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管理概论第一节组织与管理的定义引言:管理的必然性1.资源稀缺性是管理活动存在的前提2.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有效的管理3.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管理是协调社会分工,进而实现目标的保障。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与社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管理与组织的定义(-)社会组织的定义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的任务二与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社 会组织可以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宗教组织、军事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存在的土壤。(二)管理的定义作者定 义1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2福莱特
2、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3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管理师一门学科,管理学科吧管理 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4西蒙管理就是决策。5孔茨和韦里克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 标的过程。6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供 过程。7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法约尔从管理职能的角度阐释管理的定义,为后续管理职能分析奠定看基础。2.福莱特的定义强的“人”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但也要注意,管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
3、工作管人只是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3.德鲁克的定义突出强调管理是一门经验科学。4.西蒙讲决策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但是,只有科学的决策而没有有效的执行力也是不行 的。5.孔茨的观点用“环境”讲管理和需要完成的工作联结起来,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的进步。6.琼斯的定义在法约尔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的对象和目的。-1-7.罗宾斯的定义将效率和效果视作管理活动的评价依据。效率是正确的做事,效果是做正 确的事,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 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它包含丰富飞内涵: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4、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二、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一一管理者1.定义: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现实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真题详解管理人员区别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特性是(D)0(2007)A.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B.需要同他人一起工作实现目标C.能够自主决定工作的内容并实现目标D.需要协调他人工作以实现目标2.类型:高层(如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中层(如企业的部门 经理);基层(如车间的班组长)。3.角色角色描述代表性活动人际关系方面:指管理者都要在组织
5、中履行利益性和象征性的义务。1.代表人管理者由于其正式权威,是一个组织的象征接待来访者,签署法律文件2.领导者管理者作为一个组织的正式首长,要负责对下属 进行激励和引导表扬或批评下属3.联络者管理者同他所领导的组织以内以外无数个人和团 体维持关系的重要网络发感谢信,从事其他外部人 员参加的信息信息传递方面:是指在某种程度上,管理者都要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传递信息4.监督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 的信息阅读期刊和报告,保持私人 接触5.传播者这指的是管理者把外部信息传播给他的组织,把 内部信息从一位下属传播给另一位下属举行信息交流会6.发言人把本组织的信息向组织周围的环境
6、传播举行记者招待会-2-决策制定方面:指管理者承担战略决策、局势控制、资源配置等职能7.企业家在其职权范围内充当本组织许多变革的发起者 和设计者制定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8.干扰应对 者处理非自愿的情况以及其中含有不能控制的因素 的变革危急管理9.资源分配 者决定组织资源的用途批准预算10.谈判者做为组织的代表者与重要谈判与供应商进行谈判真题详解根据管理者角色理论,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管理角色应该是(A)o(2008)A.领导者角色 B.传播者角色 C.挂名的首脑(形象者角色)D.谈判者角色4.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
7、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 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 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4)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技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高层管理者需要较高的概念技能,中层以 人际技能为主,基层则重在技术技能。真题详解企业发展部李经理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分析确定企业并购目标时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o(2007)A.概念技能 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 D.创新技能(二)管理客体1.管理对象内涵: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
8、外延:社会组织。内容:资源或要素,包括人、资金、物质设备、时间、信息。简言之,凡是在组织目标实 现过程中具有稀缺性的资源都是管理的对象。2.管理环境定义: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 因素的总和。分类:(1)内部环境:社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还包括人员的社 会心理因素、组织文化因素等。(2)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分为宏观环境和任务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 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PEST分析)。任务环境则包括对日常交易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如市场竞争格局。(3)对于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来说,宏观环境往往是相同的,但
9、具体的任务环境有着巨大-3-的差异。真题详解管理的任务环境不包括下列的哪一因素(A)0(2008)A.法律 B.顾客 C.工会 D.政府部门-4-第二节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一、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管理的学科分类与特点管理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就 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在 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是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它绝不是“按图索骥”的照张操作行为。管理理论作为普
10、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管理者 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创造 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艺术与 技巧,这就是所谓管理是一门艺术的含义。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 欲创造性。(-)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是人类活动的客观需要;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 生产力。管理的上述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管理的自然属
11、性。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对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反映。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随之变化。真题详解“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因而也是由剥削者和他所剥削的原料之间不可避免的对 抗决定的。”马克思的这段话着重反映的是管理的(C)A.自然属性 B.生产关系属性 C.社会属性 D.人本属性二、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 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1.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观规律的
12、表述。2.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差别,经 过高度综合和概括而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3.稳定性:管理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但是,它也不是变化多端和摇摆不定的,而应是相对稳定的。管理原理和一切科学原 理一样,都是确定的、巩固的,具有“公理的性质”。4.系统性: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的内容与手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甚至-5-四大管理原理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
13、题的途径和手段。(三)系统原理1.系统的概念和特征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的功能的有机整体。集合性、层次性和相关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2.系统原理的要点整体性原理一一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 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动态性原理一一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 对的。开放性原理严格地说,完全封闭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不存在一个与外部环 境完全没有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系统。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 外部环境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
14、量和信息。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系统对环境 的适应不是被动的,也有能动的,那就是改善环境。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 性。包括几个方面: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组织 的产品是综合而创造的。(四)人本原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要素研究阶段和行为研究阶段,70年代以后进入了主体研究阶段,企 业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产生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职工 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
15、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绝 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社会发展服务的。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只有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全体职工都有 权参与管理。实现职工参与管理的基本途径是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董事会)管理委员会)和监 事会,并让职工广泛参与日常管理活动。3.现代管理的核心使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管理面对的人性十分复杂,管理者需要引导和促进人性的发展。这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营生产活动都要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需要。真题详解有人
16、认为“顾客是上帝”,组织的管理一切都是为了顾客,让顾客满意,而员工满意与否显 得次要,请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剖析这一观点。-6-在一次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班上,就如何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时,学员们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归纳四种不同的主张,假如四种主张都能切切实实做好,你认为哪 一种应成为首选的主张:(B)(2006)A.成立员工之家,开展文体活动等,以增强凝聚力。B.从关心员工需要出发,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C.表扬先进员工,树立学习榜样。D.批评后进员工,促进其增强工作责任心。(五)责任原理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是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明确规
17、定职位应承担的责任。表达职责的主 要形式有规程、条例、范围、目标和计划等。在分工基础上规定职责要注意以下几点:a.职责界限要清晰b.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c.职责要落实到个人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责权利三角定理:职责、权限和利益是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能力是等边三角形的高,可 以略小于职责,以增强工作的挑战性。3.奖惩要分明、公证而及时要建立绩效考核标准,根据标准进行及时公正的奖励和惩罚。同时要建立健全组织的奖惩 制度。真题详解“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是(A)的主要内容。(2005)A.责任原理 B.伦理原理 C.效益原理 D.系统原理(六
18、)效益原理1.效益的概念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的。效率: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 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2.效益的评价不同的主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所以效益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和 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评价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 评价结果。3.效益的追求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
19、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7-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8-第三节管理的基本职能一、管理职能的涵义与表现表3管理职能的涵义与表现职能涵义表现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 行动。制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制定经营计划和资源计划。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 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 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 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 个成员自觉地为实
20、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沟 通、激励计划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偏差的识别和纠正。创新调整组织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 外部环境的变化。本身并没用某种特有的表现形 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 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 值。二、管理职能间的关系1.计划工作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从事的职能。2.组织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3.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4.没用控制就没用管理。5.在外部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创新自然成为管理的重要职能。6.管理职能从计划工作开始,到控制工作结束,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控制环。-9-第
21、四节 管理机制和管理的基本方法一、管理系统的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管理系统的结构lo管理目标:管理系统必须围绕目标建立于运行,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目 标。2、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既表现为单个的管理者,又表现为管理者群体及其所构成的管理 机构。3.管理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也包括组织中的构成要素及职能活动。4.管理媒介:即管理机制与方法,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对象过程中的一些运作原理与实 施与实施方式、手段。5.管理环境:即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二)管理机制1.管理机制的含义: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2.管理机制的特征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
22、自动性;稳定性;可调性3.管理机制的构成:管理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 机组合而成的。4.管理机制的基本类型:1)运行机制运行机制主要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及其运行原理。2)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做功的结构及其机理。构成:利益驱 动、政令驱动、社会心理驱动。3)约束机制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的行为进行限定和修正的功能和机理。包括:权 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和社会心理约束。二、管理的基本方法(一)管理的方法论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管 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
23、作用。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管理的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管理哲学 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管理的辩证法;2)管理的方法论;3)管理文化;4)管理的科 学价值观。(二)管理的法律方法1.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管理的法律方法是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 和各企业单位在围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管理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愿,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10-2.法律的特
24、点与作用(1)特点:严肃性。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一旦制定和颁布 出来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法律和法规不可因人而异,滥加修改,必须保持它的严肃性。规范性。法律和法规是所有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准则,对他们具有同等的约束力。法律 和法规都是用极严格的语言,准确阐明一定的含义,并且只允许对它作出一种意义的解释。强制性。法律和法规一经制定就要强加执行,各个企业、单位以至每个公民都必须毫无例 外的遵守。(2)作用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3.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法律方法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
25、的方法。在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因为任何组织的关系都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当然,不能企 望法律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它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生作用的。(三)管理的行政方法1.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管理的行政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 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2.行政方法的特点(1)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2)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等对管理
26、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 性,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制的目的。(3)垂直性:行政方法是通过行政层次来实施的,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4)具体性: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较具体。(5)无偿性:运用行政方法进行管理,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人、财、物等的调和和使用不 讲等价交换的原则。注意:行政方法的强制性与法律方法强制性的区别3.行政方法的作用(1)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 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在管理活动中,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
27、法,必须经由行政系统的中介,才能具体地组织与贯彻实施。(3)行政方法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他们之间的进度和互相关系。(4)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它时效性较强,它能及时地针对具体问题发出命令和指示,可以快刀斩乱麻,较好地处理特殊问题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4.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11-(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服务是行政的根本目的,这是由管理的 实质、生产的社会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的。(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的水平所制约。因为它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3)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的过程中至关
28、重要。领导者驾驭全局、统一指挥,必须及时获取组 织内外部有用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决策,避免指挥失误。(4)行政方法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所有对下属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特点使得上级在使 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四)管理的经济方法1.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 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的 作用不同。(1)价格。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价格体系合理,是社会经济活动能实现良性 循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2)税收。
29、税收是国家取得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经济重要手段之一。(3)信贷。信贷是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是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的总称,具体 的手段主要有:多贷、少贷、差别利率和贷款期限等。(4)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反映经济组织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利润把企业的经 济利益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促使职工从个人角度去考虑企业的经营及其结果。(5)工资。此经济手段直接涉及到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正确使用它,对于调动企 业的积极性和职工的个人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6)奖金与罚款。奖金和罚款最重要的是严明,该奖即奖,当罚则罚。只有如此才能成为有 效的管理手段。管理的经济
30、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 责任感。2.经济方法的特点(1)利益性:经济方法是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 动的一种管理方法。(2)关联性:经济方法的使用范围很广。不但各种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面宽,而且每一种经济手段的变化,都会造成社会多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应。(3)灵活性:一方面,经济方法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对 于同一管理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管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4)平等性:经济方法
31、承认被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在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上是平等的。社会按 照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计算和分配经济成果;各种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于相同情况的被管理者起同 样的效力,不允许有特殊性。3.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1)注意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3)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五)管理的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实质和任务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按照一定目的、要求对受教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12-的活动。管理教育方法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2.教育方法的特点(1)强制性:某些教育内容在组织的管理规章制度中作
32、出了强制性的规定(2)示范性:集中、系统、正面的教育是需要的,事先就告诉他应当怎么样做是正确的。这 比事情发生后再来处理要好,这就是预先管理。(3)群体性:认识群体性动物,尤其是在组织中,我行我素者有,但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受组 织文化的影响极大。(4)个特性:人有群体性的一面但每个人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例如价值观、信仰、个性、习 惯、爱好、兴趣、文化水平、经济条件、生活经历、个人的困难和欢乐等可能各不相同。(5)自主性:教育方法是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知识结构来改变人的行为,使其向有利于 实现管理目标的方向发展。3.教育方法应用的方式(1)专业式教育(2)情景式教育(3)启发式教育(4)互动式教育
33、(六)管理的技术方法1.技术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管理的技术方法是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管 理方法。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控制技术。技术方法的实质是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1)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运用 不同的技术;2)在了解各种技术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技术用到实处,发挥积 极作用。2.技术方法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客观性。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技术方法产生的 结果是客观的。规律性。技术脱胎于现实
34、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技术的方法是有规律的,每种方法 都是有章可循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对于每种技术方法,其步骤都是特定的。精确性。技术方法的精确性只要基础数据是正确无误的,由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是精确的。正是因为其精确性,技术方法才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动态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时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过 去的技术方法可能失效或者效果不好,所有新技术正以瞬息万变的速度不断涌现。在遇到新问 题和新情况时要及时更新掌握的技术。(2)作用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速度与信息的质量。决策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决策的速度和质量。计划、组织和控制技术的采用可以提高有关职能的执
35、行效率,促进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技术在组织中的运用和被重视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而只有那些在一直致 力于技术创新的组织才有可能长盛不衰。-13-3.技术方法的正确运用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既然技术不是万能的,管理者在解决管理问题时,就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方法。管理者使用技术方法有一定前提,即他本人必须努力学习新技术的应用方法,知道技术的 价值所在和局限所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组织内外的技术专家参与进来,发挥他人的专长,来弥补自身的某些方面的不足。-14-第二讲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古典管理思想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
36、作效率;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实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三)泰勒追随者的贡献L甘特: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2.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3.福特:流水生产线(四)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的落后的
37、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 理方法.即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2.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3.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4.泰罗把人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技能上受到很大压榨。缺陷: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 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 都没有涉及。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对企
38、业经营职能的划分法约尔将企业经营职能划分为六个: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职能和 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项。(二)管理的十四条原则-15-1.分工:也即劳动专业化;2.权力与责任:权力是“下达命令的权利和强迫他人服从的力量”,权力可分为职位权力和个 人权力。权力与责任的统一;3.纪律:纪律的实质是遵守公司各方达成的协议;4.统一命令: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该接受一位上级的的命令;5.统一领导:为达到同一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应由一位首脑根据一项计划开展;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一个组织谋求实现总目标比实现个人目标更为重要;7.员工报酬要公平
39、:报酬必须公平合理,尽可能使职工和公司双方满意;8.集权:集权的程度应视管理人员的个性、道德品质、下级人员的可靠性以及企业的规模、条件等情况而定;9.等级链:从最上层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连成的等级结构;10.秩序:人和物必须各尽其能;n.平等:以亲切、友好、公正的态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12.人员保持稳定:鼓励职工,尤其是管理人员长期为公司服务;13.主动性:大力提倡员工发挥主动性,但主动性要受到等级链和秩序的约束;14.集体精神:实现集体精神最有效的手段是统一命令。(三)厄威克对管理理论的综合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科学调查和分析师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 基本原则,具体的指导原则
40、为预测、协调和指挥;管理的间接目标是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 体精神。三、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的特点韦伯提出了一种理想化的行政组织体系,即科层制组织,该组织有如下特点:1.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制度组成的,并有明确的目标;2.为实现目标,组织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明确规定权利义务;3.组织内各种职务和职位按照等级制度的体系来划分,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4.组织中人员的作用,要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的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任命。严格掌 握标准;5.管理与资本经营分离,管理者应成为职业工作者,而不是所有者;6.组织内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于职位的关系,是非人格化的。(二)韦伯对权力的分
41、类权力与权威是一切社会组织形成的基础。L法定的权力:是指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是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 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是建立在对管理者个人特殊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德的崇拜基础上的权 力。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16-第二节行为科学理论一、霍桑实验1927年至1932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即著名的“霍桑实验”。实验最初是想找出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却意 外地发现:生产率提高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 影响,
42、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1.实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2.实验阶段: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一一群体实验(1)照明实验假设“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少疲劳,提高生产率”(2)继电器装配小组实验(福利实验)查明福利待遇的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3)访谈实验主要是记录工人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不满,为其提供了发泄机会,提 高了工人的士气。(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实行集体产量计资制,发现产量维持在中等水平 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差不多。深入了解发现,小组内存在一种默契,谁超过定额就会受到冷 遇和打击。二、人际关系学说理论要点:(1)企业的职
43、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定产生 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 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员工参与决策、上下意见交流、面谈制度等。真题详解以下不属于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B)(2009)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以下同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观点不一致的是(B)(2007)A.企业存在着“非正
44、式组织”B.企业应采取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C.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D.“社会人”假设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石-17-第三节管理理论丛林一、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的职能该理论把组织看作一个社会系统,是一个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系;它受社会环境的各个方 面所制约,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观点有:(1)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组织中的个人只有与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2)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信息沟通;(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是组织发展的两项重要原则;组织效力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 实现其目标的程度,组织效力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
45、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5)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是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和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沟通网;二、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代表作:管理决策的心科学主要观点:L”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行为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且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化决策: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往往可 指定一个例行程序的。非程序化决策: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问题极为重要、复杂、没有例 行程序可循的决策。高层管理者更多处理非程序化决策,基层管理者更多处理程序化决策问题。三、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代表作:系统理论与管理1
46、.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其主要思想是:(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组成部门是按一定规律、一定方式组成的整体。(3)系统的层次性。每一个系统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而每个系统内部又存在着组成这 一系统的子系统。2.系统管理学说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三个方面:(1)系统观念。系统观念主要适用于由经营的最高层负责的战略分析系统。它强调系统是整体 的、开发的,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其目标是把组织与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全面的系统与计 划。(2)系统分析。这是一种按系统论思想解决问题或决策的方法与技术。系统
47、分析主要适用于 作业分系统,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法和行动计划。系统分析的准则:一是要紧密围绕系统建立的 目的进行分析;二是要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实现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三是要把当 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四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五是抓关键,抓重点。(3)系统管理。这是一种以系统论为指导的管理方式。系统管理主要用于协调子系统;认为-18-组织本身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人造系统,因此,要把企业作业一个系统进行设计与经营,是企 业的各部分、各种资源,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组织与运行。四、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代表作: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主要观点:1.关注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认
48、为成功组织管理者的管理经验比纯理论研究更有价值;2.主张通过对实际经验的研究来概括管理理论;3.在对实际经验研究基础上,归纳出经理的管理职责;4.提出了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五、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 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 法。代表人物卢桑思的观点: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 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六、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
49、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其理论特点如下:1.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做为评价标准;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19-第四节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一、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性观点假设有以下四种:(一)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它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 为了得到经济报酬。2.“经济人”假设的核心内容:人的一切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3.相应的管理方式采取“任务管理”的主张就是在人的“科学管理”的理论指导下提出 来的。“经济人”理论
50、代表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方式。真题详解科学管理的贡献不包括以下哪项?(C)(2008)A.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作 B.时间研究C.经济人思想的提出 D.动作研究(二)社会人假设L该假设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 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2.“社会人”假设内容的管理策略: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 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即 让职工和下级不同程度地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自我实现人”这一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