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工作管理制度汇总.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66154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工作管理制度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工作管理制度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工作管理制度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工作管理制度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类工作管理制度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管 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制度1、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应诊时间不少于12小时/天,并能及时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家庭卫生保健服务,有方便居民的通讯联络方式。3、深入社区,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口动态、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开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项工作,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需求。4、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康教育管理网络,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咨询、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并帮助社区居民不断提高健康水平。5、认真执行

2、会诊、转诊制度。根据病情指导、帮助病人转诊。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在指导病人转诊的同时,应严格执行传染病上报制度、隔离消毒制度。6、坚持岗位责任制度,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7、建立并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执行登记、统计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分档管理,按期统计上报。质量管理与考核评价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把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项工作中。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3、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3、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和效果评价方法及信息反馈等。4、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手术、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及管理制度,交接班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质量管理活动,提高质量意识。6、质量管理组织应定期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有文字记录,形成报告,定期(每季度)逐级上报。7、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优、

4、奖惩相结合,并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考核评估。继续教育与技术考核制度1、坚持“三基”训练,不断提高医、护、药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抓好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做到计划有安排、措施有落实、定期有检查。2、每月讲座不少于1次,业务学习活动每周不少于1次。3、医药护技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必须做到人人达标。4、除参加规范化培训以外的卫技人员应参加各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并取得规定学分。请示报告制度凡遇到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中心(站)领导或有关部门请示报告:1、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大批中毒、甲类传染病及必须动员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体医务人员的力量抢救病员。2、紧

5、急手术而病员的家属和单位领导不在。3、发生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损坏或丢失贵重器材和贵重药品,发现成批药品变质。4、重大经济开支报批。5、增补、修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规章制度、技术操作常规。6、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接受其它任务。医疗差错事故防范与处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成立医疗质量监控组织,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医疗康复部负责人任副组长,中心(站)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监督本中心(站)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并做好相关的咨询服务以及医疗纠纷调查、核实工作。2、制定防范、处理预案,主要内容应是针对容易引发医疗差错事故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

6、水平、服务态度等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进行目标管理。3、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4、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医疗事故争议的报告制度。实行医务人员科室(站) 医疗质量监控组中心主任报告制度,同时上报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5、实行医疗差错事故的责任分析、处罚及整改。(1)对已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医务人员、科室在医疗差错事故中的责任进行逐级分析,明确相关责任及程度。(2)根据责任程度,即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进行相应处罚,并根据造成差错事故的原因,责成责任人、科室、机构进行整改

7、。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感染管理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感染监测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压力灭菌器消毒效果监测: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的浓度监测、生物监测。2、有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感染病例监测。3、环境卫生学监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感染控制1、感染病例报告与控制。2、消毒灭菌与隔离。3、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全过程管理。4、重点部门管理。5、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6、医疗废物管理。(按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消毒、灭菌基本要求1、凡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皮肤、黏膜密

8、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穿刺针、输液器、注射器、导尿管、膀胱镜、活检钳等)必须采用灭菌方法。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等物理方法。戊二醛、环氧乙烷、甲醛、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对于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2、凡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材和用品,如胃镜、压舌板、体温表、避孕环等)选择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对于内窥镜、体温表等要求严格的物品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热力、微波和紫外线;含氯、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消毒方法。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醇类、醇与氯已定的复方、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3、低

9、度危险性物品(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4、凡标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5、必须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6、凡被肝炎、爱滋病、结核等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医疗用品必须按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处理。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使用浓度为2000mg/L。7、连续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应监测浓度,确保有效含量。8、常用消毒剂戊二醛在使用中应注意加入缓冲剂活化后只

10、能存放28天,连续使用1-2周。戊二醛化学消毒剂浸泡过的医疗器械,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彻底冲洗后,才能使用。治疗室、换药室感染管理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2、做各项治疗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10cfu/cm。3、治疗室、换药室应保持整洁,有清洁区、无菌区和污染区之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消毒、供应、保管均由专人负责。治疗护士每天应检查各无菌包的消毒日期及治疗盘内物品是否整洁,并使物品呈备用状态。未使用过的无菌物品过期必须重新灭菌。无菌物品打开后(包、盒、罐),存放不得超过24小时。4、无菌物品必

11、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的取用应在清洁台上进行,并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持物钳用后立即放回干燥罐内。罐、钳每4小时更换1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单包装钳一用一灭菌。单个包装的无菌持物钳不得重复使用。5、治疗车上的用物应摆放有序,上层有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每班使用后清水抹布湿式擦拭1次,有污染随时用0.05%含氯消毒液消毒。每周用0.05%含氯消毒液彻底擦拭一次。6、口表、氧气湿化瓶、止血带、火罐、刮痧板等物品用后分别浸泡在0.05%的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备用。其中,口表应再次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冷开水冲洗后备用。换药碗、玻璃注射器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后进行灭菌;

12、接触感染性病人的应先浸泡在0.05%的含氯消毒液内30分钟,再清洗及灭菌处理。7、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8、碘酊(碘酒)、碘伏、乙醇(酒精)应按要求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9、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毁型并放入黄色垃圾袋,污染敷料放入黄垃圾袋内。10、治疗室、换药室每天上、下午各通风一次,做治疗时减少人员的走动。每日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静电

13、吸附、臭氧及熏蒸等各种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方法。每季做空气培养一次,空气中细菌总数500cfu/m。11、地面、桌椅保持清洁,地面每日用清水拖地,如被血液、脓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时,及时用0.05%含氯消毒液拖地。桌椅每日湿拭处理。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治疗室、换药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专用。抹布、拖把用0.05%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洗净、晒干备用。12、污物桶每日清洗,每周消毒一次,冲洗干净后备用,每日更换黄垃圾袋。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1、保持室内清洁,每日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2、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必要时配戴防护镜和手套。3、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按卫生部医

14、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4、麻醉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5、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使用中效以上消毒剂或紫外线进行消毒。6、X线摄片室应严格控制摄片中的交叉感染。7、用后棉球、敷料等医用垃圾,必须放入黄色垃圾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中心(站)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必须由中心统一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2、中心采购时应注意对产品“六证一报告”确认,并做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采购、验收和记录工作。采购记录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

15、品有效期等。严格保管,上架存放,标记清楚。按照记录应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的进货来源。不得从非法渠道购进无菌器械。3、科室在领取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时,应填写“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领取单”,并将标注有“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的产品说明书留存,依次粘贴于科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领取本”中,同时详细记录产品数量、规格和领取日期。4、使用前,使用者应对器械仔细检查。不得使用过期、已淘汰、小包装已破损、标识不清的无菌器械。5、使用时注意观察,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情况,必须停止继续使用,同时保留样本,及时报告医疗康复部,并在科室“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16、领取本”中详细记录。6、使用过的无菌器械,使用者必须及时初步销毁,使其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并在相关消毒液中浸泡消毒作无害化处理。科室每天集中、统计、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毁型、处理登记本”。7、有条件的供应室应对收集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及时进行终末毁型处理,并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毁型物品记录本”。8、经毁型机处理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碎渣,用黄色特种垃圾代包装密封后,交市政特种垃圾机构处理。9、临床科室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立刻报告医疗康复部,医疗康复部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报告辖市(区)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10、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应立即封存,及时报告

17、辖市(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擅自处理。经验证为不合格的无菌器械,在辖市(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予以销毁。11、医疗康复部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分文本类、电子类。2、健康档案的内容应包括基本人口信息,主要慢病患病现况,治疗康复情况,慢病相关生活行为因素,家庭社会经济状况。3、资料要记录真实、准确,档案中各类项目应有较高的利用率,须保持动态连续性,实行动态管理,生活行为因素每季度监测1次。4、建立健康档案索引目录,健康档案要按照编号放置,便于取放。5、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要画出三代家系图,并记录家庭中不同

18、阶段的家庭主要健康问题,对家庭主要健康问题提出保健、治疗、指导建议,一年更新增补一次。6、有转、会诊病人时,一般要书写转、会诊单。可以把病人原始档案里的资料借给转诊的医生,应办理借阅登记手续,用完后及时归还。7、临床病情应及时在健康档案中体现。8、健康档案一般供主管的辖区全科医生阅览或借用,不得涂改、转借和丢失。确保病人的隐私不向外泄漏,严格保密。9、社区的全面资料由信息资料室的负责同志保管,必须注意清洁,无污损,无丢失。文本内容与电脑内信息始终保持一致。10、社区健康档案,每年更新增补一次(社区健康档案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等)。信息资料管

19、理制度社区卫生档案及信息对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运作起着重要作用,是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建设社区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1、社区卫生档案的内容:建立统一的社区卫生调查表、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家庭病床病历、残疾人及精神病人防治资料等社区卫生服务台账资料。2、社区卫生档案的内容必须登记详细、真实,项目齐全,编写清楚规范,随工作开展及时收集、整理,并按类型归档。3、社区卫生档案必须进行严格管理,确定专(兼)职卫生档案管理人员,专柜保存,对卫生档案的编写、收集、归档实行专人负责制。4、严格按照国家和地

20、方有关卫生档案、文件的管理规定,对社区卫生档案进行管理和利用。在社区卫生档案的利用上,本着充分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严格档案的借入借出,对借出时间期限做出明确规定,责任者的签章手续必须齐全。5、对收集的社区卫生档案必须实行定期审查制度,要求收集齐全、完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一律退回责任人进行改正、补齐,问题严重者可令其重做,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验收归档。6、社区卫生档案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情况,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资料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责任者的签章手续必须齐全。7、对社区卫生档案资料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因此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造成损害患者权益的后果,

21、由直接责任人承担。8、配有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中心(站)要有专兼职专业人员作为系统的维护人员,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并有相关的管理制度。9、各系统工作站点,必须有明确的计算机操作规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人员必须熟知有关事项,切实掌握使用要领。10、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准确、规范上报有关信息。计划免疫工作管理制度1、凡参加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须持有镇江市预防接种上岗培训合格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疫苗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症以及预防接种副反应的观察、处理方法;卡介苗接种者必须取得“卡介苗接种人员证”。2、本地出生一个月的儿童和寄居本地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中的适

22、龄儿童均应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并规范登记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3、门诊开诊前,应对接种室进行消毒。门诊接种必须分室(分桌)接种,标志明显。4、接种前应详细询问儿童健康状况,必要时作健康检查,凡有禁忌症者一律不得接种。接种对象、部位、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应严格按有关说明或疾控中心规定执行。被接种的儿童应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5、接种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针管要毁型消毒。喂服脊灰糖丸疫苗必须做到一人一勺(一杯)。6、接种现场应备有冷藏包,发现过期、变色、发霉、有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安瓿开启后应在规定的时限内使用

23、完,未使用完的应销毁。7、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保管、报损的登记工作。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应严格按照冷链要求执行。8、建立计划免疫门诊日志,对每名接种的儿童逐一登记门诊日志,并填写完整。9、认真、及时填报计免门诊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10、计划外疫苗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从辖市(区)疾控中心购买,按物价部门规定的价格收费,做到价格公示上墙,儿童家长本着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选择接种。传染病管理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登记和报告,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

24、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应及时(城镇2小时、农村6小时)电话向辖市(区)疾控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报病。乙类传染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小时通过网络报病。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报病。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达100%。传染病报告卡由本单位保存3年。3、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4、配合疾控部门做好传染病流调、访视、疫点处理及密切接触者隔离等控制工作。5、针对各种传染病发病季节、传播途径等特点,积极在社区开展重点和多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6、加强本中心(站)职工的传

25、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7、落实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有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办法。发现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网络直报,特殊疫情根据要求立即电话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人员配备及要求(1)有一名分管主任具体抓传染病报告工作。建立中心(站)传染病报告自查小组,每月定期对中心(站)该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控

26、制。(2)设有至少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登记、报告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并专册登记传报的病例,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3)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4)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处理。4、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1)做好门诊登记工作,定期检查填写门诊工作日志,凡发现确诊为传染病时,要在门诊工作日志表上登记患者的详细家庭地址和病名。(2)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

27、纸质报告卡,包括发病卡、专归卡、死亡卡的报告。(3)传报卡要求填写准确、完整,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4)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工作;无直报条件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卡后,按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的要求先将卡片内容电话报告所在辖市(区)疾控中心,再将传染病报告卡寄出。(5)卡片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5、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1)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进行报告。(2)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如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

28、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进行报告。(3)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4)一旦出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或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需立即电话告知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甲类传染病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

29、进行审核确认。(6)每月5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7)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生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制度1、建立社区社会人口学(35周岁以上人口分年龄组构成、主要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肿瘤现患病人分年龄组构成)登记,掌握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分布状况。2、建立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的个人健康档案,进行长期的动态管理。3、35周岁以上社区居民每次就诊必须测量、记录血压。4、对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患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

30、行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和生活行为因素定期监测。5、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各种相关资料的汇总、分析,并及时将年度总结和汇总资料上报给上级业务部门。6、认真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配合开展相关工作。信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中心(站)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3、做好健康档案文本借阅工作,按规定手续办理借阅、归还工作。4、对各科室(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5、熟练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配合中心

31、(站)办公室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7、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对集贸市场和

32、外来人口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上门串户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在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集聚处设立固定接种点,专门负责外来儿童接种工作。外来儿童接种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片区负责人员每二个月一次对外来儿童进行查漏补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季度一次抽查1/4居委会外来儿童接种情况。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给予接种或补种。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8、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9、参加辖市(区)疾控中心半年一次对外来流动儿童建卡、建证、接种情况的抽查。传染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负责传染病上报工作,对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时

33、限上报,并按规定做好传报卡的保密工作。2、对各部门报来的传报卡,认真检查核实项目,避免缺项,杜绝错卡及死卡现象。及时与疾控机构交换疫情,使传报卡达到及时、正确。3、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每周各科核对传报一次,每月底对各科室传报工作进行自查。4、对外院报来的传报卡进行分类,认真逐项填写访视单,交访视人员,并督促其认真、及时进行访视,把好访视质量关。5、按时参加辖市(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月会,并做好疫情的核对和分析工作。6、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及其它报表。7、做好各种资料保存工作,并将各种资料装订成册。8、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传染病访视人员岗位职责为了预防、控制

34、和消除传染病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传染病访视应该认真做好以下工作:1、接到疫情后,必须当天上门访视,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管理要求逐项核对、询问访视单的内容,认真填写访视单,字迹要清楚,填写要完整。2、访视后的传报卡要明确户口所在地址、疾病名称,以便正确统计疫情。3、加强传染病病人的管理,对留家的传染病病人,指导隔离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4、三次上门访视访不到视为死卡,全年死卡率5%;对长期外住的病人应积极与病人居住地取得联系,请居住地医疗机构进行代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人员岗位职责1、熟悉并掌握责任社区各类慢性疾病的患、发病情况、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及变动情况,社区内主要慢性疾

35、病的患、发病趋势。2、严格遵守慢性疾病相关的管理规定,负责制定并落实慢性疾病病人的随访、体检、康复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3、遵守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的有关规定,切实按计划做好随访、体检、长期用药和接诊记录的规范书写并录入电脑。4、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做好社区居民慢性疾病相关的生活行为因素的监测工作。5、按照各类慢性疾病系统管理要求,做好资料的分析、统计工作,及时上报中心(站)信息资料室。6、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认真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卫生应急预案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卫生应急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依据突发公共卫

36、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精神,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职能,特制定本预案。1、目的、原则为及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原则,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坚持市、辖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完成市、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组织机构成立以主要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业技术组,后勤保障组,宣传信息组。专业技术组由临床医疗科室,社区责任医生和社区站的骨干力量

37、组成,负责完成上级指派的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并依法开展有关社区综合性预防、健康教育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储备,以保证应急处理紧急救治的需用。宣传信息组由行政、院感、保健组成,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各个专业技术组织实行分工负责,协调作战。(2)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启动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积极展开医疗救治,上报信息。在当地政府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法组织协调居民委员会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3

38、、应急报告与信息发布(1)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用设备,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与按临时疫情报告制度规定的日报或零报告。(2)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做好信息报告网络体系

39、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报告信息畅通。(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不得随意发布突发事件信息。4、应急处理(1)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或按照规定将病人转送至指定的医疗机构。(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并按国家规定做好污水、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3)服从市、辖市(区)应急指挥部的调配和指挥,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处理工作及配合街道、居委会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5、保障措施(1)按照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指示,成立各种技术队伍的

40、预备队,并保证预备队成员按时参加上级的业务培训,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流行病学调查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项工作。(2)社区卫生中心(站)内储备足够的应急预防救治药物、隔离防护用品和消毒药械等物资。对来自各方面的捐款捐物,进行专帐专人管理,确保突发事件使用。(3)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体医护人员的防治知识和技术培训,制定各应急专业队伍人员职责。(4)疫情报告管理组及网络直报员随时做好设备维护,保证畅通。负责登记、统计使用的本、卡、册。消毒组和综合预防保障等应急组织随时待命参加突发事件调查,救治等工作。(5)实行值班制,开通专用电话,做好值班记录。(6)建立奖惩制度,对为处置突发事件做出贡献的人员,给

41、予表彰和奖励,对未按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者,按条例规定追究责任,对拒绝接诊病人、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按条例规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拒不改正者下岗,取消执业资格。6、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1)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的宣传。(2)开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疾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使群众了解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和预防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一、皮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卡介苗。2、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3、操作方法:(1)家长抱紧儿童

42、,露出儿童左胳膊;(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摇匀后的疫苗,皮肤常规消毒,等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二、皮下接种法1、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2、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3、操作方法:(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左臂固

43、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三、肌内接种法1、适用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2、接种部位:乙肝疫苗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3、操作方法:(1)大腿中部前外侧肌肉注射家长将儿童抱于腿上,右胳膊抱紧儿童上身,固定儿童头部和右胳膊

44、,家长左胳膊抓紧儿童双腿。在儿童的大腿正面画一条竖线,然后将此竖线在大腿根部和膝盖之间三等分,画出三条横线,取中间外侧部分为注射部位,尽量在此部位的中点进针。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拇指和食指叉开,绷紧注射部位肌肉,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2)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在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身后;家长用左臂固定儿童双腿

45、,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右上臂接种时相反。用0.5ml或1ml注射器配上6号或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接种白百破联合疫苗、白破联合疫苗、乙肝疫苗等,要将疫苗充分摇匀。四、口服法1、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2、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3、月龄小的儿童,推荐使

46、用液体疫苗。若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4、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传染病管理工作规范为做好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规范制定本制度,有关人员应严格执行本制度中规定。1、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传染病漏报自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登记、传染病漏报自查工作。(3)认真做好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报告,法定传染病

47、报告率和及时率达100%,有条件的单位开展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4)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及时(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2、传染病疫情处理(1)积极做好传染病人的诊治、转诊工作,配合辖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调等疫情工作。(2)按照有关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在辖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3)认真做好传染病人的访视工作,访视率达100%。3、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针对各种疾病的发病特点,在社区积极开展主要和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宣传。4、业务学习培训加强本单位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培训,并做好培训与学习记录。5、其它工作(1)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现、报告和调查处理。(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疾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和防治干预研究工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人群防治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以社区为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