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逻辑、堵点与进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904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逻辑、堵点与进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逻辑、堵点与进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逻辑、堵点与进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145一、引言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1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城乡差距、农业竞争力不足等。2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城乡关系在党的十八大以前经历了从城乡二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演进过程。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现代化建设对城乡关系的重塑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城乡融合发展改革正式开启。2019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

2、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4城乡融合发展被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范畴之中,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逻辑、堵点与进路贺灿飞 高 原 李志斌 摘 要作为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理论逻辑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实现农村现代化等路径赋能城乡融合发展。针对要素双向流动受阻、乡村空

3、间利用低效、现代农业发展困难、县域支撑不足等现实堵点,应当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推动现代化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投入保障、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县域支撑等为实践进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赋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关键词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453(2024)01-0045-0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特殊类型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建、路径选择与制度优化研究”(23CJL024)。作者简介贺灿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城

4、乡规划系讲师;李志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讲师。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46它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乡关系方面的特征体现。5以城乡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各个现代化国家的通用做法。例如,英国以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为主导,以一体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为支撑,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建立加强城乡产业统筹规划和立法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从而有效扭转了不断扩大的城乡不平衡状态。美国在规划先行的制度中将产业发展作为最主要的三大保障目标之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资金保障,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形

5、成农工互动产业体系。6在我国,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作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7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大意义,也理应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目前研究较少关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本文系统探究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堵点及其实践进路,为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一定启

6、示意义。二、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89近年来,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研究层出不穷,学者们不仅开展了大量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意义和实施路径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10 11 12 13更试图对“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政策用语进行学理化阐释和理论构建,141516本文从“产业结构目标指向支撑体系本质要求”的分析框架出发,梳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一)在产业结构层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要靠产业”,17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全面推

7、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18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城乡融合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农业生产由追求“数量”向追求“安全”“效率”“质量”转变。面对环境要素与资源要素的双重约束、发展新要求和新矛盾,要大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引入先进适用技术、先进装备、现代农业管理制度、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对传统农业进行全行业、全链条、全流程的现代化改造,加快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加快转变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推动作用。一是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加速现代农业的发

8、展,逐步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纳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中。一方面,现代服务业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生产过程所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气象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充分的整合优化,并催生数字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业态,推动传统农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数字化、优质化等方向加速转型升级,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降耗的同时,有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现代装备和先进工艺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更高的生产效率和规模化、机械化条件,还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等环经济

9、高质量发展2024147节的延伸,提高农业的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附加值,构建以农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优势,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二是伴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程的推进,数字经济能够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模式革新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构建以“专业人才孵化物流仓储电商直播产品展销”于一体的“农户+主播+电商”的经营模式。在主体培育方面,深度融合传统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的拓展,可以推动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不断延伸,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新业态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二)在目标指向层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不

10、仅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特征和重要实施路径之一。它是指城乡产业突破城乡空间分割,三次产业之间内在联系和关联效应不断增强,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实现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的产业发展形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9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表现之一,它既包括城乡间产业融合,也包括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其中,前者主要涵盖城乡工业融合、城乡服务业融合、城市工业与乡村服务业融合、城市服务业与乡村工业融合、城市工业与乡村农业融合、城市服务业与乡村农业融合等典型发

11、展模式。20后者则主要通过对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延伸和农业产业附加值的提升,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自此,“三产融合”不仅成为我国农业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21另一方面,城乡产业融合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通过强化城乡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畅顺联结,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既能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基础支撑,又能为城市经济部门提供更现实的消费需求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国内城乡经济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融合化发展是现代化产

12、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强化空间层面的产业协调联动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本质上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化发展目标在城乡层面的具体体现和要求,因此,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有效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已有研究表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速打造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22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下的是全方位深度融合的产业融合发展,包括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另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下的是兼具创新

13、驱动、结构优化、绿色智能、安全可控、高水平开放、竞争力强、效益良好等重要内涵特征的产业融合发展。这种全方位的产业融合,无论在融合的程度、融合的质量上都是远高城乡产业融合的标准,因此,通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的产业融合能起到充分的引领带动作用。(三)在支撑体系层面,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整合城乡市场资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高效市场化配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23我国城乡之间受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约束,人口、土地与资金等要素有时一定程度呈现由乡至城单向流动的特点,导致乡村发展缺少充足的高质量人力资源,难以通过土地要素获取持续支持乡村建设的收益,乡村发展

14、缺少资金金融渠道等。因此,为促进各类资源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48素向乡村流动汇集,形成土地、资金、产业、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良性循环发展,就必须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乡村的治理能力,改变乡村发展面貌,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乡村劳动力与其他要素资源的配置组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助于打破城乡要素壁垒,推动城乡要素双向畅通流动。从乡村生态资源角度来看,乡村资源资产的非标性和信息不对称性

15、是阻碍城乡要素高效交易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县域范围内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社会化媒体工具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载体作用,实现生态产品的公平交易,从而将城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乡村生态服务与产品进行精准匹配。另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融入数字化产业生态和应用场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将城市稀缺新兴要素资源引入乡村。同时,从城市要素角度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市民下乡与农民联合创业提供有利条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催生提供大量就业与创业机会的过程,既能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又能以此带动本地农民就近就地就

16、业,不仅能多渠道提升乡村居民持续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又能通过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提高相关产业的附加值,也正是这些乡村新业态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才能承接更多来自城市包括金融、产业、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向乡村汇集,充分实现要素双向流动的高效、良性循环。(四)在本质要求层面,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序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24要求坚持农民主体、共享发展,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并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要求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全面转变,推动广大农民群体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都能充分匹配现代化的需要。另一

17、方面要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农村居民收入偏低、农村相对贫困现象普遍等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这就要求更加坚定不移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好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作用,从根本上推动农民群体收入的持续快速追赶,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稳步缩小。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是推进农民的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高素质人才和农民的需求是加速农民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因素。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为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培养现代农民、新农人或职

18、业农民,大范围开展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全方位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系统推进农民的现代化将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另一方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法宝。已有研究证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加速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两条路径,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25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从直接影响的角度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推动农业的高质高效发展、农村宜居宜业以及农业产销一体化发展,从而推动农民富裕富足;从间接角度来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能够通过增加农村创业活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扩大财税规模、现代化产业体系所具备的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 4 个渠

19、道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变革,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149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面工作,传统农民逐渐变为现代农业从业者,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得以建立。三、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堵点虽然目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面向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要素双向流动受阻、乡村空间利用低效、现代农业发展困难、县域支撑不足等现实堵点。(一)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仍存在体制机制约束我国乡村产品市场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城乡要素市场改革相对滞后,无法充分满足“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要求,城乡要素自由

20、双向流动仍存在一定体制机制桎梏,阻碍城乡层面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制约其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一从劳动力角度来看,一方面,现有户籍制度仍约束着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26。部分来自乡村的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部分流动人口过早被挤出城市就业市场,难以发挥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及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城市人才入乡机制尚未健全。27部分具有入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城市人才因此无法顺利进入乡村,间接带来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中人才短缺问题的加剧;二从金融资源角度来看,虽然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国金融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有了质的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获得性、县域机构存贷比

21、以及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信贷资金在城乡间的配置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8带来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并间接削弱了农村金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三从土地资源角度来看,农村土地市场制度改革滞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土地流转配置制度等急需突破诸多现实瓶颈。城乡间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的不足一定程度导致了城市资金难以高效进入农村,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阻碍了农民通过“资源变资产”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通道。四从新兴要素市场角度来看,城乡间数据、技术、人才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等要素和资源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流通共享体制尚不健全。一方面,新

22、兴先进生产要素往往依附于高端人才,但乡村在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难以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阻碍生产要素流向乡村;另一方面,目前小规模经营和低科技化依然是我国乡村的主流特性,农户应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能力较弱,乡村科技服务机制和业态尚未成熟,也影响了这部分要素在乡村部门的集聚与转化。(二)乡村空间利用问题制约产业体系建设乡村空间高效利用是助推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29 30乡村空间利用不合理是限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障碍。目前,我国乡村空间利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1一是乡村发展空间受限,低效化、无序化和空废化现象带来了乡村空间的失序。部分乡村生产空间粗放经

23、营、无序占用、弃耕撂荒问题严峻,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以宅基地为核心的乡村生活空间“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空心化”等乱象普遍,空间优化重组受到严重限制。同时,乡村生态空间遭受由畜禽养殖业污染、环保监管空缺和工业污染等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二是乡村空间权属关系不明,空间责权主体混乱,直接导致了乡村空间重构的近远期目标不协调、利益分配不平衡以及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权属纠纷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32不仅影响乡村风貌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更抑制耕地的可持续流转,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制约了乡村转型发展。三是乡村空间组织体系不畅,导致乡村空间组织呈现“空心化”和“零散化”。一方面,“空心化”一定程度导致了

24、生活空间组织无序、公共空间组织缺位、权属关系组织混乱等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乡村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50地利用组织程度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已取得巨大成效,但相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一定距离。随着小农户经营比较劣势的暴露和低劳动成本比较优势的式微,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投入成本增加。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业产业在受到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制约的同时,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所需的各类

25、资源要素价格持续攀升,劳动力成本也不断增大,削弱了我国农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二是现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过大、生产效率低下。我国耕地资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较世界平均水平较低,适合粮食种植的土地已大部分被开发,现有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已较高,再加上后备农业资源紧缺,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将越来越明显。三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滞后。受限于细碎化承包经营模式导致的耕地集中连片困难、跨区域多主体土地经营流转协作成本高导致的规模化生产较难推进,再加上现有农技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基层服务机构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土地集约化规模发展对一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尚未构建在产业规划、品

26、牌策划、市场营销、加工存储、信息化等方面的新型服务组织和体系,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存在一定不足。(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县域支撑不足县域是我国治理的重要地域空间,是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区域、先行区与突破口。2022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然而,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在具体推进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县域人力资源稀缺。目前,国内人口流动趋势仍然是主要朝“珠三角”“长三角”等大中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迁移,广大中西部以及东部部分县域城市面临人口流

27、失压力,叠加未来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县域高学历人才资源的相对匮乏,制约了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二是县域资金投入不足。从财政投入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农村土地要素增值主要用于城市建设,直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较低,城市融合发展主要靠基层政府财政投入。但目前县域层面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薄弱,难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保障充分投入;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目前涉农产业生产率较低、规模效益难以发挥、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较低,导致资本收益率低下,无法对社会资本产生足够吸引力。三是县域土地要素支撑不足。除乡村空间利用问题导致宅基地闲置和浪费的问题外,县级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和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有限,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的

28、用地供给不足,难以支撑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四、实践进路针对以上堵点,本文认为应当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为核心举措,以推动现代化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为关键手段,以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投入保障为必要措施,以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县域支撑为重要基础,从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赋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一)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破除制约城乡要素高效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是推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举措。一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33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加快破除制约城乡劳动力和人才自由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畅通城市

29、人才入乡和农民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151进城通道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对与户籍关联的管理和福利制度体系进行改革,促使进城务工人员更好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浪潮中。二是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用地支撑。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释放存量土地资源要素价值。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乡村多元化发展模式,统筹推进“三变改革”(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确保农民共享增值收益。三是要促进资金投入融通,完善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保

30、障机制,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关产业平台和城乡基础设施领域的支持,以财政为引领撬动广大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健全乡村金融市场,强化政策性与开发性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领域的支持,创新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供给精准性,拓展城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融资渠道,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对城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予以资金和技术支持。四是要强化新兴要素入乡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新技术、大数据、公共服务等新兴要素在推动城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催化剂作用。破除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科技企业跨界经营以及校院地企合作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31、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与产业化应用。(二)推动现代化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化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建设是持续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手段。一是要以人口结构转型为导向完善乡村空间治理体系。赋予乡村居民更多的空间处置权等,调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多元主体参与的凝聚力,积极应对乡村地区“不留人、不养人”的发展困局;二是以土地利用转型为导向完善乡村空间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推动乡村空间有序、高效、生态化开发利用的制度体系,对宅基地、农用地、生态用地和污损废弃工矿用地等强化开展整治工作,实现放活乡村土地经营模式、完善土地利用价值分配机

32、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三是要以产业发展转型为导向完善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通过供给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软环境为城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保障。一方面,对以乡村废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等部分低效和不合理乡村用地展开治理,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足够产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以乡村生活空间有序化、生产空间高效化、生态空间清洁化为目标,打造乡村空间综合治理体系,为乡村地区凸显乡村资源非农价值、开展多元化产业经营、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三)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投入保障进一步优化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投入支持、引导要素资源配置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健全适

33、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支撑体系是推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是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持续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投入的比例,优化农业农村投入结构,将更多的政策资源用于支持现代农业领域;二是优化农业补贴方向和重点领域,将资金资源更多转向与现代农业相关的规模化经营、生态保护与绿色生产、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创新涉农信贷产业和服务,强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保障,发挥好农业保险的积极作用。引导信贷资金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领域,开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专属金融产品。完善金融创新支农体系,建立差异化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丰富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保险产品,健全保险产

34、品理赔机制,构建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和互助性保险为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发挥好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52代化产业体系中科技创新要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一方面,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围绕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重要领域和重大瓶颈问题,抢占世界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坚持并强化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做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科研成果转化,走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好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中“政产学研用”各个主体的角色定位和相应职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办法,建立健

35、全引入第三方市场主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制度体系,打造以科技创新要素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四)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县域支撑筑牢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素市场根基,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县域支撑是推动以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县域人才回流。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发展契机,以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为切入点,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水平,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更大就业发展空间,推动县域经济实现就业导向型、多元化、健康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吸引劳动力回流就业。二是完善县域财政体制机制,拓宽投入资金来源。一方面,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地

36、方资金使用自主权,提高一般转移支付比例,完善基层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提高财政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资金,引领县域层面生产要素集聚,培育示范经济强村,通过提升农民财产性收益水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资本投资回报率,激活市场活力和发展积极性,为县域层面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要素市场支撑,从而更好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参 考 文 献 1宋洪远,江帆,张益.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改革的成就和经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3(3).2刘守英,龙婷玉.城乡融合理论:阶段、特征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22(3).3习近平.

37、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21(21).5韩保江,李志斌.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挑战与路径J.管理世界,2022(11).6方创琳.城乡融合发展机理与演进规律的理论解析J.地理学报,2022(4).7黄汉权,盛朝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演进规律和构建途径J.中国软科学,2023(10).8张于喆,郑腾飞,盛如旭.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问题及路径J.开放导报,20

38、23(5).9徐金海,夏杰长.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J.改革,2023(8).10张军,石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阐释和实践方针兼论上海的探索实践J.新金融,2023(3).11刘志彪.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地位、建设内容、主要挑战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2林善浪.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和重要路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5).13贺灿飞,李志斌.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高质量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23(2).14李娅,侯建翔.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政策概念到理论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23(5).15王云鹏.现代化产业体系

39、的理论构筑与实践策略J.江苏社会科学,2023(4).16陈英武,孙文杰,张睿.“结构-特征-支撑”:一个分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框架J.经济学家,2023(4).17习近平:贯彻党中央精神不是喊口号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 偲Empower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Logic,Challen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He Canfei&Gao Yua

40、n&Li Zhibin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aterial and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for a modern country,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This is achieved through various means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41、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facilitating the integrated growth of urban and rural industries,ensuring the seamless movement of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area.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industr

42、ial system and better empowe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dustries,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most critical practical obstacles,which are the limited flow of urban and rural factors,in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ural space,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and insufficient

43、support from county governments.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the paper correspondingly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f breaking down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hat restrict the flow of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rural spatial governance system,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es,and strengthening support from county gover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Key Word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