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72506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职语文高一上期末复习(文言文)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荀子在劝学中,引用君子的话,开门见山,提出要不断学习的中心论点的两“ ,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2. 荀子在劝学中,用“青出于蓝”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3. 荀子在劝学中,用“冰寒于水”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的三句是:“ , ,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4荀子在劝学中,用“以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学习对于人的巨大改造作用的三句是:“ , ,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 5. 荀子在劝学中,用树木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可以使人产生本质变化的三句是:“ ,

2、,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6. 荀子在劝学中,用“金”“木”作比,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发生根本变化的两句是:“ ,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7.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论语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两句论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 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望远的比喻,说明学习的效果的两句是:“ ,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 荀子在劝学中

3、,用登高招手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11. 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12. 荀子在劝学中,用车马助行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13. 荀子在劝学中,用借助船只能够横渡江河的比喻,阐明借助和利用外界条件的重要作用的三句是:“ , ,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14.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非与众不同,而能成为君子,是因为立于善于

4、借助学习以获得各种知识的道理的两句是:“ , 。”(君子性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15.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土成山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16. 荀子在劝学中,用积水成渊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17.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积累善行能够成就美德,使人达到极高的思想境界的三句是:“ , ,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18. 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19. 荀子在劝学中,用细流成海反面设喻,论述学习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5、,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20.荀子在劝学中,用骏马、劣马正反对比设喻,论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四个句子是:“ , ; , 。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21. 荀子在劝学中,用雕刻为喻,正反对比,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四个句子是:“ , ; , 。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2.荀子在劝学中,用蚯蚓为喻论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五个句子是:“ , , , ,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23. 荀子在劝学中,用螃蟹为喻反面论述学习不能浮躁的三个句子是:“ , ,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6、2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一点。(学不可以已) 2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观点相同。(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26.荀子在劝学中,与其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1以吾一日长乎尔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2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且知方也3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5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7 夫子哂之。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10“率尔

7、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侍坐练习题答案1D(A乘chng,B相xing,C靡m)2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3D(“为”均作动词用,治理;“之”均是代词,但前一个意思是“这些事”,后一个意思是“诸侯”。)4C(介词,因为;A动词,用,做;B介词,用;D句中语气词,可不译。)5B(为什么;A什么;C与“如”连用,意思是怎么样,如何;D什么。)6B(形容词作名词用,其余三项均是名词作动词。)7C(介宾短语后置,其余三句均是宾语前置。)8C(曾皙没有用理性的语育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

8、的和乐景象。在他那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9D(D项概括的是冉有的回答。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10能出车千乘的诸侯国,迫近强大的邻国,再加上国外有军队侵犯,国内又有灾荒,我治理之,等到三年后,可以让百姓有武勇精神,而且懂得道理。不敢说我能做这些事,只是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的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和诸侯间会晤时,我希望能穿着礼服,戴上礼帽,做个赞礼的人。曾皙鼓瑟正近尾声,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回答道:“我的不同于他们三人的善言。”暮春的时候,春天的衣服已做好穿上,成年人五六个,小孩六七人

9、,到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乘凉。10D。孔子、孟子出生相距近二百多年,不可能成为师生。 11B诗经采薇1、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参考答案(一)前置作业2、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诗句:“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略)(

10、二) 基点知识预习自测(1)通假字“莫”,通“暮”,年末 “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华”,通“花” “棘”,通“急”,紧急(2)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 名词作状语,每日(3)启居 古义:古人坐时,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 今义:启发;居住君子 古义:将帅 今义:人格高尚的人小人 古义:士兵或地位低的人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4)(三 )重点精讲1、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读

11、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2、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课后巩固训练1D;2C;3C;4D;5(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

12、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2)雄性的鸟兽 牝 牝鸡司晨、牝牡骊黄 牡牝不分。(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静女1搔首踟蹰 2爱而不见 3静女其姝。静女其娈 4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两首静女归纳练习答案一、实词1.静女其姝 静女:文雅的姑娘。其姝: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2.俟我于城隅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3.搔首踟蹰 踟蹰:亦作

13、“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4. 静女其娈 娈:美好。5. 贻我彤管 贻:赠送。6. 彤管有炜 彤管:红色的管萧。管,有人说是茅草。炜:鲜明有光的样子。7. 说怿女美 说怿: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8. 自牧归荑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荑:初生的茅草。9. 洵美且异 洵:的确,确实。二、通假字1.爱而不见 爱:通“薆”隐藏,遮掩。 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2.说怿女美 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女:通“汝“,你。3.自牧归荑 归:通“馈”,赠送。4.匪女之为美 匪:通“非”。 女:通“汝“,你。三、1.诗 汉 305 风 雅 颂

14、2.四言 隔句 重章叠句 反复咏唱 现实主义四、B A B C B D C五、1.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此题为开放式问题。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子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又迟到的内疚感。 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捉摸不透,也让读者捉摸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遐想。 3.既表现男子心神不宁,也写出对静女的痴情迷恋。 4.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又增强

15、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5. 静女是一个美丽调皮的恋爱中的女子形象。 6. 彤管是爱情的信物,也衬托了女子的美好。 7. 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男子如赴约会,恋人起初故意藏起来不见,惹得男子抓耳挠腮,这个情节活泼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答案一、文化常识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黄帝 到 汉武帝 时共约3000年的历史,鲁迅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体例包括 本纪、 世家、 列传、书、年表等五部分,共130篇。作者司马

16、迁,字 子长 ,是 西汉 伟大的 史学家、文学 家 思想家。2、本文依时间顺序写了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3、请在本文中找出五个至今仍常用的成语或熟语: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怒发冲冠 布衣之交 刎颈之交 。二. 字音:1.臣等不肖( ) 2.刎( )颈之交 3.广成传( ) 4.缪( )贤舍人 5. 相如虽驽( ) 6.使人遗( )赵王书 7.睨( )柱 8.秦王不怿( )9.就汤镬( ) 10.渑( )池 三、文言知识整理:1.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加点并解释词义。可与不 (不,通“否”, 用在疑问句中。)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如有司案

17、图(案,通“按”,察看。)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 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并注明活用类型及词义。 (1)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 (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 (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 (衣,名词作动词,穿)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2)名词作状语怒发上冲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而相如廷斥之(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

18、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结束;使回去) 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使动用法,逼迫)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后)3. 一词多义 (1)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 (3)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19、依靠)何以知之(凭借) 以空言求璧(用,拿)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表目的,用以,用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4)徒徒见欺 (白白地)徒以口舌为劳 (只,只不过) 徒慕君之高义也 (只是)(5)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6)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表被动)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接见)(7)乃今君乃亡赵走燕 (语气副词,表加强判断语气,可译为“却”)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8)孰 惟大王与群臣孰计之(仔细)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谁,哪一个)(9)为 拜为上卿(做,担任)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认为)相如

20、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作)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结交)秦王善为秦声(演奏) 秦王为赵王击缶(替)(10)计计未定(计策)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11)遇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见面 )不如因而厚遇之(款待,对待 )(12)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动词,回头)顾吾念之 (只是,不过)(13)请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请求) 臣请完璧归赵 (请允许我) 4. 古今异义 (1)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亲及外戚 今义:仅指外戚(3)请指示王古义:指出,给看今义:上级给下级的命令(4)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

21、发展进步,向前行进(5)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古义:扬言 今义: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6)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按事物的发展推测必须会导致(某种结果) 古义:形势、一定(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侍从 今义:左和右两个方位(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遵守约定 今义: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5. 注明下面各句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一般句式标识为“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且相如素贱人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被动句,“见”、

22、“为所”徒见欺 而君幸于赵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使不辱于诸侯(3)定语后置句 求人可使报秦者(4)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5)状语后置以勇气闻于诸侯 故燕王欲结于君拜送书于庭 设九宾礼于廷六、固定用法: 1. 奈何:对怎么办? 不予我城,奈何? 2. 孰与:和相比,哪一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 何者:这是为什么? 4. 所以:所的原因,所的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7、(1)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2)就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4)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通过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谢罪,说:“我这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