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_刘强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77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_刘强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_刘强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_刘强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刘强勋刘宇杰卜爱丽【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要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密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智慧和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前进力量,要读懂红色文化“精神密码”,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要在提升教育效果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创新传播方式,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有吸引力”的新媒体传播,开发“有吸引力

2、”的文创产品。要教育引导到位,完善分众分层教育机制。要提升人员素养,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稳定化。【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作者】刘强勋,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222。刘宇杰,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人文教育中心)学生。山西太原,030006。卜爱丽,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22)06-0056-0007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生命源泉。红色文化继承与发展了中华

3、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中国实践,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利于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因此,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坚定公众理想信念、树立文化信心、增强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批判各种谬误,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共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解读红色文化“精神密码”: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一)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密码红色文化蕴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码,其内含的团结奋斗精神元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谓是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

4、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鼓舞激励各族人民群众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化资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红色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公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将进一步增强,能够使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典型案例调查研究”(22FMZ020)。5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二)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智慧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要使红色文化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相辉映,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智慧充分彰显。红色文化之所以

5、得到人们的认可,因其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通过红色文化引领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增进“五个认同”,能够有效推动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向前。红色文化积淀着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充分体现,标识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红色文化自开始就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将其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不竭动力。(三)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前进力量红色文化资源是各族群众前行的“航标灯”,激励各族群众砥砺前行。红色文化资源中有很多广为人知的榜样存在,其事迹可谓感天动地,促进了

6、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胸怀各族群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涌现出很多优秀共产党员和英雄人物,这种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是时代的楷模,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各族群众不断努力奋斗。如广西百色的壮族姑娘黄文秀,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以秀美人生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是各族人民的好女儿、好榜样。先进典型以模范行为诠释、践行和传承了红色基因,必将激励更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要将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

7、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各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讲好红色故事、补充红色营养、注入红色血脉,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决胜未来的底气、冲锋陷阵的勇气和改天换地的志气。二、提升教育效果: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增进“五个认同”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传承了红色基因,增强了民族共同性。1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奋斗的精神食粮,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有利于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一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要认同伟大祖国就必须增强爱国主义,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各民族红色文化

8、包含着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红色遗迹、红色故事、红色文艺作品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3可通过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等理念,增强各族群众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高度认同,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二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休戚与共,在国家发展的各阶段过程中,将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全方位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不断增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以“中华民族”为题,阐明中华民族由中国各民族组成。41988年,费孝通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5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过去,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便逐渐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随之跌到谷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使中华民族更加自知、自信,认识到只有自立自强,汇集起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力量,才能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三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是铸牢中

10、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6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并行不悖的。文57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自信,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7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精心培育红色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体现时代性,从中传承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1、的应有之义。8各族群众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在耳濡目染红色文化的熏陶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四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红色文化凝聚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红色文化所锤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共同构筑了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印证了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

12、民、力量在人民,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牢固树立鲜明导向,要主动关注和回应公众关切,强化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人民群众始终把各级党组织当作“主心骨”。要推进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为各级党组织“强筋壮骨”。通过“党建+生态”“党建+环保”等模式构建红色党建绿色防线,通过“平安建设”等加强红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用红色党建激发其他组织新活力,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唤起、重现、固化和刻写等方式,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使公众更加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五是

1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历史一再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和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的成立,有效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权利,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进入新时代,各族群众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红色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绽放出中国特有的风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可有效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正确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各族群众体会到社

14、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二)助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是红色文化唤醒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自觉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讲清楚红色文化曾经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在革命战争年代,各族群众都积极参加人民武装斗争,各民族不分你我,相互交往交流,有些少数民族先进分子后来成为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人,共同为打赢战争而努力,比如广西壮族的韦拔群,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3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蒙古抗日游击队;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成立了回民抗日骑兵团。在抗日战争中,各民族都涌现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各民族群众发扬团结一致、同仇敌

15、忾,顾全大局、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等精神,最终迎来抗战胜利。进入新时代,各民族将红色文化资源带来的精神力量继续发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帮助。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对口支援、精准扶贫等各种政策措施的实施,增进了各民族民生福祉,促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大势,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表明各民族群众都能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能够让各族人民更加包容和团结,从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自觉行动。二是红色文化增加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广泛性。在全国,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物业、红

16、色旅游等越来越多,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寨、一个社区都可以用共同的红色文化加强交流,各民族间风俗习惯上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越来越58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深入,各民族群众共居共事共乐,交往交流交融变得更加广泛深入。新时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向更广领域纵深推进,在文化交往交流方面,各族群众互相欣赏、互相借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社会领域交往交流方面,各族群众和睦融洽、真情交往,“三个离不开”更加彰显,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能够鼓舞和激励各族群众自觉投身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洪流之中。红色文

17、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加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广泛性。三、创新传播方式: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吸引力(一)开展“有吸引力”的新媒体传播一是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可建立线上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艺术展览馆等,弥补因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的现实短板,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范围,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坚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理论与新媒体前沿技术的有效融合,使公众能够在虚拟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实现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融合体验,提升教育的效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8、教育网络建设仅依靠学习强国、红色网站等专属网络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要将红色文化基因散到网络的角角落落,在网站中开辟教育专栏、微视等特色区域,搭建全覆盖、有重点的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目前,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和互动性更加凸显,要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既重内容又重形式,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撷取典型人物、故事和片段,从中提炼能够传承的精神内容,提升公众的接受度。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内容进行加工,将其制作成短视频、微小说等,让短小精悍、生动感人的红色文化作品呈现给公众,推动公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二是加大红色文化传播力度。要分批次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储存,这是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基础;要

19、搭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使红色文化资源“串点成线”,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红色基因库”。新媒体传播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资源的基因密码,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现代传播方式下的传承与创新。新媒体传播调动了公众能动性,优化了公众沉浸式体验,使公众对红色文化认识更加深刻。可发挥好新媒体的优势,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广泛传播,制作一系列高质量的影视、动漫、游戏等作品,比如广西可以地方特色影视作品红色传奇 血战湘江等为基础,将英雄故事、人物立体化、生动化,以最受欢迎、直观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淋漓尽致展现,使公众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中提升精气神,发挥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力量,使正

20、能量萦绕网络空间。鼓励公众通过开展直播、短视频大赛等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在活动中让红色文化在群众心中激荡,让公众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红色文化,从而加深公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增强公众的历史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二)开发“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一是重视红色文化文创产品的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红色基因,由于公众已经习惯于从新媒体中汲取知识,所以红色文化资源必须融入新媒体传播中,在新媒体呈现红色文化教育产品,才能有效传播好红色文化。红色文创产品符合公众的需求,其蕴含的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通过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能够促进红色精神传承,创新纪念品形式,实现红色基因的巧妙传承。二是开

21、发各种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要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特点,从公众普遍的审美需求出发,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设计出有红色文化元素的服饰、帽子、手机壳、箱包、台灯等系列文创产品,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精神滋养。在旅游景区,这些产品备受公众欢迎,说明红色文化很有吸引力。红色文化资源既有历史价值,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红色文化文创产业相结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一个新的场景,进行深度挖掘,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属性,寓教于乐,传承好红色基因。959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四、教育引导到位:完善分众分层教育机制(一)完善分众教育机制一是注重教育

22、对象的差异性。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教育对象的分布范围来看,有学校范围的小学、中学、高职、大学和党校等;也有社会范围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等,从身份上看,有学生、老师、公务员、工人、社会人员等,较为复杂;从地域范围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不单单是民族地区的事,中东部地区要与西部地区联合发力,共同推动;从涉及人群来看,不但包括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我国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都有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义务和责任。要把握不同对象的思想认知水平和价值诉求等具体情况,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而精准施教。二是多措并举提升不同受众的认同

23、感。要结合群众诉求,将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要与不同受众的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场域相结合,在传播红色文化与公众生活中找准契合点,彰显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用不同受众群体都可接受的言语方式,突破传统的理论灌输、说教模式,引导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认知上感悟、感情上认同、实践上践行。(二)完善分层教育机制一是应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需要统一教材、统一实践,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价值诉求等差异,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过程中呈现循

24、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如对小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较低,可以采取比较直观的图文并茂讲故事、参观红色文化博物馆等方式以及利用升国旗、重大节日等时机进行教育,让其能够更加容易掌握教育内容;对于中学生,其认知水平提升,可以通过理论授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红色书信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10让他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可以运用抽象的理论,挖掘优秀抗战爱国歌曲的当代价值,11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通过专题讲座等,加深大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总之,对于大中小学生,应根据其身心特点确立教育内容,确保教育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与之相适应,使红色

25、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下贯通、前后相继。对于广大基层群众,则要求教育内容生活化,使“大道理”在“小叙事”中深入人心。二是内容要与时俱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的全过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在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庆典、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庆典、湘江战役周年纪念等时机就教育内容进行适时更新和丰富,实现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五、提升人员素养:确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稳定化(一)提升教育者素养一是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事业离不开人才保障,红

26、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既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者”,才能提升“传道”效果。首先要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红色文化资源属意识形态范畴,需要各行各业的人都能接受,因此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各学科专业人才在理论和实践中予以践行。要培育能“接地气”的红色实践传承人才,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彩故事,引领各族群众争做推动新时6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促进者

27、、守护者。要注重通过红色文化理论联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发动群众,要通过示范引领、言传身教引领各族群众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优化传播模式,增强互动性、趣味性,而不仅仅是天马行空的“言传”。二是优化评价和管理。评价是“标尺”,更是“指挥棒”,要努力构建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党员干部等是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主体,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管理非常关键。评价的“尺子”歪了,教育质量势必不佳。要丰富评价内容,设置科学的分类分层次评价模式。通过有效评价优选一批能力强,深入了解教育内容的教师、党员干部等作为“师资”;鼓励师生、党员干部和群众打成一

28、片;注重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教育引领公众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打造新格局,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二)提升红色文化企业人员素养一是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推动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营业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筑牢“根”和“魂”的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带来的力量凝心聚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发展的根扎深、基夯实、魂铸牢,把红色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熔铸到企业红色文化建设中,注重地方特色,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不断夯实企业砥砺奋进的思想基础,确保红色文化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9、、推动工作,让红色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资源,用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推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二是提升红色文化企业从业者素养。党建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有利于各岗位工作人员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理想信念是企业职工的“红色钙质”,有利于各岗位工作人员实践中养成自觉践行红色文化理念的良好品质,红色基因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素养。要开展红色主题培训、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红色融旅等建设,通过红色文化提振从业者思想觉悟、职业精神,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生产力、战斗力。通过提升红色文化企业从业者素养全力打造运营的新支撑点和增长点,加强红色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切实将企业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红色文化企业发展的制胜优势。(

30、三)激发受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在铭记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红色资源价值的关键是能带给我们思考和精神滋养,能补我们的精神之“钙”,要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回望峥嵘岁月、感悟历史巨变,红色文化资源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匪浅,传承好红色基因,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启迪智慧、推动中华民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百年筚路蓝缕,百年接续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赶考”的任务仍未结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要挖掘红色记忆、传递民族情谊,讲述红色历史、凝聚民族情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提高公众政治素养,确保全过程、立体化融入;要增强公众的辨

31、别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公众血脉,培养新时代接续奋斗者、辉煌历史书写者。二是在红色文化认同中推进各民族共创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是增强红色认同的重要体现,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五观”,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创建中运用多种举措、载体等促成红色资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度融合。红色文化资源源自国情,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选树一批示范点,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找准公众心理契合点、民族情感共

32、鸣点、切身利益结合点,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有声有色、有里有面、有形有实地。要常态化讲好红色文化故事,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用心讲好红色文化故事,通过红色文化资源促使各族人民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使其成为全社会主流价值观,共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261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第6期(总第168期)参考文献:1李维军,杨丽.红色文化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向度解析 J.广西民族研究,2020(2).2杨军,朱颖芸,韩春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万秀村为例 J.原

33、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5).3卞成林.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4张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N.中国民族报,2020-01-07(5).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6郝时远.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7卞成林.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8李资源,向驰.中国共产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作用 J.中南民族

34、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杨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0刘亚琼.从红色书信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J.传承,2022(1).11曹高产.优秀抗战爱国歌曲的当代价值与启示基于歌词角度的分析 J.传承,2021(4).12卞成林.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J.社会科学家,2020(5).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PAH OF INTEGRATING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CONSOLIDATING OF THE SE

35、NSE OF COMMUNITY FOR THECHINESE NATIONLiu Qiangxun,Liu Yujie,Bu AiliAbstract:It is the main line of the partys ethnic work in the new era to consolidate the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We should use the red culture to cultivate the soul,inherit the red gene well,and let the consciousnes

36、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rooted in thesoul.Red cultural resources contain the spiritual code of the unity and struggle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great wisdo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and the forward force of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sp

37、iritual code of the red culture and absorb the strength of progress in inheriting the red gene.Also,we should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effec,enhance the fiveidentities,and facilitate the exchange,communicate and integrat

38、e of all ethnic groups.We should innovate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promote the integrating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education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carry out attractiv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and develop attractive cultural creation products.Education and guidan

39、ce should be in place,and the focus and hierarch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d.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and ensure the stabilization of that integrating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education of the consolidating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Keywords:red culture;red gene;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five identities责任编辑:农世杰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