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热处理车间零件输送设备传动装备二、运动简图 图11电动机 2V带 3齿轮减速器 4联轴器 5滚筒 6输送带 三、工作条件该装置单向传送,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两班制工作,使用期限5年(每十二个月按300天计算),输送带速度许可误差为 5%.四、原始数据滚筒直径D(mm):320运输带速度V(m/s):0.75滚筒轴转矩T(Nm):900五、设计工作量1减速器总装配图一张2齿轮、轴零件图各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六、设计说明书内容1. 运动简图和原始数据2. 电动机选择3. 关键参数计算4. V带传动设计计算5. 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6. 机座结构尺寸计
2、算7. 轴设计计算8. 键、联轴器等选择和校核9. 滚动轴承及密封选择和校核 10. 润滑材料及齿轮、轴承润滑方法11. 齿轮、轴承配合选择12. 参考文件七、设计要求1. 各设计阶段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审阅同意后方能进行下阶段设计;2. 在指定教室内进行设计. 一. 电动机选择一、电动机输入功率 二、电动机输出功率其中总效率为查表可得Y132S-4符合要求,故选择它。 Y132S-4(同时转速,4极)相关参数 表1额定功率满载转速堵转转矩额定转矩最大转矩额定转矩质量二. 关键参数计算一、确定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传动装置总传动比查表可得V带传动单级传动比常见值24,圆柱齿轮传动单级传动比常
3、见值为35,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初分传动比为,。二、计算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 本装置从电动机到工作机有三轴,依次为,轴,则1、各轴转速2、各轴功率3、各轴转矩表2项目电机轴高速轴中间轴低速轴转速1440576135.75362.706功率5.55.285.0704.869 转矩 36.47687.542356.6951038.221传动比2.54.2433.031效率0.96 0.960.922三 V带传动设计计算一、确定计算功率查表可得工作情况系数故二、选择V带带型依据,由图可得选择A型带。三、确定带轮基准直径并验算带速1、初选小带轮基准直径。查表8-6和8-8可得选择小带轮基准直径
4、2、验算带速按计算式验算带速度因为,故此带速适宜。A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按式(8-15a)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依据教材表8-8,圆整得 。4、确定V带中心距和基准直径(1)按计算式初定中心距 (2)按计算式计算所需基准长度=1364mm查表可选带基准长度(3)按计算式计算实际中心距中心距改变范围为。5、验算小带轮上包角6、计算带根数(1)计算单根V带额定功率由查表可得依据和A型带,查表可得、。故(2)计算V带根数Z 故取V带根数为6根7、计算单根V带初拉力最小值查表可得A型带单位长度质量应使带实际初拉力。8、计算压轴力压轴力最小值为四 减速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一、高速级齿轮1、选定齿轮类
5、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图所表示传动方案,选择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运输装置为通常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择7级精度。(3)材料选择:查表可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4)选小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取(5)选择螺旋角,初选螺旋角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按计算式试算即(1)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试选,由图10-26,则有小齿轮传输转矩查图10-30可选择区域系数 查表10-7可选择齿宽系数查表10-6可得材料弹性影响系数。查图10-21d得按齿面硬度选择小齿轮接触疲惫强度极限,大齿轮接触疲
6、惫强度极限。按计算式计算应力循环次数查图可选择接触疲惫寿命系数,。计算接触疲惫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按计算式(10-12)得(2)计算相关数值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由计算公式得计算圆周速度计算齿宽及模数计算总相重合度计算载荷系数查表可得使用系数,依据,7级精度,查表10-8可得动载系数,由表10-4查得值和直齿轮相同,为1.419 ,故载荷系数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分度圆直径,按计算式得计算模数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按计算式(10-17)试算即(1)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计算载荷系数依据纵向重合度,查图10-28可得螺旋角影响系数。查图可选择区域系数,则有查表取应力校正系数,
7、。查表取齿形系数,。(线性插值法)查图10-20C可得小齿轮弯曲疲惫强度极限,大齿轮弯曲疲惫强度极限。查图可取弯曲疲惫寿命系数,。计算弯曲疲惫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惫安全系数,按计算式(10-22)计算得计算大、小齿轮并加以计算 大齿轮数值较大。(2)设计计算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惫强度计算法面模数大于由齿根弯曲疲惫强度计算法面模数,故取,已可满足弯曲强度,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惫强度,需按接触疲惫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来计算应有齿数,于是有取,则4、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中心距将中心距圆整为。(2)按圆整后中心距修正螺旋角因值改变不多,故参数、等无须修正。(3)计算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4)计算
8、齿轮宽度圆整后取,。二、低速级齿轮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按图所表示传动方案,选择斜齿圆柱齿轮传动。(2)运输装置为通常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选择7级精度。(3)材料选择,在同一减速器各级小齿轮(或大齿轮)材料,没有特殊情况,应选择相同牌号,以降低材料品种和工艺要求,故查表可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调质),硬度为52HRC;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45HRC.(4)选小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5)选择螺旋角,初选螺旋角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按计算式试算即(1)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试选小齿轮传输转矩查表10-7可选择齿宽系数, 查图10-26可选择区域系数,则有查表可
9、得材料弹性影响系数。查图得按齿面硬度选择小齿轮接触疲惫强度极限,大齿轮接触疲惫强度极限。按计算式计算应力循环次数查图可选择接触疲惫寿命系数,。计算接触疲惫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于是得(2)计算相关数值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由计算公式得计算圆周速度计算齿宽及模数计算总相重合度计算载荷系数查表可得使用系数,依据,7级精度,查表可得动载系数,故载荷系数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分度圆直径,按计算式得计算模数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按计算式试算即(1)确定公式内各计算数值计算载荷系数依据纵向重合度,查图可得螺旋角影响系数。计算当量齿数查表可取齿形系数,。查表可取应力校正系数,。(线性插值法
10、)查图可得小齿轮弯曲疲惫强度极限,大齿轮弯曲疲惫强度极限。查图可取弯曲疲惫寿命系数,。计算弯曲疲惫许用应力取弯曲疲惫安全系数,按计算式计算计算大、小齿轮并加以计算大齿轮数值较大。(2)设计计算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惫强度计算法面模数大于由齿根弯曲疲惫强度计算法面模数,故取,已可满足弯曲强度,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惫强度,需按接触疲惫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来计算应有齿数,于是有取,则4、几何尺寸计算(1)计算中心距将中心距圆整为。(2)按圆整后中心距修正螺旋角因值改变不多,故参数、等无须修正。(3)计算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4)计算齿轮宽度圆整后取,。五 轴设计计算一、高速轴设计1、求作用在齿轮
11、上力高速级齿轮分度圆直径为d2、选择材料可选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3、计算轴最小直径,查表可取应该设计成齿轮轴,轴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连接大带轮处,为使和带轮相配合,且对于直径轴有一个键槽时,应增大5%-7%,然后将轴径圆整。故取。4、确定轴上零件装配草图方案(见下图)5、依据轴向定位要求,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1)依据前面设计知大带轮毂长为93mm,故取,为满足大带轮定位要求,则其右侧有一轴肩,故取,依据装配关系,定(2)初选流动轴承7307AC,则其尺寸为,故,段挡油环取其长为19.5mm,则。(3)段右边有一定位轴肩,故取,依据装配关系可定,为了使齿轮轴上齿面便于加工,取。(4)齿面和
12、箱体内壁取a=16mm,轴承距箱体内壁距离取s=8mm,故右侧挡油环长度为19mm,则(5)计算可得、(6)大带轮和轴周向定位采取一般平键C型连接,其尺寸为,大带轮和轴配合为,流动轴承和轴周向定位是过渡配合确保,另外选轴直径尺寸公差为m6.求两轴承所受径向载荷和带传动有压轴力(过轴线,水平方向),。将轴系部件受到空间力系分解到铅垂面和水平面上两个平面力系图一 图二图三注图二中经过另加弯矩而平移到作用轴线上图三中经过另加转矩而平移到指向轴线同理 6 、求两轴承计算轴向力和对于型轴承,轴承派生轴向力故7、求轴承当量动载荷和对于轴承1对于轴承2查表可得径向载荷系数和轴向载荷系数分别为:对于轴承1,对
13、于轴承2,8、求该轴承应含有额定载荷值因为则有故符合要求。9、弯矩图计算水平面: ,N,则其各段弯矩为:BC段:由弯矩平衡得M-CD段:由弯矩平衡得铅垂面:则其各段弯矩为:AB段:则 BC段:则 CD段:则 做弯矩图以下从轴结构图和弯矩和扭矩图中能够看出截面是轴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截面处、及值列于下表 表3载荷水平面垂直面支持力弯矩总弯矩扭矩10、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强度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截面(即危险截面)强度。依据计算式及上表数据,和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计算应力前已选定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表可得,所以,故安全。11、键选择和校核高速
14、轴上和大带轮相配合轴上选择键连接,因为大带轮在轴端部,故选择单圆头平键(C型)依据,从表6-1中查得键截面尺寸为:宽度:高度:,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长度系列,取键长为:键、轴承和轮毂材料全部为钢查表可得取其平均植,键工作长度键和轮毂键槽接触高度则,故适宜。所以选择:键C GB/T 1096-12、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取轴端倒角为,各轴肩处圆角半径为2。二、中间轴设计1、求作用在齿轮上力因为高速轴小齿轮和中速轴大齿轮相啮合,故两齿轮所受、全部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则大齿轮上所受力为 中速轴小齿轮上三个力分别为 2、选择材料可选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3、计算轴最小直径,查表可取轴最小直径显然
15、是安装轴承处,为使轴承便于安装,且对于直径轴有一个键槽时,应增大5%-7%,然后将轴径圆整。故取。4、确定轴上零件装配草图方案(见下图)5、依据轴向定位要求,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1)初选滚动轴承7008AC,则其尺寸为:故用挡油环定位轴承,故段右边有一定位轴肩,故低速级小齿轮和箱体内壁距离为16,和箱体内壁距离为8,故左边挡油环长为24,则(2)低速级小齿轮轮毂为95,即取两齿面距离为8,即(3)右边也用挡油环定位轴承和低速级大齿轮,故。段轴长略短和其齿轮毂长,又毂长为55,故取、各有一定位轴肩,故依次可取(4)计算可得6、轴上零件周向定位低速级大齿轮轴采取一般平键A型连接。其尺寸为齿轮和轴
16、配合为,滚动轴承和轴周向定位是过渡配合确保,另外选轴直径尺寸公差为。求两轴承所受径向载荷和将轴系部件受到空间力系分解到铅垂面和水平面上两个平面力系图一图二图三7、求两轴承计算轴向力和由齿轮中计算得,对于型轴承,轴承派生轴向力算得所以 8、求轴承当量动载荷和对于轴承1对于轴承2查表可得径向载荷系数和轴向载荷系数分别为:对于轴承1,对于轴承2,9、求该轴承应含有额定载荷值因为则有故符合要求。10、弯矩图计算水平面:。AB段:则即 BC段:则 CD段:则 。铅垂面:AB段: BC段: CD段: 做弯矩图以下从轴结构图和弯矩和扭矩图中能够看出截面是轴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截面处、及值列于下表 表4载荷水
17、平面垂直面支持力弯矩总弯矩扭矩11、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强度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截面(即危险截面)强度。依据计算式及上表数据,和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计算应力前已选定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表可得,故安全。 12、键选择和校核通常8级以上精度齿轮有空心精度要求,应选择平键连接,因为齿轮不在轴端,故选择圆头一般平键(A型)取键长,键、轴承和轮毂材料全部为钢查表可得取其平均植,键工作长度键和轮毂键槽接触高度则,故适宜。所以选择:键 GB/T 1096-13、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取轴端倒角为,各轴肩处圆角半径见365页三、低速轴设计1、求作用在齿
18、轮上力因为高速轴小齿轮和中速轴大齿轮相啮合,故两齿轮所受、全部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则2、选择材料可选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3、计算轴最小直径,查表可取轴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直径,为了使所选轴直径和联轴器孔径相配合,且对于直径轴有两个键槽时,应增大10%-15%,然后将轴径圆整,故取。并选择所需联轴器型号联轴器计算转矩,查表可得,考虑到转矩改变小,故取其公称转矩为。半联轴器孔径,长度,半联轴器和轴配合毂孔长度4、确定轴上零件装配草图方案(见下图)5、依据轴向定位要求,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为了满足半联轴器安装轴向定位要求,-轴段右端需制出一轴肩,故-段直径。 查手册99页,选择型弹
19、性柱销联轴器L初选滚动轴承7051AC,则其尺寸为故左边轴承安装处有挡油环,取其长度为20mm,则挡油环右侧用轴肩定位,故可取取齿面和箱体内壁距离轴承座距箱体内壁距离为。用挡油环对齿面定位时,为了使油环可靠压紧齿轮,段应略短于轮毂宽度,故取所以取齿轮左侧用轴肩定位,取则,轴换宽度,取。由装配关系可确定计算得,。6、轴上零件周向定位 齿轮、半联轴器和轴周向定位均采取一般平键型连接。轴和齿轮连接采取平键,L=70,齿轮轮毂和轴配合为。一样半联轴器和轴连接,采取键。半联轴器和轴配合为。滚动轴承和轴周向定位是由过渡配合确保,另外选轴直径尺寸公差为。7、轴上齿轮所受切向力,径向力,轴向力,。8、求两轴承
20、所受径向载荷和将轴系部件受到空间力系分解到铅垂面和水平面上两个平面力系图一图二图三 9、求两轴承计算轴向力和对于型轴承,轴承派生轴向力故 10、求轴承当量动载荷和,。查表可得径向载荷系数和轴向载荷系数分别为:对于轴承1 ,对于轴承2 ,因轴承运转载荷平稳,按表13-6,取则。11、求该轴承应含有额定载荷值因为则有预期寿命 故合格12、弯矩图计算水平面: ,.AB段:弯矩为0BC段: CD段: 铅垂面:,.AB段弯矩为0BC段: CD段: 做弯矩图以下从轴结构图和弯矩和扭矩图中能够看出截面是轴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截面处、及值列于下表 表5载荷水平面垂直面支持力弯矩总弯矩扭矩13、按弯扭合成应力校
21、核轴强度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截面(即危险截面)强度。依据计算式及上表数据,和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取,轴计算应力前已选定轴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表可得,所以,故安全。14、键选择和校核选键型为一般平键(A) 依据,从表6-1中查得键截面尺寸为:宽度=25,高度。取键长。键轴和毂材料全部是钢,有表6-2查得许用挤压应力,取平均值。键工作长度,键和轮毂键槽接触高度,故选择键A: GB/T 1096-7、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取轴端倒角为,各轴肩处圆角半径为2。六.箱体结构设计减速器箱体采取铸造(HT200)制成,采取剖分式结构为了确保齿轮佳合质量,大端
22、盖分机体采取配合.1. 机体有足够刚度在机体为加肋,外轮廓为长方形,增强了轴承座刚度2. 考虑到机体内零件润滑,密封散热。因其传动件速度小于12m/s,故采取侵油润油,同时为了避免油搅得沉渣溅起,齿顶到油池底面距离H为40mm为确保机盖和机座连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糙度为3. 机体结构有良好工艺性.铸件壁厚为8,圆角半径为R=3。机体外型简单,拔模方便.4. 对附件设计 A 视孔盖和窥视孔在机盖顶部开有窥视孔,能看到 传动零件齿合区位置,并有足够空间,方便于能伸入进行操作,窥视孔有盖板,机体上开窥视孔和凸缘一块,有便于机械加工出支承盖板表面并用垫片加强密封,盖
23、板用铸铁制成,用M6紧固B 油螺塞:放油孔在油池最底处,并安排在减速器不和其它部件靠近一侧,方便放油,放油孔用螺塞堵住,所以油孔处机体外壁应凸起一块,由机械加工成螺塞头部支承面,并加封油圈加以密封。C 油标:油标位在便于观察减速器油面及油面稳定之处。油尺安置部位不能太低,以防油进入油尺座孔而溢出.D 通气孔:因为减速器运转时,机体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为便于排气,在机盖顶部窥视孔改上安装通气器,方便达成体内为压力平衡.E 盖螺钉:启盖螺钉上螺纹长度要大于机盖联结凸缘厚度。钉杆端部要做成圆柱形,以免破坏螺纹.F 位销:为确保剖分式机体轴承座孔加工及装配精度,在机体联结凸缘长度方向各安装一圆锥定位
24、销,以提升定位精度.G 吊钩:在机盖上直接铸出吊钩和吊环,用以起吊或搬运较重物体.减速器机体结构尺寸以下:名称符号计算公式结果箱座壁厚8箱盖壁厚9箱盖凸缘厚度12箱座凸缘厚度15箱座底凸缘厚度25地脚螺钉直径M24地脚螺钉数目查手册6轴承旁联接螺栓直径M12机盖和机座联接螺栓直径=(0.50.6)M10轴承端盖螺钉直径=(0.40.5)10视孔盖螺钉直径=(0.30.4)8定位销直径=(0.70.8)8,至外机壁距离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342218,至凸缘边缘距离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表42816外机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812)50大齿轮顶圆和内机壁距离1.215齿轮端面和内机壁距离10
25、机盖,机座肋厚9 8.5轴承端盖外径+(55.5)120(1轴)125(2轴)150(3轴)轴承旁联结螺栓距离120(1轴)125(2轴)150(3轴)七. 润滑密封设计对于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因为传动装置属于轻型,且传速较低,所以其速度远远小于,所以采取脂润滑,箱体内选择SH0357-92中50号润滑,装至要求高度.油深度为H+ H=30 =34所以H+=30+34=64其中油粘度大,化学合成油,润滑效果好。密封性来讲为了确保机盖和机座联接处密封,联接凸缘应有足够宽度,联接表面应精创,其表面粗度应为 密封表面要经过刮研。而且,凸缘联接螺柱之间距离不宜太大,国150mm。并匀均部署,确保部分面
26、处密封性。八、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三学生,我认为能做类似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需。在已度过大三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理论面,怎样去锻炼我们实践面?怎样把我们所学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实践平台。在做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感慨最深当数查阅大量设计手册了。为了让自己设计愈加完善,愈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手册是十分必需,同时也是必不可少。我们是在作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她们能够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世界里翱翔,我们是工程师,一切全部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
27、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一样是必不可少,因为此次大作业要求用 auto CAD制图,所以要想愈加有效率制图,我们必需熟练掌握它。即使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但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觉效率好高,记得大一学CAD时认为好难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放在使用者角度,单单是为了学而学,这么效率当然不会高。边学边用这么才会提升效率,这是我作此次课程设计第二大收获。不过因为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件1濮良贵,纪明刚. 机械设计. 7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策,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吴宗泽,罗胜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4 王伯平.交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