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的形象 姓名:景云侠 准考证号:011308100092 指导教师:姜彩燕 写作时间:2015.8 联系方式:18309280886目录: 一、内容摘要 二、关键词 三、形象分析 1.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冲突分析 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分析 3.周朴园与侍萍的感情分析 4.从阶级属性看其残忍行为的成因分析 5.从潜意识的角度管窥周朴园的人性光芒 6.结束语 四、参考文献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雷雨是曹禺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多幕话剧,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
2、作之一。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引导观众和读者去思考这悲剧的社会原因。周朴园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他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虚假伪善,却又存在着人性光芒的一面。 关键词:周朴园 专横暴戾 冷酷无情 虚假伪善 人性光芒 Content summary:Thunderstorm is Mr Works in the creation of a good 1933 multi-stage drama, in the journal literature quarterly in 193
3、4, it is one of the excellent dramas since the May 4th in China. Works by zhou, lu two complicated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thirty years of gripping drama conflict, profoundly revealed the bourgeois evil and their vulgar mean spirit, guide the viewers and readers to think that the social cause o
4、f the tragedy. Zhou: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 the work to show us his bossy violent, heartless, false hypocritical, but there is a light side of human nature. Key word: Zhoupuyuan Oppressive Unfeeling False hypocrisy Human nature ray 形象分析 周朴园是剧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家庭,虽然到外国留过学,却又尊崇旧道德。这个带
5、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下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一、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冲突分析 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主要是他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来表现的。他自诩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而其实质是: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压制,摧毁了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人间地狱,他就是黑暗王国的专制魔王,他的命令就是“法律”,任何人不得违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周朴园对妻子的冷酷无情 在作品的第一幕中,他一出场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又命令蘩漪
6、:“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两句就表明他对妻子的生硬、冷漠的态度。他只知道蘩漪是他的妻子他的附属物;他的责任就是把她藏起来,同保存其它财物一样。因此,他不管妻子有没有病、什么病,病到什么程度,总之得“到楼上去休息”实际是把她关起来。像周朴园这样的道德的人对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是不会放心的,他自己长期在外,妻子一时不在自己房里呆着,在他看来这就是不守本份,这就成了没有“秩序”,所以他看见妻子下楼来了就不痛快。 周朴园对家人的专横暴戾 蘩漪虽然是周朴园明媒正娶的妻子,但只是他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是侍萍,第二任是赶走侍萍后娶的名门小姐),两人只有夫妻之分,并没有夫妻感情。周朴园对蘩漪更多的是专横独断、
7、唯我独尊。特别是强迫蘩漪喝药的场面,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篇幅全场景来写,他的语气开始低而缓,“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为什么不拿来?”,“为什么?药呢?”,“(慢)倒了?哦?(更慢)倒了!药还有么?”,“(低而缓)倒了来”。接着是高声,“(高声)倒了来。”,“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最后到严厉,“(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他见妻子蘩漪不吃,就动员全家人来作戏,先是叫小儿子周冲来劝说,“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去”,“说,请母亲喝”,“(高声地)我要你说”,见小儿劝说不行,又命令大儿子周萍来跪劝,“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
8、,劝你的母亲”,“(高声)跪下!叫你跪下!”还冷峻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他内心要维护的是整个家庭,要使这个家庭有秩序。他的内心,他的话,他的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专制的目的。 周朴园对儿子的专横教训 人的阶级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阶级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加固的。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庭,但又在外留过学,也曾受过一些外国思潮的影响。他在听到小儿子周冲说了几句同情罢工的工人的话后说:“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子醋的社会思想要彻底的多。”他给儿子周冲的
9、教训,不准他再说话,表明他对儿子的专横,他不许儿子有任何独立见解和自由思想的,吓得周冲不敢再跟他谈话。接着他向全家人宣布!“十分钟后我还有一个客来,你们关于自己有什么话说么?”他简直就像衙门里的官吏处理公事一样,几句闲嗑就暴露出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家庭统治者,他和家人之间没有一点亲人的感情,只有权威和命令。我想由于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不仅造成周萍与蘩漪畸形反抗的乱伦关系,而且也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好幻想。而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因为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二、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分析 周朴园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在政治上的反动本质。他在
10、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然后他从每个淹死的工人身上扣了三百元钱。他让矿上警察开枪镇压罢工工人,打死了三十多名工人。他又利用分化和收买部分罢工工人代表的手段,破坏了这次大罢工。从而可以看出:周朴园身上的每一个铜板上,都沾满了工人阶级的鲜血,以及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和其罪恶的发家史。鲁大海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与他所要塑造的儿子截然相反。而且由于大海是站在反抗他的立场上的,作为被他剥削的工人阶级代表。对自私、冷酷的周朴园而言,亲子关系远远比不上利益关系。若不开除他,就不能平息罢工,不能巩固自己剥削者的地位。至于鲁贵和四凤,则是出于要免除后患,不让他和侍萍的关系泄露出去。
11、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行不通,只好撕下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
12、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三、周朴园与侍萍的感情分析周朴园尽管被人们定性为“残忍、专横、自私、伪善”的资本家和封建家长,但其心路历程,不难发现他同样具有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对其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必须走进其心灵深处,探察其个性的丰富与人性的复杂。 1、 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 周朴园的心路历程开始于其作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少爷时和婢女
13、侍萍的情感经历。而恰恰是这段情感生活和体验,影响了周朴园的一生,成为其日后种种令人难以释怀的行为和心理情感的动力源泉。在封建社会的权势家庭中,养尊处优,尽享荣华富贵的少爷和一个地位卑微但却偏偏有几分姿色的婢女产生恋情,是屡见不鲜的事。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周朴园的初恋。而初恋对于任何一个男性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因为此时恋爱中的人,能够真正跨越世俗的门第观念,挣脱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才能真正排除真诚的倾心相爱之外,诸如金钱、权势等一切杂因。这时的情感是至情至性全身心的投入,倾尽了相恋双方的真情挚爱,可谓生死相依、永生难忘。周朴园自然也不例外。有人将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称为“始乱终弃”,这是
14、不正确的。 第一、侍萍美丽、体贴、贤惠、温柔又善良,这是所有男性选择最佳配偶、衡定将来是否幸福时最为重要的因素。应该说周朴园和侍萍当时都认为自己找到了满意的终身的幸福伴侣,两人也确实是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而且这种恋情在最初也得到了周朴园父母的认可或是默许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在一起生活近三年的时间,并且生育了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并非“始乱”而是“始爱”。 第二、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恋最终落得生离死别,虽然周朴园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但起着决定作用的周家父母的意志。30年前,周家为赶着要娶一位富家小姐,在除夕风雪之夜,把刚生下第二个孩子才三天的侍萍赶出了周公馆,从此侍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到底谁是这个
15、悲剧的制造者呢?是周朴园吗?30年后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侍萍怒斥周朴园时并未将罪责全部归到周朴园头上,而是强调的是“你们”。作为当事人,周朴园自然难脱干系,但侍萍将矛头更强烈地指向的是周家父母。我们可以推想,在当时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度下,周朴园作为周家少爷,20出头的毛头小子,是很难有,甚至是不能有婚姻自主权的,即使他再爱侍萍,也拗不过作为权威代表的父母的。况且,在“赶走”的整个过程中,周朴园都没有机会出现,谈何有留下侍萍的权利!所以,决定他们二人爱情命运权利的只有周家长辈,而周朴园只能无奈地接受侍萍被赶走的这个悲惨又无奈的结局。这对周朴园来说也是痛苦的,他也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
16、者。由此看来,强行指责周朴园“玩弄”侍萍,“抛弃”侍萍,是不合理的。“终弃”是必然,但是在周家父母强压下被迫的“终弃”。 第三、剧中非但找不出周朴园是花花公子、纨侉子弟的证据,反而有着许多周朴园对侍萍是真心相爱的证明。例如:剧中不止一次提到侍萍识字,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些豪门富户还不太愿意送女孩子读书,更何况一个贫困孤苦的侍女侍萍呢?那么是谁供养她读书的呢?首先不可能是她的家庭因为她家没有这个能力;也不可能是周家父母,他们没有这个善心;很显然,只能是与侍萍情深意重的周朴园帮助她读书识字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对侍萍并不是轻浮的玩弄,求刺激,寻开心,而是真心相爱,并且近三年来一如既往,又生二
17、子。甚至可以说周朴园在当时还具有大胆的反叛封建礼教的精神的!再者,“萍”作证,无论袖口绣的“萍”字,还是大儿子取名为“萍”,都寄寓着他们之间良深真挚的爱情。“周萍”父姓母名,可视为美好爱情的结晶。其实他也正好见证了周朴园对侍萍热烈而真诚的爱。他们要用孩子的一生来见证或说承诺他们对这份感情的诚意、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希冀。还有,从侍萍给周朴园的几件衬衣上的绣品可以看出,他们曾有过多么浪漫温馨的感情!油灯下,周朴园埋头苦读或奋笔疾书,而侍萍一边看护着熟睡的萍儿,一边精心织绣着袖上的“萍”字。夜深了,两人不约而同的抬起头来,四目相对无限的温情爱意尽在不言中,侍萍对这种生活曾感到多么幸福、满足,对
18、周朴园又是多么的挚爱!可以看出这段感情在二人心目中的分量几十年过去后,侍萍说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如数家珍;而周朴园也是记忆犹新、如游故园。这说明两人当年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两情相悦,而非“凌辱”或“占有”,这段感情也成了他们一生割舍不掉的最爱! 2、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 侍萍被赶走后,周朴园一直保留着当年的家具陈设,侍萍的照片醒目地摆着,客厅不准下人随便进来,侍萍的生日每年记得,就连因为生萍儿时侍萍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都保留了下来,他甚至习惯于穿侍萍在时的旧衣服。这一切在周家父母在世时必定受过很大的阻挠,但凭着一腔真情,周朴园固执地坚持了下来。这在封建“唯父母之命侍从”的年代是何等的不易,
19、又岂是一句虚伪能够解释?这也正是周朴园人性的闪光点,表现了他的细心、多情和对侍萍刻骨的眷恋。善良贤淑的侍萍留给他可怀念的东西太多了,侍萍的点点滴滴已渗透其骨髓,他已无法将侍萍从自己的加记忆、心灵乃至生活中抹去。也可以说侍萍从未真正离开过,一直就和他生活在一起,生活在那逝去的岁月里。所以周朴园的那些纪念就显得很特别而又自然,顺乎人情。如果仅是伪装、作秀,一年半载尚可,但三十年来几经迁移,却日复一日的保持着,又岂是一个“装”字了得! 3、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是真实的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一个很自然的“关窗动作”,和由于几十年颠沛流离其实已经北方化了的“无锡口音”引起了周朴园的注意,勾起了他对侍萍,对往
20、事的怀念。这也体现周朴园对侍萍从未真正的忘却过。所以尽管他以多方打听到侍萍母子跳河身亡的消息,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仍然难以释怀,割舍不下,或者说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由此可见,侍萍以及那段永不再有的美好岁月已经深深烙印在了周朴园的心房。每一次轻微的触动都会引发他良深的感触。而 “无锡”已成为一个象征一它象征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象征了那场肝肠寸断的别离!所以他又可以看作几十年后周朴园依然心存侥幸,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他们母子平安;或者说,在周朴园的内心深处“梅小姐”从未死去。当听到鲁侍萍明确揭露“梅小姐”“名声不好”、“不是小姐,不贤惠,不大规矩”时,周朴园依然承认“跟我们有点亲戚”,以当时周朴园在社
21、会上的地位、身份而言,在一个下人面前,公开承认“不大规矩”的年轻女子同自己有亲戚关系,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除了表现出侍萍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外,也表现了他的坦诚。当他听到侍萍还活着时,便迫不及待地追问“她呢?”“那个小孩呢?”,从急切的口气中,读出的是对侍萍母子真切的关心!当问到他是否想见侍萍时,受情感的驱使,他潜意识里想再次见到朝思暮想的侍萍;但理智的警示又使他顾忌到自己的地位、身份、名誉,所以他拒绝了。周朴园就是在情与理的矛盾交织中痛苦地煎熬着、挣扎着。当听说“他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帮她吗?”时,周朴园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这恰恰流露了他此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有人说,他并不真心怀念侍萍,
22、侍萍只是填补他不幸婚姻的一个理想中的幻影;也有人说,他是叶公好龙式的怀念。如果真的如此,当他发现自己朝思慕想的侍萍已由清纯静慧、美丽善良的大姑娘变成了今天“鬓发已经有点斑白,眼有些呆滞”的中年妇女,连蘩漪都称呼其为“鲁奶奶”时,他还会与她相认吗?绝对不会!而剧中尽管他“翻了脸”,但还是“认了人”,并拿出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且当面承认自己三十年前的“罪过”(这“罪过”也不尽是他造成的)。聪明的周朴园当然清楚,承认自己的罪过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情与过错和侍萍的无辜与不幸,就意味着对不起侍萍,对不起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几乎要动摇他现在的地位,损毁他的身份。以周朴园平时的倔强、霸道的性格,如果不是刻
23、骨的爱恋、思念,不是发自内心的罪恶感,周朴园决不可能当面认错,更不可能拿出钱来补偿他已认不出的侍萍!所以,周朴园的赎罪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他以为三十年的思恋,三十年的煎熬,三十年的悔恨可以用这张小小的支票赎清,这只是体现了周朴园金钱万能的价值观,但它确实包含了周朴园对侍萍母子的深深忏悔,对爱妻亲子的一份补偿。所以他一再劝说侍萍收下支票他真挚的赎罪! 4、从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看周朴园与侍萍真挚的感情 周朴园与蘩漪有很尖锐的矛盾,这似乎是因为蘩漪独特的性格导致的,其实也与朴园时刻怀念侍萍有着极大的关系。周朴园的情感已经寄托在了侍萍身上,侍萍走了,也带走了周朴园诚挚的心,同时带走了他对生活的激情
24、。当婚姻再次失败后,他娶回了蘩漪,这一方面是为了成全家庭的完整,另一方面也还是希望从蘩漪身上觅出哪怕一点侍萍的影子。但很快他发现蘩漪并非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百依百顺的旧式花瓶”,觉得“蘩漪总是有形无形地和他的思想、习惯与为人的方法有抵触”,他彻底失望了,甚至绝望了。这样桀骜不驯的蘩漪同温柔体贴的侍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更使得周朴园熄灭了对她的热情和幻想,从而构成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 但是即便是这样,周朴园对蘩漪也不是绝对的无情无义,他对蘩漪的关怀远胜于蘩漪对他的关心。在第一幕中,周朴园离家两年后回来好几天了,作为妻子的蘩漪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的,还是四凤解释说:“老爷见您烧的厉害,叫我们
25、别惊醒您,就一个人在楼下睡过”这表明夫妻之间起码的关怀在蘩漪并不具备反而是周朴园关心她多一些。再如鲁贵曾问四凤“你知道太太为什么一个人在楼上,做诗写字,装着病不下来?”四凤说:“老爷一回来,太太向来是这样”这说明是蘩漪有意疏远着周朴园。而蘩漪的理由是:“他在外头一去就是两年不回家”可见他们的夫妻关系也几乎名存实亡了。鉴于以上种种事实,周朴园只能回忆往昔岁月,端详侍萍照片,保留侍萍在时的家具、习惯,就成了他唯一可以排遣孤独寂寞的慰藉,他的怀念也因充满了真情而显得弥足珍贵。 由上述可以明确地看出周朴园对侍萍的真情以及怀念的真诚。既然如此,那又如何解释30年后周朴园和侍萍不期而遇,而周朴园又要再次残
26、忍地赶走侍萍呢?四 、 从阶级属性看其残忍行为的成因分析当一个人处于阶级社会的某个阶段时,他自觉不自觉地会带有某种阶级性,而阶级性则会直接影响他的思想和言行。周朴园所处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高涨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已经深入人心。处于历史变革时期的周朴园,尽管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家长势力,但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他的个人经历(曾在德国留学,受过西方教育)已经决定了他不能成为一个十足的封建家长和地道的资本家,他虽然受了封建礼教的熏陶,且有着资本家疯狂剥削的一面,但他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受了产业资产者以及自由、民主、平等等进步运动和思潮的影响。因此,他的阶级性表现的十分复杂和曲折。
27、具体表现在:当家庭地位出现危机,物质利益受到侵害时,他出于极力想维护个人的社会地位、物质利益的目的而暴露出凶残、狡诈的一面。一旦这种冲突和危机平缓时,其剥削阶级罪恶的一面也自然地随之隐去,显得仁厚而宽和。历来评论者认为周朴园和侍萍30年后在周公馆的客厅相遇的情景证实了他的伪善和虚伪,其实这种解释未必充分,因为: 1.由于真心相爱的侍萍的离去,而后两次失败的婚姻,这时的周朴园已经变得内心非常孤独、而心灵极端封闭,极难为外人所知。而且同时他又无法从家庭中得到心灵、情感的慰藉和补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他除了“缅怀”侍萍,以得到精神、心灵和情感的需要外,他最看重的就是他的事业(这几乎可以说是“抛弃”侍
28、萍的代价啊!)、社会褒扬和建立一个“圆满的、最有秩序的家庭”了,他将这视为其生命的意义。所以,当侍萍未出现时,他真诚地怀念她;而当侍萍又出现在他面前,要危及他的家庭安全,甚至可能毁灭他一向引以为自豪的“圆满的、最有秩序的”家庭和他苦心经营的社会褒扬时,30年前的环境与情感状态和30年后的环境与情感状态的巨大变异,物是人非,旧情难在,周朴园与侍萍复原已是不可能。所以,周朴园必须在接受侍萍与保全这个家庭的声誉、社会地位不受损害之间进行选择,“自私”的周朴园很现实地选择了后者,完成了30年前向30年后的角色转变,这个过程是复杂而意味深长的。 2.周朴园又要再次“残忍”地赶走侍萍还在于他的性格中存在着
29、反差很大的社会性和自然人性两面。这使周朴园内心处于极其复杂的矛盾冲突和难以自拔的精神痛苦中。他对侍萍的真情实感和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之间存在着不和谐。这就使他在朝思慕想了三十年后,知道站在面前的面目全非的老妇人就是他的侍萍时,竟然发问:“你来干什么?”他话语中的冷酷无情暴露了其阶级属性和自然人性的极不和谐。处在复杂的阶级环境中,人们的个性是不可能逃脱阶级性而独存的。正如高尔基所说:“不要把阶级特征从外面贴到这个人的脸上去,象我们所做的那样,阶级特征不是黑痣,而是一种非常内在的、深入神经和骨髓的生物学的东西。”这就使人物的个性中夹杂着阶级性,既不能否认个性的存在,又不能否认阶级性对个性的影响。当侍
30、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本能地意识到侍萍的出现会影响他的家庭,揭露他过去的罪过,破坏现有的稳定秩序,削弱他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这种本能的抵触和警惕是从他的阶级性出发的,为了维护其现有利益,保持现有的家庭平静,他必然要进一步“审问”鲁妈,并打算用金钱让侍萍远走高飞。这时他的阶级本性上升了,出于保护自己和维持现状的本能,他必然会有这样的举动和语言。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性格的多侧面性。我们只能说周朴园不具备崇高理想的个人主义,却不能否认他对侍萍的真情实感。 五、从潜意识的角度管窥周朴园的人性光芒 、细读雷雨的“序幕”和“尾声”,周朴园把周公馆卖给教堂做医院,为蘩漪在这里治病,这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31、晚一年后,他又把侍萍也接来养病,做何解释呢?死的死了,走的走了,疯的疯了,侍萍也离开周公馆了,而“残忍、伪善、冷酷、无情”的周朴园又何必在一切大白天下的一年后,把侍萍接到这治病呢?如果周朴园真的“残忍、伪善、冷酷、无情”又何必承担这份责任?剧中并没有对周朴园探视蘩漪的情形进行描述,反而突出了他真切地询问侍萍吃饭怎样,大脑清醒不清醒等情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节:姑甲 (和蔼地) 请进来吧。 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衰弱地咳嗽两声 姑甲 (微笑)外面冷得很!老人 (点头)恩(关心地)她现在好么?姑甲 (同情地) 好。老人 (沉默一时,指着头)她这儿呢?姑甲 (怜悯地)那还是那样。(低低地叹一口气
32、)老人 (沉静地)我想也是不容易治的。姑甲 (矜怜地)您先坐一坐,暖和一下,再看她吧。老人 (摇头)不。(走向右边病房)姑甲 (走向前)您走错了,这屋子是鲁奶奶的病房。您的太太在楼上呢。老人 (停住,失神地)我我知道,(指着右边病房)我现在可以看看她么? 从一进门细致的问话,到后来不由自主地“走错病房”,这都是潜意识的支配,而人的潜意识往往最真实地流露着人的本性。这一切缘于他心里对侍萍的爱恋情结,即使是悔罪,这也是他有此行为的内在原动力。 2、在第一、二幕中,周朴园从未想到过侍萍会“复活”,单却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当年的家具陈设,客厅不让佣人随便进来,将侍萍的照片醒目地供养着,侍萍的生日每年记得,
33、就连因为生萍儿时侍萍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都保留了下来,他甚至习惯于穿侍萍在时的旧衣服,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这一切并非以往评论者认定的虚伪,而是其自然人性光芒的闪亮。 3、在得知侍萍死后曾四处打听实情,每遇到无锡人或与之相关的事情总要详细问寻(“问过许多那时到过无锡的人”)也曾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并真心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在开除鲁贵一家后不忘给他们一笔钱,补偿也好,赎罪也算,总之并非从心要“斩草除根”亦或断其后路; 4、周朴园从侍萍口中得知他与鲁大海的血缘关系后,面对鲁大海的漫骂与诅咒,尽管内心波动起伏,但他的行为和举动却很有节制(以周朴园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对他进行人身侮
34、辱的);他目睹周萍对鲁大海大打出手,兄弟相煎时,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他厉声喝道:“不许打人!”并斥责周萍:“你太莽撞了!”从这一举动我们也可看到周朴园对亲生骨肉的容忍;当周、鲁两家悲剧发生后,仆人向他报告说鲁大海跑了时,他带着绝望的心情哀鸣道:“我丢了一个儿子,不能再丢第二个了。”后来他为了寻找鲁大海,又付出了十年的代价。从以上种种都可管窥出周朴园人性未泯的自然本性。 5、在第四幕中,经历了与侍萍相认的波澜之后,深夜两点钟,周朴园独自一人依旧在空寂无人的客厅里端详侍萍的照片。曾是那么强悍、蛮横、霸气十足的他此时是多么的孤寂、伤感、虚弱!如果他果真无情无性还会三番五次地端详侍萍的照片吗?当着蘩漪的
35、面,还会逼着周萍认母吗?当周萍惊恐于与四凤的乱伦而近似疯狂地坚决不认时,周朴园厉声大骂:“不要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萍儿你原谅我”这难道是虚伪吗?这是周朴园锥心的痛悔和伤感,正是出于对基本人伦道德的尊崇,使专制霸道、不可一世、最讲体面、最讲家庭秩序,而人格又是那么强大的周朴园,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在妻儿面前公开承认往日的罪过,勇敢地打开了自己心灵的枷锁,袒露内心的隐秘,并且当众向侍萍诉说自己痛苦而又真诚的忏悔:“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的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这发自内心的伤感和无奈的悲情告白又岂是虚情假意?有人
36、说,他给侍萍的支票赎罪是假,稳住遮掩是真,是要用钱来封住侍萍的嘴,害怕他说出去,有损自己的名誉;而此时的周朴园,勇敢地面对妻儿的惊愕和鄙视,承认自己三十年前所犯下的罪恶,除了真挚坦诚之外,虚假又在何方? 六、结束语 周朴园这个形象,我们不能因他对侍萍的情感和怀念,而否定了他作为资本家自私与冷酷的性格;同样也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冷酷而否定他对侍萍的感情和怀念的真实性,以及人情人性的尤存。周朴园是复杂的、丰富的。他内心真情与阶级属性的激烈斗争,其实正显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与真实性,这也许就是作品的艺术魅力吧!参考资料:1.曹禺上、下,愈建萌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雷雨曹禺著,华夏出版社。3.
37、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钱谷融、吴宏聪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高岩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 风荷举. 周朴园在雷雨中的形象.博客中的博文6.张丽芬. 对雷雨中周朴园的再认识.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3年 第4期7. 狄丽英.“伪君子”的真性情周朴园形象再分析. 名作欣赏 2004年 第06期 8.李俊武、张玉梅.在对比中认识周朴园的情感世界. 语文教学通讯 2001年 第04期9.宋宝珍. 说不完的曹禺,演不尽的雷雨. 二十世纪中国话剧回眸.2013年9月10.黄益倩. 绝对权威的统治者与守理守情的文化人我所解读的周朴园.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0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