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电网企业文件国家电网科1119号相关印发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标准通知总部各部门、各分部,企业各单位:依据国家电网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措施要求,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已经经过审查,现同意为国家电网企业技术标准并给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件:QGDW414-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二一十二个月八月四日专题词:科技 变电站改造 技术规范通知国家电网企业办公厅 8月4日印发Q/GDW414ICS29.24029.240P立案号:国家电网企业企业标准Q/GDW414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martnessupgradeofsubs
2、tation-08-04公布 -08-04实施国家电网企业 公布Q/GDW替换Q/GDW/Z414Q/GDW414I目 次序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13 术语和定义14 基础标准15 改造变电站选择16 技术要求2附录A(规范性附录) 功效单元及系统改造技术要求7编制说明13Q/GDW414II前 言本规范以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为技术指导,充足吸收了企业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行经验,结合变电站改造特点、安全运行实际需求和最新研究结果而制订。本规范由国家电网企业生产技术部提出并解释。本规范由国家电网企业科技部归口。本规范关键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企业、山东电力集团企业、河南省电力企
3、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关键起草人: 乐全明、刘有为、黄国方、刘明、逯怀东、王松、王锐、舒治淮、李震宇、王永福、付艳华、张旭、高旭、柳力、刘宇。本规范1月首次公布,5月第一次修订。Q/GDW414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要求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基础标准、选择依据和技术要求,适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是必不可少。通常注日期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适用于本文件。通常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含全部修改单)适适用于本文件。GB/T2900.15 电工术语 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
4、电抗器GB/T2900.50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通用术语GB/T2900.57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和配电 运行DL/T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Q/GDW383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Q/GDW441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电监会5号令 电力系统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2900.15、GB/T2900.50、GB/T2900.57、DL/T860和Q/GDW383中确立术语和定义适适用于本规范。4 基础标准4.1 安全可靠标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严格遵照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相关规程要求基础标准,有利于提升变电站安全可靠水平。满足变电站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要求。4.2
5、经济实用标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以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和电网运行效益为目标,充足发挥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务求经济、实用。4.3 统一标准标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依据本规范,依据不一样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标准化设计要求,统一标准实施。4.4 因地制宜标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综合考虑变电站关键程度、设备寿命、运行环境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实施方案。5 改造变电站选择综合自动化系统或远方终端单元(RTU)经评定需要进行改造,方可实施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在确立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施智能化改造前提下,针对各电压等级,按下列条件前后次序优先选择实施智能化改造。5.1 110(66)千伏变电站a) 继电
6、保护整体更换;b) 110(66)千伏配电装置整体更换;c) 主变更换。5.2 220千伏变电站a) 继电保护整体或大部分更换;b) 高压侧(H)GIS整体更换;c) 高压侧AIS断路器整体更换;d) 主变更换。5.3 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a) 继电保护整体或大部分更换;b) 全部或局部(H)GIS整体更换;c) 高压侧或中压侧AIS断路器整体更换;d) 主变更换。6 技术要求6.1 总体要求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遵照Q/GDW383,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满足无人值班和集中监控技术要求。改造后智能化变电站应含有以下基础特征:a) 通信规约及信息模型符合DL/T86
7、0标准;b) 信息一体化平台;c) 支持次序控制;d) 智能组件;e) 状态监测;f) 智能告警及故障综合分析;g) 图模一体化源端维护;h) 支持电网经济运行和优化控制。6.1.1 一次设备要求a) 一次设备本体更换时,宜采取智能设备。220千伏及以上主变压器、(H)GIS等一次设备应随设备更换预置传感器及标准测试接口。b) 一次设备本体不更换时,不一样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见表A.1。安装状态监测传感器不宜拆卸本体结构,传感器应用不应影响一次设备安全可靠运行。c) 状态监测功效应在智能组件中实现设备状态信息数据存放和预诊疗,诊疗结果按DL/T860标准上传信息一体化平台,存放数据
8、支持远方调取。6.1.2 智能组件要求a) 智能组件应结构紧凑、功效集成,宜就地部署。现场就地安装时应满足电磁环境、温度、湿度、灰尘、振动等现场运行环境要求。b) 室内主设备和室外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主设备就地智能组件宜包含保护、测控、计量、智能终端和状态监测等功效。室外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就地智能组件宜包含本间隔内测控、智能终端、非电量保护和状态监测等功效。不一样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组件技术要求见表A.2。c) 智能组件应支持基于DL/T860标准服务,输出基于DL/T860标准模型数据信息,并支持模型自描述;可支持组播注册协议(GMRP),实现GOOSE和采样值(SV)传输组播
9、报文网络自动分配;应含有GOOSE和SV传输通信中止告警功效。d) 110(66)千伏电压等级宜采取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当变电站过程层实施数字化改造时,故障录波、网络统计分析仪宜采取一体化设计。6.1.3 网络结构要求a) 过程层网络应按电压等级分别组网。双重化配置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应分别接入不一样过程层网络。b) 过程层网络(含GOOSE网络)传输GOOSE报文: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宜按电压等级配置GOOSE网络,双重化网络宜采取单星形网络;110(66)千伏变电站过程层GOOSE报文采取网络方法传输时,GOOSE网络宜采取单星形网结构。c) 站控层网络(含MMS、GOOSE)传输MMS报
10、文和GOOSE报文: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宜采取双以太网,110(66)千伏变电站宜采取单星形或单环形网络。6.1.4 站控层设备要求a) 站控层信息一体化平台应为变电站内统一信息平台,应采取开放分层分布式结构,集成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保护及故障信息子站等功效,实现信息共享和功效整合,满足无人值班、调控一体化技术等要求。b) 站控层应实现全站防误操作闭锁功效。c) 支持次序控制、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故障综合分析、图模一体化源端维护、电网经济运行和优化控制等高级功效。6.1.5 间隔层设备要求a) 间隔层由保护、测控、计量、录波、相量测量等功效组成,在站控层及其网络失效情况下,间隔层设备仍
11、能独立工作。b) 保护装置应遵照Q/GDW441相关要求,就地安装,直采直跳。c) 除检修压板外,间隔层装置应采取软压板,并实现远方遥控。d) 当保护、测控装置下放部署于户内组合电器汇控柜时,宜取消汇控柜模拟控制面板,利用测控装置液晶面板实现其功效。6.1.6 过程层设备要求a) 基于智能化需求应用各型传感器不应影响主设备安全运行。b) 智能组件柜宜和同一主设备汇控柜合并,和主设备相关测量、控制、监测经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6.2 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6.2.1 油浸式变压器(含并联电抗器)a) 油浸式变压器本体不更换智能化改造后,应含有冷却器智能化控制和顶层油温监测等基础功效。330千伏及以上变
12、压器还应含有油中溶解气体、铁芯电流和本体油中含水量等在线监测功效;220千伏变压器还应含有油中溶解气体、铁芯接地电流等在线监测功效。b) 变压器智能组件通信应采取光纤以太网接口,宜采取基于DL/T860服务实现在线监测信息传输及设置。6.2.2 AIS开关设备、(H)GISa) AIS开关设备、(H)GIS应按间隔实施改造,本体不更换改造可依据实际情况加装在线监测功效。b) 开关设备智能组件通信应采取光纤以太网接口,采取基于DL/T860服务实现在线监测信息传输及设置,可应用GOOSE服务接收保护和控制单元分合闸信号,传输断路器、隔离开关位置及压力低压闭锁重合闸等信号。6.2.3 互感器a)
13、当继电保护整体或大部分更换时,互感器可进行数字化采样改造。b) 当采取电子式互感器进行数字化采样时,其性能和可靠性应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宜按间隔配置电压互感器。c) 当一个间隔同时配置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时,电流、电压宜采取组合型合并单元装置进行采样值合并。6.3 智能组件6.3.1 测量功效a) 测量结果应按DL/T860标准建模,应支持DL/T860标准替换服务。b) 如互感器进行了数字化采样改造,测量功效应支持采样值传输标准;合并单元应支持稳态、动态、暂态数据分别输出。6.3.2 控制功效a) 应按DL/T860标准控制模型(控制对象和位置信息组合)建模,含有紧急操作、全站间隔层防误闭锁
14、功效。可含有断路器同期和无压合闸功效,支持双母线同期电压自动选择。b) 如开关设备进行了网络化控制和数字化测量改造,控制单元应支持DL/T860GOOSE服务网络开关控制。6.3.3 保护功效a) 应按DL/T860标准保护模型及相关功效模型建模,支持DL/T860标准替换服务。b) 如互感器进行了数字化采样改造,保护应按Q/GDW441实施。c) 如开关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测控改造,保护应按Q/GDW441实施。d) 保护应含有远方投退保护软压板、定值切换等功效。6.3.4 状态监测功效a) 宜含有状态监测功效,实现设备状态信息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状态综合分析及可视化展示。b) 状态监测量应
15、按DL/T860标准监测模型建模。6.3.5 计量功效应按DL/T860标准计量模型建模。6.4 监控一体化系统功效6.4.1 监控一体化系统a) 站内应实现信息数据一体化集成,可经过站控层网络直接获取SCADA、继电保护、状态监测、电能量、故障录波、辅助系统等数据。b) 监控一体化系统宜整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智能辅助系统,实现全景数据监测和高级应用功效。c) 监控一体化系统应含有依据站内冗余数据对变电站模型和实时数据进行辨识和修正功效,为调度主站提供正确可靠数据。6.4.2 次序控制a) 次序控制应含有自动生成经典操作步骤和自动安全校核功效,在站控层和监控中心均可实现。
16、b) 次序控制应包含二次软压板远方遥控操作功效。c) 330千伏及以上AIS变电站次序控制宜含有隔离开关位置自动识别功效。6.4.3 对时系统a) 应含有全站统一同时对时系统,可采取北斗系统或GPS单向标准授时信号进行时钟校正,优先采取北斗系统,支持卫星时钟和地面时钟互为备用方法。b) 对时系统宜支持SNTP协议,IRIG-B码、秒脉冲输出,并支持多种接口。6.4.4 系统配置工具系统配置工具应独立于智能电子装置(IED),支持导入系统规范描述文件(SSD)和智能电子设备能力描述文件(ICD),对一次系统和IED关联关系、全站IED实例、和IED之间交换信息进行配置,完成系统实例化配置,导出全
17、站配置描述文件(SCD)。6.4.5 网络统计分析a) 过程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时,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应在故障录波单元中集成网络报文统计分析功效,含有对多种网络报文实时监视、捕捉、存放、分析和统计功效。b) 网络报文统计分析系统应含有变电站网络通信状态在线监视和状态评定功效。6.4.6 设备状态可视化基于状态监测功效,实现关键一次设备状态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在站控层实现可视化展示,并可发送到上级系统。6.4.7 智能告警及分析a) 应实现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分层、过滤和筛选,为主站提供分层分类故障告警信息。b) 建立变电站故障信息逻辑和推理模型,对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实时分析和推理,自动
18、汇报设备异常并提出故障处理提议。6.4.8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在故障情况下可对包含事件次序统计信号及保护装置、相量测量、故障录波等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自动生成故障初步分析汇报。6.4.9 源端维护a) 在变电站利用统一系统配置工具进行配置,生成标准配置文件,包含变电站网络拓扑、IED数据模型及二者之间联络。b) 变电站主接线、分画面图形,和图元和模型关联,宜以可升级矢量图形(CIM/G或SVG)格式提供给调度/集控系统。6.4.10 站域控制a) 可利用对站内信息集中处理、判定,实现站内安全自动控制(如备自投)协调工作。b) 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可采取变电站监控系统实现小电流接地选线功
19、效。6.4.11 和外部系统交互a) 可和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信息通信,将变电站内多种数据提供相关系统使用。b) 可和相邻变电站、发电厂、用户建立信息交互,为变电站接入绿色能源和可控用户提供技术基础。c) 在和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时应满足变电站二次安全防护要求。6.5 辅助系统智能化6.5.1 视频监视应配置图像监视设备,可和安全警卫、火灾报警、消防、环境监测、设备操控、事故处理等协同联动,且满足远传功效。6.5.2 智能巡检可经过固定式或移动式智能巡检系统,定时自动对变电站主设备进行图像和红外测温巡检。6.5.3 安防系统a) 可配置灾难防范、安全防范子系统,应含有变电站关键部位入侵监测、门禁管
20、理、现场视频监控、全站火警监测和自动告警等功效。b) 告警信号、量测数据宜经过站内监控设备转换为标准模型数据后,接入信息一体化平台,留有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通信接口。6.5.4 照明系统应采取高效光源和高效率节能灯具。6.5.5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变电站直流电源需要改造时,站用电源宜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采取DL/T860通信标准实现就地和远方监控功效。6.5.6 辅助系统优化控制宜定时检测变电站一二次设备运行温湿度,可含有远程控制空调、风机、加热器等功效。6.5.7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应包含保护室、控制室、智能组件柜等设备设施温度、湿度监测、告警及空调自动控制功效,含有站内降雨、
21、积水自动监测、告警和自动排水控制等功效。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功效单元及系统改造技术要求A.1 本体不更换高压设备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本体不更换高压设备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项目参见表A.1。A.2 智能组件技术要求智能组件技术要求项目参见表A.2。表A.2 智能组件技术要求A.3 站控层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站控层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项目参见表A.3。表A.3 站控层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A.4 辅助设施能化改造技术要求辅助设施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项目参见表A.4。表A.4 辅助设施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实施本规范条文时区分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一样用词说明以下:1) 表示严格,在正常
22、情况下均应这么做用词:正面词采取“应”,反面词采取“不应”或“不得”。2) 表示许可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么做用词:正面词采取“宜”,反面词采取“不宜”;3)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这么做用词,但通常不推荐,采取“可”。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它相关标准、规范实施写法为“应符合要求”或“应按实施”。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编 制 说 明Q/GDW414目 次一、编制背景15二、编制关键标准15三、和其它标准文件关系15四、关键工作过程15五、标准结构和内容16六、条文说明16Q/GDW414一、编制背景为了愈加好地完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根据“统筹计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
23、进”工作方针,国家电网企业生技部组织编写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并于1月正式公布为国家电网企业指导性技术文件,标准编号为Q/GDW/Z414-,关键用于指导国家电网企业试点阶段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初,国家电网企业组织对3个改造智能变电站和4个新建智能变电站进行了充足评价工作,总结了7个变电站工程经验,对第一批智能变电站作了大量具体技术经济评价。在此基础上,国家电网企业生技部组织教授对Q/GDW/Z414-进行了修编。依据试点变电站应用情况修改和增补了部分技术条款等内容。二、编制关键标准本规范修订关键依据国家电网企业第一批3个改造智能变电站和4个新建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调试和运行经验及相关技
24、术经济评价情况,参考国家电网企业新建变电站设计补充要求和智能变电站优化集成设计建设指导意见相关技术要求,兼顾在运变电站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突出改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和其它标准文件关系本规范依据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修编。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指导性技术文件关键用于指导第一批试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包含三个数字化变电站和一批常规变电站,关键在于试行,验证部分技术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规范修订版则在汲取第一批试点站智能化改造经验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关键用于指导企业后续大规模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关键在于可推广性。和第一版指导性技术文件相比,此次修订关键表现在以下多
25、个方面:a) 增加改造变电站选择条件,明确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优先标准b) 明确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后应含有基础特征及对应配置要求c) 取消按数字化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编写技术指导方案。d) 修订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站控层高级功效和辅助系统部分技术条款,相关附录也作了调整。e) 增加和修改部分总体要求,如增加网络结构要求、修改智能组件总体要求等。四、关键工作过程本规范修编过程得到了国家电网企业智能电网部、国调中心、浙江省电力企业、山东电力集团企业、河南省电力企业、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等部门/单位大力支持。1月26日,国家电网企业正式颁布企业技术指导文件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编号为Q/GDWZ414
26、-。4月,国家电网企业生技部组织教授对Q/GDW/Z414-进行了修编工作,形成送审稿。5月9日,企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审查组对该送审稿进行了认真审议,形成审查意见以下:1) 该规范送审稿格式规范,资料齐全,内容全方面,符合审查要求。2) 该规范充足吸收了国家电网企业已投运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设计及运行经验,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在Q/GDWZ414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关键修订内容包含:a) 增加改造变电站选择条件,明确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优先标准。b) 明确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后应含有基础特征及对应配置要求。c) 修订了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站控层高级功效和辅助系统部分
27、技术条款,相关附录也作了调整。3) 该规范广泛征求了生产、调度、基建、科研、物资、设计、制造等多方面意见,符合工程建设和现场实际运行需求,含有更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审查组一致同意该规范经过审查,提议编写组立即依据审查意见和提议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报主管部门同意。5月12日,编写组依据教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5月30日,国家电网企业正式颁布为企业标准,编号为Q/GDW414-。五、标准结构和内容第2章为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章为术语和缩略语说明。第4章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作标准。第5章规范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标选择依据。第6章规范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要求,关键明确了本体不更换改造内容和
28、技术要求。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给出了高压设备、智能组件、站控层、辅助设施智能化改造功效明细。六、条文说明1 范围本节要求本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35kV及以下可参考110(66)kV电压等级实施。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节列出了和本导则内容相关标准。引用标准为:对和本导则内容相关关键GB、DL标准均逐条列出;当没有对应标按时,则引用中国部分管理文件和要求和对应IEC标准。所以,在使用本导则引用标按时,也按上述次序引用。3 术语和定义4 基础标准关键强调变电站改造不一样于新建,应充足考虑改造特点,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在改造过程中强调标准
29、化设计。依据不一样电压等级制订对应工程标准化设计要求,细化不一样情况条件下智能化改造工程设计技术要求。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订工程实施方案。5 改造变电站选择标准基础标准:综合自动化系统或远方终端单元(RTU)达成预期寿命,经评定需要进行改造,是变电站智能化改装基础条件。优先标准:在基础标准基础上,针对不一样电压等级,根据a)、b)、c)前后次序选择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项目。6 技术要求6.1 总体要求总体要求要求了改造后智能变电站基础特征,也是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最低配置要求。6.1.1 一次设备要求a) 一次设备本体更换技术要求。b) 一次设备本体不更换技术要求。c) 强调状态监测功效应在
30、智能组件中实现设备状态信息数据存放和预诊疗,只上传诊疗结果。6.1.2 智能组件要求a) 智能组件应结构紧凑、功效集成,宜就地部署。b) 规范室内外不一样电压等级智能组件集成功效。c) 明确智能组件在对DL/T860标准不一样支持程度下功效要求。d) 规范测控保护一体化要求。6.1.3 网络结构要求a) 明确过程层网络分区和分工。b) 规范过程层网络结构。c) 规范站控层网络结构。6.1.4 站控层要求a) 规范站控层信息一体化平台功效整合和要求。b) 规范站控层防误操作闭锁功效要求。c) 规范站控层基础高级功效。6.1.5 间隔层要求a) 明确站控层设备及网络故障不能影响间隔层功效。b) 明
31、确间隔层设备应采取软压板模式。c) 当保护、测控装置下放部署于户内组合电器汇控柜时,提议取消汇控柜模拟控制面板。d) 要求就地安装保护应满足现场环境要求。6.1.6 过程层要求a) 要求传感器安装不影响主设备运行。b) 智能组件宜尽可能安装在主设备汇控柜内。6.2 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6.2.1 油浸式变压器(含并联电抗器)a) 规范油浸式变压器本体不更换智能化改造后,应含有功效。b) 规范变压器智能组件通信接口及规约。6.2.2 AIS开关设备、(H)GISa) 规范AIS开关设备、(H)GIS改造实施方法。b) 规范开关设备智能组件通信接口及服务模式要求。6.2.3 互感器a) 明确互感器数
32、字化采样改造条件。b) 规范互感器数字化改造时技术要求和配置要求。c) 规范合并单元配置。6.3 智能组件6.3.1 测量功效a) 规范测量结果DL/T860标准模型,明确应支持DL/T860标准替换服务。b) 规范支持采样值传输标准情况。6.3.2 控制功效a) 规范控制模型、功效、同期方法、双母线电压选择方法。b) 规范支持DL/T860GOOSE服务情况。6.3.3 保护功效a) 规范保护信息DL/T860标准模型,明确应支持DL/T860标准替换服务。b) 规范保护采样值传输方法下技术条件。c) 规范保护GOOSE跳合闸方法下技术条件。d) 明确保护应含有远方投退保护软压板、切换定值等
33、功效。6.3.4 状态监测功效a) 规范在线状态监测单元总体要求。b) 规范状态监测量模型。6.3.5 计量功效规范计量模型。6.4 监控一体化系统功效6.4.1 监控一体化系统a) 监控一体化系统信息数据集成规范,和信息种类要求。b) 强调监控一体化系统整合功效。6.4.2 次序控制a) 明确次序控制应含有自动生成经典操作步骤和自动安全校核功效。b) 强调次序控制应包含二次软压板远方遥控操作功效。c) 规范330千伏及以上AIS变电站次序控制应含有隔离开关位置识别功效。6.4.3 对时系统a) 规范全站统一同时对时系统。b) 规范对时系统输出接口。6.4.4 系统配置工具规范系统配置工具应独
34、立于智能电子装置(IED),规范配置步骤及功效。6.4.5 网络统计分析规范采取网络统计分析条件和功效。6.4.6 设备状态可视化规范变电站关键一次设备(变压器、断路器等)状态可视化展示。6.4.7 智能告警及分析a) 明确应实现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分层、过滤和筛选,b) 明确自动汇报设备异常并提出故障处理提议。6.4.8 故障信息综合分析规范故障信息综合分析决议功效。6.4.9 源端维护a) 明确变电站端源端维护功效。b) 规范变电站主接线、分画面图形,和图元和模型关联,宜以SVG格式提供给调度/集控系统。6.4.10 站域控制明确站用电源备自投和小电流接地选线功效应用场所。6.4.11 和外部系统交互规范和外部系统交互情况。6.5 辅助系统智能化6.5.1 视频监视规范配置图像监视设备及和其它系统协同联动。6.5.2 智能巡检规范智能巡检系统和功效。6.5.3 安防系统规范安防系统应用范围、信息数据集接口。6.5.4 照明系统明确应采取高效光源和高效率节能灯具。6.5.5 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变电站直流电源需要改造时,明确要求采样站用电源应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6.5.6 辅助系统优化控制规范辅助系统功效。6.5.7 环境监测规范环境监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