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及三维声制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8830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及三维声制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及三维声制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及三维声制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键词纪录片声音设计三维声制作三维声场音乐音效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及三维声制作 作者 四川广播电视台陈露曦赵欣何云摘要本文对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和三维声制作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依照影视声音后期制作流程,探讨了本片声音的创意、设计以及三维声制作中的声场规划、声音处理、运动轨迹呈现、效果器运用等技术特点和具体实现手段。影视学会节目制作与传输专委会年会论文精选2022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提到三维声技术是“超高清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音乐会、大型体育赛事、电影、纪录片等影视内容制作领域均有应用。蜀守冰作为由川台承制,首次运用超高清影像系

2、统进行拍摄的精品纪录片,其声音设计和三维声制作过程,是应用新技术手段助力优质内容生产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一 声音设计 正式制作开始前,通过和导演组深入沟通并多次拉片,我们充分熟悉并理解了本片的镜头语言、艺术动机和精神内核。蜀守冰是一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共上下两集。全片以水利工程都江堰为起点,通过实景拍摄、专家口述、手绘动画、沙画、微缩模型、情景再现等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水利、历史、农业、社会等多个视角,聚焦“治水之术”,着眼“治世之道”,还原了李冰工程师、思想家、神话人物的多重身份和勤政爱民的典范形象,传递了从治水到治世的东方哲学。全片风格内敛却不保守,叙事节奏循序渐进、张弛有度;既有忠实记录

3、也有诗意表达。丰富的各类场景为我们的声音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蜀守冰的声音设计整体以自然、平实、简约的风格为主。在重视声音细节、准确把握音色、保持恰当动态范围、兼顾画面景别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完成三维声场的构建。下面从片头、重点元素呈现、平衡与过渡三个方面对本片的声音设计理念进行阐述。1.片头片头画面主要以动画形式呈现,涵盖的声音要素以音乐和音效为主,画面转场较为频繁,为我们的声音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这也是我们全片为数不多使用了“做加法”和超现实声音设计手段的地方。以主题曲为基底、画面中水的运动路径为核心主线,合理重置各类音效灵动点缀其间。通过音效的叠加和对频率的适度夸张处理

4、,使声音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在声场的设计方面,运用了较多超出画外和第一人称视角的沉浸式听觉呈现方式。例如石像沉入水中时,我们将听众置于画中,利用下潜的超低频全向包围方式,带来极致的沉浸听感;又如最后以仰角拍摄的李冰人像画面,随着画面视角的上升,音乐也进入了最恢宏的乐段,通过对音乐高、中、低频段的分频处理以及运动轨迹特约专题INDUSTRY TOPICS042设计来制造与画面同步的飞升感,烘托肃穆庄严的氛围。2.重点元素呈现本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水”,也是本次声音设计的重点。遵循顺水之势、道法自然的理念,我们力求还原以都江堰为起点,天府之国“因水而兴”的真实声景。片中水的声音丰富多样且各具特

5、点。从类型上,有青藏高原水源地、岷江、水库、瀑布、飞沙堰、宝瓶口、府南河、灌溉渠、积薪烧岩场景、盐井等;从画面景别上又有近景、特写、中景、远景、全景之分。针对不同水元素的声音特点,秉持充分尊重真实和适度艺术发挥的理念,在音色的塑造上,我们以各场景实地录制的水声为基础,通过细致的聆听比对,适当叠加版权音效库的声音来补充细节、丰满听感,并在频率和混响上对声音进行二次修饰。在空间构建上,主要使用 Pro Tools 原生的 3D Panner 配合调整频率和混响的方式,把水的声音定位到三维空间中恰当的位置;再根据不同类型水的流动特性,设计画内或画外的运动轨迹,来完成水元素的声音呈现。3.平衡与过渡本

6、片声音的语言部分主要为旁白解说和人物采访,旁白在录音棚内单独录制完成,访谈由领夹式传声器在各拍摄现场完成。音乐部分采用了原创音乐与版权音乐相结合的形式。音效部分有实地录音,也有后期补充使用的版权音效库音效和棚内拟音。上述声音由于录制手段的先天差异,导致了整体的平衡性和统一感有所欠缺。做好这几类声音的平衡与过渡,也是我们本次声音设计关注的重点。平衡的实现需要根据画面,从整体上对各声音元素进行把握:首先是各声音元素响度的相对平衡,其次是空间分布的整体平衡,然后是声音频率的协调平衡,以及各声音元素质感的统一平衡。在过渡方面,本片声音的过渡整体是为画面的衔接服务的,力求使各转场过渡合理、衔接自然。二

7、工艺和技术手段 1.制作系统我们选择三维声格式来完成本片的后期音频制作。制作场地为四川广播电视台民族文艺录音棚,该1蜀守冰片头(局部)工程截图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043棚控制室于 2020 年完成了三维声制作系统的升级改造。音频工作站为 Pro Tools Ultimate 和搭载了 Dolby Atmos Renderer 的 独 立 渲 染 器 系 统 Dolby Atmos Mastering Suite,监听扬声器布局为 5.1.4。本片三维声制作系统图如图 2 所示。2.制作流程本片的声音制作周期历时半年。前期经过了大量的拉片分析和声音记录、

8、整理、编组工作;继而是繁复的音效库搭建、声音调制及替换整合。后期混音采用三维声格式,在 5.1.4 监听扬声器布局下完成制作,并综合各方意见不断修改。最后按照播出平台技术要求进行成品输出。(1)声音整理按照语言、音乐、音效来对全片的各种声音进行分类整理。本片中,语言包含旁白、采访以及情景再现中的人物台词。音乐包含片头曲、主题配乐、氛围音乐以及承担转场、强调等作用的功能性音乐片段。音效包含环境音效、动作音效、拟音、特效音效等。在整理阶段我们尽量细分每一个声音,以标签形式标明对不同声音的预处理方式,便于后期编组和声场规划。编组将根据声音的不同功能、场景、声场、景别来分别进行,并提前考虑在三维声场中

9、音床(bed)和对象(object)中的排布情况。(2)声音编辑、替换和处理在后期中我们发现,真实的声音并不一定是最2蜀守冰三维声制作系统图Pro Tools MixingApple MacProPro Tools HDX3Ethernet 1Avid S YNC HDHD I/O 888Genelec 7270Genelec 5.1.4ATMOS 监听系统Genelec 2.1立体声监听LTC824082408240824082408240824082408240Avid MTRXAES 1-8AES Card 1-8920019200292003From Genedec9200ADante

10、 1-64AES Card 1-8ExparsionCardsMADICoecialMADIMaduld 1MADIMaduld 1MADIMaduld 2MADIMaduld 2MADICoecialAES 1-8AES1-2/LRAES3-4/C-LFEAES5-6/sRsAES9-10/LRAES11-12/LRTFrom Genelec9200A AES04DigLinkAWS948Genelec 7271Dante SwitcherDdby Atmos Mastering SuiteEthemetApple MacProFocusnite RedNet D64RAvid HD MAD

11、IBNC(同轴)RedNet PCleRRedNet X2PLTC特约专题INDUSTRY TOPICS044适合的,对声音进行二次设计是有必要的。由于条件所限,拍摄时实地采录的声音可能存在各种缺陷。通过降噪、频率调整、替换叠加、拟音补录等方式,我们对声音进行了编辑、替换和处理,在保留声音原始基底的前提下,从服务画面出发,最终获得真实而舒适的听感。在正式的三维声混音工作开始前,我们力争让片中的每一处声音都合理、有序。(3)三维声混音本片的三维声场是通过后期的一系列技术手段搭建起来的。我们主要使用 Pro Tools Ultimate 原生的 3D Panner 配合 Dolby Atmos M

12、astering Suite 独立渲染器系统来完成。在具体制作中还使用了 LiquidSonics Seventh Heaven、FabFilter、Valhalla 的混响、均衡、延迟等效果器插件。以此实现音效的临场感、真实感,提升音乐的氛围感,保证声音在三维空间的整体性和融合度。a.声场规划首先根据画面来确定基础的三维声场 X-Y-Z轴。整体思路为,将语言、音乐、不移动的环境音效置于音床中,作为本片三维声场的基本骨架;语言中旁白和采访的部分整体居中,并且使旁白在空间中的体积稍大于采访部分的体积,以此提供稳定和支撑感。音乐主要根据高、中、低三个频段进行划分,并使其均匀分布于整个三维声场。音效

13、则根据画面和功能,来决定置于音床中还是定义为可灵活移动的对象,确定在空间中的具体占位,并调整其体积和运动轨迹。然后根据三维声扩展的空间特性,配合本片需要,适时进行画外的声音设计。b.音效的处理我们主要利用混响、均衡和延迟插件来完成各种不同音效的上混。具体手段是创建了多个 Aux 辅助轨道,利用 Pro Tools 原生的 3D Panner 将其分别定位在前方左右、前方左右顶部、后方左右、后方左右顶部,在每一组 Aux 辅助轨上插入不同功能的效果器,利用不同插件的特性来营造最贴近真实的三维声听感。来源为 Bus 1-2 的 Aux 辅助轨道组,以大空间的混响为主,同时对这组 Aux 轨道做了不

14、同的延迟处理,以营造声音前后纵向扩散的感觉。而来源为 Bus 3-4 的 Aux 辅助轨道组,整体以小空间的混响和延迟为主。两种效果搭配使用,使声音可根据画面景别统一在合理的声场范围内,并保留相应的层次感,更接近真实的三维声场。c.音乐的处理音乐的混音思路整体以均衡为主。对于有音频分轨的原创音乐,运用三维声音乐的多声道分轨混音手法,让各声音元素有序、舒适地分布于整个声场之中。对于没有分轨文件的成品版权音乐,我们实验性地采用了“三分频”手法来完成上混。基于人耳对高度声道感知的心理声学原理,人耳对高度的感知主要依赖于肩膀、头部和耳廓反射所造成的频率变化,而声源高度位置的获得又与特定频段的提升和衰减

15、之间存在联系,通过合理运用这类“方向性频段”,可以在三维空间内渲染出虚拟的高度声像,提升听众对高度空间的感知体验。我们将成品配乐复制为三份,通过频率处理插件,分别保留其高频、中频和低频部分(三条音频的高、中、低分频点需完全一致)。之后把分别包含高、中、低频段内容的三条音频,发送到三维声空间中的不同位置:将音乐的高频部分送到声场的上方空间,中频在中部空间,低频则基本定位于下方空间。再搭配均衡器的调整,修正声音去到不同位置后的频率问题。比如处理在拓宽低频声场中出现的相位偏移问题。利用声音和人耳听觉特性,通过衰减低频成分,增强声源在上方的定位感;通过衰减高频成分,塑造声源来自后方的听感。最终再通过控

16、制整体音量,使成品配乐获得较为理想的三维声听感。d.声音处理插件下面对本片三维声制作中主要使用的几款插件做简单介绍。需要指出的是,插件只是服务声音创作的工具,所有参数均根据影片需要,结合主观听感灵活调整,并无定论。实现同样功能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本文所列仅供参考。一 是 Seventh Heaven 第 七 天 堂 混 响。Seventh Heaven 是一款比较全面的混响效果器。采用了基于调制卷积算法的 Fusion-IR 捕获技术,复刻了经典数字硬件效果器 Bricasti M7 的一系列预设。最高可支持7.1.6 的声音制作格式。在本次制作中,经过主观音质评价,我们认为其制作的

17、声音听感自然逼真,具有合理的 3D 空间深度感。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045二是 Fabfilter Pro-Q3 均衡器。Pro-Q3 是我们较为常用的一款均衡器,功能强大且便于操作。在频谱分析仪启动状态下,通过移动、停留鼠标指针,即可完成频谱抓取,显示各频点位置。此外,每个频点都有独立的控制器,且支持零延迟运算模式。自动音量补偿功能解决了频率提升和衰减时音量改变的问题。动态均衡器功能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电平的变化灵活地改变均衡器增益。Notch Filter 功能可以精准去掉某个频点我们不需要的声音。通过 M/S 制式的频率处理,对 Side 侧方信号做

18、超低频切除,对中高频进行适当提升,可增加声音的宽度。通过对 Mid 中央部分声音的低频做适当提升,可以让中心更加稳固。e.声音运动轨迹对于三维空间中声音元素的运动呈现,整体遵循适度原则,同时兼顾声音的方向属性及整体音质。运动的声元素在本片中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画面同步的运动呈现。把声音元素放入对象(Object)中,再进行与画面运动轨迹一致的路径设计。第二类是超现实的运动呈现。主要运用于片头及片中场景转换的几个段落,起到承上启下、丰富转场节奏的作用。我们为这些转场音效设计了不同的自动化包络轨迹,如从后往前、从上到下、从中往后等。(4)成品输出根据播出平台要求,本片的音频成品按照节目最大真峰

19、值电平不超过-2dB TP、平均响度-24LKFS、响度容差 2LU 的标准进行制作。最终我们提交了包含完整 Audio Bed、Object 和元数据的.atmos 母版文件和 5.1.4 分声道 wave 文件,各声道以(L/R/C/LFE/Ls/Rs/LTF/RTF/LTB/RTB)标准命名。三 结语 三维声被誉为环绕声之后最重要的音频技术创新,它突破了传统的二维声音呈现平面,为音频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纪录片蜀守冰的声音设计和三维声制作,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新技术应用实践。我们始终紧扣影片主题,在声音的合理性和艺术性中平衡取舍,整体遵循自然、简约却不保守的原则。全片的三维声场通过后

20、期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我们整理、细分并二次处理了各声音元素;积极运用多种手段,合理规划了语言、音乐、音效在三维声空间内的排布及平衡;并根据播出平台对响度、格式等的技术需求进行成品输出。最终得到了一个听感真实自然、定位准确、分布均衡、偶现亮点的三维声作品。参考文献:1 美 Agnieszka Roginska,Paul Geluso 著,冀翔 译.沉浸式声音 双耳声和多声道音频的艺术与科学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219-240,242-307,328-348.2 美 Tomlinson Holman 著,王珏 译.多声道环绕声技术(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3 王鑫,唐舒岩.数字声频多声道环绕声技术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五 结语 本次卡塔尔世界杯展示环境的搭建,成功验证4了三维菁彩声基于传统广播电视直播场景端到端的传输,实现了元数据从最开始的制作生产,经过压缩编码传输后,再通过终端的解析,加上用户的个性化调控,最后指导渲染,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交互式个性化听音体验流程。各端侧企业的协同研发,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在技术成果转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规范体系建设、技术论证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后续的技术完善和节目生产示范提供了宝贵的测试数据和实践经验。(上接第 55 页)特约专题INDUSTRY TOPICS0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