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_董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417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_董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_董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_董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首都新篇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聚焦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以首善标准谋篇布局,形成以全国首创引领性政策、标志性项目、最佳实践案例等为代表的一批改革开放成果,成功探索出一条高水平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高位谋划“两区”建设北京市建设首个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19年,北京市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达83.5%,比全

2、国的53.9%高近30个百分点,已经达到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水平。至2020年9月,北京市共落实国务院批复的403项任务,形成120余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向全国和自贸试验区推广6批25项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一批代表性项目在京落地,为国家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有益经验,推动北京服务业迅速发展。设立“两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眼于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大国首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对“两区”建设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9月4日,他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

3、务贸易峰会上致辞指出:“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与此同时,国务院批复同意 深化北京市新一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董斌杨华锋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北京市积极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京华大地形成开放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取得上百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成果,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

4、验,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关键词 扩大开放;服务业;政策;工作体系;创新成果中图分类号F121;F719;F75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1798(2023)-01-0052-04李佳霖:北京成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经济日报2020年9月3日。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0年9月5日。52BEIJINGDANGSHI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BEIJINGDANGSHI首都新篇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 工作方案),并印发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

5、 总体方案),明确了“两区”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两区”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由“试点”升级为“示范区”,被赋予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权力,着力在金融、科技服务、数字经济和贸易、互联网信息、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医疗、专业服务、航空服务9大产业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健全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更强的示范引领。北京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探索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

6、高地的又一战略举措。根据 总体方案 规定,北京自贸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3个片区。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

7、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方案明确,北京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北京市委、市政府将“两区”建设作为北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及“五子”联动的关键一“子”。全市上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实践,从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出发,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蹄疾步稳深入推进“两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二、构建

8、“五位一体”工作体系为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北京市积极打造“五位一体”工作体系,构建全市一盘棋建设工作格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求,围绕进一步促进外资准入放宽、贸易便利、跨境金融畅通、人才引进支持、数据要素汇聚、营商环境优化等,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推进政策落地。一是建立高位统筹、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北京市成立“两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下设“一办十二组”,成员覆盖40余家市级部门。市委书记、市长以“双调研”“大拉练”“月度点评”等方式部署推动,市“两区”办建立“周调度”“周反馈”“周报告”机制统筹协调,12个协调工作组强化专项调度,累计调度调研190余次

9、。各区均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局面。二是构建整体和重点相结合的任务框架体系。北京市在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9大领域+17个区域+4大要素”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推进“两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市级抓政策创新、区级抓落地承载的工作格局。领域方面,由市发改委等8部门牵头,研究出台科技、数字经济和高端产业、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商务、专业服务、航空服务9大领域“两区”工作方案,搭建产业开放框架和任务体系。区域方面,16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区域定位和产业特点,分别制定“两区”建设工作方案,“三片区七组团”在此基础马婧、袁璐:北京自贸区总体方

10、案公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北京自贸试验区,北京日报2020年9月22日。“三片区七组团”包括: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昌平组团),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朝阳组团、通州组团、顺义组团),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亦庄组团)。53北京党史 2023 年 1 期上研究制定自贸组团实施方案,明确园区开放的主攻方向和任务措施,推动重点区域加速开放。要素方面,聚焦人才、知识产权、财税支持、货物通关等4个关键要素,制定工作方案,形成高水平开放的要素支撑体系。三是打造以结果为导向的项目保障体系。北京市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动,对接国务院批复同意的 工作方案 和印发的 总体方案,细化分解为251项任务,制定任务清单,逐

11、一明确责任单位、推出时间和成果形式等。建立“两区”建设重大项目库,梳理形成各区、自贸片区、重点园区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确定目标企业900余家,上线“投资北京”地图,强化引资的精准性和导向性。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入库项目3555个,落地项目1701个,其中外资项目406个。四是建立全渠道覆盖的宣传推介体系。北京市上线“两区”门户网站,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市政府国际版网站设置“两区”专栏;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政策解读300余场,录播“两区”建设对话一把手 访谈节目,举办“两区”大讲堂,开展面对面推介和云推介活动70多场。五是建立科学客观的成效评估体系。北京市围绕政策、项目、制

12、度创新、工作机制、宣传推介等,构建“两区”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按照季度、年度分别进行评价;委托具有国际视野的第三方机构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以评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三、开放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各区、各部门坚持首善标准,在较短时间内推动“两区”建设驶入快车道,跑出北京“加速度”,在京华大地形成开放引领发展的生动实践。“两区”建设启动以来,落地实施200余项规划任务措施,推出了上百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政策,形成了10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最佳实践案例,形成了以“八个一批”为代表的开放创新成果。一是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案例,开放贡献度不断提升。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模式

13、、数字增信文旅产融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区块链数据资产保管箱等10项创新性强、实用性好、具有一定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服务模式等24个在部分区域探索创新的典型案例向全市推广。北京CBD创新推出全国首个以区块链为核心的跨境贸易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内外贸交易撮合+国际单证服务+智能金融服务+政务服务+招商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数字化”综合服务。高水平的开放创新激发了市场活力。2021年,园区新注册企业3399家,同比增长22.6%;新设外资企业282家,同比增长9.73%。二是实施一批先行先试政策,开放引领度显著提升。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司型创投企

14、业所得税优惠、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免税、保税、跨境电商政策相衔接”等34项全国首创、首批政策,进一步扩大“两区”开放引领优势。如率先推出“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实现技术转让的应纳税所得额从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技术转让合同年限从5年下调到3年,原有的关联方技术转让限制也同步突破。在中关村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6个园区内注册的居民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如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转让所得,不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落地一批标

15、志性项目,市场活跃度不断攀升。“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协同外溢效应持续释放。科技信息领域,落地华为中国区总部、SMC中国区总部、赛诺根亚太总部、施耐德研发中心等一批中外机构。金融领域,落地金融网关、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外资全资控股持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党的十九大以来首都发展纪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71页。李佳:北京落地百余个标志性项目及功能平台,北京青年报2022年6月23日。耿诺、马婧:新格局发力点上新政当先“两区”建设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日报2021年3月24日。首都新篇54BEIJINGDANGSHI北京党史

16、 2023 年 1 期BEIJINGDANGSHI牌支付公司、银河资产管理公司等突破性项目,累计落地国内外金融机构68家。教育医疗领域,落地德勤(中国)大学,建设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细胞医药产业化基地等;建成互联网医院30多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130多家。四是搭建一批重点平台,要素集聚度日益增强。北京首个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创新药发现平台、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38个功能性、服务型平台落地,促进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构筑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拓展新空间。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

17、,全国首个跨境数据托管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国际贸易窗口已串联起海关、综 保 区、口岸运营单位等9类主体,实现空港物流全流程、全链条的数据共享。五是创新一批有效工作机制,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北京市率先落地证券业、期货业过往资历认可机制,向境外人员开放首批35项职业资格考试,认可82项国际职业资格,首创“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实施外国人工作 许 可、工作居留许可“两证联办”。推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包容审慎监管试点,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京津冀“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服务保障更加有力,高水平开放的制度框架加速形成。六是打造一批可视化成果,开放显示度持续增强

18、。北京市推出“两区”展示会客厅、中国影都等一批“两区”打卡地。落成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CBD招商服务中心等集成式服务载体,以及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专属仓等一批可视化成果,打造“两 区”标杆体系。重点区域开放也取得明显成效,顺义区聚焦打造服务贸易特色的综合保税区,率先实施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朝阳区实现首单跨境资金池项下的单一币种主账户升级为本外币一体化多币种账户;通州区布局绿色金融、资产管理,北京绿色交易所、中美绿色 基 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机构先后入驻。七是配套一批支持文件,开放支撑度更加坚实。各级各部门出台“两区”建设支持文件90余个,7个自贸组团均出台产

19、业促进政策。特别是2022年3月31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明确规定了自贸试验 区 发 展 定位、管理体制、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优势产业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管理创新、人才服务保障等10个 方 面 内 容,对 于 高 标 准 高 质 量 建 设 中 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重大意义。八是谋划一批创新制度,改革集成度持续拓展。北京市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全产业链开放、全环节改革。出台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等一批系

20、统集成改革措施,支持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等打造国际化发 展 环 境。围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企业政策诉求,开展对标研究和政策梳理,形成230余项政策储备,为制定新一轮政策创新清单奠定基础。作 为 北 京 探 索 构 建 新 发 展 格 局 的 发 力 点、重头戏,“两区”建设不断推出创新政策,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吸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示范性项目相继落户,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两区”建设正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和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协调联动,形成强大的叠加效应,持续提升首都高质量发展水平。(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北京101160)首都新篇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