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h****i 文档编号:26873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两篇范文:贯彻落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的探源、传承和创新,多次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

2、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阐明“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源头活水,润泽千年。中华文明如同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从千年历史中奔涌而来,流淌过古老而现代的土地,孕育出灿若星辰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到厚德载

3、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再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特性,最有生命力的特性,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守正创新、凝聚统一、开放包容、崇尚和合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这“五个突出特性”,决定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过去的辉煌,也决定和引导着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辉煌。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和现

4、代中国,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未来中国。将中华文明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五个突出特性”充分体现出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人类文明的独特性。正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正因为具有突出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正因为具有突出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正

5、因为具有突出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正因为具有突出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去端详中华文明,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震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6、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深刻把握“五个突出特性”,要坚定文化自信,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一步坚

7、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在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2023年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文化土壤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

8、思想智慧、精神养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历经沧桑,但是经久不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盛世修文,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挖掘、宣传、创新,做好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昨天”“今天”“明天”,震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深挖历史文化,弘扬“昨天”的故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得出了许多治国之道、为人之学、修身之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从胜利

9、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文物遗迹、传说故事、民间风俗、民间技术、文学艺术等的保存与收藏,并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打造融于生产生活、通俗易懂、生动时尚的传承话语体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使传统文化资源宝藏为更多的人所欣赏和传承。加强文化宣扬,增强“今天”的自信。古人讲,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化精神是支撑中国人民向上向善更持久的力量,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源、根脉和灵魂。我们不仅要做好对文化的传承保

10、护,更要做好对文化的宣传、弘扬,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保精神文明、宣传思想、新闻舆论、文学文艺创作、网络文化等文化建设领域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注重运用优秀中华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将优秀中华文化引入学校、村社、机关,拓宽优秀文化的传播面。要深入实施“文化+科技”融合战略,以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增强文化传承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激发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传承的主动性,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注重文化创新,做好“明天”的传承。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

11、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能厚古薄今,还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做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高度重视中华文化学者的培养,厚植创新文化、打通体制壁垒,激励文化创造和原创性探索,加强对具有创造精神的文学家进行奖励和扶持,坚决打击文学文艺抄袭、版权盗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原创者利益,改变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鼓励文化文艺创作者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创作标准,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坚持为人民而创作的导向,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真正做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