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寒论理伤寒论理论和实践论和实践 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的成才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的成才规律之后,总结出规律之后,总结出“熟读经典,多临床熟读经典,多临床”是造就中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由之路。中医经典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名家的必由之路。中医经典伤寒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国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临床医学著作,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作,它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前人誉为前人誉为“众法之宗,众方之祖众法之宗,众方之祖
2、”。直到今天对中。直到今天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历来看法极不一致,主要有四种不同观点:有的历来看法极不一致,主要有四种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伤寒论的理论不容易联系临床实际,价值认为伤寒论的理论不容易联系临床实际,价值不大;有的认为伤寒论是外感病专著,与杂病不大;有的认为伤寒论是外感病专著,与杂病无涉;有的认为其理论只适用于风寒性质的外感病;无涉;有的认为其理论只适用于风寒性质的外感病;有的认为其辨证论治的理论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意有的认为其辨证论治的理论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意义等等。义等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在为其学生
3、刘力红所著思考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在为其学生刘力红所著思考中医所作的序中说:中医所作的序中说:“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圣人的著述,是一部中医史上承前呢?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圣人的著述,是一部中医史上承前启后的巨著,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重要启后的巨著,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人道之津梁,而在我看来,更是一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人道之津梁,而在我看来,更是一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喻嘉言说:喻嘉言说:“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天苞地符,为众法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天苞地符,为众法 之宗,
4、群方之祖。之宗,群方之祖。”徐灵胎说:徐灵胎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百病可通。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百病可通。”陆九芝说:陆九芝说:“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虽难,既则易;从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虽难,既则易;从 后世分类书入手,始虽易,继则大难矣。后世分类书入手,始虽易,继则大难矣。”舒驰远说:舒驰远说:“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不通仲景之书,不足以言医。” 柯韵伯说:柯韵伯说:“自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自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于本论削去杂病,然论中杂病留而为两书,于本论削去杂病,然论中杂病留而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终不失
5、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终不失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1)“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180)“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263)伤寒论每个病篇都以伤寒论每个病篇都以“辨辨”字冠首,如辨字冠首,如辨病脉证并治,全书贯穿着病脉证并治,全书贯穿着“辨辨”的精神,不但要的精神,不但要辨病在何经,而且要辨病性的阴阳,辨病位的表里,辨病在何经,而且要辨病性的阴阳,辨病位的表里,病性的寒热,邪正的虚实(即八纲辨证)。不但要病性的寒热,邪正的虚实(即八
6、纲辨证)。不但要辨简单的证候,而且要辨复杂的疑似证候。辨简单的证候,而且要辨复杂的疑似证候。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尽尽管管其其不不能能赅赅盖盖“六六病病”的的全全部部证证型型,但但却却能能揭揭示示“六六病病”的的主主要要证证型型的的证
7、证候候特特点点,在在一一定定程程度度上上揭揭示示了了某某一一经经病病的的性性质质特特点点,对对于于辨辨明明病病在在何何经经有有一定参考价值。一定参考价值。 34条条“太阳病,桂枝证,太阳病,桂枝证,”,就是说,就是说桂枝证是隶属于太阳病,因此太阳病篇在桂枝证是隶属于太阳病,因此太阳病篇在“太阳之为病太阳之为病”以后有以后有“名为中风名为中风”、“名为名为伤寒伤寒”、“为温病为温病”的不同证候分类。的不同证候分类。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于阴也。”(7)“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
8、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56)“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实也。”(70) 25条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汤,如前法。”26条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378条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9条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
9、论虽以六经病分篇,但对六经病伤寒论虽以六经病分篇,但对六经病的主证主方论述不多,绝大部分是探讨非典的主证主方论述不多,绝大部分是探讨非典型的、证情疑似的、病势不定的复杂证候。型的、证情疑似的、病势不定的复杂证候。通过对这些复杂病情的讨论,从而揭示诊察通过对这些复杂病情的讨论,从而揭示诊察的规律和方法。的规律和方法。 如太阳病篇,共有条文如太阳病篇,共有条文178条,方剂条,方剂74个,而讨个,而讨论太阳病典型病证的只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而论太阳病典型病证的只有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而大部分则是讨论其兼证、变证、类似证的证治,其大部分则是讨论其兼证、变证、类似证的证治,其中变证尤多。就其论主证的
10、证治,亦多非典型的,中变证尤多。就其论主证的证治,亦多非典型的,如太阳中风证的证治,其典型的条文只有如太阳中风证的证治,其典型的条文只有12、13、95条,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其典型脉条,以发热、恶风寒、汗出、脉浮缓为其典型脉证,其主方是桂枝汤。证,其主方是桂枝汤。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之。”(
11、13)“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桂枝汤。”(42)“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发汗,宜桂枝汤。”(57)“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276)“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谐,以卫气不
12、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62) 第一,桂枝汤加葛根名
13、桂枝叫葛根汤,治太阳中第一,桂枝汤加葛根名桂枝叫葛根汤,治太阳中风兼项背强几几证;风兼项背强几几证;加葛根、麻黄则名葛根汤,治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加葛根、麻黄则名葛根汤,治太阳伤寒兼项背强几几证,还可用治太阳伤寒兼胃肠功能失常的下利几几证,还可用治太阳伤寒兼胃肠功能失常的下利证;证;倍芍药加饴糖则名小建中汤,如此则变解表祛邪倍芍药加饴糖则名小建中汤,如此则变解表祛邪之方为建中补虚之剂。之方为建中补虚之剂。是组方严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是组方严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强调随证化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强调随证化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其二二,桂桂枝枝汤汤、桂桂枝枝加加桂桂汤汤、桂桂枝枝加加芍芍药药汤汤,
14、三三方方的的药药物物组组成成完完全全相相同同,就就是是在在药药物物剂剂量量上有不同,功效、主治就有不同。上有不同,功效、主治就有不同。是组方严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是组方严谨,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强调随证化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强调随证化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伤伤寒寒论论在在辨辨证证上上很很少少固固定定证证型型,强强调调具具体体分分析析;治治疗疗上上不不是是刻刻板板呆呆法法,主主张张“随随证证治治之之”;方方药药上上反反对对执执方方治治病病,重重视视加加减减化化裁。裁。伤寒论六经病篇连同霍乱、劳复等篇在内伤寒论六经病篇连同霍乱、劳复等篇在内398条条原文,只有原文,只有13404个字,的确十分简
15、要,有些条文只个字,的确十分简要,有些条文只提出一个症状或一种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提出一个症状或一种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这是举主略次,举变略常,举脉略证,举证略脉,这是举主略次,举变略常,举脉略证,举证略脉,切不可孤立看待。切不可孤立看待。所以,学习伤寒论要注意前后互勘、方证互所以,学习伤寒论要注意前后互勘、方证互勘、药证互勘,还要注意与金匮要略互勘。勘、药证互勘,还要注意与金匮要略互勘。 伤寒论虽说是伤寒论虽说是113方,因禹余粮丸(方,因禹余粮丸(88条)条)有名无药,又有有名无药,又有4方是单味药(蜜煎方、文蛤散、猪方是单味药(蜜煎方、文蛤散、猪肤汤、甘草汤),所以具有配伍意
16、义的实际上只有肤汤、甘草汤),所以具有配伍意义的实际上只有108方。方。伤寒论的精华在于其丰富而灵活的辨证论治伤寒论的精华在于其丰富而灵活的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所以,我认为,讨论伤寒论的理的思维方法,所以,我认为,讨论伤寒论的理论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从辨证方法和论对中医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从辨证方法和治法方药两个方面展开。下面我想重点谈谈伤寒治法方药两个方面展开。下面我想重点谈谈伤寒论方剂研究与临床实践这个话题。论方剂研究与临床实践这个话题。 其中由其中由2味药组成的计味药组成的计8方,由方,由3-4味药组成的各味药组成的各计计23方,方,5味药组成的计味药组成的计17方,方,6
17、味药组成的计味药组成的计8方,方,7味药组成的也是味药组成的也是17方,方,8味药组成的计味药组成的计6方,方,9味药味药以上的仅有以上的仅有6方。方。可见其用药组方的精纯。无论是可见其用药组方的精纯。无论是“勤求古训,博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采众方”得来的古方,还是自创的新方,其应用规得来的古方,还是自创的新方,其应用规则都是建立在审证求因、因证立法、据法定方、随则都是建立在审证求因、因证立法、据法定方、随证加减的基础上。证加减的基础上。 据此伤寒论被后世称为据此伤寒论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方书之祖”。伤。伤寒论注家对论中方剂都有专门解释,临床医家对寒论注家对论中方剂都有专门解释,临床医家对伤寒论
18、方的运用又积有大量验案,当代经方的伤寒论方的运用又积有大量验案,当代经方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方兴未艾,经方新用、经方活用、临床应用与研究方兴未艾,经方新用、经方活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证及实验研究蔚然成风。经方治疗疑难病证及实验研究蔚然成风。经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无不涉及,研究报道之多经方在临床各科的应用无不涉及,研究报道之多可谓盛况空前,疗效之佳令人欣慰关注,大大拓展可谓盛况空前,疗效之佳令人欣慰关注,大大拓展了经方应用的领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仲景制方之了经方应用的领域,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仲景制方之谜,并以雄辩的临床事实和翔实的实验数据再现了谜,并以雄辩的临床事实和翔实的实验数据再现了经方的强大生命力和
19、实用价值。经方的强大生命力和实用价值。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主要是研究其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内容包括药主要是研究其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内容包括药物的运用研究、药物配伍研究、药物剂量研究、药物的运用研究、药物配伍研究、药物剂量研究、药物炮制研究与煎法服法研究等等。物炮制研究与煎法服法研究等等。其中,王占玺伤寒论药法研究对伤寒论其中,王占玺伤寒论药法研究对伤寒论112方和方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262方共方共374方中较常用的药物方中较常用的药物174种进行了研种进行了研究,采用逻辑类比的方法,分门别类探析仲景用药规律,并究,采用逻辑类比的方法,分门别类探析仲景用药规律,并结合近代药理、药化、实验等情
20、况予以说明,堪称仲景药法结合近代药理、药化、实验等情况予以说明,堪称仲景药法研究较全面的著作。研究较全面的著作。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留伟杰的伤寒论方证临床阐述、赵明锐的留伟杰的伤寒论方证临床阐述、赵明锐的经方发挥、郭子光的伤寒论汤证新编、辽经方发挥、郭子光的伤寒论汤证新编、辽宁省中医研究院的伤寒论方证研究、李文瑞的宁省中医研究院的伤寒论方证研究、李文瑞的伤寒论汤证论治等。伤寒论汤证论治等。所以方证研究是所以方证研究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之一。“认识疾病在于证,认识疾病在于证,治疗疾病在于方治疗疾病在于方”。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或总结前人经验,或结合近代人的实践,包括方或总结前人经验,
21、或结合近代人的实践,包括方证释义、病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此外,还证释义、病理、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此外,还有以注释伤寒论方为主的著作,如江苏中医研有以注释伤寒论方为主的著作,如江苏中医研究所的伤寒论方解、刘渡舟的新编伤寒论类究所的伤寒论方解、刘渡舟的新编伤寒论类方、石国壁经方要义等。方、石国壁经方要义等。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 不失为科学且巧妙的选择。作为认识仲景组方、不失为科学且巧妙的选择。作为认识仲景组方、用方思路的方法与门径,类方研究通过对以基础方用方思路的方法与门径,类方研究通过对以基础方为首的一类方剂的分析,不仅可进一步明晰该类方为首的一类方剂的分析,不仅可进一步明晰该类方剂的
22、核心结构及组方思路,抓住纷繁复杂类方的本剂的核心结构及组方思路,抓住纷繁复杂类方的本质,更可通过对基础方与衍化方之间衍化规律的揭质,更可通过对基础方与衍化方之间衍化规律的揭示,找到方剂加减化裁的规律,为创立新方提供方示,找到方剂加减化裁的规律,为创立新方提供方法学指导,实现法学指导,实现“熔古化新熔古化新”之妙。之妙。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近年开展的伤寒论方的实验研究,多属探索性研究,近年开展的伤寒论方的实验研究,多属探索性研究,但却标志着我国伤寒论研究在方法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却标志着我国伤寒论研究在方法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对伤寒论方剂药效和药理的实验研究。主要成就主要是对伤寒论方剂
23、药效和药理的实验研究。主要成就有四:有四:伤寒论明示的方义均能在实验中得到进一步伤寒论明示的方义均能在实验中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印证,它的作用原理可以得到现代科学的的肯定和印证,它的作用原理可以得到现代科学的揭示,如大承气汤等泻下剂都有增强肠道蠕动,增揭示,如大承气汤等泻下剂都有增强肠道蠕动,增加肠袢血流量的作用。四逆汤等温里剂能改善血液加肠袢血流量的作用。四逆汤等温里剂能改善血液供应,对抗休克等。供应,对抗休克等。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通过对通过对23个仲景方的方剂学研究,证明仲景制方,君臣有个仲景方的方剂学研究,证明仲景制方,君臣有序,各司其职,各组成药物均有明确职责,相辅相成,共使序,各司
24、其职,各组成药物均有明确职责,相辅相成,共使全方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反映了仲景方剂组成原则和配伍全方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反映了仲景方剂组成原则和配伍法度的严谨性。如吴茱萸汤等,以全方作用最强,方中减去法度的严谨性。如吴茱萸汤等,以全方作用最强,方中减去任何一味均影响疗效。任何一味均影响疗效。如生姜泻心汤等有抗缺氧、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如生姜泻心汤等有抗缺氧、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四逆汤有强心抗休克作用,已用于出血热,并发现四逆汤有强心抗休克作用,已用于出血热,并发现有升压的有效药物和活性成分。有升压的有效药物和活性成分。2.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例如历来争论最多的桂枝汤的作用,是发汗还是止汗?富例如历来
25、争论最多的桂枝汤的作用,是发汗还是止汗?富杭育等对桂枝汤的实验研究表明,桂枝汤有双向调节作用,杭育等对桂枝汤的实验研究表明,桂枝汤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在不同的机体机能状态下,既能发汗,也能止汗,既能使即在不同的机体机能状态下,既能发汗,也能止汗,既能使过高的体温下降,又能使低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证明了古过高的体温下降,又能使低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证明了古人人“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的论断。的论断。查显元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药物组成进行了实验研究,查显元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药物组成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方分为:桂枝汤加茯苓白术、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实验方分为:桂枝汤加茯苓白术、
26、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桂枝汤去芍加茯苓白术。实验结果表明,桂枝汤加茯苓白术桂枝汤去芍加茯苓白术。实验结果表明,桂枝汤加茯苓白术汤在镇痛、解热、发汗、利尿等作用为优,提示桂枝去桂加汤在镇痛、解热、发汗、利尿等作用为优,提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药物组成以桂枝汤加茯苓白术为妥。茯苓白术汤的药物组成以桂枝汤加茯苓白术为妥。3.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不断总结经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不断总结经验,探讨规律和发现新内容的研究,称为临床研究。通过临验,探讨规律和发现新内容的研究,称为临床研究。通过临床研究既可以加深对方剂配伍及功用的认识,又扩大了伤床研究既可以加
27、深对方剂配伍及功用的认识,又扩大了伤寒论方剂的临床应用范围。寒论方剂的临床应用范围。其中既有以传统中医理论作指导的,也有依据现代医学理其中既有以传统中医理论作指导的,也有依据现代医学理论灵活应用。如桂枝汤原治论灵活应用。如桂枝汤原治“太阳中风太阳中风”,现常用于不明原,现常用于不明原因的低热、流感及普通感冒、感寒腹痛、神经痛、多形红斑、因的低热、流感及普通感冒、感寒腹痛、神经痛、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杨文儒等罗列桂枝汤的适应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杨文儒等罗列桂枝汤的适应证达证达57种病证(一方治多病陕西科技出版社种病证(一方治多病陕西科技出版社1987年版)。年版)。3.
28、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桃核承气汤原治桃核承气汤原治“蓄血发狂蓄血发狂”,现扩大用于高血,现扩大用于高血压、鼻衄、牙龈肿痛、丹毒、流行性出血热、糖尿压、鼻衄、牙龈肿痛、丹毒、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月经不调、难产、痢疾等等。病、月经不调、难产、痢疾等等。建国后伤寒论方的临床应用文献总结,于郭建国后伤寒论方的临床应用文献总结,于郭子光的伤寒论汤证新编、辽宁中医研究院伤子光的伤寒论汤证新编、辽宁中医研究院伤寒论方证研究二书可见其梗概,王占玺伤寒论寒论方证研究二书可见其梗概,王占玺伤寒论临床研究、邢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张志临床研究、邢锡波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张志明伤寒论方运用方法亦有许多经验之言。明伤寒论方
29、运用方法亦有许多经验之言。3.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有研究方法有 专科研究专科研究专病专方研究专病专方研究专病多方研究专病多方研究 即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治疗内、外、妇、儿、即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以某一专科为研究对象,如俞景五官等各科疾病,以某一专科为研究对象,如俞景发发方在儿科中的应用、王家忠仲景方在儿科中的应用、王家忠仲景学说在外科急腹症中的运用进展等。学说在外科急腹症中的运用进展等。3.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指运用伤寒论某一方治疗某一病或证的研究,指运用伤寒论某一方治疗某一病或证的研究,如熊曼琪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如熊曼琪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
30、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夏洪生小柴胡汤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分观察、夏洪生小柴胡汤治疗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何止汀等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析、何止汀等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等。临床观察等。3.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指对某一疾病用伤寒论多方治疗的研究,如江西指对某一疾病用伤寒论多方治疗的研究,如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六经分类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省中医药研究所六经分类治疗晚期血吸虫病701例总结例总结报告、兰克信等报告、兰克信等法辨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法辨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12例探讨等。例探讨等。另外,医案总结也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医之有案,犹另外,医案总结也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医之
31、有案,犹兵家之有战例、书家之有贴、画家之有谱,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兵家之有战例、书家之有贴、画家之有谱,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如戴佛延的伤寒医案选、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熊寥笙如戴佛延的伤寒医案选、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熊寥笙伤寒名案选新注、浙江医科大学伤寒论古今临床、陈明等伤寒名案选新注、浙江医科大学伤寒论古今临床、陈明等伤寒名医医案精华等。伤寒名医医案精华等。 只有把原文背熟,胸有成竹,临证时才能触只有把原文背熟,胸有成竹,临证时才能触发思路。临证用经方,常常是由于患者所述病情发思路。临证用经方,常常是由于患者所述病情与某条原文的方证正合或相类,而后想到用某方。与某条原文的方证正合或
32、相类,而后想到用某方。疾病是复杂的,仲景就是把复杂多变的病情进行疾病是复杂的,仲景就是把复杂多变的病情进行分析归纳,根据其规律性,总结出证候群,以条分析归纳,根据其规律性,总结出证候群,以条文成书。所以,要用好经方,首先要熟悉原文。文成书。所以,要用好经方,首先要熟悉原文。1.须知原文须知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主之。”(1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1.须知原文须知原文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33、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主之。”(7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了解病机,首先要从条文中去寻找,仲景自注病机处了解病机,首先要从条文中去寻找,仲景自注病机处并不少,如并不少,如40条: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小青即小青龙汤证的病机。二是条文所提供的四诊表现,分析病机,龙汤证的病机。二是条文所提供的四诊表现,分析病机,经过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的分析、归纳抓住疾病的本质。析、归纳抓住疾病的本质。2.须知病机须知病机 三三
34、是是以以方方测测证证推推断断病病机机。总总之之,正正如如素素问问至至真真要要大大论论所所说说:“欲欲令令要要道道必必行行,桴桴鼓鼓相相应应”,必必须须“谨谨守守病病机机,各各司司其其属属”。只只要要方方药药对对证证,恰合病机,恰合病机,“仲景方可通治百病仲景方可通治百病”。 治法是制方遣药的准则,内经论之甚详,仲景用治法是制方遣药的准则,内经论之甚详,仲景用之最精。伤寒论治法的精要之处,当于其具体条文中之最精。伤寒论治法的精要之处,当于其具体条文中求之。经方之法,有的寓于方名之中,如大小承气汤、小求之。经方之法,有的寓于方名之中,如大小承气汤、小建中汤、诸泻心汤、通脉四逆汤等。有的条文中已自注
35、明,建中汤、诸泻心汤、通脉四逆汤等。有的条文中已自注明,如如17条说条说“桂枝本为解肌桂枝本为解肌”,可知桂枝汤为发汗作用较缓,可知桂枝汤为发汗作用较缓的解肌发汗之剂。的解肌发汗之剂。3.须知治法须知治法 仲景制方法则,不止己自说明处,寓于方名中,还需仲景制方法则,不止己自说明处,寓于方名中,还需要从全书条文中去悟,于无字处求之。真正掌握仲景治法要从全书条文中去悟,于无字处求之。真正掌握仲景治法及依法制方的思路,是用好经方的重要方面。及依法制方的思路,是用好经方的重要方面。 方剂配伍的高度概括,就是君臣佐使。伤寒方剂配伍的高度概括,就是君臣佐使。伤寒论之方,不论大方、中方、小方,均配伍严谨,论
36、之方,不论大方、中方、小方,均配伍严谨,各有法度。各有法度。“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4.须知配伍须知配伍 药物一经有法度的配伍后,则不止是各个单味药的作用,药物一经有法度的配伍后,则不止是各个单味药的作用,也不止是各药作用简单的相加之和,而是也不止是各药作用简单的相加之和,而是“许多力量融合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马克思语)。而经方(马克思语)。而经方的的“精精”就在于此。仲景因证而立法,据法而制方,依方就在于此。仲景因证而立法,据法而制方,依方而配药,君臣佐使,井井有条,不用则已,用则必须。而配药,君臣
37、佐使,井井有条,不用则已,用则必须。 方药剂量,本来就是体现方药剂量,本来就是体现“方制君臣方制君臣”的一个的一个方面。君臣之分,多在剂量之别。方面。君臣之分,多在剂量之别。4.须知配伍须知配伍 李东垣说:李东垣说:“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互宣摄,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互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则可以御邪除病矣。”4.须知配伍须知配伍 张景岳说:张景岳说:“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味数少而分量重,赖之以为主也。
38、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多而分量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例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同样由大黄、厚朴、枳实例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同样由大黄、厚朴、枳实三味组成。惟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故重用大黄为君;厚朴三味组成。惟小承气汤意在荡积,故重用大黄为君;厚朴三物汤意在行气,故重用厚朴为君。两方剂量不同,治疗三物汤意在行气,故重用厚朴为君。两方剂量不同,治疗作用也不一致,方名亦因此改变。由此可知,方剂君臣的作用也不一致,方名亦因此改变。由此可知,方剂君臣的配伍要特别注重剂量的合理配合。配伍要特别注重剂量的合理配合。 用经方时,强调知其配伍及原剂量,并非泥守其方,墨用经方时
39、,强调知其配伍及原剂量,并非泥守其方,墨守其量,而是要做到胸中有数,方能加减有本。实际上,守其量,而是要做到胸中有数,方能加减有本。实际上,方剂药量的固定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仲景制方,方剂药量的固定是相对的,变化才是绝对的。仲景制方,本来就是随证加减用药,酌情调剂药量。本来就是随证加减用药,酌情调剂药量。5.须知加减须知加减 如小柴胡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等均有加减如小柴胡汤、真武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等均有加减法。其桂枝汤变方几十首,这些变方,实际上就是桂枝汤法。其桂枝汤变方几十首,这些变方,实际上就是桂枝汤的加减法。其它如麻黄汤类、柴胡汤类、承气汤类、四逆的加减法。其它如麻黄
40、汤类、柴胡汤类、承气汤类、四逆汤类等亦如此。因此,成方剂量,乃示人以规矩,而随证汤类等亦如此。因此,成方剂量,乃示人以规矩,而随证变化,适当加减,则示人以方圆,欲知方圆,必求规矩。变化,适当加减,则示人以方圆,欲知方圆,必求规矩。 须要指出,有的用经方,只知其方,不明其药,虽有某须要指出,有的用经方,只知其方,不明其药,虽有某方之名,其实名存药亡。临证之时,随便加减,杂乱无章,方之名,其实名存药亡。临证之时,随便加减,杂乱无章,何以取效!经方之加减,常常一药之易,方名为之更,立何以取效!经方之加减,常常一药之易,方名为之更,立法为之变。如麻黄汤中去桂枝加生石膏,则更名为麻黄杏法为之变。如麻黄汤
41、中去桂枝加生石膏,则更名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变解表发汗之法为清宣肺热之法。一药之仁甘草石膏汤,变解表发汗之法为清宣肺热之法。一药之易即如此,若更之愈多,则差之愈远,岂容儿戏!易即如此,若更之愈多,则差之愈远,岂容儿戏!5.须知加减须知加减 经方剂型,以汤剂最多,丸剂次之,散剂更次之。此外经方剂型,以汤剂最多,丸剂次之,散剂更次之。此外尚有其它个别用药方法,如外导、含剂等。尚有其它个别用药方法,如外导、含剂等。6.须知剂型须知剂型 经方剂型,各有讲究。经方剂型,各有讲究。“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千金要方(千金要方方例)关于丸剂的运用伤寒论与方例)关于丸剂的运用伤寒论与金
42、匮要略共有丸剂金匮要略共有丸剂20多方,从整体上分析,治疗伤寒多方,从整体上分析,治疗伤寒急性热病丸剂应用较少,而杂病则丸剂应用较多。急性热病丸剂应用较少,而杂病则丸剂应用较多。6.须知剂型须知剂型 具体来讲,仲景用丸剂是为了使峻药缓攻、顾具体来讲,仲景用丸剂是为了使峻药缓攻、顾胃、护胎,或治疗虚证、痼疾,或抢救急症。丸剂胃、护胎,或治疗虚证、痼疾,或抢救急症。丸剂类型不仅有蜜丸,还有枣膏和丸、姜汁糊丸、酒煎类型不仅有蜜丸,还有枣膏和丸、姜汁糊丸、酒煎为丸等。服法上除常规服法外,根据病情,又立空为丸等。服法上除常规服法外,根据病情,又立空腹酒服、饭后服及先服少量,不知稍增等法。这些腹酒服、饭后
43、服及先服少量,不知稍增等法。这些内容至今仍为医者所借鉴。内容至今仍为医者所借鉴。 经方汤剂,煎法不同,其中法度,不可忽视。徐灵胎说经方汤剂,煎法不同,其中法度,不可忽视。徐灵胎说得好:得好:“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徐氏如此强调煎药之法,意在说明煎法的重要性。经方徐氏如此强调煎药之法,意在说明煎法的重要性。经方煎法,确实讲究,至关疗效。煎法,确实讲究,至关疗效。7.须知煎法须知煎法 例如大承气汤,是先煮枳、朴,去滓;纳大黄;去滓,纳芒硝。柯例如大承气汤,是先煮枳、朴,去滓;纳大黄;去滓,纳芒硝。柯韵伯解释本方煎法说:韵伯解释本方
44、煎法说:“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仲景欲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参照大承气汤的原始煎法,大黄后下比群药混煎法疗效为优。表明,参照大承气汤的原始煎法,大黄后下比群药混煎法疗效为优。再如炙甘草汤,本草经集注说:生地得再如炙甘草汤,本草经集注说:生地得“清酒良清酒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说:生地说:生地“酒制则不碍胃酒制则不碍胃”。可见,本方水酒合煮法是提高疗效的。可见,本方水酒合煮法是提高疗效的一个方面。诸如煎煮的溶媒、容器、火候、时间等问题,都会影响药
45、一个方面。诸如煎煮的溶媒、容器、火候、时间等问题,都会影响药物效能的发挥而直接影响疗效。物效能的发挥而直接影响疗效。 经方服法,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方服法,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徐灵胎说:徐灵胎说:“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而有害。”实践正是如此,即使理、法、方、药各个环节实践正是如此,即使理、法、方、药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得当,若服药不得法,便会影响疗效,甚至前处理的都很得当,若服药不得法,便会影响疗效,甚至前功尽弃。功尽弃。8.须知服法须知服法 经方具体服法可以归纳为十一点:经方具体服法可以归纳为十一
46、点:一次服药法,有顿一次服药法,有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与一日服一次(如十枣汤服(如干姜附子汤)与一日服一次(如十枣汤“平旦服平旦服”)两种用法。此法多为急救用药或口服峻剂而设。)两种用法。此法多为急救用药或口服峻剂而设。分分二次服药法,根据服药时限、服用量的不同,可区分为四二次服药法,根据服药时限、服用量的不同,可区分为四种用法。种用法。分三次服药法,亦有四种不同用法。分三次服药法,亦有四种不同用法。 分四次服药法(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分四次服药法(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分五次分五次服药法(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服药法(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分六次服药法分六次服药法(如猪肤汤)。
47、(如猪肤汤)。8.须知服法须知服法 分十次昼日服完法(如泽漆汤)。分十次昼日服完法(如泽漆汤)。昼夜服药法:昼夜服药法:“日再夜一服日再夜一服”(如桂枝人参汤);(如桂枝人参汤);“昼三夜二服昼三夜二服”(如黄(如黄连汤)等。昼夜服法的目的,在于保证药效的连续性,以连汤)等。昼夜服法的目的,在于保证药效的连续性,以提高疗效。提高疗效。 逐步加量法(如乌梅丸)。逐步加量法(如乌梅丸)。对发作性病证在发作前对发作性病证在发作前服药法(如服药法(如54条的桂枝汤)。条的桂枝汤)。少少含咽法(如苦酒汤、少少含咽法(如苦酒汤、半夏散及汤),主要用于咽喉病。半夏散及汤),主要用于咽喉病。8.须知服法须知服
48、法 在上述服法中,以一剂分日三次服用的方剂最多,约有在上述服法中,以一剂分日三次服用的方剂最多,约有半数的方子使用此法。由此可知,日三次服药法是传统的半数的方子使用此法。由此可知,日三次服药法是传统的常规服药方法,而其它服药方法,则是根据具体病情,灵常规服药方法,而其它服药方法,则是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变通,以切合病情,治愈疾病为目的。活变通,以切合病情,治愈疾病为目的。 禁忌之法,可分为服食禁忌与服药禁忌。服食禁忌之法,可分为服食禁忌与服药禁忌。服食之禁,如桂枝汤之禁,如桂枝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酪、臭恶等物”。乌梅丸。乌梅丸“禁生冷、滑物、臭
49、食等禁生冷、滑物、臭食等”。9.须知禁忌须知禁忌 服药之禁,有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服药之禁,有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建中汤、瓜蒂散等禁例。如大青龙汤本为发汗峻剂,建中汤、瓜蒂散等禁例。如大青龙汤本为发汗峻剂,“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又如桂枝汤本为解肌发汗而止汗之方,又如桂枝汤本为解肌发汗而止汗之方,“若其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勿令误也。”上述可知,服药之禁实际上是强调方上述可知,服药之禁实
50、际上是强调方与证对,方不对证,则难免误治成与证对,方不对证,则难免误治成“坏病坏病”。而服。而服食之禁则是强调饮食护理问题,护理不当,便会影食之禁则是强调饮食护理问题,护理不当,便会影响疗效,或瘥后食复。响疗效,或瘥后食复。9.须知禁忌须知禁忌 预后之测,一为辨病情之预后,如伤寒论预后之测,一为辨病情之预后,如伤寒论少阴病篇之少阴病篇之“欲愈欲愈”、“可治可治”、“不死不死”、“难难治治”、“不治不治”、“死死”等,均为判断病情预后之等,均为判断病情预后之词。词。10.须知预后须知预后 若不知其死,焉知其生,不明生死,盲目处方,若不知其死,焉知其生,不明生死,盲目处方,焉为良医。又如焉为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