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科疾病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片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一、清理呼吸道无效:及痰液粘稠咳不出有关v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咳嗽、咳痰的情况,详细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和性质。v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洁净、注意通风,室温18-20度,湿度50%-60%,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和v排痰。一一一一.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滞留呼吸道或病人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滞留呼吸道或病人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滞留呼吸道或病人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滞留呼吸道或病人
2、疲乏,胸痛、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或不敢咳嗽疲乏,胸痛、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或不敢咳嗽疲乏,胸痛、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或不敢咳嗽疲乏,胸痛、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或不敢咳嗽清理呼吸道无效:及痰液粘稠咳不出有关3.使每天饮水量达1.5-2升,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以促进排痰。,避免油腻、辛辣的刺激食物,应给及充足的水分,素3饮食:应概予充足够热量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4.有效的咳嗽:作用在于加大呼气压力,增加呼吸气流迅速提高咳嗽的频率,适合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a.首先应指导病人掌握有效排痰的方法,b.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c.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
3、人可用双手或枕头压胸部,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而引起疼痛,d.气道湿化:适用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5.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禁用有明显呼吸困难和发绀者,机械吸痰每次吸引少于15秒,两次间隔时间应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6.用药护理: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二、气体交换受损:及呼吸道痉挛,气管炎症有关。v1.病情观察:判断呼吸困难类型并动态评估病人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v2.环境及休息:保持安静、整洁、湿度适宜,哮喘病人避免湿度过高及存在过敏原。v3.保
4、持呼吸道通畅:协助病人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v4.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密切观察氧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吸入高浓度氧或纯氧不应该超过24小时。v 气体交换受损v5.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病人24小时内输液总量控制在1500毫升内为宜,输液速度20-30滴每分。v6.心理护理:呼吸困难病人常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而心情烦躁、痛苦、焦虑。应及家人一起安慰鼓励病人,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病人情绪,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利于减轻呼吸困难。v7.病情监测:密切观察呼吸困难有无改善,发绀是否减轻,听证肺部湿罗音是否减少,监测血氧饱和、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等。若病情加重或血氧饱和降低到94%以下,立即报
5、告医生。三、活动无耐力:及呼吸功能受损导致机体缺氧状态有关。v 1.保证充足的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保持病房安静,采取体位从病人自觉舒适为原则,穿着宽松的衣服,并避免盖过厚的被子,加重不适。v2.呼吸训练:指导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做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的训练。v3.逐步提高活动耐力: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上及病人协商并制定出日间的休息及活动计划,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做一些适宜的有氧活动.四、舒适改变:鼻塞、流涕、咽痛、头痛 及病毒、细菌感染有关。v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主要症状,尤其是体温咽痛、咳嗽等的变化。v2.环境和休息: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和空气流通,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卧床休
6、息为主。v3.饮食:选择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保证足够的热量,发热者适当饮水。v4.口腔护理:进食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v5.防止交叉感染:注意隔离病人,减少探视以免交叉感染。五、潜在并发症:肺心脑病v1.休息及安全: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有意识障碍者,予床档进行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v2.吸氧护理: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流量1-2升每分,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v3.病情观察: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出现头疼、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六、睡眠型态紊乱:疾病引发的疼痛,接收
7、治疗有关。v1.评估以往的睡眠时间、方式、睡眠量、睡眠程度、睡眠习惯。v2.容易影响病人睡眠的各种干扰和排除方法。v3.病人的精神状态是否精神萎靡、倦怠。v4.观察和记录病人夜间连续睡眠的时间、程度。v5.病人的行为表现及肥胖体征;有无轻度一过性眼球震颤、轻微手颤、眼睑下垂、眼有黑圈、常打哈欠和更换姿势。睡眠型态紊乱v6.观察和记录治疗、护理对病人睡眠干扰的程度。v7.病人的心理状态。七、自理缺陷:身体虚弱,体力不支。1评估病人生活自理的能力:如进食、穿衣/修饰、沐浴、入厕、躯体活动。2病人的身体状况。3病人的感知/认识能力。4病人神经肌肉的分级水平。5病人骨骼受损的程度。6病人是否需要辅助器
8、材或出院后需要家庭健康照顾。八、有皮肤受损的危险:长期卧床v1.评估病人躯体活动能力。v2.病人营养状况,如有无水肿、消瘦、肥胖。v3.周围血液循环,如皮肤温度、湿度。v4.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更换体位。v5.外来压力对病人的影响情况。v6.温度有无过高或过低,环境湿度。有皮肤受损的危险v7.病人放射治疗史。v8.病人有无大、小便失禁。v9.监测卧床病人骨骼隆突处皮肤的颜色、温度,有无发红、反应性出血、刺激、疼痛等。九、疼痛:各种炎症v1.重视病人的主诉,如疼痛等。v2.评估病人的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有无呻吟、哭泣、愁眉苦脸,强迫体位。v3.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发作特
9、点。v4.病人疼痛减轻/加重的因素。v5.病人生活情况,如睡眠、月经、性生活等方面。v6.疼痛对病人生活、心理、工作造成的影响。十、体温过高:感染v1.发热起病的急或缓、持续时间。v2.发热的诱因,如是否有拔牙史、不洁饮水史。v3.发热后作过那些处理。v4.女病人的月经史、妊娠史。v5.环境的温度v6.生命体征的改变。v7.病人的全身一般情况,如营养状况、神志状态等。体温过高v8.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v9.血沉测定、血培养、肝功能及肾功能测定。v10.X线胸片检查、腹部B超检查。十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v1.病人的年龄v2.病人的饮食营养史v3.病人目前的饮食状态v4.病人的营养知识
10、v5.监测24h出入水量v6.监测体重v7.监测血清电解质营养失调v8.监测生命体征v9.观察病人咀嚼、吞咽和自我进食的能力v10.监测红细胞、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若白蛋白水平25g/L,为严重营养不良。十二、便秘:长期卧床,活动过少v1病人的排便类型:是否常用缓泻剂或灌肠解决排便问题。v2便秘的伴随症状,如嗜睡、厌食、虚弱等。v3病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如活动程度、职业、工作性质v4近期药物治疗情况,如是否用过抗生素、铁剂、抗酸剂等v5粪便的颜色、气味、硬度、形状及成分便秘v6病人摄入食物的种类、量,摄入液体的种类和量v7病人的全身一般情况,如是否消瘦、虚弱等表现v8检查肛周有
11、无痔、肛裂v9评估病人排便的环境v10肛门指检了解有无肿块十三、心输入量减少:压力负荷改变:如高血压v 1、血压及脉压差。v 2、脉搏、心率(速率及节律)。v 3、呼吸的频率、节律及深度。v 4、皮肤、粘膜的颜色、湿度及弹性。v 5、肢端的颜色及温度。v 6、尿量、尿比重。十四、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v1.既往的健康状况,有无相关疾病v2.大便隐血试验v3.出血的方式:黑粪或呕血v4.出血的观察:v(1)大便的颜色、性质、形状、量和次数v(2)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形状、量和次数上消化道出血v5.出血量的估计:v(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v(2)黑粪:每日出血量在5070mL以上v(3)呕血: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mL以上十五、腹泻:肠粘膜分泌增多,如感染、中毒等v1.大便的量、颜色,有无脓血、红白冻子及里急后重。v2.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v3.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包块。v4.病人的精神状态、食欲、营养状况(包括体重、皮下脂肪的厚度、皮肤的弹性、色泽等)。腹泻v5.既往史: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胃肠手术史。v6.实验室检查:血、大便常规检查,血电解质测定,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等。v v 谢 谢 !资料整理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