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66627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5.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31 项目提要32 编制范围和依据43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54 研究结论65 问题与建议6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71 项目区基本情况72 项目建设背景103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11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55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186 搬迁农户的确定197迁出地基本情况208 搬迁人员经济发展思路22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241项目场址现状242场址建设条件243项目建设规模30第四章 项目设计方案311 设计概述312 设计依据323 规划设计方案描述324 建筑方案365 道路设计397 给排水

2、设计548 燃气设计619 电气设计6210 暖通及空调7011 消防设计7112 环保设计说明7513 节能设计说明7714 无障碍设计说明78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811 编制依据812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813 污染因素814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825 环境保护措施836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857 环境影响评价85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861 安全依据862影响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因素863 安全设施86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81 组织机构882 人力资源893 项目实施进度90第八章 工程招投标941招标范围942 投标程序943 招标基本情况表954 招标方式和投标划分95第九章 投

3、资估算、资金筹措及贷款偿还96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962 投资估算编制范围963 估算依据及说明964 本项目投资概算975 资金筹措99第十章 社会评价1001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1002 生态评价结论100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1011 实施方案总体描述1012 结论和建议101附件:1.#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息府办通201291号);2.#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审查意见;3.#县人民政府关于对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地及资金的承诺;4.关于解决#县2013年生态移民人口就业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5.迁入点土地情况说明;

4、6.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8.地质灾害情况说明;9.项目环评保护申请书;10.迁入点污水处理情况说明;11.迁入点建设情况说明;12.迁入点供电情况说明;13.迁入点供水情况说明;14.迁入点通讯、闭路电视接入情况说明;14搬迁贫困户情况说明;15.移民工程迁出点情况统计表;16.搬迁入户调查统计表;15.迁出点位置图;16.迁入点现状图。第一章 总 论1 项目提要1.1 项目名称: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1.2 建设性质:新建1.3 项目地址:该项目位于#县小寨坝镇。1.4 主管单位1.5 项目主管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主管单位定代表人: 。1.6 项目规模贵阳市

5、#县2013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6271.95m2,建筑占地面积为5080.2m2,总建筑面积为29030.7m2。其中:居住面积为20999.0,商铺建筑面积为8031.7。总安置户数为228户718人。1.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资料、基础设施、生活设施三个部份。(1)生产资料部分:调整建设用地54亩,新建移民商铺8031.7m2。(2)基础设施部分:供水工程拟建输水管道2km,其中主输水管道0.45km、配水管道1.55km;供电工程拟建10KV供电线路0.5km、220V配电线路5.5km;拟建道路0.45km,行车道路宽7m,路面为砼、沥青结构;平整建设场

6、地36271.95m2;配电房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3)生活设施部分:新建移民住宅718套共19390.1km2。1.8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 贵阳市#县2013度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4546.9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4035.35万元;建设工程其他费295.03万元;预备费216.52万元。(2)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546.90万元。住宅部分:中央及省12000元/人;合计861.6万元;。基础设施部分:5000元/人(贵阳市、#县按照1:1匹配),共计359万元;征地及前期工作经费:1000/人,共计71.8万元(由市、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资金3254.5万

7、元,由其他部门整合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解决。1.9 项目工期: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2 编制范围和依据2.1 实施方案编制范围本实施方案主要研究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工程方案、项目与管理和项目效益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内容,并最终得出实施方案及建议。2.2编制原则(1)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应能满足#县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要求。(2)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当地民风民习,建筑除满足使用功能外,体现区域民族风格和特点。(3)功能设施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2.3编制依据(1)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2

8、14号;(2)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贵州省关于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意见(讨论稿);(4)贵阳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5)贵阳市#县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6)小寨坝镇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7)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实施方案的委托书;(8)国家有关部门关于编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文件、意见及规定,以及与本项目“可研”有关的其他相关文件;(9)有关行业规范、规定、标准;(10)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3 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总用地面积为36271.95m2;建筑占地面积

9、为5080.2m2;总建筑面积为29030.7m2;A户型6013.5 m2(60户,住房73.72/套,门面24.0/个, 12 户/栋,1202.7/栋(含门面),共计5栋,总建筑面积为6013.5);B户型19584.0 m2(144户,96.3/套,门面29.0/个,12 户/栋,1632.0/栋(含门面),共12栋,总建筑面积为19584.0);C户型3433.2m2(24户,112.42/套,门面26.0/个, 8 户/栋,1144.4/栋(含门面),共3栋,总建筑面积为3433.2)。容积率:0.8;建筑密度:14.0%;绿地率;40%;户数:228;商铺:228个。4 研究结论

10、#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符合贵阳市#县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和小寨坝镇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该项目抗风险能力强,实施周期短,配套条件好,工程设计方案可行,社会效益显著。方案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切实可行。5 问题与建议优化设计,降低投资;加强地勘,严防地质灾害发生;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使项目能按期完工。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及可行性1 项目区基本情况(1)#地处贵州省中部,省城贵阳市北郊,贵州第一大河乌江南岸。

11、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29至065343,北纬265742至271945。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县城南距省会贵阳66km,北距历史名城遵义87km,是黔北及重庆、四川两省市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 201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212879人,人口密度为205人/km2。下辖4镇6乡,161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2)历史沿革#县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秦朝时属新象郡且兰县,隋时属牂牁郡牂牁县。因地处黔中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断。公元1682年,明朝廷派兵平息战火,驻兵县境,筑坚城一座,崇祯皇帝取“平#火”之意,赐名“#”。明建#于襄千户所,隶属贵州都指挥司。清撤卫所并

12、入修文县 。公元1914年,#正式建县。(3)自然资源#县总面积1036kn2,境内峰丛山地与丘陵、小盆地相间,海拔最高1749.6m,最低609.2m,相对高差1140.4m,南望山、西望山两大山脉东西排列,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全县土地面积10万公顷,其中有耕地3.3万公顷、林地4万公顷、园地0.03万公顷、草地1万公顷,水域0.17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铝、硫铁、褐铁、硅、水晶、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储藏最丰、品位最高。 (4)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已查明的树木有104科263种,野草61科227种,药用植物110科227种,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数百种。县境北濒贵州省储水量第一

13、的乌江库区,境内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7.8km,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有12条,多年平均流量5.85亿立方米,平水年常年保有储水量4.65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 主产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籽、烤烟、花生、茶叶。有机械、化工、食品、建材、采矿等工业。 #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富,并已建成了青山湖、下洪马、板厂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现县城已建成日供水总量达3万吨的3个水厂,小寨坝、温泉、西山等工业区供水设施配套,为引进企业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建设的日供水2万吨的一期供水工程已投入使用,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供应充足。(5)旅游资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丹霞地

14、貌特征明显,山、水、林、泉、洞等各种景观齐备,具备“江南园林”应有的精华。有可饮可浴、被誉为“天下第一神汤”的#温泉;有山奇石异、林茂竹丰、庙宇林立,被称为“南来佛教第一山”的西望山;有风光旖旎、深蕴长征文化的乌江峡;有以多缤洞、龙滩洞为代表的瑰丽多姿的溶洞群,还有深山湖泊青山湖、温泉天台原始丛林、团圆山“陨石坑”(6)交通条件#县地处黔中要塞,川黔铁路、210国道和连接四川、重庆南下出海通道的贵遵高等级公路南北纵贯全境,乌江库区峡谷有62km的过境航道。川黔铁路过境段总长50km,纵跨东部两镇一乡,县境内还有3条铁路支线深入工矿区,有客货站8个。贵遵高等级公路在县内有3个出口,全县10个乡镇

15、61个村和大部分自然村寨均有省道、县道和乡村公路相通,水陆交通十分便利。(7)社会经济条件2010年全县地域内生产总值达到55.49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完成36.22亿元,同比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12.84亿元,同比增长17.8%。完成财政总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4.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8亿元,同比增长20.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8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4元。 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4.65亿元,是2006年的2.31倍,年均增长

16、18.2%;实现人均生产总值30315元,跨过了4000美元大关,年均增长23.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5.24亿元,是2006年的5.45倍,年均增长40.4%;实现财政总收入7.09亿元,是2006年的2.62倍,年均增长21.2%,其中,国税收入实现2.27亿元,地税收入3.89亿元并实现了五年翻两番;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39亿元,是2006年的2.97倍,年均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28元和6433元,分别是2006年的1.9倍和2.48倍,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9.9%。虽然最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部分人口还属于极贫人口,由于基础条

17、件差,经过多年的帮扶仍不能摆脱贫困,只有实施生态扶贫移民,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存条件。2 项目建设背景#县小寨坝镇相当一部分农户还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地处边远,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干旱缺水,有些村组不通闭路电视,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生活难成了当地群众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村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相当部分农户生活在高山区、石山区、深山区,且居住分散,公共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建设成本高,虽然国家对这些地方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受自然环境所限,只能暂时解决这些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使这部分群众摆脱贫困。实施生态扶贫安置工程和生态移民是新阶段

18、扶贫开发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把生态扶贫安置工作和生态恢复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对从总体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边远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缓解了因过度垦荒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矛盾,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保护,迁出地、迁入地群众倍感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更加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集中安置到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建设和园区发展二三产业,依托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开展加工运输业和商业等方式谋求发展。 3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3.1 本项目的运作模式根据国家、省有关扶贫生

19、态移民的文件精神和#县政府安排,#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项目的运作模式为:申请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政府自筹整合其他部门资金,将居住在小寨坝镇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关岭村、潮水村、中心村、高家坝村4个行政村,单山坡、跑马路、腊月坝、何家坝、堰塘沟、青杠林6个村民组228户718人迁入交通便利、居住环境较好的#县工业园区安置点#县小寨坝南山安置小区,该小区位于小寨坝城镇建设中心地段和今后小寨坝镇的商贸集聚中心。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开展生态移民集中安置房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和要求,开展生态移民集中安置房建设符合建

20、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进农村农民集中居住战略,对确保土地集约、产业集聚、人口集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城市能级有重要意义。(1)首先,实施生态移民,使群众迁出深山地区,可以有效减少滥垦乱伐,使自然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使水土、林木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大大降低治理成本,同时,杜绝高山零星户野外用火造成的森林火灾,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群众的人身安全,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破坏生态资源。需搬迁农户大都居住在高山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的问题,主要替代能源煤运不进去,农户的取暖方式仍旧是薪柴,农户为了日常生活和冬季取暖,就采伐当地的树林,致使树林大面积的丧失

21、,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破坏了生态环境。落后的耕作方式,加重了水土流失。需搬迁农户居住在高山边远地区,受交通及科技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居住地大多是山地,耕地大于 25的坡耕地还很多,传统的毁林烧荒种地的耕作方式普通存在,传统的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大面积毁林开荒,破坏了植被,一遇雨季,形成山洪,雨水带走大量的表土,造成水土流失。 3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工程后,生态建设得到了加强,局部植被恢复初见成效,但长远预期不容乐观。经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初见成效,国家退耕还林的粮食和资金的补助分别为 5-8 年,5 年、8 年以后林木见效不太明显,农民得不

22、到较高经济效益,就极有可能出现复耕现象。 综上所述,实施移民搬迁是维护生态平衡,降低治理成本的需要,更是改善群众生存环境、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需要。 (2)生态扶贫,是解决高寒山区贫困问题的现实选择。 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主要分布于自然条件极差的偏远特困村。因受其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堆积而成的种种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制约,靠开发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发展养殖业等常规的扶贫开发措施,财力、物力投入很大,但实际扶贫效果并不理想、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策略,变大量投入、就地扶持开发为异地扶贫搬迁、异地扶持发展,是跨入新世纪高寒山区扶贫政策、扶贫理念、扶贫方式的现实选择

23、。 一是人多地少,群众居住密集;二是多数群众居住环境在深山区,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三是受民族历史不良习俗的影响,环境“脏、乱、差”明显,各自然寨中人畜杂居,传染病发病率高;四是住房紧张,有的群众根本没地建房;五是环境容量小,缺乏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距集市、公路偏远,交通、信息闭塞,水源匮乏,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难以解决,儿童上学难的问题长期存在。 特困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其要脱贫先搬迁。缺土少水,这方水土难以养活这方人。由于缺少耕地,农民择土而居,东一户、西两户。这些散居在自然村农户多数严重缺水,多数靠天吃饭。 生存环境差,居住海拔高,不搬迁就会“自生自灭”。特困村的群众,吃药看病

24、十分困难,一些地方病仍旧普遍肆虐,多数农民得了病无钱就医,能抗就抗。因地处高海拔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听不到广播,看不上电视。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早婚、近亲婚姻现象多,后代呆傻、矮小、先天畸形情况突出,大龄单身汉居多。 特困地区难以创造稳定的脱贫基础、特困地区“丰年越温,灾年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是好的年景能勉强温饱,遇到灾害年份就更加困难。国家虽然可以扶持其修路、通电、建校和改善吃水、就医条件,但由于地方偏僻,地形复杂,施工难,投资大,一方面财政无法承受,另一方面由于其居住人口少,利用效益低,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移民搬迁主要是居住在深山区的贫困群众,这些地区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

25、施条件差,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生存条件恶劣,当地群众就医、就学、行路困难,信息闭塞,缺乏脱贫致富的基本条件。(3)生态扶贫,不仅对消除贫困而且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有效益。 实施生态扶贫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扶贫好方式。实施易地扶持,把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贫困户迁出大山和高海拔地区,不仅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且能在短期内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 实施生态扶贫是一条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捷径。国家只要把投入这些山村改善各类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扶贫资金集中用到移民搬迁项目上,短期内就可以使贫困农民彻底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尽快解决温饱问题,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 实施生态扶贫有利于山区的生态建设。散居

26、于各处的村庄,除了大量开垦以外,对树木和野生植被的过量砍伐也使当地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易地搬迁以后,经过自然的修养生息,这些地方的植被环境将有较大的改观。同时,山区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特困山区再建设,将多年闲置的深沟大山综合治理成林牧基地和种养植基地,走上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 实施生态扶贫有利于村级管理和节省行政开支。实施生态扶贫之后,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交通、通讯等社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社区环境等综合治理,使行政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易于发挥管理效能。 不仅改善我县群众的人居环境,而且改变生存发展模式,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实

27、现安置区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话等“五通”,彻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面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商品流通和信息交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和解决温饱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是劳务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移民收入稳定、生活稳定,彻底摆脱贫困。充分发挥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4.1 国家、省对扶贫、生态移民及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工作的高度重视。迁出地多是高山、深山区域,土地贫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没有保障,基础设施落后,改善基础设施难度大,人畜饮水困难,人口素质差、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经济基础薄弱,尽管多年来投入资金扶持,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28、,严重制约社会和诣发展和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由此,国家、省通过进一步总结,把生态扶贫作为解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诣发展的有力措施。 4.2 按照全县生态移民搬迁和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规划,以集中搬迁建点和分散自主搬迁相结合的方式,#县致力于将生活在深山区和石山区的贫困人口搬出大山,安置在交通便利,水、电及各种通讯线路接入方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完善,功能健全,接纳承载人口居住空间大。迁入后不但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且促进持续发展。4.3 按照贵阳市#县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和小寨坝镇扶贫开发十年规划(20112020年)规划定位,根据#

29、县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小寨坝移民安置点的功能定位进行总体布局和规划建设。小寨坝南山安置小区集中迁入点位于小寨坝镇西南部,位于小寨坝镇政府所在地侧面,距离现新建政府所办公点150 m、#县城11.8km,迁入点地势平坦,平均海拔900m,气候宜人,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集中居住点背靠青山,前临210国道、贵遵高速公路,处于小寨坝镇集镇所在地,属小寨坝镇未来的集镇商业中心,安置小区距离黑神庙中小学、小寨坝卫生院及现有公交车站仅有200余米。集中迁入点紧靠#工业园区的核心园区#磷煤精细化工基地,由于该基地每年可吸纳500人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就地安置,同时在安置点每一户人家配套了一个门面,居民就业和

30、生活的渠道较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较快,农户增收效果明显。因此,该地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及资源状况完全能满足228户718人的发展需要。生态移民搬迁后,农户可将原有的承包地全部流转给高家坝村委会,由村委会统一将土地租赁给种养殖大户集中发展养鸡,种植药材和干果等即耐贫瘠又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一方面可取得土地租赁费,另一方面还可优先在给种养殖大户务工,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就业,在将耕作土地的风险转嫁给种养殖大户后还取得了更多的收入;若搬迁农户不愿流转原承包土地的可继续耕作。同时,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劳动能力、年龄适中的人员还可到安置区附近的工厂及其他服务行业企业就业。另外,由于安置区处于集镇中心地段,部

31、分具有经营理念的农户还可从事餐饮、商旅服务等经营活动,实现自主创业,争得更多的收入。搬迁农户通过以上途径取得收入后,年人均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4.4 群众搬迁要求迫切、积极性高。他们祖祖辈辈受交通不便、吃水困难、贫困落后之苦,搬出来且实现脱贫致富是他们长期梦寐以求的愿望,因而对移民搬迁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渴望。 4.5 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可以集中发展支柱产业,集中搞项目建设,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减少返贫人口,巩固扶贫成果,降低扶贫成本,提高扶贫效益。综上所述,通过农村的贫困、偏远、散居农民集中安置,让农民住入宽敞明亮的楼房,并且居住区配套社区医疗服务、商业等设施。农民集中安置房是在尊重当地农

32、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前提下建设的,不会因为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而强制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不便;生态移民集中安置房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居住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农民住进安居住宅区,生活居住条件获得极大改善,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的开发运作,以服务农民、农村、农业为目的,进而合理解决“三农”问题。因此,项目是可行的。5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奋斗目标5.1指导思想以改善生态和消除贫困为目标,围绕#县“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和生态移民的指导方针:“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协调,综合治理,协调发展,讲求实效”;切实做到“四坚持、五为主

33、、六结合、一确保”,着力抓好扶贫开发与三农问题的统筹发展,重点解决生存环境恶化,丧失就地解决温饱条件,采取其他扶贫方式难以脱贫的偏僻边远的贫困人口的脱贫;坚持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中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的,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根本,促进全县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5.2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强力推进”的原则;(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3)坚持“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的原则;(4)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原则;(5)坚持“政府引导、移民自愿、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6)坚持“移民与生态建设、人口

34、控制、开发扶贫相结合”的原则;(7)坚持移民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8)坚持移民与创建和谐社会相结合的原则。5.3奋斗目标一年内完成移民安置点房屋及基础设施建设,搬迁228户718人。安置点建成后,妥善安置移民人口,保证“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富得了”,在改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和移民自力更生,力争一年解决温饱,三年达到脱贫致富;以加强经济发展为主题,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以提高搬迁农户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安置点社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迁出地及迁入地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逐步实现生态良性循环。6 搬迁农户的确定鉴于生态移民搬迁涉及面广,投资

35、量大,因此,只能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实施,在本次工作中,小寨坝镇党委、政府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上级要求,在确定搬迁对象严格避免“只搬富、不搬穷”,同时坚持“三个优先”的原则:(1)居住在国家贫困村中贫困户优先;(2)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地区,缺乏水、电、路等基本生活条件,土地负载过重,即使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在当地仍难改善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生存在深山区、石山区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公共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建设成本高,只宜通过生态移民搬迁集中安置进行扶贫的贫困人口;(3)有劳动能力,遵纪守法,不违反计生政策,自愿搬迁,能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脱贫致富的贫困户优先;(

36、4)搬迁户有渴望改变自己生存环境条件的诉求,积极支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在当地表现良好,愿作生态移民搬迁脱贫致富的表率优先根据以上原则,通过认真筛选,经研究决定本次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228户718人。7迁出地基本情况#县小寨坝镇位于#县城北部,镇政府距#县城12km,总面积138.08 km2。全镇辖2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组,13156户26096人,共有耕地面积24720亩,人均0.7亩。该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多地少,土多田少,土壤贫瘠,全镇有49个村民组都居住在海拔1200m以上,平均坡度大于30度,自然条件极差,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很多地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自然

37、灾害频发,且山高坡陡、居住分散、饮水困难、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本次迁出点主要涉及关岭村、潮水村、中心村、高家坝4个行政村6个村民组,共228户/718人,移民搬迁户均为农村人口,且其中50%以上为贫困人口,具体搬迁情况如下表:序号乡镇名称行政村名组名搬迁人口搬迁原因概述备注1小寨坝关岭村单山坡136地处偏远山区,地势陡峭,道路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2小寨坝关岭村跑马路78地处偏远山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不足2亩,水土流失严重,道路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居民基本生存条件受到极大影响。3小寨坝关岭村腊月坝52土地贫瘠,植被受到破坏,土层浅薄,耕地因地质滑坡而支离破碎。

38、4小寨坝潮水村何家坝222山高路陡,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居民生产生活受到制约。5小寨坝中心村堰塘沟11土地贫瘠,植被受到破坏,土层浅薄,耕地因地质滑坡而支离破碎6小寨坝高家坝村青杠林64地处偏远山区,地势陡峭,道路交通不便,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合计718以上村组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土地贫瘠,土层浅薄,耕地因地质滑坡而支离破碎,人均耕地仅有0.7亩(主要是坡耕地),加上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低且不稳定,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由于长期以来植被受到破坏,水土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土地人口过载,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科学技术难以推广,主要靠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难以改变结

39、构单一的经济发展状况,加之该区域山高坡陡,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修路工程量巨大,要解决农民的出行难问题非常困难。且全村80%地土地均为坡地,土层较瘠薄,无水源点,由于无法建设配套的机耕道、土地排灌等基础设施,农民耕作土地人力物力投入量大,且土地投入产出率较低,农民生产处于靠天吃的状态,致使农民依赖土地程度降低,多数农民已外出务工,60%以上的土地已荒芜,因此,生态移民迁势在必行。实行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可以进一步促进该区域工业化和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同时还可使搬迁户到生态环境较好、基础设施条件较完善、创业渠道多和就业面大的地方生产生活,从而彻底摆脱贫困环境,走上致富奔小康之路。8 搬

40、迁人员就业途径(1)对迁入人口劳动力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开展劳务输出,就近进厂务工,发展商业、服务业及第三产业,进一步拓宽致富门路。(2)依托区位优势,从事加工、销售、服务业。(3)积极促进劳动力合理支配和转移。生态移民安置小区的建设和发展同样能为新迁入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4)按小城镇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让迁入人口安置在农业连片综合开发带和新兴小城镇带。(5)安排部分搬迁人员进入附近工业园区和工矿企业就业。使得移民向现代城镇示范区和庭院经济示范区的方向迈进,告别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和奋斗的方向。从而保证移民户能够“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之:迁入地为小寨坝镇南山安置小区,所有搬迁农

41、户全部为集中安置。安置区位于#县磷煤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也是小寨坝小城镇中心地段,今后小寨坝镇的商贸集聚中心。根据小寨坝镇城镇化、工业化及小城镇规划发展的需要,安置户的居住设计为1+3层楼房和1+4层楼房形式建设,1层为经营门面,楼上2、3或4层均为住宅。本方案设计了228个门面,每家搬迁户都可以分到1个门面,搬迁后农户可用门面从事商品经营活动,部分人员可从事商业、饮食业、娱乐业、进厂务工等工作,切实解决了搬迁户的生存问题。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1项目场址现状1.1地理位置#县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南岸,南距省城贵阳65km,北距历史名城遵义90km,与开阳、修文、金沙、遵义四县毗邻,地

42、处在国务院(1993)56号文件规定的“黔中产业带上”,是省政府“一点两线”发展战略的重要地段,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两大磷化工基地县之一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2建设项目选址小寨坝南山安置小区集中迁入点位于小寨坝镇西南部,位于小寨坝镇政府所在地侧面,距离现新建政府所办公点150 m、#县城11.8km,迁入点地势平坦,平均海拔900m,气候宜人,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集中居住点背靠青山,前临210国道、贵遵高速公路,处于小寨坝镇集镇所在地,属小寨坝镇未来的集镇商业中心,安置小区距离黑神庙中小学、小寨坝卫生院及现有公交车站仅有200m。集中迁入点紧靠#工业园区的核心园区#磷煤精细化工基地,

43、由于该基地每年可吸纳500人以上的富余劳动力就地安置,同时在安置点每一户人家配套了一个门面,居民就业和生活的渠道较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较快,农户增收效果明显。因此,该地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及资源状况完全能满足228户718人的发展需要。2场址建设条件2.1建设用地和城镇规划之间的关系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6271.95m2,建筑占地面积为5080.2m2,总建筑面积为29030.7m2。其中:居住面积为20999.0,商铺建筑面积为8031.7。总安置户数为228户718人。2.2 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县总面积1036km2,境内峰丛山地与丘陵、小盆地相间,海拔最高1749.6m,最低609

44、.2m,相对高差1140.4m,南望山、西望山两大山脉东西排列,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全县土地面积10万公顷,其中有耕地3.3万公顷、林地4万公顷、园地0.03万公顷、草地1万公顷,水域0.17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铝、硫铁、褐铁、硅、水晶、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储藏最丰、品位最高。(2)地形、地貌#县境内最高点为#南极顶,海拔1749.6m,最低点为北东角乌江河床,海拔609.2m,最大高差达1140.4m,一般高差300500m,属中等切割的中低山地形,全县山地和丘陵面积占66.74%,盆地面积占33.26%,以正地形为主,谷坡比大约为1:5。地形坡度15的占33.26%,1525的占30.28%,25的占36.46%。区内地貌按成因主要可分为侵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溶蚀地貌三大类型。其中溶蚀地貌按组合形态可分为岩溶峰丛沟谷及峰丛峡谷、岩溶丘峰谷地、岩溶溶丘洼地等4个类型,个体形态则多种多样,如峰丛、谷地、落水洞、漏斗、溶沟、溶槽、石林、石笋、石芽及地下河和溶洞等。 (2)地震场地无区域性活动断裂、无地下采空区、塌陷、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数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05g,设计特征周期0.35s。 2.3气候条件#县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和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