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肌疾病心肌炎.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69072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7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疾病心肌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心肌疾病心肌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心肌疾病心肌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心肌疾病心肌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心肌疾病心肌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肌疾病心肌炎心肌炎1 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症性病变,包括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的炎症病变。可原发于心肌也可以是全身疾病累及心肌所致,因此心肌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疾病。病因可是感染性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病程多自限,部分可进展为DCM。心肌炎2根据病因也可分为三大类:1.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2.过敏,变态反应或风湿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3.理化因素所致心肌炎:放射物质,射线,毒物等。病毒性心肌炎1(一)病因:几乎每组病毒都可致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肠道病毒(柯萨奇A,B),孤儿病毒,脊灰病毒为常见,其中以柯萨奇BV 最常见。此外还有如虫媒V(流出,登革热),肝炎病毒,风疹 V,腺V

2、,流感V ,单纯疱疹,HIV 等均可致本病。病毒性心肌炎定义2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指嗜心病毒感染引起,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变化的心肌炎症性病变。机理1病毒感染心肌后其发病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1.病毒复制期,即病毒经血流直接侵犯心肌,本身致溶细胞作用导致心肌损伤,此阶段一般认为在病毒感染后1-2 W内,高峰期在6-7天。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猝死者多发于此阶段。机理22.免疫变态反应期:此期病毒已不存在,免疫主要为 T细胞,此期心肌活检也可发现 IgG 和补体表明体液免疫有可能也参与。此外还有其它一些细胞因子和 NO(内皮素)介导的心肌损害及微血管损伤。病理 无

3、特异性,典型改变为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充血,内有多量炎症细浸润。据病变性质分为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的主质性心肌炎和以间质损害为主的间质性心肌炎。到慢性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炎症细胞减少,f 细胞增生,胶原 f 增多,形成 f 疤痕组织,部分心肌增大,肥大,可有钙化,心脏可扩大 扩心病,心内膜增厚,附壁血栓形成。流行病学 约5%的病毒感染后可累及心脏。以柯萨奇BV 最多见,秋冬季多发,可见于任何年 龄组,但40岁以下相对多见,男性稍多。临床表现1 取决于病变广泛程度和严重性。症状变异大,可无症状,也可有严重传导阻滞,心衰,休克甚至猝死。一般而言有以下特点:1.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年龄越小病情越重。2.

4、半数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临床表现23.心脏受累症状。4.部分不典型: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剧烈胸痛,突发心衰,肌肉痛,昏厥等。5 体查:心脏扩大,可有心动过速,且与 T升高不符合,也可有不同程度传导阻滞。心律失常以早搏多见。可闻及杂音。合并心力衰竭有相应体征。临床分型1 亚临床型 2 轻型自限型 3 隐匿进展型 4 急性重症型 5 猝死型实验室检查1(一)血常规,血清酶,免疫学:WBC,ESR,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各种酶增高(AST,GDT),LDH,CPK 及CPKMB,补体C3 降低等。TNT,CPR。实验室检查2(二)病毒学检查:临床上一般采用双份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测定来

5、证实3周内2次测定结果呈四倍以上升高或一次大于1:640 可作阳性标准。可明确病因,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3(三)ECG:敏感性高,特异性低。(四)B超:心脏可呈普大型,以心室为主,EF 、室壁运动度降低等。(五)心内膜活检:经 V系统(股V,右颈V)入右室在室间隔右侧取 材(23mm大小)。有助于诊断和预后评估(六)SPECT和CMR :对弥漫性还是局在性心肌坏死有帮助。CMR对诊断有一定价值分期(二)分期:1.急性期:多在3个月内。2.恢复期:3-12个月。3.慢性期:1年以上,病情反复 迁延 不愈。4.后遗症期。病程和转归 一般愈后良好,部分可转为慢性甚至死亡,少数经数月或1-2

6、年后复发。5-10演变为扩心病。诊断1据临床表现,ECG 及其它相关检查,靠排他法诊断。参考标准如下:(一)上感,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情况。诊断2(二)上述感染者3周内出现以下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1.窦速,A-V 阻滞,窦房或束支阻滞。2.多源或成对室早,自主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室速,房室扑动或颤动。诊断33.2个以上导联ST 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05 mV 或 ST 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三)TNT或TNI阳性 CK-MB升高,B超示心脏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四)病原学依据:事实上临床不做。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2 .受体 功能亢进症: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诉易 变,多有

7、精神因素为诱因,无发热,ESR 等,有非特异性 ST-T改变,口服心得安30分 钟后可纠正。3.心包积液:主要是心肌炎累及心包出现心包积 液时需与其他原因心包积液鉴别。4.另外还有诸如甲亢,代谢性疾病(脚气病),二尖瓣脱垂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等相鉴别。治疗()一.充分休息,防止过劳:一经诊断立即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卧床休息应到症状消失,ECG 恢复正常,一般有严重心律矢常及心衰者卧床1个月,半年不参加体力活动,无心脏改变者卧床半月,3月不参加体力活动。休息至关重要,否则可 至心脏进行性扩大,诱发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进食丰富维生素及蛋白质。治疗2二.药物治疗:1 .保护心肌及改善心肌细胞营

8、养和代谢药物:极 化液,黄芪,辅酶 Q10 ,牛磺酸。一般用 7-14天为一疗程,口服药物可延长。维生素C5克天,疗程12W。治疗22 .肾上腺 皮 质激素:它抑制体内干扰素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故一般认为应属禁忌证,但对短期心脏迅速严重扩大、高热持续不退、顽固心衰、休克、高度 A-VB(3:1以上)者可短期使用,DXM(1030mg/d)或氢化可的松100-300mg/d ,连用3-7天,改善后改口服并需迅速减量至停药,疗程不超过2周。如果用药1周 仍无效应停用。激素会使病程迁延,但可抑制抗原抗体作用,减少过敏反应,利于心肌炎 症及水肿消退。治疗(3)3 .抗生素:据病人具体情况可适当

9、选用,防止或控制继发和已发生的细菌感染。此类病人易并发细菌感染。治疗初期应常规用PNC。4 .抗病毒:2周内应用,超过2周不用。干扰素及黄芪等。同时可调节细胞免疫药物。治疗46 .控制各种心脏并发症:抗心律失常 心衰 休克 高度传导阻滞:对 型以上者,尤其有A-S 综合征 或脑供血不足者应予起搏治疗。述评心肌炎是常见心脏病,目前无特异诊断方法,也无特效治疗方法,早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危害,应引起重视。关于该病还有诸多问题有待以后解决,如发病机理,与扩心病关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利弊等。伤寒性心肌炎 伤寒并发,也称为中毒性心肌炎,多 在伤寒疾病者极期出现心脏情况,治疗关键在于原发病。

10、心肌病1心肌疾病指除瓣膜病,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先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即通常指的原发性心肌病)和特异性心肌病(原因已明)心肌疾病2心肌病:临床特点是心脏肥大,心功能不全。分为遗传性心肌病,混合性心肌病,获得性心肌病。扩心病最常见,限制型心肌病少见。心肌病是青少年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节 原发心肌病发病率占心血管的0.64.3%,贫困地区更多见。扩心病(DCM)1主要特点: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衰。常有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死亡率极高。其心腔扩大以心室为主,青中年多见。扩心病(DCM)2病因:

11、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反应是重要原因,此外还有围产、酒精中毒、特发性、心肌能量代谢紊乱、炎症等。部分有家族遗传性。发病机理1 1.免疫分子机理。.感染因素诱导心肌细胞内隐抗原表达和释放,启动免疫应答,产 生自身抗体,损伤心肌细胞及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自身抗体干扰受体的信息传递,降低心肌对受体激动的正性肌力 效应。体内有抗ADP/ATP 载体的自身抗体,影响心肌能量代 谢。发病机理2 2 .病毒免疫性扩心病:心肌炎部分可转变为DCM。3 .家族和遗传:DCM 有家族发病趋势。4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5 .心肌超微结构及生化改变:肌纤维容积密度降低。病理及病理生理1病理改变:以心腔扩大为主,室壁

12、变薄,有纤维瘢痕形成,常有附壁血栓。早期可有一定程度的心肌增厚。组织学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变性、不同程度纤维化。病理及病理生理2病生改变:心肌病变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心排量 ,残余血量,左室舒张末压 心腔被动扩大肺循环淤血右心压体循环淤血全心 衰。同时由于心腔扩大瓣环周径也增大产生相对关闭不全杂音。累及传导系统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临床表现1 发病慢,起病隐匿。30-50岁多见,可发于任何年龄。临床上常以心衰为主要症状来就诊。可发生栓塞或猝死,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尤其心肌炎患者应紧密随访。三个阶段(非绝对):第一阶段为无症状期,此时心脏已扩大,心电图有改变,但临床无症状,LVED56.5cm。临床

13、表现2第二阶段 以极度乏力,疲劳,气促,心悸为主要症状。听诊有第三,四心音,EF 降低20-40%,左室扩大65-75 mm ;第三阶段 为晚期,肝脾大,腹水,浮肿等充血性心衰表现,部分病心反复心衰可达十余年之久。体征主要有奔马律,心脏扩大,肺、体循环淤血等。临床表现3体格检查:无特异性,可有心脏扩大、心脏杂音及心衰的相关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11 .化验室:ESR,BNP、NT-proBNP高 偶有心肌酶、肌钙2 .ECG:可有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有病理性波及非特异性st-t改变.3 .Hoter:90%有复杂心律失常。4 .X线:有肺淤血、水肿改变,心影增大5 .B超:早期即有瓣膜

14、反流、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6575),室壁运动度弥漫性减弱,可见附壁血栓,测定EF值等.是DCM主要诊断和评估手段。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26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为有创检查,早期正常,冠脉造影正常与冠心病鉴别。7 .SpECT:心室容积扩大,EF可表现为 灶性、散在性放射性减低与缺血性心脏病不同。8 .心内膜活检:心肌细胞肥大,f 化。不能提供有价值的证据,但有助于排除心肌炎。适用于症状严重、治疗效果差的病人,对巨噬细胞心肌炎有确诊意义。诊断与鉴别诊断1无特异性诊断标准,确立诊断需排除其它器质性心脏病,临床遇到心脏扩大(尤其以心室扩大为主者)、心律失常、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者,B超证实即

15、应考虑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2应注意与风心、先心等各种瓣膜病,心包积液,冠心病相鉴别,尤其是冠心病,一般DCM 年龄较轻,多无心绞痛;冠心病ECG 改变具有定位特点,而DCM 改变与冠脉血流分布无相应关系;B超DCM 心肌运动普遍减弱,而冠心病呈节段性分布;造影DCM 正常。治疗(1)因DCM发病机理尚未弄清,故无针对性治疗,也无法建立一级预防。原则上强调早诊断、早治疗、长期抗心衰治疗、控制心律失常、预防卒死。(一)一般治疗:1 .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是诱发DCM 心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在易感季节(冬春),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提高免疫力。治疗(2)2 .切断自身免疫反应: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

16、素,但有争议,目前不主张用。3 .休息:很重要,目的在于减轻心脏负荷,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心衰控制后仍需限制活动量。治疗(3)(二)心衰治疗:DCM 多属难治性心衰,应根据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1.-A 的应用:心衰稳定后以小剂量开始,美托洛尔6.25mg/d.在充分使用ACEI及利尿剂的基础上应用。在无水肿,不需要静脉用药后使用。每24周可加量直到目标剂量。使用选择性1阻滞剂 。心律越快越有效。注意禁忌症 。部分使用可使病情恶化。治疗(4)2.ACE或ARB.是抗心衰的基石,应尽早使用,最终达目标剂量.3.洋地黄.仍有治疗价值,但须注意心肌病患者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加,剂量 宜小,避免中毒,可

17、长期间断使用。一般EF40%、上述治疗仍有症状或不能耐受时应用。治疗(5)4.利尿剂 迅速改善症状,易致电解质紊乱。小剂量开始。5.血管扩张剂 硝普纳,注意要保持一定前负荷,避免左室充盈不足。6.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伊伐布雷定、中药。治疗(6)7.起搏.主要用于左右心室不同步的病人,通过双室起搏使左右心室同步化,从而改善 症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8.其他 心脏移植、左室成形术、人工辅助装置等。心衰晚期病人,其他治疗无效可用。治疗(7)(三).抗心律失常 8090%DCM伴有各种心律失常,一般在此前应先加强抗心衰治疗,注意电解质平衡,尤其是血钾。对无症状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一般不需急症用药

18、,对有症状的应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有适应症者ICD或CRT-D治疗。.治疗(8)(四).抗血小板 DCM伴心衰者血栓并发症较高,除非有禁忌症,应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75150mg/d预后本病一旦出现心衰多预后不良,不少发生猝死,5年存活率低3550%.3/4病人进展快,多数死亡于头两年,另1/4病人存活,经治疗心衰可以缓解。预后不良因素有以下几点.55岁.心胸比率0.55。.LVEDP3 Kpa.CI 3L/m in/.ECG出现LBBB,低电压及Q波。肥厚型心肌病(HCM)1HCM是以心肌(主要为左或右心室)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常累及室间隔,以左室充盈受阻,舒张期顺

19、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一类心肌病。有家族史占50,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我国流行病学提示患病率180/10万。肥厚型心肌病(HCM)2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型,及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为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症状轻,预期寿命可接近常人。病因与发病机理50%以上患者有家族史,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编码基因此外还包括基因表达异常,钙调节异常等因素及儿茶酚胺活性增强及CAMP减少也参与其发病。病理及病理生理()病理改变:HCM病理改变多累及室间隔,室间隔增厚,室间隔增厚为非均匀型不对称,以上部明显,临床上常以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

20、之比1.3为诊断标志之一。组织学上为小血管病变、瘢痕形成、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核周有“光环”围绕,为严重的糖原堆积,有诊断意义。病理及病理生理(2)病生改变:1.跨流出道压差:休息时左室腔与流出道压差30mmHg以上认为左心室腔内梗阻。病生(3)2.心肌舒张功能不全,肥厚型心肌病顺应性减低,表现为左房排空减缓及左室早期舒张减慢及对左房收缩依赖性增加,导致舒张期充盈阻力增高,舒张期充赢量减少和肺淤血,病人易疲乏和晕厥。3.心肌缺血:心绞痛是HCM常见症状,可能与心肌肥厚,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及小血管病变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一)症状取决于左室流出道有压差及压差的程度。从无症状到严重心衰,恶性

21、心律失常,猝死,表现多样。是年轻人特别是竞技型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常见症状为:临床表现(2)1.劳力性呼吸困难 90%以上病人有,与肺淤血及舒张压,充盈受阻有关。2.心前区疼痛 持续时间长,对硝酸甘油效果差。多为劳力性。3.一过性晕厥 此症状可能是唯一主诉。临床表现(3)4.猝死.心律失常为主要原因,严重心律失常常见于下列患者 心肌肥厚范围广。室间隔20mm。.流出道梗阻明显。左室舒张末压大于20 mmHg.ECG有左室肥厚伴劳损 。有晕厥史。临床表现(4)5.心衰:多为终末期表现,有相应体征及症状。在心前区及胸骨左侧中下段有喷射性收缩期杂音,特点:增加收缩力因素使杂音增强,反之则减弱。非梗

22、阻型体征不明显。体征心脏扩大,由第四心音,胸骨左缘34肋间听到收缩期杂音,心尖区内侧也可听到收缩期杂音,此2种杂音主要是收缩期血流经过狭窄处时的漏斗效应(也称射流效应)将二尖瓣收向室间隔使狭窄加重,甚至完全梗阻,同时二尖瓣本身出现关闭不全,此种效应也称Venturi effect.口服心得安后上述杂音可减弱,含服硝甘或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则使杂音增强。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1一 .B超 具有诊断特异性,标准为左室不对称性肥厚而室腔不扩大,舒张期室间隔15mm,与后壁比1.31.5,一般大于1.5。有梗阻病人(临床不多见)左室流出道狭窄,2mm.压力阶差大,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移。心尖部肥厚性心室腔呈桃

23、形,收缩期心尖部内腔可完全闭塞。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2二 .心电图 及动态心电图:心肌肥厚(左室高电压)和ST-T改变最常见。少数在和V2-6 和.avF可见深而狭的Q波。各种心律矢常,50有室性心律矢常。三 .胸片 心影增大不明显。有肺淤血四 .造影、心导管、CMR、心内膜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症状+体征+B超+心电图 诊断一般不难,临床上遇到疑似冠心病患者,而冠心病诊断依据又不足,尤其是冠脉造影正常者应想到本病,彩超有重要诊断价值。应与高心病,冠心病,先心病,主窄,室缺、其他遗传性和系统性疾病等相鉴别。CMR有一定诊断价值。治疗(1)(一)药物治疗,旨在阻断儿茶酚胺作用和减慢心率。目标是

24、减轻流出道梗阻、逆转心肌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预防卒死、提高远期生存率.1.-A从小剂量开始,但此小剂量与心衰的小剂量不同,应长期服用,心得安3060mg/d.倍他乐克50150mg/d.治疗()钙拮抗剂 异搏定80240mg/d,34次/天,恬尔心180270mg/d ,分三次。禁忌症 肺契嵌压20mmHg,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衰及A-VB。如果控制不佳,可加用双异丙吡胺,200mg/次,一天4次。治疗()(二)一般治疗1 .休息2 .不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的药物,除非心衰合并快速房颤可用洋地黄,否则不用。3.防止IE(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4)4 .有心律失常及心衰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室

25、性心律失常用胺碘酮,维持量200400mg/d,每周用56天;房颤予阻剂控制,且需抗凝治疗。心衰病人无梗阻而心室腔扩大者可用洋地黄,其他同一般心衰。治疗(5)(三)非药物治疗:对压差50mmHg者,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可考虑采用以下方法:1.室间隔部分切除术。2.室间隔部分化学消融术。3.起搏治疗。只有压力差明显(静息时大于30mmHg,应激时50mmHg)在药物无效而不能或不愿手术或化学消融术者考虑做。治疗(6)(四)猝死的防治。电生理检查无价值。高危因素包括:心脏静止史,持续室速或室颤,一级家属中有HCM且40岁前猝死。次高危:晕厥,左室肥厚30mm,非持续室速,流出道梗阻。防治:植入

26、ICD或胺碘酮.预后通过正规治疗10年存活率可达80%,成人多为猝死,原因Vf,心衰,栓塞,IE等。总的来说预后相对较好,部分病人可达正常预期寿命。限制型心肌病临床少见,不作介绍。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以发作性晕厥,右室源性心律失常,右室扩张,右心功能减退或右心衰为特征。病理基础为右室心肌支进行性组织或脂肪组织置换。右室发育不良伴室壁变薄,亦称羊皮纸心。多见于中青年,常为家族性发病,治疗主要控制心律失常,以防猝死,有人把它归于特异型心肌病。第二节 特异性心肌病指伴有特异型心脏病或特异型系统性疾病的心肌疾病。包括许许多多种类。本节重点介绍几种:围产期,酒精性.酒精性心肌病长期饮用

27、烈性酒致心肌突变,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衰等。酷似扩心病(DCM)的临床表现。二者难以鉴别,主要依据病史每日饮烈性酒150g以上,连续10年者即应考虑本病,另外本病心肌活检中CK及LDH,而DCM则无此改变。治疗:戒酒及其他相应治疗。围产期心肌病定义:指在妊娠过程中(多在最末一个月)或产后6月内首次出现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病。病因:未明,病理改变无特异性,类似扩心病病理改变。发病率0.250.76,是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浮肿等心衰症状。循环栓塞出现频率高,诊断需删除其他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各种原因,孕高症、贫血、羊水栓塞、肺栓塞等。治疗治疗:1.亚临床体征,无症状或症

28、状轻,在严密监护下保证睡眠和休息,进食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酌用少量的镇静剂,可阻止病情的发展。2.对症状明显者处理应作相应措施,控制心衰,有栓塞的抗凝等。3.应避孕或采取绝育措施。4.对心衰发生在孕末3个月者应缩短第二产程,早期引产,在孕末1月者应行剖宫产。5.本病早诊断,及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病例陈*,男,46岁。自由职业者。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半月入院。吸烟20-30支/天,10余年,喝少量酒。查:BP135/84mmhg,p82次/分。双肺无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前区闻及2/6级杂音。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ECG:II、III、avf、V4-6ST下移0.5-1.5mm,BNP、TNI正常。问题 1.鉴别诊断?2.下一步检查?病例心脏超声:EF38%,右心正常,左心室舒张末直径58MM,左心房舒张末直径46MM,室间膈9MM,左心室后壁10MM。左心室游离壁运动减弱。冠状动脉造影:右冠近中段内壁不光滑,未见明显狭窄,左冠未见异常。病例诊断:1 扩展性心肌病 心功能2级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资料整理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