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经验会议材料【10篇稿】可编辑(目 录)202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稿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550字范文浙江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160字范文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1670字范文2023年磐安县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经验会议材料2030字范文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
2、美丽乡村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材料1480字范文2023年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学习心得体会1130字文稿关于2023年“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1260字范文202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20周年心得体会发言稿6月5日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的日子。“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以来,深刻改变了当地农村的面貌,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中
3、,蕴含着做好“三农”工作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值得借鉴学习。今年年初,我市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学习“千万工程”的有效经验,能够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迈出新步伐,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从“千万工程”实践经验看,“党建”这个强劲动力贯穿全程。聚焦我市,綦江区古南街道花坝村、南岸区广阳镇银湖村、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这些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无一不是以党建为引领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就是在强化党建引领理念;同时,聚焦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选优育强村带头人”
4、“增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能力”“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等措施,为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再添一把火。坚持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乡村,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市情特殊:各区县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不同,尤其需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例如,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方面,需要以高质高效为目标;在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中,需要围绕各地特色来规划、建设、治理,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政策制定不搞“一刀切”,科学准确把握各地差异,在巴渝大地上,实现
5、“各美其美”。坚持以民为本,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千万工程”的核心,在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具体到我市而言,就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探索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例如,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促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就业创业稳增收;建立普惠型农民补贴长效机制,惠农支农保增收;强化“一区两群”对口协作,帮扶协作助增收。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以改革之手推开农民的幸福大门,增进民生福祉,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我市,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学习“千万工程”,
6、就是要学习和借鉴浙江经验做法,有力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展现更多我市担当、作出更多我市贡献。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2550字范文“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
7、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体会一:感悟“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最大政绩。“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
8、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领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千万工程”不是用砖瓦建设出来的,他是党心和民心的铸就,是历史的选择。“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激发文化、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一场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的社会变革,堪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先声,其蕴含的人民立场,既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更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总书记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是国之
9、大者,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时刻坚守人民立场,强化统计为民意识。要围绕国家农业农村战略部署,提升统计监测能力;要科学设置指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监测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方法,完善设施农业调查制度,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领域;要全面反映农业农村新发展新进程,全面推动农村统计现代化改革,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体会二: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究作为统计工作的根本方法。2002年底,履新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
10、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展开调查研究,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200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针对浙江省城乡发展实际,做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之路。“千万工程”是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典范,不仅为农村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当下,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学习“千万工程”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办实事、做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一方面,要带着问题找答案,另一方面,要扑下身子解难题。就是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
11、家宝”,突出“深、实、细、准、效”,要“钻进去”调查研究、总结规律,“走出去”沟通交流、学习经验,“贴上去”剖析问题、破解困难,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调研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实事求是是立身之本,是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当前,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计防范统计数据造假,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为加快推动江西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提供坚强统计保障。就是要涵养优良作风,更多地走进田间地头,裤腿沾着泥土,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
12、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国家统计局有关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我省统计改革发展大局,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深入开展粮油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选题调研,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客观反映“三农”总体形势和最新情况,为“三农”发展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奉献统计之力。体会三: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方法论,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的责任担当。“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发展。“千万工程”是基础工程、龙头工程、生态工程、民
13、心工程,更是伟大的乡村“探月”工程、民族筑梦工程、时代共富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系统理论和方法,那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认准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充分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者距离“三农”最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变化要先知先觉,要有“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感性。要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要求,积极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
14、要求,加强对“三农”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把问题找准、把情况说透。要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这个“根本”,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统计台账建设,健全村、乡镇基础统计台账,规范村、乡镇统计台账信息采集记录,做到农村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有据可查,从源头上管控好农村基础统计数据。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举,建规范、强管理、稳队伍、提能力,让统计之基“坚如磐石”,真正出统计“功成”之力,而不求统计“功成”之誉,切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统计保障。浙江2023年“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1160字范文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
15、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全面实施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干部,那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不以山海为远,不为困难所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实际行动书写利国利民的精彩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中推动为民决策科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的118天里,跑了11个地
16、市、2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最终拉开了“千万工程”的帷幕。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带着问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确保提出的点子、方案、政策符合实际,确保做出的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中推动利民蓝图见行见效。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不断丰富时代内涵,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进、
17、久久为功,最终形成了“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蓝图变现实,狠抓落实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搞“形象工程”,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齐参与、同享有”中推动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
18、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1.2一串串夺目的数字,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在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出无往而不胜的磅礴伟力。2023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1670字范文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
19、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世界。“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20、美丽乡村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经验的重要批示,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我们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综合施策,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统筹协调,健全政策体系,扎实抓好环境整治、产业振兴、基层治理、激发活力等方面重点任务,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全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党建引领,高站位推动。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
21、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我们就要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组织推动,将“千万工程”经验作为主题教育学习案例教材,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始终,把增强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实施好乡村振兴的首要性、基础性、引领性工程来抓,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三农”干部强化使命担当、提升能力本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中贡献力量、建功立业,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要因地制宜,高起点谋划。浙江省“千万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
22、划,并坚持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实施20年来,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我们就要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一村一策,高起点谋划好全省各村的村庄建设规划:同时要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扎稳打,将规划的蓝图变为现实。要以民为本,高标准实施。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归
23、宿,也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根本所在。浙江省“千万工程”坚持改善民生福祉,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探索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我们就要以民为本,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在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下来推动发展,高标准办好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基本问题,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创收,以改革之手推开农民幸福大门,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24、精神,深入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党建引领、因地制宜、以民为本,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2023年磐安县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经验会议材料2030字范文生态富县生态富民 争当山区共同富裕样板县中共磐安县委磐安县人民政府磐安县对标对表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很高境界的富”为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深入实施“生态富县、生态富民”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磐安辨识度
25、的标志性成果,持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注入“源头活水”。一、坚持规划先行,打造乡村建设的山区样板一是精心编制县域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分级分类型、全域全要素、全程全方位的“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优化县域空间布局。二是精细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点上精致、线上出彩、全域美丽”的思路,打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风貌,推动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串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三是精致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乡村肌理不改变、村庄风貌不破坏、建设规模不扩大、楼房层高不突破”的“四不原则”,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村庄品味,
26、初步形成了“一村一风韵、一镇一特色、全域一景区”的特色乡村风貌。二、坚持“两山”指引,打造生态富民的山区样板一是探索“农家乐经济”的磐安模式。总结推广乌石农家乐“四统一”模式,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村108个、农家乐1014家、床位1.95万张,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乡镇1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9个,创新发展“磐安山居共享农屋”2130家,被评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二是探索“微改造精提升”的磐安样板。坚持“景助村富、村助景兴”理念,创建景区村148个,以景区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花溪景区改造提升,带动村民创办民宿72家,户均增收逾30万,村集体增收40余万,成为全省“微改造精提升”样板。三是探索
27、“我们的幸福计划”的磐安经验。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土法种养+现代营销”模式,迭代升级“我们的幸福计划”,实现社会资本共同帮促,带动全县偏远山区3000多农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四是探索“万元系列促增收”的磐安路径。依托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一亩山、一亩田、一棵树”等系列“万元增收”项目,每年带动800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三、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振兴的山区样板一是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升级。迭代升级中药产业大脑,建设数字药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建成全国首个产地加工和饮片生产一体化“共享车间”,即时发布“浙八味”价格指数,推动道地药材实现优质优价。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质。以数
28、字化改革为契机,创建省级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吸引入驻16家科研院所,集聚副高级以上专家49人,承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6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5项。三是以康养融合推动产业延伸。以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为目标,制定具有磐安特色的康养旅居服务标准,规范接待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品质,构建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养老旅居为核心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四、坚持共建共治,打造村美人和的山区样板一是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高标准打造尖山镇湖上村、安文街道花溪村、盘峰乡灵江源村等未来乡村。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核心功能配套标准化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新时代和美乡村达标创建
29、。二是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提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强基增效提标”行动,行政村治理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纵深推进“垃圾革命”,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提升垃圾处置数字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三是不断深化交旅融合。统筹基础设施布局和旅游功能拓展,加强路域环境整治,搭建“掌上公交”智慧平台,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四是持续推行山城管事。深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巩固“颗粒网格”服务体系,推进“六无善治”村庄创建,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磐安样本,建成示范“六无善治”平安村庄50个。五是大力弘扬非遗文化。深入挖掘具有磐安标签的
30、历史人文、乡土风情、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建设主题鲜明、富有内涵、彰显人文、展示乡愁的文化特色馆,目前已建成乡村文化特色馆45家。五、坚持变革重塑,打造整体智治的山区样板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七张清单”问题晾晒整改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共同富裕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常态化实行县级班子领导包乡走村,推进两新党建“三年创优、整体跃升”,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二是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驱动制度重塑,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推进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建设,实现社会空间数字化、社会服务共享化、社会政策精准化。三是强化政策制度保障。推动各领
31、域各方面政策制度系统性变革,有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机制、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机制、县域一体化发展机制。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党课学习材料:“千万工程”蕴含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同志们:“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
32、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
33、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一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34、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
35、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我们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动,
36、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坚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
37、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决策。20年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每5年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稳定财政投入,持续加快推进力度,“千万工程”与时俱进,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比如,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系统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20年来不断创新体制
38、机制,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在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力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中,未来乡村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风貌、基层治理等各个领域。比如,探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内涵,助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
39、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纵观“千万工程”20年来的成功实践和迭代升级路径,可以看到,“千万工程”,一方面,强调顶层设计,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地情农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擘画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增效的实施蓝图;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的禀赋能力和资源特色,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但不搞整齐划一。“
40、千万工程”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不仅形成了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典案例,也为其他区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提供了规律性认识和实践启示。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资政建议。“千万工程”的实践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幅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可行的。从其规律性认识来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经济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2018年9月,“千
41、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治理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建设美丽乡村。一个破败调敝的乡村,支撑不起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我们国家现在还有6亿多的农民常年生活在农村,未来还会有4亿多人,把他们生活环境改善了、建美了,他们的
42、幸福指数就会大大提高,就能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同时,在我们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有乡愁有美景有新鲜农产品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把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拉动发展,更具特殊意义。乡村要美,首先人居环境要美;乡村生态要振兴,首先人居环境要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18年2月初,农村人居
43、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随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专门安排一章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不久前,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认真领会,积极推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
44、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下一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一是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推动工作的“牛鼻子”。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哪里切入,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后来不断延伸拓展整治范围、内涵,最终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当前,我们就是要从农村改厕、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河塘沟渠清淤
45、、生活污水处理、不良卫生习惯改变等出发,以建成美丽乡村为目标进行系统谋划,以突破重点问题来带动全局。二是规划引领。谋定而后动,整治村庄应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需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统一的乡村建设,会在后续暴露出许多问题,浪费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的头一条,就是要借鉴规划先行的经验。在修编规划时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力求保持乡土风貌,方便居民生活,留住乡情乡愁。今年农业农村部把加强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指导多地修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推进美丽乡村
46、建设绘制蓝图。三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应充分尊重亿万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他们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时刻要注意:再美丽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只有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导,美丽乡村才实至名归。离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工作要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么是事倍功半、虎头蛇尾。只有依靠农民群众,发动农民群众,才能汇聚建成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美丽乡村的内生力量。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调动农民群众,所以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四是绿色发展。坚持
4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乡村建设核心要义就是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涵养自然,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有效挖掘开发乡村生态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建设,实现生态美与经济强的有机统一。浙江“千万工程”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环境美了起来,产业也跟了上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五是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是长远的事业,绝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韩长赋部长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表示,农
48、村环境整治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够干完的事,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浙江“千万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一直抓在手上,一任接着一任干,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虽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要有这种泽被后人的使命精神和历史担当。今天揭晓的美丽乡村百佳范例,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型代表。希望大家互学互进,永葆先进,带动更多乡村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从一处美延伸成为处处美,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让广大乡村生态越来越美、经济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美。同时,也希望中国农村杂志社强化媒体担当,联合各界力量,把美丽乡村范例一个一个选出来,把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2023年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材料1480字范文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