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小石潭记译文及词解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复习资料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
2、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影,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
3、动倡导者和奠基人,并并称“韩柳”。柳宗元曾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写下了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坶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二、字词积累:篁竹(hun) 清冽(li)为坻(ch) 为嵁(kn)参差(cnc) 佁然(y)俶尔(ch) 翕忽(x)三、实词列举: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2、隔篁竹.篁竹:成林的竹子。3、如鸣佩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4、心乐之。乐:以为乐。5、下见小潭。下:向下,往下.6:清洌:清澈. 7、坻:水中高地。8、屿:小岛。9、嵁:不平的岩石.10、翠蔓:翠绿的茎蔓.11、潭中鱼可百
4、许头。可:大约。许:约数。12、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所依:依靠的东西。13、日光下彻。下:向下。14、佁然:愣住的样子.15、俶尔:忽然。16、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长蛇爬行那样。17、明灭:或明或隐。18、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9、寂寥:空虚,寂静。20、凄神寒骨.寒:使寒冷。21、悄怆幽邃。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22、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3、不可久居。居:留,停留。24、乃记之而去。去:离开。25、隶而从者.隶:随从。从:跟随。 四、虚词列举:1、以: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以其境过清:因为。2、其:其岸势犬牙差互:那。不可知其源:其:它的,
5、指溪水的。3、而:潭西南而望:表修饰。4、乃:乃记之而去:就。5、之: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景物。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6、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 点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看见竹林,听到水声,便“伐竹取道”,见到小石潭。接着描写石潭的概貌,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再接着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鱼和水,写近处所见。然后写溪流水源,写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6、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
7、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7、“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几句是为了表现什么?这几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8、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的,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的?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周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
8、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荚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9、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0、主题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
9、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小石潭记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考点:1、课文的出处,作者以及作者的相关常识(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一题)2、课内重点词语的意思(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二题)3、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 (试卷课内文言文第三、四、五题)4、课文的背诵默写 (试卷第一大题古诗文默写)复习要点: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 柳宗元,字 子厚,唐 代 文学 家、 思想家,本文是他被贬到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备受称道的名篇。2、原
10、文语句填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可以看出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伐竹取道。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和“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游览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游鱼小潭源头游览感受4、作者写小石潭的水“清”,笔法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写水“清”这一特点的?你由此还能联想到哪些与它有关的古诗文名句?明确:(1)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先正面落笔,勾
11、勒了潭水清澈的特点(水尤清洌),然后用侧面烘托手法,虽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在写水的清澈,用“潭中鱼可百许头”写鱼历历可数,又像在空中游动一般,阳光照射,影子落在石头上,此段文字用鱼、阳光、影子烘托出水的清澈.(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作者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通过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6、本文描写小石潭融情入景,在小石潭的自然风光中,投入了作者本人的身影。结合写作背景,试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明确:作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甚至把这种幽静渗透到人的心灵里,把景物与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身世遭遇的反映,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文章以生动传神之笔,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清幽美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生趣,同时寄托了作者谪居荒远之地的孤寂忧愤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