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忆英勇先烈”心得感想文稿3篇.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265901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忆英勇先烈”心得感想文稿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忆英勇先烈”心得感想文稿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干部“看红色影片《望道》忆英勇先烈”心得感想文稿3篇 马克思主义犹如一团黑暗中的圣火,点亮了欧洲,继而在苏联十月革命中越烧越旺,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当时的中国有一些进步知识份子,他们跨越了空间,切实感受到了马列主义所具有的伟大的革命力量。但是,如此伟大的政治思想还暂时无法在旧中国广泛传播,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缺乏一个火种一一《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我们应该认识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诞生是无数先进知识分子、革命家所期待的,其中部分人已经进行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翻译,陈望道成为当时翻译的最佳人选,主要原因在于他精通英文、日文,对共产主义有一定了解。 在历史大势的驱动之下,优秀人才自然会受到历史使命的召唤。对于当下的中国青年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是需要我们的,作为青年党员而言,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牢记我们党的使命,只有这样,当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托付给我们时,我们才能有信心、有能力不负使命并光荣完成使命。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中文全译本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理论完整翻译成适合于中国人阅读和理解的理论:在于加速推动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于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在于能更加广泛地吸引、吸收中国本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进步青年向中国共产党靠拢。 能够使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国民容易阅读和理解,共产主义才能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广泛地应用于人民革命中去。所以《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奠基石,是《中国共产党纲领》的理论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即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之源,是“源头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受到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影响之下投身革命的。电影《望道》从陈望道的故事入手,是一个非常有助于观众回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感悟建党精神的切入点。 从大方向上来说,本片的重心主要在于通过陈望道的故事来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本片是近年来少见的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迫害力度和残酷程度直接、全面表现的电影,这种血淋淋的白描方式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所面临的重重险阻。本片中多次表现陈望道以及其妻子等人物在面临抉择时坚守底线与立场的例子,可以说对底线原则也进行了多方面诠释,有利于当代党员更好的在实践中践行党员义务。 电影中有五个情节最能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终于完毕时,印刷厂工人的罢工行动成为了摆在印刷工作面前的难题,而陈望道在得知罢工消息之后,立刻表态支持工人罢工。这不仅体现出党员应有的旗帜鲜明态度,也体现出党员应具备的理论水平,而陈望道的言行也影响到青年工人杨阿龙并吸引他投身到革命中。 二、当杨阿龙被捕等待行刑时,旁边一排排人倒下时,他最后试图向国民党反动派乞求晚几天行刑,但在退党、反共的利诱活命条件下,他最终选择转回身子,捍卫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敌人会被消灭,而革命同志也会有牺牲,革命是会死人的,父子、母女、伴侣、师生可能就此阴阳两隔。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三、当陈望道的妻子蔡慕晖在得知丈夫病危,在纠结下最终选择向国民党反动派请求盘尼西林时;当她完成戴季陶交给的两份翻译工作,并发现第三份文件是对党不利的谣言时,她最终选择及时停止翻译、不再向反动派求情,即使她深知这个决定可能直接导致丈夫的死亡。在看到对党不利的谣言时,她毅然决然放弃了最后的尝试,而没有选择一错到底并对党的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害,党员同志在最危难和纠结的时候也应当坚守底线,只要信仰坚定,那么永远没有“无法回头”一说。 四、当陈望道得知进步青年杨阿龙被行刑时,他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而是继续进行教育事业,在收到“子弹恐吓信”时仍然坚持开办复旦大学新闻馆,坚持实事求是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丑恶。杨阿龙的妻子林茵没能让孩子见到生父最后一面,她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周公馆,自己加入红军。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大挫折、大灾难时并不是比其他人更加冷血,而是在对现实拥有清醒认识之后,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化悲愤为动力继续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五、当国民党追查学生共产党员到复旦大学新闻馆外时,陈望道一人在门外挡住了无数杆国民党军警的枪,而屋内的学生为了保护党员同志,每人都高举着符合“受伤流血”特征的左臂,从而保护党员同志。广大学生如此掩护党员学生,是因为陈望道早已在学生们心底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在这一刻不仅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是共产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党员群众路线的成果,即便学生中有一位奸细泄漏消息,但大多数学生仍能坚定立场、挺身而出。 《望道》细节丰富、颇具考究。但电影仍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比如实际上陈望道是花了两个月多的时间翻译完成而不是二十天,对于与史实不符的部分,我们应根据电影整体表现的思想、精神来判断、理解。在我看来本片存在着两个较明显的问题: 一、采取过多的慢动作镜头,叙事手法略显单调。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角色的慢动作镜头,但并不是每一个镜头都值得如此操作,我们认可慢动作镜头的关键作用,但部分慢动作镜头并不能发挥出作用。在叙事上常常以事件完结后的镜头间杂事件初始、进行的镜头,模式较为单调,不利于观众整体观感。 二、叙事部分时间上间隔过大。对于陈望道与陈独秀的分歧以致分道扬镳、陈望道的入党与退党交代不够清晰,我们能看到“一年后”“十七年后”的指引词,但后续剧情对于重要的大跨度时间段并没有进行大致说明,对观众的党史知识掌握水平是一种考验,不利于大多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陈望道对于《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的认真、细致;能够看到陈望道对于学生们的细心呵护以及谆谆教诲;能够看到陈望道在各种情况下对于底线原则的坚持;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动工人、学生进行各种革命活动的。《望道》是一部通过陈望道的部分人生经历,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如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新中国的好电影,是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好电影。 2023年党员观影《望道》心得感悟 信仰的力量 电影《望道》以刚日本留学归来在浙师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望道先生的生平作为主线,按浙师风潮、《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译制、上海《新青年》阶段、重庆抗战时期、新闻馆重建等生平大事件按时间轴铺开,在建党、抗日、建国等历史大背景下,刻画了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爱国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 印象很深的是陈望道和戴季陶在不同背景下说的两次“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上海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期,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恰逢第次国共合作,他们曾鼎力合作,但惺惺相惜的两人终因信仰不同而分开。在重庆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两人已步入中年,思想成熟,各自阵营明确,都非常坚持自己的信仰,渐行渐远,终致决裂。所谓“道”,大概就是他们的信仰吧。在信仰面前,友情只能放弃。 望道先生和夫人蔡慕晖,有美好的爱情,也有共同的信仰。有个细节,病重的望道先生急需盘尼西林救命,夫人百般纠结下去找戴季陶求助,代价是翻译三份英文材料换取盘尼西林。第三份材料违背了望道先生和夫人的信仰,最终夫人拒绝,哪怕因此失去生命,因为她知道这也必然是望道先生的选择,哪怕放弃生命也不能放弃信仰。 望道先生有个忠实的追随者杨阿龙,将《共产党宣言》视为至宝。不幸被捕后,曾一度下跪请求刽子手晚几天行刑,只为了见一眼即将出世的儿子。得知条件是放弃他的信仰,背叛革命,他毅然决然的起身转了过去,慷慨就义。虽极度渴望亲情,然而在信仰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望道”,守望信仰大道,这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今日之青年,当向前辈先贤学习,望真理,守大道,坚定信仰,不负韶华。 党员观影《望道》心得感悟 不忘追望真理之路 周末我去看了电影《望道》。电影详细讲述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展现了青年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艰难探索。这是一个既关乎信仰,也关于青春的热血故事。 1920年4月初,青年陈望道一头扎进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房,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他废寝忘食地思索、推敲,聚精会神地进行着翻译工作,以至于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着墨汁吃了都浑然不觉。“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就源自于此。电影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追寻真理为主线,在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讲述了陈望道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展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 陈望道先生勇往直前、献身革命,在学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创新,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怀念。 电影名“望道”所指的,不仅是陈望道,还有一群同时代的“望道者”。在那个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非常年代,无数的中华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亡的道路,出生入死,追寻革命的真理。电影展现的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生动史实,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要学习陈望道先生对信仰的坚持和对事业的执着,坚定信念,认真学习,踏实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