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教师2023年参加“国培计划”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篇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地遇见,遇见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当我们遇见学习,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光;当我们遇见名师,我们便找到了前行的方向。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我有幸了“国培计划(2022)”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刚入职的特岗教师,我怀着知无涯,学无境的态度积极投身于培训学习中,感谢这次机会让我一进入教师行业就能接受到名师的熏陶,给了我一个前进的方向。这次培训有前期网络研修、中期线上诊断、后期线下实践,其中线下培训有名师送教、研讨课、专家点评、互动研讨、名
2、师微讲座等,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达到“三备三上三反思”。名师专家们从理论上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分享课堂教学实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让我大开眼界,也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了名师团队的专业精神,也从执教多年的教师前辈身上,学习到经久不衰的教学思想,值得借鉴和学习,此次培训皆是收获满满。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培训,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此次培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是高春玲老师,她以丁香结为例进行依据课标精准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讲座,让我在备课时有了清晰的思路,一是从人
3、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出发,要有单元整合意识,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可以前后勾连,聚焦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策略,落地生根。二是创建任务型情境,通过课前任务单,让学生在单元引领下的活动设计下,将阅读运用于问题解决中,以读促教。三是巧用课后思考题,通过设板块,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串起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语文核心要素,传递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自己有意识地按照这种思路进行备课,就像刘玉华校长说的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高老师的讲座让我理清楚备课的思路,郭红梅老师则让我对古诗词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她以浪淘沙为例进行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古诗词教学思
4、考让我感受到她丰厚的古诗词文化积累和沉淀,真真切切体现了“想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缸水”。一是要注重大单元教学和资源整合,根据单元目标可以不按照每课的顺序进行授课,运用多样的方式,灵活的方法把语文要素和人文要求串联,融合在一起传递给学生。二是要善用资源,组织多样活动,让学生沉浸式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底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把文化自信的种子埋进学生心里,等待生根发芽。“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学古诗词,就是学文化的精髓。”这句话也深深刻进我的心里。通过开展说课、微课、评课等活动,每位前辈都精心准备,上台分享,即便是从教多年的教师,也倍感紧张。而我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抱着学习的态度敢于第一个
5、上台,但其实内心波涛汹涌。经过分享和名师点评,让我也感触颇深。首先是责任意识,学生是我们直接的教育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强烈责任心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其次是语文教学要抓牢基础教学,重朗读教学,无论是文言诗词,还是散文,无一例外。在教授学生朗读方法中以读促学,达到赏析诗句、赏析文本的目的。重字词积语文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学科,字组成了词,词组成了句,句组成了段,段组成了篇,我们怎么能不去关注字词教学呢?最后是保持学习,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他人的身上,总是积存着太多的优点,有时我们看得很清,却总是在学上难落实。在经过反
6、复备课、修改教学设计、微型课,以及名师指点,最终确定展示课人选。当我知道自己是其中之一时,其实是惊慌失措的,那一刻我是想退缩的,内心一直在自我斗争,这种展示是我从未经历的事,当退无可退时,感谢郭老师给予的鼓励,让我坚定地走下去,最终呈现出来的也是我尽力而为的结果,有遗憾但释怀。通过侯校长的独到点评,意识到自己在“教什么、怎么教、教学效果怎么样”这条主线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活动时间太少,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都是继续要思考的问题。总之,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刘玉华校长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学到了高老师的精准备课,聚焦单元整合;感受了郭老师古诗词文化的沉淀和积累
7、;感受了张老师低年级课堂的活跃气氛,饱满的热情;以及何老师的润物细无声,评价多元化。当然,我所学到的不过是她们的冰山一角,我也将努力着把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方式和风格。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我们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升,感谢这次国培,感谢名师专家团队,让我知道教师的教育路是漫长的,我也本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的理念,继续着我的教师之旅,绽放芳华。2023年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2050字文如果说教育是生命的修行,那么对于只有3年教龄的我来说,过去的教学生活,无疑只是按部就班,庸庸碌碌,而XX县“国培计划(2022)”
8、项目县送教下乡培训活动的出现,则为我的教育修行点亮了明灯,指引了方向,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没参加国培学习时,凭借自己对教育的一腔热血,认真地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可总是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见天之一斑,而无缘天之全貌。在彷徨中寻觅,左冲右突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国培学习给我送来了曙光,让我看清了自己。明白了自己缺的是没有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研究,缺乏创新和反思。一味传授并执行的教育仅仅是“教书匠”的教育。然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就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去研究学生,并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教育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我这名农村一线教师的使命,也是我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压力
9、与收获并行我在网上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在集中学习教育专家的引领下,培训团队老师的指导下,让我重新读懂了教育和课堂。国培,不是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是理论和实践对接的内化。本次培训就像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帮你化解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烦恼。从而使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在思想和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成长。调整教学观念通过这次远程学习,结合我班实际,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应对改革开放的今天,就连学生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是难以
10、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地淘汰。今天,在我们这些农村小学,可能还不能体现知识媒体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但学生也可说是见多识广,知识量也在飞速增长。学生除课堂学到的知识外,在广阔的课外天地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在接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应对。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
11、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积极实践新理念、新教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服务,
12、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教师应该把握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确立培养目标,打造新时代的人才。培训视频中的一些专家、学者或有经验的教师,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平常我在上课时,考虑的是如何上好一堂课,争取考出理想的成绩,对于学生长期全面的发展考虑得并不周全。本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讲座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
13、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不因成功而骄傲,教学亦如此。我将不断的努力,力争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国培人”为榜样,学习“国培精神”在这次国培中专家、辅导员也让我很感动。在我们这些农村的学校,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低,教师工作任务又非常繁重,一边抓教育教学工作,一边抓教师远程培训学习辅导,我深深感受到辅导老师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位学员的作业她都要认真的评判,给出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第二次集中学习时培训团队老师和专家老师,将我们的讲课内容一一听完,具体到每个人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对我们提的问题也一一解答。总之,这次“国培”也许只是“国培人”平平常常的一次培训,但我却感受到了“国培人”用心在做,我将不负培训所学,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继续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兢兢业业地奉献,踏踏实实地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为农村小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