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自习课教学反思
引言:
自习课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很多学校的自习课存在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本文将从组织形式、教材使用以及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习课组织形式的反思
1. 不同小学的组织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学校采取统一安排自习科目和时间,有的学校则将自习时间分配给不同班级自由决定。这样的差异化体现出不同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解和对学生能力的信任程度。
2. 自习课是否设置监督老师存在争议。一方面,设置监督老师可以督促学生保持专注,及时解答疑问;另一方面,过度的干预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材使用的反思
1. 教材选择应当考虑实际情况。一些学校在自习课上要求学生使用指定教材,然而,这些教材有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自习课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时代的孩子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以往不同,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在自习课上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三、学生参与的反思
1. 学生参与自习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对于自习课缺乏兴趣,认为自习课只是填鸭式的学习。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自习课的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所致。
2. 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习课应该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平台,而不是老师单向传递知识的场所。因此,教师应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
通过对小学自习课教学的反思,我们得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方向。提倡灵活的组织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习课上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学习。同时,教材的选择要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参与到自习课中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学自习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