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级经济学教学计划书
一、教学主题
本次高级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主题是深化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论目标:
-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如供求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
-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总需求总供给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 熟悉产业组织理论,了解市场结构与行为分析、产业政策等。
2. 实践目标:
- 能够应用经济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为决策提供参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和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
1. 微观经济学部分
- 供求分析:弹性、市场均衡和价格决定。
- 成本效益分析:边际效益、边际成本和最优决策。
- 市场结构与行为分析: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
- 产业政策: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和干预措施。
2. 宏观经济学部分
- 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和手段。
- 经济增长与发展:投资、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作用。
- 国际贸易与汇率:全球化的影响和贸易政策的选择。
3. 实践活动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 小组项目: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出可行建议。
- 外出考察:参观企业、金融机构等,了解实际经济运作过程。
四、教材使用
本课程将主要使用以下教材:
1. 微观经济学教材:作者为卡尔森(Carlson)、卡斯-Rupert(Katz-Rupert)等。
2. 宏观经济学教材:作者为曼昆(Mankiw)、布朗-罗森(Blanchard-Rosen)等。
3. 产业组织理论教材:作者为班塞尔(Bain)等。
教材的选择主要根据其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覆盖情况,以及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项目、案例分析的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2. 期中考试:对所学内容进行笔记和理论知识的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理论和应用题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六、教学支持与资源准备
1.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等,提供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的支持。
2. 学生支持:提供教学辅导、学习资源和课后答疑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验,培养其对经济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学生在本课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