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6讲4.8 Q-e概念及方程概念及方程第1页讲述Q-e方程之前首先明确Q-e概念条要求:第一,取代基共轭程度是单体参加聚合反应、转变成自由基难易程度指标,即单体活性指标,用大写英文字母Q表示。第二,单体在聚合反应中转化为自由基以后,其取代基共轭程度及活性发生改变,用大写英文字母P表示自由基共轭程度或活性;第2页第三,取代基极性(吸电性)与其自由基取代基极性完全相同,用小写英文字母e表示。第3页将两式相乘得到:lnr1r2=-(e1-e2)第4页最终将苯乙烯Q值和e值分别作为度量其它单体Q值和e值相对标准,分别定为1.0和-0.80,只要分别测定苯乙烯与这些单体进行共聚反应竞聚率,就能够按照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些单体Q值和e值。按照上述公式计算这些单体任意两两组合竞聚率,而能够无须进行共聚试验。这就是Q-e方程用途。第5页表表4-7 一些常见单体一些常见单体Q值和值和e 值值单单 体体Q值值e 值值单单 体体Q值值e 值值 丁二烯2.39-1.05顺丁烯二酸酐0.232.25苯乙烯1.00-0.80偏二氯乙烯0.220.36甲基丙烯酸甲酯0.740.40叔丁基乙烯基醚0.15-1.58甲基乙烯基酮0.690.68氯乙烯0.0440.20反丁烯酸二乙酯0.611.25乙基乙烯基醚0.032-1.17丙烯腈0.601.20乙酸乙烯酯0.026-0.22丙烯酸甲酯0.420.60第6页4.8.2 单体单体Q、e值与共聚类型值与共聚类型1)Q值相差较大单体难于共聚;2)Q值和e值分别靠近单体往往轻易进行理想共聚;如苯乙烯-丁二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3)e值相差较大一对单体进行交替共聚倾向较大,比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丙烯腈等。第7页4.9 二元共聚物序列结构二元共聚物序列结构定义两种结构单元各种序列:M11序列分子链中一个独立M1结构单元;M21序列分子链中一个独立M2结构单元;M1n序列n个连续M1结构单元组成链段;M2n序列n个连续M2结构单元组成链段。M12序列两个连续M1结构单元组成链段;M22序列两个连续M2结构单元组成链段;第8页第9页第10页P1n=P11n-1P12=P11n-1(1P11)P2n=P22n-1P21=P22n-1(1P22)第11页表表4-8 等摩尔配比二元共聚物序列分布数据等摩尔配比二元共聚物序列分布数据(r1=5,r2=0.2)序列长序列长序列概率序列概率序序列列中中结结构构单单元元M1摩摩尔分率尔分率序序列列中中结结构构单单元元M1摩摩尔尔总数总数116.72.7616.7213.04.6327.8311.53.7534.549.66.0639.458.06.6740.066.676.6740.075.556.4938.984.636.1737.093.855.6433.8103.215.3532.1200.521.7410.4300.0840.422.52100%100%600%序列概率序列概率第12页4.10 共聚交联和互穿网络共聚交联和互穿网络4.10.1 共聚交联与交联共聚物共聚交联与交联共聚物第13页4.10.2 共聚物互穿网络共聚物互穿网络互穿网络(interpenetratingpolymernetwork,简称IPN)是一个高分子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聚物各自独立进行交联共聚反应,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贯通三维交联共聚网络。第14页 4.单体及自由基活性单体及自由基活性影响原因影响原因本章关键点:本章关键点:1.二元共聚物组成二元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微分方程 2.四种二元共聚物四种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组成曲线 3.共聚物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组成控制方法 5.Q e方程意义和用途方程意义和用途第15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