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66103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8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单位: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 编制单位:XX咨询有限公司二一五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51.1 项目概况5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1.3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71.4 项目提出的理由7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81.6 结论与建议9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12.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12.2 项目建设背景122.3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背景情况152.3 项目建设必要性16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第三章 项目选择及建设条件253.1 项目建设场地253.2 项目建设条件263.3、场地建设条件303.4 建设材料及人力条件3

2、2第四章 工程规划设计334.1 规划定位334.2 规划原则及设计特点334.3 功能分区344.4 总平面布局344.5 道路交通规划354.6 景观环境设计354.7 给水排水规划364.8 电力电讯工程规划37第五章 节能、节水分析395.1 编制依据及用能标准395.2 节能、节水背景分析395.3 节能、节水措施41第六章 环境保护446.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446.2 项目建设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446.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52第七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人员557.1 组织机构557.2 人员培训56第八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578.1 设计依据及标准578.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578

3、.3 劳动安全措施578.4 卫生措施58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度599.1 项目组织管理599.2 项目资金管理599.3 项目建设期限609.4 项目实施进度表60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6110.1 招标工作依据6110.2 招标工作原则6110.3 招投标程序6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511.1 投资估算6511.2 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68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6912.1 经济评价和效益分析依据6912.2 营业收入估算和成本费用分析7012.3 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7112.4 敏感性分析7212.5 盈亏平衡分析7312.6 财务综合评价结论73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7413.

4、1 结论7413.2、建议75附件:77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简介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是新余市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公办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学校创建于1983年,建校28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校园现占地面积18亩,教学用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现有在编在岗人员46名。目前,学校开展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网络教育、成人函授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教育及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开设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涵盖理、工、农

5、、医、文、法、经、管、教等数十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8000余人,成为全省一所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成人教育超市和现代远程教育中心。3、建设地点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4、建设性质新建工程5、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为2年,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6、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拟建的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总占地约185.7亩,约123839.14平方米,占地面积27869.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4777.99平方米。其中:综合楼建筑面积34825.38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培训楼建筑面积17367.24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2533.36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240

6、52.01平方米。本项目容积率为0.93,建筑密度为22.5%,绿地率为41.36%,停车位位15位。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6237.3万元,其中流动资金2000万元。(详见下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章节)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字(2002)15号通知;(2)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4)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

7、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6)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8)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9)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0)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11)新余职教城控制性详细规划;(12)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13)项目申请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3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围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本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工程设计方案、节水及节能分析、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及劳动人员、劳动安全及卫生、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进

8、度、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1.4 项目提出的理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对职业教育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经济视角转变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全面视角。我国职业教育总体是落后的,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推进的要求,与今天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也是不能相匹配的。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往往与社会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它们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意识超前,拥有先进的科学理论,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

9、略和方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彻底改变职业教育现状,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建设目标,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2006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指出“教育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明确提出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新余市蓬勃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拉动新余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协调、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使其在新余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

10、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新校区。目的是有效整合办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和谐发展规模效应,以便更大的发挥本校专业特色,争取成为新余市中职院校的优秀品牌。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总体设计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备注1建筑用地面积123839.14185.7亩2总建筑面积114777.992.1综合楼34825.382.2教学楼360002.3培训楼17367.242.4食堂2533.362.5学生公寓24052.013建筑基底面积27869.814建筑密度22.50%5容积率0.936绿化率

11、41.367停车位位158建筑耐久年限年50年9结构形式框架结构10建筑耐火等级级二级11建筑抗震设防裂度度6度(2)主要财务评价指标序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数 值备 注1财务基准收益率%82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9.483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万元1469.384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所得税后)期10.35总投资收益率%8.56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9.57资本金净利润率%8.58最大资产负债率%09盈亏平衡点%36.710项目总投资万元16237.311流动资金万元200012达产期销售或营业收入万元2918.613达产期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014达产期总成本万元1560

12、.4215达产期经营成本万元986.2716达产期利润总额万元1358.1817达产期所得税万元01.6 结论与建议项目符合江西省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符合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符合新余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条件具备,组织机构完善、建设目标,其投资结构合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是可行的。建筑工程不可预见因素很多,工期、质量、原材料供应等都会影响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工程实施进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实行工程监理制。为了保证整个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必须要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按计划开展。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

13、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就业制度不同,职业教育各具特色。凡是成功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建设要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特点,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4、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学校的建设形成逐步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

15、工和技师的培养。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3、强调可持续发展规划先行,完善使用功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做好项目统筹规划,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强调职教学院在教学设施现代化及生活环境方面的建设,塑造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形象。依托自然环境构建完整的生态绿化系统。强调可持续发展,完善使用功能开

16、发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效用。2.2 项目建设背景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教育事业;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快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

17、为实现江西新世纪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近十年来,江西省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人均收入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体系。2010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331所,在校生995.58万人,专任教师48.48万人,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9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5所(含独立学院13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其中1所停办,待撤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98.76万人。全省

18、18-22周岁人口约38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5.5%。-研究生招生7983人(博士生183人,硕士生7800人),比上年增加519人,增长6.9%;在校研究生21313人(博士生677人,硕士生20636人),比上年增加3323人,增长18.4%。-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5.6万人,(本科11.56万人、高职专科14.04万人),在校生81.64万人(本科39.88万人、高职专科41.75万人),比上年增加2.29万人,专任教师4.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4.19万人,在校生12.03万人(折合在学人数9.6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在学)学生5.77万人,取得毕业证

19、书1.6万人(折合在学人数4.8万人-在职攻读学位研空生0.59万人)。当前,江西省正步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江西已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京九沿线最具竞争力的地区,必然需要高等教育在人才、智力方面提供强力支撑。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9号)提出,到2010年,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60万名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因此整合高教资源,优化高教环境,提高高教层次,创立高教品牌,发挥整体效应,做大做强高校,不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也是为了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形势和就

20、业需求的形势来看,按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来看,再结合江西省各高校往年招生情况,高等职业教育必将有一个较长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潜在的大学生源数量巨大,市场巨大需求为本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2.3 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背景情况1、学校筹办要概况为了维持新余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有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同样也需要一大批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足够的人力,建设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符合新余市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发展需求,可以为新余及江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同时,对提升新余市品牌,促进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21、义。在此前提下,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经过认真调研、充分论证提出建设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新校区,筹办的学院将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来统一规划建设,使其成为江西省职教园区的示范性院校和品牌院校。2、办学目标学校开展了在职研究生教育、网络教育、成人函授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教育及技术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开设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管、教等数十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8000余人,成为全省一所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成人教育超市和现代远程教育中心。规划建成后在全国范围内招生,可容纳在校生3500人。工程建成后第三年将可达到规划

22、设计招生规模。3、学科专业设置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的学科专业以新余市及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设置,开设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涵盖理、工、农、医、文、法、经、管、教等数十个专业。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变化进行调整。4、特色办学资源及办学优势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利用社会力量发展高等教育充分发挥其灵活性,除此之外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1)办学经验丰富,学校创建于1983年,建校28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2)紧抓特色教育。本项目主动适应新余市及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

23、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首先”的办学思想,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规范建设为抓手,把学生培养成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具有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在生产第一线起骨干作用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3)学科灵活设置。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的学科专业以新余市及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牢牢抓紧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设置和调整。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就业保障和发展空间。2.3 项目建设必要性1、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以此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

24、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贫困

25、学生助学制度。我们不仅要尊重那些有理论素养的教授、专家,也要尊重那些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有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对生产一线工人取得的各种技术革新成果,凡是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都应予以重奖。要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蔚然成风。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

26、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3、是全面提升人力资源

27、的整体素质发展需要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

28、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4、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

29、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要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必要的,今后仍应这样做。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同样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

30、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看,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需求的高峰即将到来。如果只有高中和大学这一条“独木桥”,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5、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思想的要求、经济加速发展的可靠保障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首要途径,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可靠保证

31、。必须从新的历史高度来认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确立起超前发展的意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中,真正落实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赣战略是实现教育加速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发挥重大作用的认识得到空前提高。实施科教兴赣战略,确立了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先争展地位,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将继续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经济趋向正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量,要求我省加快教育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

32、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江西加快发展的需要。实现江西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迫切要求教育加速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江西省以加速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城市工业现代化,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等任务非常繁重,都需要更加紧密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迫切需要教育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各级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动高等教大众化的新阶段快步发展。6、新余市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法律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

33、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权利”;第五条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第六十六条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发展职业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职业培误码”;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或成人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

34、企业 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第四十条规定:“从业人员有依法接受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条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第五条夫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第七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通过各种渠道依法筹集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第二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用于举

35、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当逐步增长。”本项目建设的目的是加快新余市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新余市职业教育的质量;以及使更多的学生能接受职业教育实训能力的提高。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新余市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法律的需要。7、是适用新余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努力打造全省最好县市、全力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为目标,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着力

36、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促进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制造业城市转型、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新余率先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首先,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的建设对于构建新余人才高地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和新余市经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但相比全国、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仍旧缓慢,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仍需要有一大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作支撑。筹建的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位于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是一所涵盖理、工、农、医

37、、文、法、经、管、教等数十个专业的成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为江西省和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建设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对于拉动新余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铁投入,同时还将引进市场化动作,带动社会投资,将扩大新余经济总量中的消费支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8、建设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对于推进新余市城市化具有重大意义。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新余的城市规模,提升新余市的城市品位,为提高新余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建设新余市成人教育

38、中心(电大)新校区不但将摆脱学校现有因实训环境和空间不足的困境,而且能更好的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培养更多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的合格建设人才,从而使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走上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随着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度的增强,许多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支持职业技术学校的更新及补充。江西省也积极地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推进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项目的建设。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位于江西省中西部的新余市,袁河中下游,

39、在新余市区和分宜县城之间,东北距新余市17公里,西北距分宜县城5公里。(2)良好的交通条件: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对外交通条件便利。大广高速位于规划范围西侧,在规划范围内的河下镇设有出入口,可以通过大广高速与沪瑞高速和樟吉高速相接。北部紧临浙赣铁路、清宜公路,并距离规划的杭南长客运专线新余站17公里左右。通过仙女湖大道和省道清宜公路可以便捷联系市区。(3)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新余市近三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从生源和办学经验为职教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第三章 项目选择及建设条件3.1 项目建设场地1、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

40、地的原则;(2)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合理确定功能分区,教学、实验、后勤服务等各功能建筑布局合理,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4)有利于创造安静、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远离居住密集区及重要文物保护地;(5)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校区绿化达到最佳程度,为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6)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不占基本农田。2、项目选址概述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建设作为新余市政府做大做强新余市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响应政府发展规划和新余职业教育中心自身发展要求,新余市成人教育中心(电大)建设项目拟选址于新余市仙女湖风景

41、名胜区的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内,项目总占地约185.7亩,约123839.14平方米。场地周边无重要保护古迹,无密集居民居住区和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有利于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开放、生态、现代化的新式校园。3.2 项目建设条件1、新余市概况新余是江西省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1963年因钢设市,1983年复市,全市人口114万,面积3178平方公里,辖一县一区,工业化率达51.3%,城市化率达56.6%,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全国22个国家森林城市之一、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诚信政府前10名、中国最具竞争力100强城市,中国最

42、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海内外影响力城市、中国光电产业最佳投资城市,连续四届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两届“长安杯”城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余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变了过去“一钢独大”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了新能源、钢铁、新材料为支柱的多元发展格局,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升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GDP连续七年保持15%以上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连续四年增长45%以上,财政收入每三年翻一番,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前

43、列,2009年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余市积极融入,主动对接,提出把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文明生态城建设,努力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新余市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严重下滑、外贸出口受阻等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84.17亿元,增长13.5%;财政总56.58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33.03亿元,增长26.6%;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增长43.1%;社会消

44、费品零售总额94.83亿元,增长19.6%;外贸进出口总额23.81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46亿元,增长20.4%;规模以上主营业务804.83亿元,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0元、农民人均纯6445元,分别增长10.4%和9.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工业用电增长38%;银行贷款余额增长48%。2010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各级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经济工作主线和“通过8至10年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民生工程主线,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城

45、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生态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31.22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5%;财政总80.63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5%;地方财政收入49.99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6%;固定资产投资658.31亿元,是2005年的7.4倍,年均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37亿元,是2005年的4.4倍,年均增长34.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1230.26亿元,是2005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8.3亿元,是“十

46、五”末的7.4倍,年均增长50.8%。2011年,新余市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30.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5%,实际利用外交资增长20%,实际引进内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5%。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力争在省政府组织的“四项考核体系”综合评比中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新余市提出,力争到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其中,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力争12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20亿元,力争1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突破650亿元,力争7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力争3200亿元。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新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二是致力建设赣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