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72481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课程名:人文地理野外实习Human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论文题目: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 首都计划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 首都计划是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编制的建设首都的纲要。承担起复兴中华重任的国民政府,对于建设首都南京极其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负责此事。首都计划博采中外先进规划理念,对抗日战争前南京的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对当今南京的城市规划也能带来一定的启示与思考。一、 概况首都计划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城市规划。自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来,

2、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国民政府对于首都南京的建设就非常重视,1928年设南京为特别市,同年1月由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亲自负责的首都建设委员会成立,下设部门“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由建筑界巨头林护之子林逸民担当主任,推动国都规划设计。1929年12月,编纂历时一年多的首都计划正式由国民政府公布。首都计划中提到“此次设计不仅关系首都一地,且为国内各市进行设计之倡。影响所及至为远大。”、“全部计划皆为百年而设,非供一时之用。”,由此可见,首都计划的提出不仅是为了指导南京的规划建设,而且预想成为全国城市规划的指导方针;同时它也明确提出,该规划放眼未来,尽管现在看来,它其实没有能够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在当时的

3、那种社会背景之下,能够有这种长远规划的远见卓识,已经是难能可贵。截止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由于资金、政治等问题,原计划在1935年就将全部完成的规划中,还是有不少的部分,例如中央政治区等没有能够实现。但是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与功能分区等都是在这一规划中奠定的,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也这样评论:“南京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标准、采用综合分区规划的城市。”,另外我还注意到,尽管当时委员会中不少人员均为留欧、留美人员,长时间接触西方规划思想,同时悉心参考了美国设计师墨菲、古力治等人的意见,但是整体规划还是本着“用材于外”的原则,彰显出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特征,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辉与融合,这也值得

4、当今盲目套用欧美设计经验的国内设计师学习参考。当然,首都计划最值得称赞的地方还是它在规划理论与方法上确实在当时国内城市规划中开辟出了新的道路。除了它宏观上采用欧美模式,微观上采用传统形式之外,还在国内创造性地提出了同心圆模式,引进了环形放射、林荫大道等先进道路系统。在建筑形式中更是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光大,除了南京的中山陵依据该理念建筑外,在上海、武汉等城市依然可以见到受到该建筑理念影响的建筑物。我将通过南京现状分析与未来预估、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资金筹措与分期实施这五个方面,联系南京城市规划现状与首都计划中的不足,分析其对当今南京城市规划的启发与思考。二、 南

5、京现状分析与未来预估方面1、 南京史地概略这个部分中,该书首先对南京的历史进行了概述,主要是分析了南京作为国都的条件,着重强调了南京的政治地位以及军事地位,这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定位方面。该书既然是作为一本首都的规划,便在书头就提出了南京成为首都的优越条件。接着是对南京地理现状的概述,其中所占篇幅最大的是交通方面,该书对于南京的水陆交通以及经由上海的国外航线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且明确提出南京是当时全国的交通中心。另外我还注意到了一点,在地势方面,还有与日本神户的比较,可以想象当时规划者一定参考过日本神户的规划。2、 南京人口预估在首都计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人口预估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6、“盖街道之如何开辟,港口之如何规划,电灯、自来水之如何设备,疆界之如何划分,以及其他各端,无一不有关于人口之数量。”,所以在首都计划计划部分是先从人口预估开始的,而且在该书的人口预估中已经提出了类似于人口流动机械增长的概念,所以它在人口预估中是从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方面去考虑的。为了追求预估的准确度,该书参考了历来全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同时从治乱情况、卫生情况等方面对于这些数据进行了谨慎的甄别,同时也对近来进入南京海关的人口进行了统计。但是限于当时科技水平,该书在当时就对未来百年的人口进行了预估,因为过远的未来存在太多不可知因素,又不可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如未来的医疗水平),尽管给出了严格

7、的公式,但是还是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如果按照其所给的人口预估结果,截止2000年,全国人口方才达到4.75亿左右,(如图1所示)这显然与后世人口的增长是不一致的。这也从一方面提醒现今的人口预估工作者要将人口预估的未来年数控制在低数值,同时每隔几年就要更新预估结果,以适应越来越频繁的规划修改要求,因为如果一味套用过时的、太过长远预估的数据,就会发生人地关系紧张等问题,直接影响规划的实施效果。但是首都计划在人口预估方面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除了以上提到的地方,我发现该书还对于欧美等国家的城市数目以及人口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国情,还专门列出另一个亚洲人口大国印度来比较分析,试图保证其

8、提出的人口预估公式的科学性。撇开预估结果不谈,这种博采众长、虚心向外学习的谦虚姿态就值得当今国内不少浮躁的城市规划工作者认真学习。图 13、 首都界限这一部分就是现在城市规划中对于规划界限的划分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出的界限划分的几个原则:一、利用天然界限;二、易于防守;三、预备将来发展;四、地域整齐适度;五、避免将来纠纷;六、利便市民游览。这些原则基本是从便于行政管理的角度提出的,同时研究了欧美部分城市拟定面积过少引发的各种问题,在这一部分为南京未来的发展预留了空间。在这一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城市最佳为浑圆形状,界限不宜为参差犬牙状,从这些角度上就可以看出该部分规划是为了行政上的便利,在这基

9、础上再考虑交通和游览方面的便利。(如图2所示)但是比较该规划拟定的南京边界和现在南京边界便可以发现该规划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太过追求圆形形状,在规划过程中忽视了居民情感因素等方面,显得比较呆板,另外在不少方向以山川为界,这就很可能在未来限制这座城市的发展,但是这也是跟当时军事防御需要以及没有引进卫星城概念有关。总而言之,能够在当时明确地根据城市职能划分城市边界,预想发展成环形城市,预留未来发展用地,已经很不容易了。图24、 建筑形式方面因为这一部分关乎对南京未来建筑的预估,所以放在这里现行讨论。当时的南京建设可称方兴未艾,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不仅可以美化首都,而且可以为全国的其他城市起到表率引

10、导作用。在这一部分,该书明确提出了建筑形式选择的四大原则,一是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二是配色悦目;三是保障充足的光照和空气;四是可伸缩便于分期建设。在建筑中保障光照和空气流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一步,它们保障了人类正常的健康卫生需求。在这四大原则中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持发扬,放眼当今则是遍地的欧美风格建筑,缺失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奇形怪状、不登大雅之堂的建筑更是成为了国内网民吐槽的对象,影响了城市形象。国民大都是考虑传统建筑思路太过陈旧,不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城市,但是在首都计划中很明确地提出了外用中式,内采西式的方法,博采众长,因为传统建筑文化中还是有很多名族瑰宝的,不应该

11、轻易抛弃。另外,现今国内大量建筑在颜色采用方面太过庸俗,甚至让人作呕,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美观,应该采用和谐的颜色搭配方案。最后,现今国内有很多为了扩建而大肆拆迁的做法,既浪费经济,又影响美观,如果像该书所说,提高建筑的伸缩度,一方面可以便于经济能力不够的部门分期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预留空间在后期对于建筑进行扩建。现今的规划者确实应该汲取这一方面的智慧。三、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方面1、 公路系统在首都计划中,已经将全市道路系统明确地划分为干道、次要道路、环城大道、林荫大道、内街五种,唯一可惜的是首都计划中道路系统说明图散佚了,我们不能准确一览其规划内容,只能从文字叙述方面对其一窥。在干道方面,该书明

12、确提出了干道建设标准:以正直为主、转弯顺易、贯通全市重要地点。根据其文字说明,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南京的干道系统大致呈现“”型,一是西北东南方向的道路,即现在的中山北路;二是南北方向的道路,即现在的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三是东西方向的道路,即现在的中山东路。现今南京的主干道系统便是当时奠定的,同时这种干道系统也促成了现今新街口与鼓楼附近的繁华,可见该系统的成功。在次要道路方面,该书明确提出其作用在于便利交通以及划分房屋段落。并且它根据道路服务对象的不同,从商业区道路、新住宅区道路、旧住宅区道路三方面进行分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建设道路,提升周围地价以从中获利的理念,这与当今开发公园

13、、开辟地铁线路以提高房价的做法大同小异。在环城大道方面,则是惊人提出了以南京城垣作为“环城高架”的规划建议,(如图3所示)且不说城垣有残损部分,城垣本身宽度不定,明朝城砖历经数百年风雨,早已起伏不平,难以行车,而且这种行车也是一种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另外在城门处设计上下高架的道路也是对历史文化景观的一种极其野蛮的破坏。但是从好的方面来说,当时政府考虑当时经济情况,没有盲目大修高架桥,这与当今很多城市跟风建设高架桥,追求面子工程,实际没有达到经济的通行量的行为相比,还是值得称道的。图 3在林荫大道方面,首都计划在全国规划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这一概念。按照规划,沿秦淮河和沿城垣边将建设景观性的林荫大道,

14、增加其周边游览价值,(如图4所示)而现今秦淮河和城垣周边除了部分历史街区保护起来了以外,不少巨大的商业建筑和居民楼极大地阻隔了景区游客的视野,影响了这些景区职能的体现。图 4在内街方面,提出将不宜放宽的道路改为步行街或单行道的做法,同时不允许居民向内街开辟大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交通对居民的影响,这与当今街区规划的理念是相同的,另外车辆限行的理念也已经出现了人车分流理念的雏形,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所谓“三分靠规划,七分靠施工”,而当今在规划部分对于施工部分则明显不如首都计划如此细致,该书在道路规划部分还后附了路面施工说明。同时在当时已经提出了预设下敷管线空间以免日后频繁开掘,而直到现在也有大量城市

15、急功近利,日后频繁开掘,大大影响了交通,这种理念值得好好实践,而不是沦为空谈。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部分甚至对于道路施工之后道路的清理部分都做出了详细的交待,而当今城市每遇道路施工,便是尘土飞扬,周边居民也自然怨声载道,倘若在规划中便从环境等方面向施工方提出要求,情况必会改善。同时,规划方与施工方理念一致,统一管理的要求,既提高了施工质量,也方便了事故问责。2、 公共交通方面在考察过欧美公共交通之后,首都计划还创新地提出了公共交通的概念。在评价了诸多公共交通方式外,指出地铁耗费巨大,电车变通性差,输电线影响城市美观的不足,而提倡使用公共汽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主要手段,并且保障居民步行750米便能抵达公

16、交线路途经的道路。在公交方面,该书提出应由统一公司管理。我认为这样虽然确实可以统一管理,降低运行费用,但是长时间下来肯定会出现垄断的情况,缺乏竞争的话,公交公司的服务质量肯定会下降,当今的南京就几乎由江南公交公司承包了全市的公交线路,旅客投诉服务质量的事件也是屡见不鲜。除此之外,现今很多城市盲目建造地铁,然而乘客量并没有达到开通地铁的条件,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浪费;还有很多城市在地铁建设上追求面子工程,宁可将地铁沿线外出承包,炒作周边房价,就算乘客稀少,也要追求“区区通地铁”或者建设换乘中心,这是违背城市自身发展的一种不可取现象。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时候,对周边进行社会调查来预估乘客数量,是

17、必不可少的。最后,这部分还提出要对公共交通的从业人员严加考核,对从业车辆定期维修,这也是很具前瞻性的。3、 交通管理方面在这一部分,首都计划对交通法规进行了规定。首先是停车部分,在该书中便早早提出了在道路一边划分路边停车区以防止道路拥堵的想法。另外该书还着重说明了商业区建立停车场专门用于停车,同时配备加油、汽修等设施来获得收益的想法,这规划不可不说超前。放眼今日,往往都是没有预先规划好道路的宽度,一遇路边停车便会交通阻塞,加之没有划分停车区,容易造成两边停车,更加限制了行车宽度。尤其是商业区旅游区周边停车难问题尤为严重,不仅滋长了很多黑心停车贩,而且会造成执法城管与停车者之间的矛盾。按照首都计

18、划,在这些容易产生停车难问题的地方可以建造停车房,这便与现今流行的立体停车场非常相似,其实解决停车问题只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遍插立体停车场就可以了。在交通信号方面,该书详细描述了黄灯对于整个交交通管理的提醒作用,该书的信号灯法规已经与今天的大同小异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说明了要根据行车速度来确定红灯时间使得驾驶不感窒碍,其实我认为在当今城市交通信号灯管理应该更加机动,比如在上下班高峰期延长行车主流方向的绿灯时间,有效缓解堵车情况,这便要求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交通实际情况,而不是机械地转换信号灯。4、 水运方面在水上交通方面,首都计划明确提出秦淮河作为游览作用,护城河作为运输作用,同时开辟秦淮河河岸地

19、带作为观光林荫大道,以护城河河岸地带作为货栈。巧合的是,早在首都计划中就提出了在三汊河口地带设置水闸的计划,并且明确提出了水闸对于水文的作用,而现今南京的三汊河水闸是在2005年才建成的,足可见该规划的高瞻远瞩。将货栈建设在河边,减少转运费用,也运用了美国地理学家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同时提出抽取城内下水道中雨水注入,保持秦淮河和玄武湖水位,蓄涵多余雨水的方法。相反当今南京通过注入大量自来水来保持水位,虽然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质,但是浪费了大量金钱和珍贵的水资源,实在不妥,可以净化雨水之后再注入,发挥水系等湿地作为“城市之肺”的本职作用,另外还可以维护其本身的生态系统。5、

20、铁路方面在这一部分,首都计划对铁路线路和火车站的布置进行了说明。该书通过研究津浦线和沪宁线的连接处提出应该将火车站放置在今天的梅园新村附近,(如图5所示)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其东方和北方为紫金山,西北方向是玄武湖,日后如果场站扩大必然会感到用地瘪仄。根据该书给出的铁路规划,西北行的线路必定会经过不宜布置铁轨处,在当时的技术、经济情况下,难以施行;同时东南行的线路需要下穿城墙,也是对文化古迹的一种破坏。至于为什么不将火车站布置在今天的位置,是因为此处已经被规划为高级住宅区。虽然为了城市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规划值得提倡,但是我认为应该先完成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之后再做分区,对着重发展的地区提供更多的交通支持

21、,而不能为了城市少数高级居民的需求而影响整座城市工业动脉交通的规划,这是一种舍大保小的做法。另外该部分提出了货站、客站分开规划以及在客站附近辟出繁华优美的商业区域,在周围设立大剧院以及办公区域。虽然它准确地发现了交通对商业的促进作用,但是没有发现交通对于周边发展的负面影响,例如人流量大造成的治安问题便制约着周边商业的档次提高,将火车站周围建成繁华优美的高档商业区是不太现实的。图 56、 港口方面在这一方面,规划部门广泛地考察了休斯顿、新奥尔良、蒙特利尔等离海稍远的外国港口的现状,以求弥补南京并不亲海的缺陷,将南京发展成世界级大港,提出了筑堤抵沙的方案,同时发扬南京陆上转运能力强的优点,提出将南

22、京港建设在狮子山西侧。(如图6所示)巧合的是,该规划与今南京港位置契合。当时的规划者专门测量了这一带的水深与潮汐情况,谨慎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放在当今城市规划中,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将规划对象的优势尽情发挥出来,而不是仅仅因为其存在的先天不足就扼腕长叹。图 67、 机场方面在首都计划中已经先瞻到了航空业的远大未来。该部分的规划主要集中在了机场的选址方面,提出了红花圩、夹江东岸、浦口沿江三个方案以及小营一个备选方案,并且从各方面仔细分析各方案利弊。其中着重考察了机场选址与火车站、中央政治区的距离,考虑到了陆空联运、便利政治。因为地质原因将夹江东岸排除,潮汐原因将浦口沿江排除后,最终将机场定址在今

23、河西地区,该地现今也是重点发展的地区。该书在机场选址时考虑到机场噪音、机场占地、附近高楼,与当今选址要求无异,同时在航空支线中途预设备降地,也是很先瞻的。但是该规划没有很好地发掘机场周边巨大的经济价值,而选择在周边点缀公园或田地。这样不仅会增加飞鸟撞机的危险,而且也没有注意到航空转运堆栈的需要。虽然当时的理论水平也没有达到发展空港城的层次,但是既然在之前的火车站规划中留心了周边的商业发展,在机场附近设置低矮的货物堆栈也不是不可能。四、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1、 行政区域方面因为当时南京还承担着首都的政治作用,因此在这一方面便需要从中央政治区的规划以及市行政区的规划两方面去分别叙述。其中中央行政区的

24、规划更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整个首都计划的点睛之笔,为其没有能够施行成功而扼腕叹息。中央行政区方面,该书对紫金山南麓、明故宫、紫竹林三个备选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同时参考了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的新建首都,首推紫金山南麓。(如图7所示)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分析了美、英、法、俄、波这五个欧美国家的行政人员与总人口的比例,估算了今后中国的行政人员的比例,如果按照此比例,当今中国应该有70万行政人员,然而现实是中国仅各级政府行政办公人员便有500万之众,财政负担可想而知,冗官冗费的现象非常严重,无怪乎当今城市建设均追求大规模气派的办公场所,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去除繁冗办公程序,缩减行政人

25、员规模非常有必要。该书提出紫金山南麓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空地充足,便于建设;二是位置适宜,交通便利;三是风景优美,便于布局;四是形势先要,便于守备;五是革新鼎故,除旧更新。现在看来该地确实适合于行政区的建设,可与中山陵、明故宫等区域连为一体,风水又佳,唯一不足的是会导致交通阻塞,这也是因为当时远没有出现电子政务,需要通过交通联系来维系政治。另外虽然它考虑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思想,但是在建筑形式上依旧采取中式,采用影壁、重檐歇山顶、攒尖顶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如图8所示)反观现今中国大量行政建筑采用大体积的样式一致的建筑,大量抄袭,庸俗不堪,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美观。图表 7图表 8市行政区方面,该书明

26、确提出市政需要与市民紧密联系,同时显示尊严以便市民注意。因此该书提出两个备选方案,一是在大钟楼,而是在五台山。在规划中,它将市政机关与各种图书馆、博物馆放置在一处,这也与当今市民广场的规划相契合。不足的还是跟中央行政区一样,将行政地点放置在城市交通主干道上,大量的人员流动势必会造成交通的堵塞。另外,该规划中环形围拱的建筑样式,一方面行政部门并不都在同一建筑中,降低了行政效能的同时还浪费了土地;另一方面,这种仿古的传统城市群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定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且略显畸形,远没有中央行政区设计得大气。(如图9所示)图表 92、 住宅区方面在首都计划中的住宅区方面已经能够体现现代文明社会的住宅标

27、准,这在之前的建筑样式部分已经叙述过,不再赘述。现在我们重点研究所谓的公营住宅规划,这就好比现今的保障性住房规划。(如图10所示)该部分说明了这些住房的使用群体是收入低下群体、拆迁居民以及来宁政府职工,收费方面采用低佣金、分期付佣甚至免费租用的方法解决这一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该规划中做了一个对比调查,美国居民在购房上的花销约占收入的10%-20%,中国居民约占20%。而放眼现今,很多来到大城市谋求更多机会的中国人在购房上的花销占到了收入的一大半,现今的购房压力可想而知。但是相反的是,政府并没有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有更大的投入去解决住房问题,很多住房都是千篇一律,影响了城市美观

28、,一些保障性住房甚至工程质量都不达标,而且在公共设施上也总是达不到同档次商品性住宅的配置水平。现在很多城市都有人才公寓之内的计划,用低廉的房价去吸引人才,其实也完全可以借鉴首都计划中的做法,将保障性住房先以较低廉的佣金交付给使用者,然后等到使用者在城市站稳脚跟之后再逐期提高佣金,而不一定要用一次性购买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住房压力,养成他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有利于城市的人口更新。图 103、 工业区方面在这一部分,规划者首先对南京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然后类似于今天的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交通指向型,创造性地将南京的产业进行了分类。在这基础上,根据工业成本,提出

29、将工业区放在今天的河西地区,今天看来,河西地区也是南京市着重打造的一片热土。现在来分析其适宜性:首先,在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对城市的空气污染较少;第二,夹江、长江均可用于水运,便于产品的外运;第三,位于城市的上游,尽管在规划中污染较大的工业布置在浦口,但是造成的水污染对于城市还是有不少的影响;第四,尽管东西向公路便捷,但是没有足够的铁路来支撑工业运输的需求,根据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铁路运输才是工业运输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所谓“所有城市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交通问题”,在交通对工业发展支撑上,首都计划很明显没有达到要求。4、 浦口方面了不起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能够放眼江北,规划将浦口建成一座工业

30、城。按照该规划,将利用津浦线以及浦口港的交通便利,采取土地优惠等政策,将南京主城区的一些重工业布置于浦口,在工业区附近建设公园作为隔离带,然后布置住宅区以及商业区。(如图11所示)另外,这一部分还提出先以下关港辅助浦口发展来防止江北江南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也是当今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例如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在跨江发展中难免会因为政策引导而暂时偏向一侧,但是我认为因为新区的发展一定要有一定的工商业的发展做支撑,当新区的环境变差、人口达到饱和、旧城更新之后,便会出现类似的“再城市化”,居民会重新返回旧城生活。由于地缘感情等问题,逆城市化有一个过程,只要在该过程中一边开发新城,一边注重改造更

31、新旧城,便会有效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当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利用新城承载人口压力、工业建设的同时对旧城更新换代,然后周而复始发展城市才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城市发展模式。图 115、 教育方面首都计划在教育这一方面最为了不起的便是在当时的技术理论条件下就提出了类似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免费教育的概念。规划者在对于受教育者进行了调查之后发现失学人口庞大,因此决心实行免费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在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得出当时国民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在这一部分中明确提出了中等学校必须有大礼堂、实验室、游泳池、室内体育馆、食堂等设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注重的是全面素质发展。而当今,受限于用地,很

32、多学校并不能完全配备这些附属设施,而且很多学校的教学环境确实不适合进行教学活动,比如靠近工厂、靠近菜市场的。他们往往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场所,各种安全没有保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应该规划这些学校的校舍改造或者迁址合并工程,确实有很多学校因为教学资源不够出众而吸引不到多少生源,不仅浪费了大量土地而且学校方面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更好的教学资源,对这些学校进行合理的撤并,还能改良很多学生的教育环境。在大学方面,该书还提出了类似于大学城的概念,规划形成僻静的教学场所。但是它并不是另辟新区,而是注重对原有校址附近在规划上进行保护,这也是受限于当时没有卫星城概念的理论基础的一种想法。6、 公园方

33、面首都计划中的绿化部分是将公园以及林荫大道统而谈之的。按照该规划,南京城将辟雨花台、莫愁湖、清凉山为公园,朝天宫为广场,在新街口、下关港、浦口西北新建公园,保留五台山、鼓楼、北极阁及其以西为游憩空地,其中以五台山为运动场之用。(如图12所示)这些规划内容除了新街口一处外,分别对应着现已建成的雨花台公园、莫愁湖公园、清凉山公园、大桥公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鼓楼公园以及北极阁公园,这是很具前瞻性的,南京现今插花地式的公园系统也是始于当时的。而新街口现今为商业集聚场所,地价高昂,未能辟为公园也是事出有因。林荫大道在之前已经叙述过了,使用林荫大道将公园绿地连缀在一起,形成绿带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城市美观方

34、法。在这一部分的调查中,详细分析了人均绿地面积,比起当今南京的人均绿地面积还要略低一些。其实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可以在城市中发展立体绿化,比如将一些商务办公楼底楼掏空作为绿化,既美观城市、方便停车,还可以抵御湿气,有利通风。图127、 分区条例方面分区需要明确的条例来确定各区域内的建设标准,因此在首都计划中也有相关的部分。该条例将住宅区分为一家住宅、多家住宅和公寓;将商业区分为小商业区(零售商业)、大商业区(服务业和百货商店)、批发商业;将工业区分为普通工业区和重工业区。同时为了使统一区域内的建筑类种,提出了类似于今天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的概念,这也是很了不起的。该规划将南京市分为公园区、

35、住宅区(第一住宅区、第二住宅区、第三住宅区)、商业区(第一商业区、第二商业区)、工业区(第一工业区、第二工业区)。在各个区域的建筑标准中,强调控制公园周边建筑物的高度、控制住宅楼前后的间距,严格控制工业区以减少对于居民的不良影响,对于有修建需求的建筑要求先审查后施工,这与当今的规划法例都是为了谋求和谐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的幸福。而在当今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实际建设与规划内容不符的情况,这便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些喜欢钻法规空子的不法人员一定要严加惩戒,不能让规划法规沦为一纸空文。五、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方面1、 自来水方面 在首都计划中已经对供水方面进行了完整的规划,包括取水、蓄水等部分。

36、首先,它分析了三汊河与秦淮河、太湖、井水、长江作为城市供水来源的优劣,并且最终推荐了长江。现在长江三角洲很多城市都将长江作为自己的水源地,铺设连接城市与长江的供水管道,可以想见当时的规划者是多么有预见。在布置水厂时,该书着重避免工业污染,而将水厂布置在江心洲之北。在当时看来,该规划确实位于工业区上游,但是已经位于工业区边缘,城市稍有扩张,取水点便不能符合要求;另外如果发生什么污染事件,该取水点便无法使用。虽然当时的管道运输条件还没有达到很高水平,但是我认为将取水点稍微南移,同时可以在江北布置一处备用取水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水源需求。该部分接着对蓄水和滤水进行了规划,其中着重比较了各种需水设

37、施的费用,力图将工程费用降至最低。现今一些城市对本来突兀丑陋的水塔进行了美观,有的修建成了高尔夫球形状,美化了城市,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做法。2、 电力厂方面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于电厂选址进行的规划。在电力规划中,首都计划以“顾欲于距首都二百公里之内,觅一水电厂址,殊不可得”为由而确定南京的电力为火电。这是很不科学的,且不说城市的电力组成应该多元化、水电低廉而清洁,尽管当时还没有发展到开辟人工湖提高水位利用落差发电的思想,但是之前既然规划中已经提出要修建水闸,利用水闸发电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这里便缺少了之前克服不利条件发展南京港的勇气。在规划中,提出要搬迁秦淮河电厂,在夹江东岸新设电厂的想法。

38、在电厂选址方面原定江心洲之北和夹江东岸两方案,后来还是因为输电和运煤的现实问题选择了后者。(如图13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下关电厂因为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在该书中已经有了搬迁的想法,1910年投产的金陵电灯官厂(下关电厂前身)直到2009年才停产,今年下关电厂的大烟囱被爆破拆除,拥有百年历史的下关电厂才算真正的寿终正寝,我们不禁对前人的远大先见佩服不已。图133、 渠道方面 这部分是当时南京的污水处理计划,根据规划者的调查,南京地势大致坦平,土质黏密,排水能力差,进行有效的雨污回收非常有必要。而当今南京因为下水道系统不够完善,一遇暴雨便水淹金陵,很多生活在低处的居民苦不堪言,交通也大受影响。

39、其中令人震惊的是早在当年便提出了雨污分流计划,远大先见再次让人折服。(如图14所示)反观2010年南京市政府斥巨资180亿进行的雨污分流工程,因为施工成果差强人意、主持者季建业的落马,在一片唏嘘声中不幸烂尾。首都计划中的雨污分流计划已经与今天的雨污分流计划大同小异,均是利用南京便利的河道收集雨水,然后用管渠收集污水后加以治理再利用。当时的出发点也和当今的出发点无非都是回收污水,然后利用河湖自身的功能收集雨水。这一部分中利用雨水补充玄武湖水量的规划此前已经详述,在此略过。我们重点来谈其预设管道的做法。在此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城市空旷待发展地区预设自来水管与污水管道,避免日后频繁开掘。而当今城市总是

40、没有预估好管道的输水能力,每隔数年便开挖一次,影响了市容、阻碍了交通、浪费了金钱,尤为不妥。另外在这一部分还对城西部分进行了详细规划,考虑到南京城西地势低洼的特点,提出在四周筑堤然后用抽水机排水的方法。确实在今日,一遇暴雨,城西水患尤甚,但是大规模使用抽水机肯定影响市容,我建议可以学习欧美先进经验,在路旁多设绿地,或者在人行道中注意采用留有空隙的铺装,改善城市小生态,利用绿地自身功能来截留雨水,有效缓解排水难题。图 144、 电线及路灯方面这一部分主要是考虑到在路边设置路灯的电线铺设方法。在规划中提出将原本悬空的电线改设地下,以管道包裹其以免破坏,同时铺设在人行道下以免开掘影响交通,这基本与当

41、今电线的铺设方法一致,国内一些小城镇目前也在着手进行铺埋电线的工程。接着是对路灯的规划,当时南京中山东路的电灯是悬挂在路中,确实影响照明,也有安全隐患,因此规划为现今流行的两侧设置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规划中的路灯样式,也体现出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如图15所示)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古镇或者旅游景点也注重路灯的样式,而在很多城市都不注重路灯样式的规划,千篇一律,应该在路灯样式的设计上也体现出城市或者街道的特点。图 15六、 资金筹措与分期实施方面相比较当今城市建设不计经济代价,盲目追求面子工程的行为,首都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分期实施(如图16所示)和资金筹措计划。这类似于当今的分期规划,但是在军阀混战,

42、政治动荡的年代,政府无力对规划进行补充修订,首都计划的完成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殊为可惜。在资金筹措部分,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是对自身的经济情况进行了分析,保证工程的可实施性。(如图17所示)而当今很多城市均对自身的资金情况太过乐观,不计代价,一掷千金,大搞建设工程,其中很多工程其实都没有建设的必要,只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带给城市巨大的财政负担,这是极不理智的。 图 16 图 17七、 总结 首都计划着实是民国时期对于首都南京的一部很具前瞻性的规划,它不仅指导了战前南京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南京日后的城市基础,而且还深远地影响到了当时我国其他一些城市的建设。尽管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该规划还是有所欠缺,但

43、是它仍然在我国规划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当今的城市规划者认真学习参考。参考文献1、首都计划,(民国)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 编,南京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文中所有照片均来自此书)2、首都计划导读,周岚,首都计划,南京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3、1929年的首都计划与南京,付启元,卢立菊,档案与建设,2009年第10期4、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首都计划一个民国首都的规划与政治,董佳,城市规划,2012年第8期课程名:人文地理野外实习Human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指导老师:姚亦锋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3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崔正秋 10130918

44、联系方式:18796198200 邮箱:1923147787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0130918 崔正秋实习时间:11月1日实习地点:三汊河、渡江战役纪念馆上午,我们先来到三汊河,在酷似貔貅的三汊河大坝旁,我们聆听了姚老师关于附近水文的讲解,观察了河口历史变迁的痕迹。三汊河口是秦淮河的入江口,2005年9月30日三汊口大坝竣工,该大坝改善了当地水环境,美化了城市景观,同时大坝周围也成为了周边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接着我们参观了渡江战役纪念馆,它位于江滨,记录了1949年“打过长江去”的豪言壮语,毛主席在得知占领南京之后,挥毫写下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壮诗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了

45、纪念渡江胜利60周年暨南京解放60周年,由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建成的。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由胜利广场和主馆区两部分组成,该馆总占地面积658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400余平方米。在胜利纪念广场上赫然矗立着6组49颗红色五星组成的群雕,总高度为49.423米,寓意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日,“千帆竞渡过长江”的壮观。 此外,主展厅内共展示各类文物和复制品400余件,珍贵历史照片500余幅。在馆内,珍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战争物品,有力地再现了当时的战况。馆外还藏有当年第一艘渡过长江的“京电号”,斑驳的铁锈印证着历史的沧桑。另外还有一片关于当时南京人民对于解放

46、军欢迎场面的展览,我们从这些历史图片中可以感受到当时人民的激动心情,有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实习时间:11月2日实习地点:东水关、吴敬梓故居、桃叶渡、夫子庙、王导谢安纪念馆、瞻园下午我们先到达了十里秦淮景区,参观了秦淮河入城处东水关。东水关有10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古秦淮重要的交通枢纽,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十里秦淮的龙头。东水头旧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杨吴太和4年(公元932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府城成为“高坚甲于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现在的东水关遗址主要是明代所拓建的

47、,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造南京城,为了控制秦淮河的水位,经过精心设置,将东水关辟为通济水关偃月洞,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上中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现尚存中、下两层共二十二券。在六朝时期,东水关是通向浙江、苏州方向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商贾齐集东水关,在此经商交易。现在东水关虽已不见往日的繁华、往日的人声鼎沸,但是却以其雄的气势屹立于十里内秦淮河的东端。在东水关旁,我们聆听了姚老师对于秦淮河变迁的讲解,增进了对水系历史变迁的理解。接着我们拜访了清朝大文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故居。吴敬梓故居位于南京清溪河与秦淮河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名为秦淮水亭。黑漆的双

48、亭式大门两侧为当代书法名家肖娴七十九岁时所书的一副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铁画银钩,雄浑苍劲,高度概括了这位“万斛愁肠,一身侠骨”的风流雅士的生平和成就。门楣之上悬以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集字书体“吴敬梓故居”的黑底金色横匾,古朴典雅,格外醒目。吴敬梓故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成为研究吴学的又一阵地。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古桃叶渡旧址,想象到了当年秦淮河两岸商贾运输的繁华。桃叶渡是南京城南秦淮河上的个古渡 ,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在原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