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氮和磷一、选择题1、将NO2,NH3,O2的混合气体22.4L,通过稀H2SO4后,溶液的质量增加26.7g,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剩余无色气体能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 )A28.1g/molB30.2g/molC33.1g/mol D34.0g/mol 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混在NO2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B除去混在CO2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过滤D除去H2S中混有的HCl: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3、将盛有25
2、mL NO、N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15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之比为 ( )。A.23 B.32 C.41 D.14 4、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从氮到砷逐渐升高,锑、铋逐渐降低B酸性:HNO3H3PO4H3AsO4H3SbO4HBiO3C稳定性:NH3PH3AsH3SbH3BiH3D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5、实验室收集NO.NO2两种气体 A.均可用排水法 B.NO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 C.均可用向上排气法 D.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 6、区分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NO2气体,可选
3、用 ( )。A.蒸馏水 B.淀粉KI试纸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7、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是 A.N2是非极性分子 B.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弱C.N2分子中的化学键很牢固 D.氮的原子结构很稳定 8、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入气体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 A.NO2同入水中 B.F2通入水中 C.CO2通入Na2O2中 D.H2S通入氯水中 9、在氮族元素中,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大B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C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越来越强D化合价均有+3、+5 10、下列关于氮和磷两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4、。A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是+5B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所以NH3的稳定性大于PH3C因为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小,所以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磷的相对原子质量小D磷酸比硝酸稳定,说明磷的非金属性不一定比氮弱 11、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下列反应起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与H2反应合成NH3 B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CNO与O2反应生成NO2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12、检验某晶体是否为铵盐时,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在试管中,之后 ( )A加烧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B直接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C加烧碱溶液,加热向
5、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D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是否变红13、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如下图所列装置中不适宜作NH3尾气吸收的是 ( )14、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 BBa(NO3)2 CBa(OH)2 DAgNO3 15、制备干燥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 )ANH4Cl溶液、NaOH溶液、CaCl2固体B饱和氨水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H2SO4DNH4Cl固体、碱石灰、消石灰16、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
6、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BHCl (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CC1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D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17、氨水呈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3H2O 电离出少量的OH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18、在一定温度下,1 mol金属铜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2 mol B3 mol C4mol D5 mo119、烧瓶中放入铜片与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为纯净的一氧化氮(即不含NO2),反应
7、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为A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待烧瓶中红棕色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二、填空题20、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1)CO2(SO2) ,化学方程式 。(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 ,化学方程式 。(3)NO(NO2) ,化学方程式 。21、有A、B、C、D四种气体,能发生下列变化A+DE+H2O, E+O2D,C+DB+F, B+O2C。且已知其中:C为红棕色,D能使石灰水变浑浊,E常温下是固体,F是一种酸酐
8、。(1)写出四种气体的化学式:A_、B_、C_、D_。(2)写出C+DB+F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_。(3)写出D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_。22、在下述反应中,假设Cu与HNO3恰好反应完全:3Cu+8HNO3=3Cu(NO3)2+2NO+4H2O,若有6mol电子发生转移,则:(1)被氧化的Cu的物质的量为_mol。(2)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_mol。(3)未被还原的硝酸的分子个数为_个。(4)生成_molNO。(5)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mol。 23、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9、(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在干燥管B和D里应选用的干燥剂都是(填序号)_。A碱石灰 B无水CuSO4 C五氧化二磷 D无水CaCl2(3)在C的玻璃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4)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_。(5)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 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 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_。(6)上述实验中,如果省去B装置,测定氨分子组成的N、H原子个数的比值将会(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_,理由是_。24、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
10、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有(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做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 ,再打开弹簧夹 ,才能使NO2气体充满试管。(4)当气体充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应如何操作。(5)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 (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硝酸盐的受热分解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分别加热NaNO3、 Cu(NO3)2、AgNO3。(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1)甲同学加热的是NaNO3。加热过程中发
11、现:装置中产生气泡,部分石蕊试液被压至装置中,且石蕊试液不变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中的气体,木条复燃;分析装置中剩余的固体得知,其中含有N元素且显3价。请写出Na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2)乙同学加热的是Cu(NO3)2。加热过程中发现:装置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全部消失;装置中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请写出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过程中还应看到的现象为_。(3)丙同学加热的是AgNO3。加热过程中发现:装置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部分消失,剩余的气体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石蕊试液也逐渐变为红色,有少量液体被压至装置中;装置中的固体逐渐变
12、为黑色。丙同学据此写出了AgNO3受热分解可能的两个化学方程式:()4AgNO32Ag2O4NO2O2()2AgNO32Ag2NO2O2请你分析,可能正确的是哪一个?_(填“”或“”),并说明理由:_,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_。(4)由上述3个实验的结果推测: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与_有关。 三、计算题26、14g Cu、Ag合金与足量某浓度的HNO3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 O2 (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四、简答题27、铁与HNO3作用时,还原产物除与HNO3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已知在与冷的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
13、物主要为NO气体;在与热的稀HNO3反应时,还原产物主要为N2O气体;当HNO3更稀时,其还原产物主要是。现有铁与稀HNO3反应的关系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假设曲线的各段内只有一种还原产物)。(1)O点到A点的还原产物是_。(2)A点到B点的还原产物是_,其原因是_。(3)试完成B点到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Fe+_HNO3_Fe(NO3)3+_ _+_H2O(4)反应过程中,到达_点时HNO3已完全反应。(5)已知达到D点时,反应结束,此时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_。(6)C点和D点参加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为C。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 NO2,NH3
14、,O2与稀H2SO4溶液究竟发生什么反应可能不十分清楚,可以分析最后放出的气体应该是O2,其余的气体中的元素都进入溶液。溶液增加的质量加上剩余气体的质量就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因此,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26.7g+4.48L22.4L/mol32g/mol)(22.4L22.4L/mol) =33.1g/mol 2、B 3、A4、C【试题分析】同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A项正确;同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C项错误;同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最
15、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D项正确。故答案为C。 5、D 6、AC 7、C 8、A 9、B【试题分析】同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它们的最高正化合价都为+5,均有+3价和+5价。故答案为B。 10、AB【试题分析】C项中,原子半径的大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同周期的氮元素与氧元素,氮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的,但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小于氧元素。D项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性无关,而酸性的强弱则对应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故
16、答案为AB。 11、A12、A 13、C 14、C 15、D 16、C 17、B 18、A 19、D 解析:铜片与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NO,但由于烧瓶内有空气,所以部分NO转化为NO2;要得到较为纯净的一氧化氮,可以用排水法,利用NO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并放出NO原理进行收集与提纯!二、填空题20、(1)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SO22NaHCO32CO2Na2SO3H2O(2)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SO32NaHCO32SO2Na2SO4H2O(3)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水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
17、是:3NO2H2ONO2HNO321、答案:(1)H2S、NO、NO2、SO2。(2)NO2+SO2=NO+SO3。(3)SO2+Ca(OH)2=CaSO3+H2O。22、(1)3(2)2(3)6NA(4)2(5)823、(1)2NH3+3CuON2+3Cu+3H2O (2)A (3)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4)吸收剩余的氨气 (5) (6)减小 D装置吸收的水中包含了从A中带出的水分24、(1)Cu + 4H+ + 2NO3_ = Cu2+ + 2NO2+ 2H2O (2分) (2)可以控制反应。(1分)吸收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1分) (3)关闭c;打开a、b。(2分) (4)先关闭b
18、,再关闭a, 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合理答案均给分) (2分) (5)1/22.4molL1或0.045molL1 (2分)25、(1)2NaNO32NaNO2+O2 (2)2Cu(NO3)32CuO+4NO2+O2;石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液体几乎不被压至装置中(3);如果正确,则装置中的气泡应全部消失,不会有液体被压至装置中;向装置中的残留固体中加入少量浓硝酸,产生红棕色气体(4)硝酸盐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试题分析】五、计算题26、因Cu与HNO3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NO,还是NO2,或是两者都有呢?无从知晓。因此,通过合金与HNO3的具体反应关系来解此题,其难度
19、可想而知。但从题中所涉及到的氧化还原的整体角度来分析,将得知:1.12L 氧气所得电子数应恰好等于14g Cu 、Ag合金所失电子总数。解答过程如下:解:设合金中Cu、A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由题意得:64a + 108b = 14(1)由电子守恒得:2a+b=1.12L 4/22.4L/mol(2)解(1)、(2)得:a=0.05mol, 则m(Cu)=0.05mol64g/mol =3.2g所以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2/14 100% =22.86% 六、简答题27、(1)NO (2)N2O; 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3)8; 30; 8; 3; NH4NO3; 9 (4)C (
20、5)Fe2+ (6)23【试题分析】解析:本题给出铁与HNO3反应的不同情况的信息,结合图像考查同学们的信息迁移能力和对图像的分析能力,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简单的计算,达到了考查同学们综合素质的目的。起始时铁与稀HNO3反应,根据题给信息HNO3首先被还原生成NO气体;因为铁与稀HNO3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升高,HNO3被还原生成N2O气体;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溶液变得更稀,HNO3将被还原生成,此时Fe与HNO3反应的产物中除了Fe(NO3)3、H2O外还有NH4N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溶液中的H+完全消耗(溶液为中性)时,HNO3完全反应,此时过量的铁将与溶液中的Fe3+发生反应:Fe+2Fe3+=3Fe2+,直到Fe3+完全反应,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点与D点参加反应的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