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对新农村建设调研汇报- 2月22-23日,我们小组决定就“新农村建设”为专题经过走访座谈,对周楼村和林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思索,汇报以下:一、新农村建设基础情况调查中发觉,多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直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关键,不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主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优异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久战略性任务,怎样深入推进镇域经济崛起,全方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民主管理”总体目标,仍然是目前乃至以后一段时
2、间需要探讨和处理问题。(一)基础情况周楼村在茌平县城东约2公里,南和林庄村接壤,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些人口1100多人,耕地 面积2200多亩,村两委班子组员7人,党员64人。林庄村在茌平县城东,全村现有些人口1300人,耕地面积2748多亩,村两委班子组员4人,党员35人。两个村人均收入 5000元左右,群众生活相对宽裕。(二)新农村建设基础态势多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很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镇、村两级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订了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经过调查了解,各个村全部组织召开了党员
3、会、村民代表会和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内容、意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热情和主动性很高。三是城关镇党委政府主动组织经济条件很好村两委班子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建设计划做准备。村两委首先关键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处理农民在饮水、行路、用电等方面困难,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三)基层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拥护,热情高涨。问卷调查表明,当问及目前村里最急需处理问题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上级政府处理时,有80%以上农民提到新农村计划和村庄道路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很关键;农民很愿意参与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活动;95%以上农民对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表示满意。但也有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存在部分思想误区:一是认识简单片面。对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狭义了解,首先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硬件“建设”,集中盖新房,村村通公路;其次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从生产、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时走。二是“等靠要”思想。认为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肯定会拨钱下来,所以水渠堵塞了等上面拨钱修,通村公路靠找上面要钱建,农田整修等上面安排,社会事业发展等上面给政策,从而忽略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村干部反应,农民现在最为关心、问询最多就是,上面什么时候拨钱下来,拨多少钱。80%农户认为:“未来村里统一盖新房,现在
5、自己建了新房要后悔”,“想盖不敢盖”、“等着村里统一盖”,“盼着上面拿钱盖”思想比较突出。三是畏难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基层干部有“四怕”:怕群众思想难统一,难以合心协力;怕县市以下地方政府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担心重走“普九”老路,增加村级债务;怕公益事业难组织,直接收益群众热情高,间接收益群众不热心,不愿出钱出力;怕农民收入难增加,普遍感到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缺门路和项目。极少数农户有“四怕”思想:怕惠农政策变,农资价格涨,农产品价格跌,会抵销党惠农政策带来好处;怕公益事业要自己掏腰包,农民负担可能借机反弹;怕盲目铺摊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债务;怕干部瞎指挥
6、,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四是急躁情绪。认为建设新农村只在喊口号,还没有大行动,应该在三五年就见效,最好有个实现目标、计划。五是消极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换个新提法、新口号而已,“换汤不换药”,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没什么新思绪、新举措。二、面临关键矛盾和问题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形势很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不容忽略而又一时难以处理问题。(一)镇村经济实力微弱、牵引力不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微弱,加之多年来镇村加大了对关键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标投入和建设,使得镇村两级债务沉重,发展经济包袱沉重,经济发展难
7、以形成牵引力、向心力。(二)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加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处理农民“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处理她们“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期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即使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三)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而不重视产品质量,更不重视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盲目发展、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三、对策和提议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
8、关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需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紧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必需深入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连续增加长久有效机制。所以,要利用村广播、会议、口号等手段,深入宣传好信农村建设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足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和主动性。要充足认识到目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经济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跳
9、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采取“内外抓、综合抓、关键抓”,既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路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和路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关键,着力处理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目前采取见效快具体方法,又要着眼长远寻求处理农民增收问题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连续增加长久有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停开拓农村经济发展新空间,不停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二)必需深入抓牢根本,巩固和发展增收基础。在现阶段,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
10、条根本,把调整着力点从局部面积加加减减转到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上来,加紧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方法转变,加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必需以工业化理念和经营方法来计划农业,不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发展培育以设施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体系现代农业。主动推进种植、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经济效益。要走特色化发展路子,把特色做大、做优、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粮食、棉花、蔬菜、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成为农民稳定增收支柱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动创建产业集群村镇。(三)必需深入创新机制,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
11、主体。经过对部分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措施,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取精细管理方法,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她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经典,而且成为农村优异生产力代表。马桥村和刘竹园村共有种养大户20余户,在各方引导扶持下,效益显著,使一部分村民为此走上富裕路。二是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科教、流通、农资服务主体。要引导农村大户、运销能人、龙头企业、基层干部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领办农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协会,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村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四)必需坚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和省、市、县加强新农村建设强劲东
12、风,以示范点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点建设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计划。根据科学计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做为新农村建设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制订出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总体计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努力争取高起点、高标准,避免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成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作用,进而推进全乡新农村建设进程加紧。目前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科学统筹资金,加紧农村道路、学校、医
13、院、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五)必需深入加大转移农民力度,不停拓宽农民增收领域。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速度呈加紧趋势,务工经商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关键起源。从调查情况看,农民在县内务工年收入通常在1万元左右,县外务工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地域务工年收入通常在1万元以上,文化层次较高又有一定技能农民,年收入超2万元。“种田糊口敷日常、打工盈利盖新房”,正日渐成为农民生活真实写照。所以,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后几年,要继续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本开发,经过发展特色农业消化三分之一,发展非农产业吸纳三分之一,发展外出打工输转三分之一。一是加强外出务工组织引导。农村劳
14、动力外出关键依靠亲帮亲、邻帮邻方法,就业盲目性较大。要结合全县“全民创业”和劳务输转工程实施,加强农村剩下劳动力输转,重视劳务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发育,尤其要在劳动力务工集中地方,以驻外办事处和当地人在外创办企业为依靠,提供农民工劳务信息和维权保障服务中心,让农民出得去、能就业。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工业化骨干,农民就业“蓄水池”。要深入放活创业环境,激励千家万户创业,发展农村小型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就业量大、市场有需求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进厂务工发明更多就业机会,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六)必需深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方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
15、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法,大力开展以遵纪遵法、移风易俗为关键内容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友好稳定发展。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七)必需深入强化政府服务功效,不停完善农民新保障。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主动调
16、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水工程,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镇村规范化卫生所、文化站、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础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八)深入加强领导,不停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全部要继续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深入加强领导,强化方法,加大投入。县直各部门全部要自觉加强和镇村组织联络,主动做好服务。要充足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主动配合、村(居)干部群众
17、主动参与”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布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各级党员干部,必需义不容辞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牢靠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稳定是第一责任、落实是第一真功”意识;必需把狠抓工作落实和实施作为关键步骤,做到思想上绷紧、时间上抓紧、落实上赶快,在实干中求创新、在落实中出实绩;必需大力克服形式主义,降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到发展上来,致力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必需加强实施力建设,树立大局观念、协作理念、配合意识,坚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时,决定了事要果断实施,布署了事要强力推进,正在做事要一抓到底。研究课题:中学生对新农村建设调研汇报指导老师:张立军班 级:初一.一班组 长:毛新奥组 员:王拿云 袁梦真 姜忠旭 袁磊磊 张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