核评估要求,全面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五,一流的师资队伍。一要创新模式,要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构建高层次人才校企“互派互聘、共引共享”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科研平台建设为契机,把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实施科教融合培养人才,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人才培养特色彰显办学特色。”4二要项目带15动,可设置并实施应用型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计划等教

13、师培训项目,建立健全教师发展培训机构和校企双向专业能力培训者队伍。三要建设平台,要进一步鼓励推动与大中型企业互助合作,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践习基地、技能名师工作室,打破体制壁垒,多途径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要引进人才,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师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提升知识附加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外籍高端专家的吸引力。第六,一流的科研合作。一要倡导“团结就是力量”,共建政校行企高水平专业化科研合作基地,强化合作性、共享性和覆盖性,辐射引领高质量发展。二要强化“创新就是驱动”,创新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高校为核心的科研合作路径与模

14、式,共建高水平科研合作园区或科研合作联盟,加强推动与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合力打造创新型综合体,促进应用型本科学校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三要强调“合作就是落地”,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布局、联合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机构高质量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创新开展技术经理人学历教育,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人才,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第七,一流的社会服务。一要加强人才供给服务,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要求,编制人才供给谱系图,培养供需相匹配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要增强培训供给服务,要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对接“春潮行动”

15、和“雨露计划”广泛开展特定群体技能培训,提升企业与人才核心竞争力。三要优化技术供给服务,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对接人才与创新需求,打造应用导向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建设体现供需匹配的服务平台或基地,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的转型升级。第八,一流的对外合作。一要将境外优质资源“引进来”,与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及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高等教育资源,探索国际合作新途径、新 模 式。二 要 让 服 务 优 质 产 能“走 出去”,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与沿线国家、企业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

16、要的、符合中国企业用人标准的本地化人才。三要推动国际影响力“再提升”,主动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探索援助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渠道,参与制订高等教育国际标准,输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品牌。第九,一流的校园文化。一要弘扬先进文化,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二要培育服务文化,要主动增强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形成与区域同频共振的发展文化,把满足需求融入高校的发展基因、精神血液。三要激发赶超文化,要明确对标对象,加快弯道超车、变轨超车、换挡超车,积极参与各领域标准、规则、方案的制定。四要营造质量文化,要形成“学校文化

17、育人、学科文化育才、专业文化育技”的三级校园质量文化体系。第十,一流的保障能力。重点要形成“八个优先”,即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要优先在高质量上靠拢,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要优先在高质量上实践,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优先在高质量上彰显,领导干部注意力要优先在高质量上集中,广大教师合力要优先在高质量上凝聚,各类资源要优先在高质量上投入,办学条件要优先在高质量上使用,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优先25在高质量上体现。5三、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八个应用”办学要求着力推进应用办学,坚持特色优势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办学要求。区域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要凸显应用、强化应用、用好应用,形成“八

18、大应用”体系,真正把办学向突出应用的“最后一厘米”推进。第一,创新应用理念思路。目标是“看得清楚、想得明白”,旨在破解“办学照镜子、自己看自己”的问题,转向“面向大局、根植地方办大学”,重塑应用办学的理念思路,整体性重新认识、梳理办学定位、发展体系、管理制度。一要坚持“地方院校首先为地方服务”理念。深耕细作以应用为导向的办学定位,明确高质量发展建设目标,坚持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道路,持续性开展思想转变大讨论,围绕应用性进行体制机制系统性改革。二要创新应用性办学体系。构建全对接建构学科专业结构、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全链式修复科研创新体系、全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要素提升资

19、源获取能力、全开放加快合作办学进程“六维合一”应用性办学体系。三要构建发展“命运共同体”。冲破办学资源来源单一桎梏,引政入校、引企入教,完善政校行企“共治善治型”治理结构,共建产教融合理事会、专业教学联盟、专业委员会和实践教学基地“金字塔”结构体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生产应用型人才实训实践基地,搭建政校企合作三位一体供给新格局。6第二,重塑应用结构模式。目标是“排兵布阵、跑马圈地”,旨在破解“拼凑式对接”的问题,转向“齿轮式对接”,通过与产业、行业企业的连续咬合传递运动和动力,推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三大板块全对接全方位改革。一要打造“产业型行业式”专业体系。从“根据高校资源建专业

20、”向“根据社会需求建专业”转变,精挑细选服务领域或主要产业领域,“存量提质量、增量强应用、余量去体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构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学科、专业群、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四位一体”专业格局。二要建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推行基于实践岗位技能、工作内容和融入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创新基于应用育人导向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设立系列卓越应用性人才培养试验班。三要推进应用课程深度改革。强化课程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优化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等课程间比例结构,完善应用性课程系统的整体性设计,建设“基于应用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打造具

21、有高阶性、创新性、应用性和挑战度的“金课”。第三,改革应用师资队伍。目标是“改变体质、水土相服”,旨在破解“学术驱动”的问题,转向“应用驱动”,扭转“旧师少学术弱应用”“新师有学术少应用”两大困境,全力打通教师上升通道。一要以“双改”推动质量提升。改“背景”,完善“双师双能型”本科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实践能力培养办法,把具有培养应用实践人才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改“出身”,针对新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将专业课教师派往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推动学术背景向应用背景有效转换。二要以“双变”优化整体结构。变师资来源结构

22、,引进具有企业经历和工程经验的教师或业界专家骨干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传授最新实务动态;变师资发展态势,解决“单兵作战”局面,围绕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社会打造高水平应用性教学科研团队。三要以“双通”35激发活力动力。打通教学科研评价,发挥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指挥棒”作用,把服务社会、服务教学的各类成果作为职称评聘与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打通人才成长通道,出台教师学历提升、国境外访学、职称评聘创新制度,切实让谁能干就让谁先上。第四,深化应用方式程度。目标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旨在破解“办学资源靠政府、应用办学一条腿”的问题,转向“办学资源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

23、化”,全面深化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产教融合,合作资源转化为办学资源的空间持续扩容。一要做到校企协同“五共同”,即校企共同推进体现产业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共同建设教材、教学内容与环节、技术规程、岗位标准等教学资源,分类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企业导师共同开展不同领域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共同打造高水平、覆盖广、成效高的实践教学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二要做到产教融合“五融合”,即“校+企”“校+行”“校+政”等多种混合模式现代产业学院的资本融合,协同创新形成技术开发共同体的技术融合,企业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教学设施、育人条件的标准融合,校企双方人才互聘互用的人

24、才融合,学生创业和产业结合、校企育人结合的创业融合。第五,明确应用方向坐标。目标是“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旨在破解科研创新“用方不用、供方低供”的问题,转向“研用并重、精准服务”,全面提升咨政功能与技术服务能力,在服务中争取发展空间、在贡献中获得发展资源。一要建“应用革命”全链条推进科研管理改革。坚持成果研究应用导向,推动科研管理制度改革,贯穿“培育 申报 管理 创新 成果 转化”全链条。从传统的项目式到新型的平台式转变,从教师个人行为到学校组 织行 为 转 变,推 动 科 研 合 作 的“整 锅端”,与各级政府部门联合共建研究院、研究中心、技术中心或创新基地,加快产出适需对路的研究成果。深刻

25、把握市场对科技成果、技术方向、技术路线的导向作用,推动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应用研究合作,扩大横向项目的参与面、覆盖面。二要借“按题做答”全要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集成攻关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围绕政府决策咨询或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构建地方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搭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产业智库和平台,联合承担产业科技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中小微企业需求,开展技术革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支撑中小微企业核心技术突破并形成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第六,强化应用育人要求。目标是“同台竞争,比拼高低”,旨在破解人才培养“严进宽出、重智轻能”

26、的问题,转向“严进严出、五育并举”,全面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实现学有优进、学有优投、学有优教、学有优出。一要构建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系。把“三全育人”要求贯穿学校党的建设和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创新推进把“五育”教育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建设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二要融入“技能中国”建设。推动建立以品德、能力和应用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育人机制,大力弘扬传承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的劳动精神,铸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厚植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激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三要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模式。校企相互融入,共同介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

27、,实行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模式。通过高校教师担任企业顾问或挂职工作,大学生在“企业课堂”的实习实训,企业人员在学校内任教或接受培训,共建45长效的稳定的教学实训基地等,通过在人力资源层面 交 流 与 互 动,促 进 双 方 知 识 共 享、交 流创新。7第七,形成应用开放格局。目标是“海纳百川,行稳致远”,旨在破解开放办学“重形式轻实质、有宽度少深度”的问题,转向“本土改造、应用为重”,坚持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借梯登楼、借题开花,全面拓宽开放办学渠道。创新体制机制,多种形式引进国境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理念、内容、方法、课程、教材、师资、评价等优质资源,推动本土化改造提升,形成重点推进、

28、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形式开展高水平应用人才联合培养,推动校际合作交流向应用学科专业、学术带头人延伸。第八,突出应用质量评价。目标是“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旨在破解“质量意识不强、监测技术滞后”的问题,转向“常态监控、螺旋上升”,把质量作为由成熟走向一流的基本表征,推动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应用为要、评价护航。一方面,构建常态化质量监控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形成特色鲜明、一流水平的应用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可持续性发展与改进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权责明晰、目标明确、人人参与、上下贯通的校、院(部)、系三级一体化的教

29、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持续强化日常质量监控。另一方面,创新应用质量评价技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开展基于智能技术的应用教学能力评价,实施基于信息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应用性教学过程评价,使教育教学评价更加全面、科学、有效。探索利用智能技术建立多维、精准的学生成长档案,构建以应用能力提高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总而言之,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作为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生的高等学府,其不同于传统性的高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发展特色,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传统高校的办学与育人模式,更不能简单地运用一套管理模式,须紧紧围绕地方产业与人才的变化发展需求,创新性建设应用型本科,始终将“

30、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学校办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发展目标,突出应用型导向,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培养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职业适应和实践发展能力,即办学与育人需充分体现区域经济、文化、人文等各方面的特色,避免同质化办学路径,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大学制度引导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不同发展模式。8参考文献:1 张胜,高建进,王斯敏.办学与成长,但求适应社会需要N.光明日报,2 0 2 1-0 3-3 1(0 9).2 吴丹,王崟欣.闽江学院 培养应用型人才 服务地方建设N.人民日报,2 0 2 3-1-3 1(0 1-0 2).3 张立迁.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大

31、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 0 2 1-0 3-3 0(0 2).4 张大良.办一批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R.北京:第5 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论坛上的致辞,2 0 2 1-0 5-2 6.5 陈国龙,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 0 2 1(5):1-7.6 杨岭,赵光锋,毕宪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 0 2 1(9):6 0-6 3.7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 0 0 8(1 2):6 4-6 8.8 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 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 0 1 3(1):1 7-2 2.5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