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 预案 编号: 应急预案版本号: 版 编 制 单 位:xx煤业生产技术部颁 布 日 期: 年元月1日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矿井概况12.1 井田概况12.2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1第三章 2014年生产安排情况14第四章 矿井灾害预防管理的组织与制度154.1管理组织与分工154.2职责164.3工作制度17第五章 矿井灾害(危险)因素识别与防治措施175.1通风、瓦斯、煤尘、火175.2顶板管理215.3水害管理285.4机电运输管理315.5放炮和火工品管理455.6事故隐患排查整改475.7培训485.8应急救援演习50第六章
2、矿井灾害处理506.1救灾组织与职责506.2应急处理制度526.3事故汇报程序536.4灾害处理的指导原则和救灾措施536.5避灾路线57编后语:60附录1: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审批签字表61附录2:2014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会审意见62附录4:2014年井上、下消防材料库备用品明细表63附录5:发生事故通知顺序65附录6:通讯录66会审意见备注: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2014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审稿)经上述会审单位会审后,所有的会审意见已按各章节编写进入实际版本。第一章 总 则为保障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安全和职工身心健康,防止煤矿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坚持“管
3、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目标;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从安全、生产、技术上采取措施,广泛宣传教育和发动组织全公司职工开展与瓦斯、顶板、煤尘、水、火等自然灾害进行防治,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和掌握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事故发生规律和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能够做到安全生产,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之规定,特制定本计划。遵照2015年开拓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融入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夯实矿井安全生产基础,努力把山西xxxx煤
4、业有限公司创建成现代化的本质安全型矿井。针对上述情况,全公司职工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国务院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治矿,从严治矿;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狠抓薄弱环节,狠抓“三大规程”在现场的落实兑现,狠抓质量标准化等基础工作,不断增强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第二章 矿井概况2.1 井田概况2.1.1井田位置xx煤矿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下团堡乡峙峪村西,行政区划隶属朔城区下团堡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4251122549北纬392347392435该矿南距朔州城
5、区16km,平(鲁)朔(州)公路和木瓜界专用铁路线由井田东界外6km处通过,与井田之间有乡级公路连通。沿此公路、铁路向南约16km至朔州市与大(同)运(城)公路及北同蒲铁路线相接,向北经大同可通往内蒙、河北,向南经省城太原可通往全国各大城市,交通运输极为便利。交通位置详见图1-1-1。井田位于管涔山脉东麓,地表大部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冲刷切割,呈现为低山丘陵地貌。纵观井田,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比较复杂。井田总的地势为西高东底,地形最高点为西部边界处山梁,标高+1432.8m,最低点为井田东部边界处沟谷,标高+1300.0m,最大相对高差132.8m。井田内地表河流不发育,大小沟谷平时基本干枯
6、无水,唯雨季时才汇集洪水沿沟谷排泄,辗转向东流入七里河。七里河为井田附近主要河流,于井田外由北向南流过,为季节性河流,属桑干河水系。2.1.2井田水文地质2.1.2.1井田地表水体及河流井田内地表河流不发育,各沟谷平时基本干枯无水,唯雨季才汇集洪水辗转向东流入井田东界外的七里河老河道。由于七里河已改道,老河道已基本断流,只有雨季时才有洪水由北向南径流,为桑干河支流,属桑干河水系。2.1.2.2井田含水层本井田主要含水层从上往下分述如下:基岩风化壳裂隙含水层构成本区基岩风化壳的主要含水层是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主要含水层位为底部的含砾粗砂岩(K4)和上、中部的(K5)砂岩带。基岩风岩壳裂隙发育,裂
7、隙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大气降水的入渗,局部地段受河谷潜水补给。据井田东部边界外1500m处CK12号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0.005L/s.m,渗透系数k=0.0097m/d,富水性弱。据马关河西详查报告资料,本区基岩风化壳富水达到中等以上程度的都处于河谷区域构造比较发育的浅埋藏区。井田内无大的河谷,基岩风化壳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差。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主要位于下段的砂岩带,底部粗砂岩(K3)局部变为细砂岩,是太原组4号煤层的直接顶板,是太原组上段煤层开采的主要顶板充水含水层。本层富水性不均匀,为极弱至中等程度,据井田东界外1.5km处CK12号水文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1
8、636L/s.m,渗透系数k=0.966m/d,富水性中等。太原组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含水层段主要为8号煤以上的砂岩带,这是太原组下段9号和11号煤层开采的主要顶板充水含水层。本组含水层埋藏较深,接受上覆含水组的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条件较差。其主要补给区,是在井田边界外的本地层条带和零星露头区段,补给面积很有限。因此,本区太原组裂隙含水层一般为极弱富水程度。据井田东部边界外1700m处502号水文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140L/s.m,渗透系数0.725m/d。本组含水层对矿床充水甚微。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神头岩溶泉多年平均泉流7.468m3/s。平朔矿区西南部处于该泉域的七里河强径
9、流带部位,奥灰岩溶普遍发育,主要含水层位是下马家沟组(O2x)和亮甲山组(O1l),富水性达到强至极强程度。据井田东南部边界外1700m处S809号水文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6.369L/s.m,水位标高 1065.66m,富水性较强。2.1.2.3井田隔水层井田隔水层主要为本溪组,厚度25.0044.00m,其中泥质岩岩性致密,细腻,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为阻隔奥灰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重要隔水层。其次,相间于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厚度不等的泥岩,粘土岩亦可起到一定的层间隔水作用。2.1.2.4断层导水性据本矿采掘揭露,实见断层以渗水为主,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2.1.2.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和充
10、水因素分析本矿现开采9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属中等富水性。据本矿开采情况,井下涌水量为5060m3/h,水量一般。井田及周边煤矿采空区、小窑破坏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水,其采空区范围及采空区积水量基本清楚,对9号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关于奥灰水,由于井田中部向斜轴附近煤层底板标高处于奥灰水位之下,经对11号煤层最低底板标高(960m)处进行突水系数计算,该处突水系数为0.032MPa/m,小于构造破坏临界突水系数0.06 MPa/m,奥灰水对井田煤层开采无影响。综合分析,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矿井充水因素分析根据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和该矿目前实际涌水情况综合分析,本矿井
11、充水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顶板和井筒渗水由于煤层上覆含水层富水性不强,补给条件也不好,顶板和井筒渗水量均不很大,据该矿开采情况,井下正常涌水量为50m3/h,雨季最大涌水量60m3/h,一般不会影响矿井正常生产。(2)采空区积水井田内4号、9号煤层已大部分采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积水,若遇塌陷裂隙或断层沟通,将对下伏煤层开采造成一定影响。(3)井田内断层较多,断层一般具导水性,开采时应留足保安煤柱。(4)奥灰岩溶水富水性强,水位标高1057.01059.0m,各煤层局部地段存在带压开采,建设及生产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奥灰岩溶水突水。奥灰岩溶水突水突水系数计算井田内4号煤层底板标高10201
12、210m, 9号煤层底板标高9701170m,11号煤层标高9601165m,井田内4、9、11号煤层向斜轴部附近奥灰水位标高1059m左右,故各煤层部分地段存在带压开采。井田内4号煤层底板与奥陶系灰岩顶面隔水层厚度为98.05m, 9号煤层与与奥陶系灰岩顶面隔水层厚度为53.02m,11号煤层与与奥陶系灰岩顶面隔水层厚度为42.83m。利用突水系数法计算奥灰岩溶水对井田内4、9、11号煤层突水影响。突水系数计算公式:Ts=P/M P=(H0-H1+M)0.0098式中: Ts突水系数,MPa/m;P隔水层底板承受的静水压力,MPa;M底板隔水层厚度,m; H1煤层底板最低标高,m; H0奥灰
13、岩溶水水位标高,m4号煤层最低点突水系数:Ts=(1059-1020+98.05)9.810-3/98.05=0.014(MPa/m)9号煤层最低点突水系数:Ts=(1059-970+53.02)9.810-3/53.02=0.026(MPa/m)11号煤层最低点突水系数:Ts=(1059-960+42.83)9.810-3/42.83=0.032(MPa/m)井田内主采4、9、11号煤层最低点突水系数均小于正常块段内临界突水系数0.1 MPa/m,也小于构造破坏临界突水系数0.06 MPa/m,虽然存在带压开采,但正常情况下奥灰岩溶水对井田内各煤层开采基本无影响。但考虑到本井田断层较发育,理
14、论讲断层一般具导水性,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为1057.01059.0m,煤层底板在此标高以下均有可能受到奥灰岩溶水突水的影响。2006年该矿井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同年10月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对三维地震进行了审查,根据该报告,未发现井田断层有导水情况。本地区奥灰岩溶水水位标高为1057.01059.0m左右,煤层底板在此标高以下均有可能受到奥灰岩溶水突水的影响。因此在巷道掘进及生产过程中,特别是一定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方针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时刻注意井下涌水的变化,一旦发现涌水量异常,立即采取“防、堵、疏、排、截”治水措施,回复正常后方可恢复生
15、产。2.1.2.6矿井涌水量预计目前本矿开采9号煤层,生产能力已达150万吨/a,根据本矿井下涌水量观测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50m3/h,最大涌水量60m3/h,涌水量较小。今后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采空区顶板塌陷、垮落后,会进一步加强煤层上覆各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预测今后矿井涌水量仍有增大的趋势。2.1.3煤层及顶底板情况2.1.3.1含煤地层本井田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 太原组(C3t)根据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本组地层由下而上可分为3段,各段含煤特征如下:下段含9号、11号煤层,为一套砂岩、泥岩、粉砂岩、煤层组成的含煤层段,11号煤层顶板为泥灰岩和泥岩,煤层层位稳定,是
16、在潮坪和潮坪砂坝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泥炭沼泽,煤以半暗煤为主,硫含量较高;9号煤层沉积厚度大,结构复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硫分含量较高,在煤层中可见透镜状黄铁矿、菱铁矿结核,9号煤层为半咸水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成煤环境的产物。中段为一厚层砂岩带,中间沉积了6号、8号煤层,中厚砂岩为三角州分流河道砂堤,在其两侧洪泛盆地或支流前端,局部地方发育了沼泽,沉积了较稳定的6、8号煤层。上段含4号煤层,4号煤层具厚度大,结构复杂,夹多层高岭石夹矸,具高灰低硫的特点,为发育在三角州平原洪泛盆地上的淡水泥炭沼泽,造成夹矸发育,灰分偏高。 山西组(P1s)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组成,在其中下部发育1
17、3层薄煤层,仅3号煤层有个别零星可采点,含煤性较差。综上所述,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其主要特点是含可采煤层多,且厚度大,分布稳定,反映了晚石炭世太原期在井田一带形成了良好的成煤环境,其广泛分布的泥炭沼泽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生长,且延续时间长,从而堆积形成了厚度较大,全区稳定可采的4、9和11号煤层及较稳定大部可采的6、8号煤层。2.1.3.2可采煤层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为4号、9号、11号,6、8号为次要可采煤层。4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顶部,上距K3砂岩06.20m,煤层厚度10.7014.52m,平均12.57m,属全区稳定可采的巨厚煤层。该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14层,夹矸厚度0.100.
18、35m,岩性多为高岭石、炭质泥岩和砂质泥岩。本煤层直接顶为K3砂岩或泥岩,有时有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该矿对此煤层已进行了部分开采。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4号煤层7.24m左右。煤层厚度0.552.80m,平均1.46m,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1层。夹矸岩性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该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6号煤层15.39m左右。煤层厚度0.292.00m,平均1.3m,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有时含1层泥岩夹矸,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9
19、.86m左右。煤层厚度11.4016.06m,平均14.27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较复杂,含04层夹矸。夹矸岩性多为泥岩、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上距9号煤层6.02m左右。煤层厚度2.747.21m,平均4.82m。为井田稳定可采煤层,该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夹矸岩性为高岭岩或炭质泥岩。该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或泥灰岩;有时有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详见表1-2-2。表1-2-2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号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夹 石(层)稳定性可采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410.
20、7014.5212.575.8316.537.24 简单-复杂04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60.552.801.46 简单 0-1较稳定大部可采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6.1019.4815.3980.292.001.30简单-复杂01大部可采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2.3617.839.86911.4016.0614.27简单-复杂 05稳定全区可采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2.3011.186.0211 2.747.21 4.82简单-复杂05稳定全区可采泥灰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2.1.4通风系统山西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
21、主要由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现在地面回风立井安装主要通风机2台,一台在用,一台备用,两台通风机性能完全相同,型号均为:FBCDZ-28型对旋轴流式风机,功率:2400KW,风量范围:3600-12000 m/min ,风压范围:1000-3400pa,立井防爆门及安全出口门开关灵活、且严密不漏风。2.1.5瓦斯与煤尘根据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可知:该年度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86m/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44 m/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99 m/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76 m/t,鉴定结果为瓦斯矿井,我公司按照省厅文件精神,低瓦斯矿井按照高瓦斯矿井要
22、求进行管理的原则,每月月初通风部技术主管人员根据生产技术部的月度采掘计划对矿井各巷道实施了风量分配计划和矿井瓦斯建点计划,并绘制了瓦斯巡回检查路线图表,按照月初的计划,通风部管理人员对井下瓦检人员的瓦斯检查工作进行严格考核,严格落实了瓦斯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和瓦斯检查“五对口”工作。2013年7月31日经山西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对本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性指标进行了鉴定:鉴定煤层为:4#、6#,鉴定结果为:4#、6#煤层均有爆炸性。煤尘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为:本矿井4#层煤样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自燃倾向性性质为自燃;本矿井6#层煤样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自燃倾向性性质为自燃;根据以上鉴定结果我公司
23、加大煤尘防治力度,先后采取:1、降尘措施即(1)煤层注水、(2)湿式打眼、(3)水泡泥、(4)喷雾洒水、(5)合理风速、(6)冲洗煤尘 2、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3、防止煤尘爆炸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及煤尘综合防治安全技术措施,有力的防止了煤尘的危害。2.1.6排水系统主排水系统中央水泵房位于皮带集中下山下部,+960标高设主副水仓,主水仓长度200m,有效容量1500m,副水仓长度100m,有效容量750 m,主副水仓总容积2250 m。中央水泵房设有两个安全出口,配备3台MD280-438型离心式水泵,电机功率为450kW,水泵额定流量280m3/h,额定扬程387m。正常涌水时为1台工作,1台
24、备用,1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为2台工作,1台备用。铺设2趟2738mm排水管路,经管子道、皮带集中下山、主斜井井筒排至地面污水处理站,平时1趟工作,1趟备用;最大涌水时2趟工作。管路长约1295m,排水高度328.7m。二采区9号层排水系统二采区9号层水仓,位于二采区9号层运输下山底部,主水仓长度60m,有效容量400m,副水仓长度40m,有效容量140m,配备BQS100-100-75N型排沙潜水泵2台,沿二采区9号层轨道下山铺设了1趟1084mm排水管路。采区水仓水通过二采区9号层轨道下山、二采区轨道暗斜井排水管路排至下部车场水沟后,经二水平进风斜巷、9煤西翼回风斜巷水沟自流至矿井主(副)水
25、仓。中央水泵房做为煤矿井下一级负荷,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xx煤矿中央水泵房实现了双电源双回路,分别来自中央变电所的I段母线、II段母线,分列式运行。当任何一回路停止工作时,另一回路能担负起中央水泵房的全部负荷。主水泵高压电机启动采用了矿用隔爆型交流高压软起动控制器,减小了启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确保了主水泵房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2.1.7供电系统xx煤矿地面建有一35kV变电站,该变电站采用双回路进线:双回路进线分别引自刘家口110KV变电站35KV不同母线段,两回路均采用导线型号为LGJ-120mm2,输电距离约4.4km.35KV变电站现有2台主变,型号为Sz11-10000/35,中性点
26、接地方式为经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的型号为:XDJ-610/10;该变电站的一次母线和二次母线各为两段母线,在二次两段母线上装有1600KVar和900KVar的无功补偿装置;该变电站现采取一回路电源供电,另一回路带电备用,二次母线分列运行的供电方式。共馈出线路17条,主要供给井下中央变电所、主通风机房、压风机房、主运配电室、副井配电室、锅炉房的双回路供电线路及站内变、避险硐室、备用的供电线路,入井电缆为两回路,每一回路为2根电缆,型号为:MYJV22-8.7/10 3150 2900米。站内共有35kv开关柜8台,型号为KYN60-40.5,断路器为ZN85-40.5;10kv开关柜25台,
27、型号为KYN28A-12。保护器采用北京德威特微机线路保护监控装置,该保护装置的保护部分由三段式电流保护组成,可构成无延时速断,延时速断和定时限过流保护;具有CAN口总线,实现装置同设备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及四遥功能。 35kv变电站现有避雷针3座,高度30m,作为室外主变及其进线架构、母线桥、变电所进线架构的防雷保护,且在35KV、10KV配电装置母线上装设有避雷器,防止雷电波入侵造成的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xx煤矿井下现有3个变电硐室:中央变电所位于一水平,现有高压配电装置12台,型号为PJG40-10Y,主要担负着中央水泵房、二采区变电所、9#变电所、暗斜井皮带机头以及站内照明供电任务;9#变
28、电所位于9#煤层,共7台高压配电装置,型号为PBG-/10,主要担负着9#煤层的回采、掘进、通风、运输、照明等供电任务;二采区变电所位于4#煤层,共10台高压配电装置,型号为PJG-/10Y,主要担负着4#煤层回采、掘进、通风、运输、照明等供电任务;2.2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2.2.1监测监控系统我公司装备了徐州江煤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KJ-379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装了两台主机,一用一备,并可以实现自动切换,实现了三级联网,并对联网的主机装备了可靠的防火墙,安装了杀毒软件。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均持证上岗。矿井现配置分站21台(备用3台),各类传感器共88个(备用甲烷26个、
29、一氧12个),并对各类传感器按标准及时校验,并有校验记录,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测点覆盖了井下所有的掘进工作面和其他需要监测的地点,能实现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监测井下环境参数,系统各项功能运行正常。另外对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的安装位置做出明确规定,每月绘制监测监控设备布置图和断电控制图。由信息部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并保证安全监控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2.2.2人员定位系统我公司矿井装备了北京天一众合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KJ133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系统由监控软件、监控主机、打印机、UPS、多功能传输接口、避雷器、监控分站、无线读卡器、无线识别卡、移到动读卡器等组成,系统安装有电源
30、箱、电源分站。井下共设置KJF82A型分站6台,KJF82.A型读卡分站26台。实现了对矿井人员活动范围的全覆盖,可为矿井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具有高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经自查现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存在1条问题:系统按照90万吨的设计人数进行配置入井携带定位卡不具备不能全员监控条件。k2.2.3压风自救系统我公司在地面工业广场空压机房设置有SA-250A型空气压缩机共2台。配套电动机250kW,10kV,排气量为42m3/min,排气压力0.75MPa,冷却方式为风冷。安装主压风管路管径为159mm无缝钢管,由主斜井向井下供气,支管为10
31、8mm无缝钢管;各采区总供风量及压风管路均已布置到井下各采掘作业地点,并能满足井下各作业地点压风自救的需要,共设置ZYJ(C) 型矿井压风装置56套;2.2.4供水施救系统xx煤矿具有完备的供水系统,井下每个施工地点都有供水管路,基本能满足要求。现地面有1个容积为1000m供水池,地面干管、下井管路(主井)均采用5寸无缝钢管;支管路采用4寸无缝钢管敷设至采掘面各用水地点。胶带运输巷每隔50m设一个三通,大巷供水管路每100m设一个三通;采掘面巷道每50m设一个三通。井下防尘供水管路覆盖全矿井每个作业场所、地点及巷道。主要巷道每天设专人巷道内的供水管路进行检查,各施工单位每天设专人对自管范围内的
32、供水管路进行检查,发生问题均及时处理,矿井共安装供水施救净化设施56套,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2.5通讯联络系统2.2.5通讯联络系统我公司通讯系统主要由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和无线通讯系统及应急广播系统构成。有线通信系统主要由调度交换机、调度台、后备电源、防雷装置、主副井井筒通讯电缆、井下大巷通讯电缆、接线合、电话线组成。现使用调度交换机为内蒙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C08型数字调度交换机,总容量为10000门,装机容量256门,其中井下60门。交换机CPU采用双热备份,CPU有故障时可即时切换。现设备运行正常。井下生产电话为有线传输,主要通过主副井井筒通讯电缆连接,其中主井井筒铺设通讯电缆
33、50对入井的电话信号采用三级保护。调度台电话可直通井下各采掘面、主要峒室场所等所有工作点,配有计算机8路录音系统及硬盘自动录音系统,24小时不间断地录音。调度总机与程控总机互为联网,实现井下、地面全面互联。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快速通知,对井下相邻点进行分组实现同时呼叫。系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无线通讯系统选用西安大唐电信生产的KTW102矿用无线小灵通通讯系统,现系统已经淘汰,我公司无线通讯系统因缺少配件,仅能够满足90万吨生产区域的使用。矿井应急广播系统为南京北路自动化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TK113矿用语音广播系统,共安装KTK113(A)本安广播分站34台,KDW127/12B供电电源34台
34、,KJJ85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网络接口设备3台,给上述设备供电,并提供不少于两个小时的后备电源,系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2.2.6紧急避险系统我公司紧急避险系统由中国矿业大学进行设计设置在二采区进回风巷之间,内部分为缓冲区、避险区、救护区和卫生区。硐室长76m、宽4.2m、高3.1m,两端各有5m的缓冲区,避险硐室内有100m2的有效使用空间,满足100个人的生存需要。硐室的下部留有底拱,防止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避险硐室的系统组成包括防爆密闭门、防爆密闭墙、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幕系统、地面钻孔供应系统。从地面向永久避险硐室打直径为200mm的钻孔,成孔后采用钢管保护,内部铺设2寸的PVC压气管、
35、2寸的PVC流食管、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和井下的供应系统并联做成冗余设计,为井下供应系统和自备系统出现故障或供应量不足时最有力的保障手段。避险硐室采用引入矿井下的压风管路实现空气的供给和置换。,为了保证在压风系统中断的情况下,避险硐室内部的避险人员能继续生存,在临时避险硐室内部放置了空气净化一体机,吸收避险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同时也配备足够的氧气瓶可保证人员的生存需要。硐室的主要设备有:隔离门、喷淋系统、药品食品柜、供水管、压风管、人员管理系统终端、压风自救器箱、座椅、压缩氧供气系统、担架、环境参数监测仪器、矿用荧光灯、空气过滤系统、防爆空调、电源箱、矿用红外摄像仪、集便器、排水
36、管、排气管、自救器及工具柜等,满足矿井紧急避险人员的生存需要。我公司紧急避险系统由中国矿业大学进行设计设置在二采区进回风巷之间,内部分为缓冲区、避险区、救护区和卫生区。硐室长76m、宽4.2m、高3.1m,两端各有5m的缓冲区,避险硐室内有100m2的有效使用空间,满足100个人的生存需要。硐室的下部留有底拱,防止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避险硐室的系统组成包括防爆密闭门、防爆密闭墙、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幕系统、地面钻孔供应系统。从地面向永久避险硐室打直径为200mm的钻孔,成孔后采用钢管保护,内部铺设2寸的PVC压气管、2寸的PVC流食管、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和井下的供应系统并联做成冗余设计,为井
37、下供应系统和自备系统出现故障或供应量不足时最有力的保障手段。避险硐室采用引入矿井下的压风管路实现空气的供给和置换。,为了保证在压风系统中断的情况下,避险硐室内部的避险人员能继续生存,在临时避险硐室内部放置了空气净化一体机,吸收避险人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同时也配备足够的氧气瓶可保证人员的生存需要。硐室的主要设备有:隔离门、喷淋系统、药品食品柜、供水管、压风管、人员管理系统终端、压风自救器箱、座椅、压缩氧供气系统、担架、环境参数监测仪器、矿用荧光灯、空气过滤系统、防爆空调、电源箱、矿用红外摄像仪、集便器、排水管、排气管、自救器及工具柜等,满足矿井紧急避险人员的生存需要。 第三章 201
38、5年生产安排情况我公司2015年计划原煤产量150万t,总进尺4650m。搬家2次。综采一队:2903工作面(2014.01.012014.07.20,62.3万t)搬家1903工作面(准备面)综采二队:1410工作面(2014.01.012014.07.05,100万t)2902工作面(2014.08.102014.12.31,71.7万t)综掘一队:一采区轨道上山1905轨道顺槽1905切眼1904胶带顺槽重点工程:一采区轨道上山和1905工作面的两顺槽掘进。综掘二队:一采区运输上山及联络贯眼1905回风绕道1905胶带顺槽1905胶带顺槽联络巷1905配电硐室1905胶带顺槽1905切眼
39、1905切眼刷扩重点工程:一采区运输上山及1905工作面系统形成。工程队:1905煤仓及给煤机安装主井机尾检修道第四章 矿井灾害预防管理的组织与制度4.1管理组织与分工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总工程师工程师、安全副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掘进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财务总监、销售副总经理成员:各副总工程师、总经理助理、各部室部长、各施工队项目经理项目具体负责人: 通风、瓦斯、火灾、煤尘: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通风副总工程师成员:通风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 顶板管理:组长:生产副总经理、掘进副总经理副组长:生产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部部长成员:生产技术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 水害管理:
40、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成员:地测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 放炮和火工品管理:组长:安全副总经理副组长:安监部部长成员:安监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 机电运输管理:组长:机电副总经理副组长:机电副总工程师成员:机电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 其他组长:安全副总经理副组长:调度中心主任成员:调度指挥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4.2职责主要领导职责:总经理:处理事故全权指挥者,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党委书记:根据矿长营救作战计划,负责遇难人员的及时运送出井,保证事故抢险人员和应急材料运送到事故地点。总工程师:在矿长的领导下,协助矿长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安全副总经理:根
41、据矿长营救作战计划,控制入井人员,签发特别许可证,完成对遇难人员的授权和事故处理。生产副总经理:根据矿长营救作战计划,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所必要的工人待命和抢救工作。机电副总经理:根据矿长营救作战计划,负责组织机电部、机电队,改变主扇运行,保证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停送电,及时抢救或安装设备。掘进副总经理:根据矿长营救作战计划,负责组织好处理事故所必要的工人待命和抢救工作。项目组职责:采掘区队:负责查对在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得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井调度中心,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灭害处理任务。运
42、输区队:负责遇难人员的及时运送出坑;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输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值班领导及调度中心: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长,调度中心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转达矿长的命令;通知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中心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的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综合部: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善安工作。保卫部: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总安全保卫工作,维持公司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进入本公司,并在井下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和围观。灯房:根据入井人员领取矿灯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
43、调度中心,对没持有制定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并在井口必须严格检查,制止入井。4.3工作制度矿长或总工程师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一通三防”及“地测防治水”专题例会;矿长或总工程师每季度召开一次灾害预防专业分析会议;矿长或总工程师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公司安全总结会; 安全副矿长每月组织一次全矿安全质量大检查; 本年度内矿长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第五章 矿井灾害(危险)因素识别与防治措施根据我公司2014年生产计划安排,对矿井灾害(危险)因素识别为:通风、瓦斯、煤尘、火灾危险因素;顶板事故危险因素;水害事故危险因素;机电运输事故危险因素;放炮和火工品事故危
44、险因素;其他;这些危险因素的预兆与防治措施分述如下:5.1通风、瓦斯、煤尘、火5.1.1预报(预兆):5.1.1.1瓦斯矿井瓦斯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矿井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沼气(CH4)、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NH3)、乙烷(C2H6)、乙烯(C2H4)等。瓦斯是煤矿井下有害气体中最常见、含量最大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关于朔州市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晋煤瓦发20131726号文件),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86m/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0.99 m/t,二
45、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1.44m/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0.76m/t,为瓦斯矿井。瓦斯虽然无毒,但是矿内空气中的沼气浓度较高使氧气浓度相对降低,能使人因缺氧窒息死亡。沼气能爆炸和燃烧。我矿瓦斯主要分布在采空区、停风的巷道、老巷和回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等。沼气的化学特性: CH4 5%时,只可能燃烧, CH4 在515%,能够爆炸; CH4 15%,燃烧,火焰呈蓝色,不爆炸; O2 12%时不燃烧,不爆炸;沼气引燃温度大于650750。二氧化碳是无色,略有酸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因而常积于巷道底部,对人的呼吸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呼吸加快,呼吸量加大;二氧化碳增加,井下空气中的含氧量要降低,可引起窒
46、息死亡。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气体,井下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轻微中毒,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更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中毒昏迷,规程规定的允许浓度为0.0024%。二氧化氮是炸药爆炸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剧毒,对眼、鼻呼吸道及肺有强烈刺激及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轻微中毒、喉咙感到刺激、咳嗽、胸痛;严重中毒,咳嗽,声带痉挛、呕吐、腹泻、神经麻木。规程规定允许浓度为0.00025%。硫化氢是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强烈的毒性,使人体中枢神经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模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随着浓度增大,人体的反映明显增加,规程规定的允许浓度为0.00066%。二氧化硫有剧毒、无色,有强烈硫磺气味及酸味、易积聚在巷道底部,易溶于水,能强烈刺激眼及呼吸粘膜,严重中毒有致命危险。规程规定允许浓度为0.0005%。氨气是无色,有强烈臭味气体、剧毒,易溶于水,规程规定的允许浓度为0.004%。针对我公司的实际,要加强盲巷、旧采空区密闭管理工作,规范透窝地点的通风瓦斯管理。严格执行好“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管好用好安全监测系统。5.1.1.2煤尘根据我公司4#、9#主采煤层的检验报告,煤尘有爆炸危险性,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