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方自然资源2023.418本期关注“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自然资源厅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一座座废弃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因地制宜 变矿为景南宁市邕宁区八尺江畔,南宁园博园内,曾经黄土裸露、尘土飞扬的采石场,如今华丽转身,成为中国园林建设的典范。“南宁园博园分布着 14 处露天采石场遗留的废弃矿坑,由于之前采用爆破的方式开采,因此,采石场留下的是破碎的丘陵、高耸的悬崖、荒芜的地表、深不见底的水潭、成堆的渣土渣石和生锈的采石设备。”南宁园博园管理中心主任陈健一边回忆一边说。陈健说,2016年第 12 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落户南
2、宁,选址就在顶蛳山片区。随后,一场“织补”大地、“城市双修”的生态建设实践在此铺开。南宁园博园通过利用现有的矿坑崖壁、峡谷、深潭、工业遗存设施等资源,采取人工修复、人工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自然修复等方式,打造了罗汉松园、卧虎潭(峻崖潭)、落霞池等 8处矿坑花园,形成了生态恢复与自然体验交融、场所记忆与地域特色共生的特色矿坑花园。“南宁园博园通过生态修复结合园林景观综合设计建设,吸引了白鹭、斑鸠、翠鸟等动物过来繁衍生息,成为了最佳景观特色和科普研学最佳载体。”陈健说。把废弃矿山变为“财富”广西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略纪 向 宁,植小敏全州县雷公岭矿山公园 2023.4 南方自然资源19本期关注昔日荒无人
3、烟的废弃矿山,如今不仅变身成国际园林建设典范,还给南宁市民提供了又一处“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游览胜地。这一幸福的场景,同样在桂林市全州县上演。漫步在桂林市全州县雷公岭矿山公园,阳光和煦、林木葱葱、鸟叫虫鸣,不时清风拂面,惬意怡人,让人流连忘返。桂林市全州县雷公岭矿山公园曾是 20 世纪该县最大的锰矿山,最早开采于 1958 年,矿区总面积 2.1 平方千米,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2002 年初的时候,雷公岭锰矿被政策性关闭。40 多年的开采活动,让整个矿区满目疮痍,生态环境恶劣,对矿山所在地乡镇村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全州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除了山体复
4、绿、整治水土流失,全州县还通过修建上山公路、自然资源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将雷公岭矿区建成全州县乃至桂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拥有地质环境科学景观和科普教育双重功能的民俗风情矿山地质公园。培育产业 变矿为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还体现在促进就业、提高收入上。桂林市平乐县锰矿资源储量位居广西第三,1965年开始开采。40年后,二塘锰矿资源枯竭,成了废弃矿山。“当时整个矿区有大大小小 17 个尾矿库,大的尾矿库有几万立方米,深度达 30 米,小的也有几百立方米。”平乐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刘志权说。在实施二塘锰矿生态修复前,平乐县根据矿山修复适宜性评价结果,明确了将修复后的矿山用地用于建设
5、平乐县二塘工业园区,在生态修复的同时,有效解决当地工业用地不足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采空区,我们主要采取填挖土方、平整压实的措施,先将废弃矿坑、废矿堆、荒坡等高挖低填,再平整、碾压、夯实,以达到工业园建设用地的要求;在坡顶及坡底,我们修筑排水沟、截水沟,实现地表径流集中排放,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在矿区周边的填土边坡及附近平缓地带,我们实施植草绿化工程,达到护坡、保水固土及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刘志权说。如今,在治理后的土地上建成的平乐县二塘工业园,进驻企业 159 家,解决全县近4 800 人的就业问题。2021 年,园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 64.69 亿元,实现税收 2.87
6、 亿元。补充耕地 变矿为田走进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思荣锰矿区,放眼望去,大地一片青绿,一排排甘蔗长势正旺,发梢似的绿叶随风飘动。不远处,几个大小不一的碧绿湖泊,如翡翠般镶嵌在大地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很多人都说柳州有个非常漂亮的可可托海。我们也没想到,当时治理预留的几个取水点,最后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柳州市柳江区自然资源局局长杨立东感慨道。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思荣锰矿区,曾是柳州市最大的锰矿区,矿区总面积约 1 323 公顷,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开采,矿区内的优质锰矿被开采完毕,矿区基本废弃。南方自然资源2023.420本期关注“矿区留下很多巨大的矿坑,落差最大的近70 米,面积最大的近 6.67
7、 公顷,整个矿区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生态植被遭严重破坏。”杨立东说。除了对思荣锰矿区的生态进行修复,柳江区还积极申报实施思荣锰矿区工矿废弃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面对土地权属争议等难题,柳江区集中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公安等力量,强化项目实施前期工作,组织项目区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同时,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积极与农场、群众沟通,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加大非法采洗矿打击力度,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通过平整土地,矿坑变成了农田,复垦之后耕地面积增加 391 公顷,同时还获得了466.67 公顷的建设用地指标,为柳江区
8、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杨立东说。如今,思荣锰矿区可谓是“名粮双收”。除了耕地面积增加,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游客还会慕名来到这里,感受青山绿水与粮食丰收的独特浪漫。据了解,2020 年夏季至2021 年春季,号称柳州版“可可托海”的思荣锰矿区累计接待游客 40 万人次。广西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黄飞波表示,2019 年以来,广西通过自治区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等各类渠道,累计投入资金31.43亿元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成矿山修复面积 6 047.28 公顷,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一座座废弃矿山变成了良田与公园,广西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践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群众收入,走出了一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路。柳江区穿山镇思荣锰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