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1目标和依据为落实落实中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体法)相关“产生、搜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理危险废物单位,应该制订意外事故防范方法和应急预案”要求,指导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制订应急预案,有效应对意外事故,特制订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适用范围2.1 指南要求了制订应急预案标准要求、基础框架、确保方法、编制步骤、文本格式等。适适用于从事贮存、利用、处理危险废物经营活动单位(以下简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2.2 产生、搜集、运输危险废物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制订应急预案可参考本指南。3标准要求3.1 符正当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2、。3.2 表现应急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任到人标准。3.3 注意和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或其它外部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相兼容。3.4 因地制宜,切合实际。以本指南为基础,可合适增减相关内容。充足考虑内部及外界(如自然灾难或临近单位危险源)事故诱因;正常工作时段及节假日和夜间等时段发生事故可能性;事故或紧急状态对单位内外人员和环境威胁和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等。4基础框架(见附录A)4.1 应急预案介绍4.1.1应急预案编制目标应急预案应该着眼于最大程度降低因火灾、爆炸或其它意外突发或非突发事件造成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
3、4.1.2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明确应急预案适用范围。通常应针对各个危险废物经营设施所在场所分别制订应急预案;并细化到各个生产班组、生产岗位和人员。4.1.3应急预案文本管理及修订明确应急预案在单位内发放范围及应该进行修订情形。4.2 单位基础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4.2.1单位基础情况4.2.2危险废物及其经营设施基础情况4.2.3周围环境情况4.3 开启应急预案情形明确开启应急预案条件和标准。如立即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险废物溢出、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该开启应急预案。4.4 应急组织机构4.4.1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明确事故报警、响应、善后处理等步骤主管部门和协作部门及其职责。要建立应急协调人制度。
4、应急协调人必需常驻单位/厂区内或能够快速抵达单位/厂区应对紧急状态,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含有对应知识和技能,熟悉应急预案。4.4.2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明确发生事故时应请求支援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名单及其可保障支持方法和能力。4.5 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觉及报警(发觉紧急状态时)明确发觉事故时,应该采取方法及相关报警、求援、汇报等程序、方法、时限要求、内容等。明确哪些状态下应该汇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并请求支援,哪些状态下应该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4.5.1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4.5.2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和通知4.5.3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4.6 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控制(紧急状态控制阶
5、段)明确发生事故后,各应急机构应该采取具体行动方法。包含响应分级、警戒治安、应急监测、现场处理等。4.6.1响应分级明确事故响应等级。可依据事故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分成完全紧急状态、有限紧急状态和潜在紧急状态等三级。4.6.2警戒和治安4.6.3应急监测明确事故状态下监测方案,包含监测泄漏、压力集聚情况,气体发生情况,阀门、管道或其它装置破裂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等。4.6.4现场应急处理方法明确各事故类型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包含控制污染扩散和消除污染紧急方法;预防和控制污染事故扩大或恶化方法;污染事故可能扩大后应对方法等。4.6.5应急响应终止程序4.7 应急响应程序后续事项(紧急状态控制后
6、阶段)明确事故得到控制后工作内容。如组织进行后期污染监测和治理;确保不在被影响区域进行任何和泄漏材料性质不相容废物处理贮存或处理活动,确保全部应急设备进行清洁处理而且恢复原有功效后方可恢复生产等安全方法。4.8 人员安全救护明确紧急状态下,对伤员现场抢救、安全转送、人员撤离和危害区域内人员防护等方案。撤离方案应明确什么状态下应该提议撤离。4.9 应急装备列明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包含种类、名称、数量、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信息。4.10 应急预防和保障方法4.11 事故汇报要求向政府部门或其它外部门汇报事故时限、程序、方法和内容等。通常应该在发生事故后立即以电话或其它形式汇
7、报,在发生事故后515 日以书面方法汇报,事故处理完成后应立即书面报告处理结果。4.12 事故新闻公布4.13 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4.14 附件5应急预案确保方法应急预案是在紧急状态期间行动方案。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该采取方法,确保紧急状态期间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包含:1、对全体职员,尤其是对应急工作组进行培训和演练。通常应该针对事故易发步骤,每十二个月最少开展一次预案演练。应急响应通常程序是:(1)评定紧急状态;(2)隔离并预防人员进入受影响现场,撤离相关人员或进入避难场所;(3)必需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4)通知响应机构和设施响应人员;(5)假如可行,控制事故(如控制泄漏等),但要注意安
8、全,工作人员要受过训练并使用适宜装备;(6)为公共机构响应人员提供支持;(7)清理和处理现场,结束;(8)后续事项:汇报,评定。2、建立应急队伍。大中型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该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如火灾小组、爆炸小组等);小型经营单位应该建立兼职应急队伍。3、安排应急专题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4、和周围小区和临近企业、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建立定时沟通机制,促进相互配合。5、将应急预案依法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立案。6、在事故应急期间,根据地方政府统一要求,做好各项应急方法衔接和配合。6编制步骤6.1 准备工作6.1.1成
9、立应急预案制订小组小组应该由熟悉单位本身情况人员和各方面(如安全、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组织管理、医疗抢救等)专业人员或教授组成。必需时,可邀请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人员参与或利用教授系统。6.1.2制订工作计划制订具体周密计划,确保应急预案制订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6.1.3搜集资料和信息包含但不限于:(1)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2)单位安全和环境保护统计、生产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情况;(3)中国外同类单位环境污染事故资料;(4)地理、环境、气象资料;(5)政府相关部门,和外部相关单位应急预案;等。6.1.4分析评定分析评定内容包含但不限于:(1)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2)环境污染事故后果;(3)环
10、境污染事故有效预防方法;(4)环境污染事故案例及可借鉴经验;(5)环境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区域;(6)应急组织机构模式、职责、权力和义务、相关工作程序;(7)报警方法、方法;(8)有效通讯方法;(9)本身能力和含有资源;(10)可用外部援助资源及联络方法;等。6.2 起草应急预案组织编写应急预案。要尤其考虑分析评定时针对应急工作各方面不足提出改善提议。6.3 审定、公布实施并立案邀请相关机构和教授对应急预案草案合理性,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应急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新危害等进行科学评价和审核。经审核后,报单位主管领导审定后公布实施,并依法报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立案。6.4 修订应急预案7文本格式要求
11、应急预案文本应:(1)便于查询。合理组织各章节,便于每个不一样使用者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要信息。(2)便于兼容。应急预案内容尽可能采取一致逻辑结构和规范格式,方便各级应急预案能愈加好地协调和对应。7.1 文本格式7.1.1封面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修订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7.1.2目录7.1.3引言、概况7.1.4术语、符号和代号7.1.5预案内容7.1.6附录7.1.7附加说明7.2 文本要求7.2.1使用A4 白色胶版纸。7.2.2正文采取仿宋4 号字,1.25 倍行间距,两端对齐。附录A应急预案基础框架说明附录A 依据指南第4 部分“基础框架”,对怎样编制应急预案做
12、深入阐释和说明。本应急预案基础框架不要求照搬。应急预案也可采取以“应急步骤”为单位模块化编排方法,立即和某一步骤相关内容全部编排到一个模块。如将“应急监测”作为一个模块,在该模块中要求全部包含应急监测内容,包含指挥管理、实施程序、实施者、联络方法、监测设备、监测方案、技术资料、相关图表等。1应急预案介绍1.3应急预案文本管理及修订明确应急预案在单位内发放范围。如要求在每个经营场所最少存放一份完整应急预案副本,在每个相关设施或设备点最少存放一份简练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图或行动表。对外发放,应列出取得应急预案副本外单位(如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名单。必需时,应急预案全
13、部或部分内容应该分发给可能受其事故影响周围单位,如学校、医院等。明确应急预案应立即修订,不停充实、完善和提升。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修订:适使用方法律法规改变;应急预案在紧急状态下暴露不足和缺点,甚至完全失效;危险废物经营设施设计、建设、操作、维护改变;可能造成爆炸、火灾或泄漏风险提升其它条件改变;应急协调人改变;应急装备改变;应急技术和能力改变;各个生产班组、生产岗位发生改变;等。2 单位基础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本节作用是让各方应急力量(包含外部应急/救援力量)事先熟悉和掌握单位基础情况及周围环境相关情况,以利于确保应急行动顺利开展。2.1 单位基础情况如:(1)单位基础情况概述。包含本
14、单位及危险废物经营场所(危险废物经营设施所在地)地址/地理位置、经济性质、经营种类、从业人数、隶属关系、危险废物经营种类和规模等内容。(2)单位空间格局。包含本单位及危险废物经营场所厂区部署、关键道路、疏散通道、紧急集合区等(可附图)。(3)单位人员。包含本单位及危险废物经营场所人员组成、数量和在生产区域分布情况等。在介绍单位人员情况时,能够根据和危险废物接触紧密程度来划分单位人员类别,方便于管理和应急沟通。2.2 危险废物及其经营设施基础情况如:(1)所经营关键危险废物情况。包含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形态、特征、关键危害等,可列表。(2)贮存、利用、处理危险废物相关设施情况。说明各设施在厂区内
15、位置,各个生产步骤装置设备及其运行状态,生产工艺和能力等。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有必需说明其建设标准、配套装置、贮存能力及区域环境等情况。(3)利用、处理危险废物过程中中间产物及最终物质。(4)危险区域。依据(1)、(2)、(3)情况,说明单位危险区域分布情况。2.3 周围环境情况说明本单位周围一定范围(如1 千米)内地形地貌、气候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植被土壤等情况;周围敏感对象情况。说明周围关键危险源(即周围可能对本单位产生不利影响或危及本单位安全状态危险源)情况。敏感对象包含但不限于含有下列特征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效保护区
16、、基础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2)生态敏感和脆弱区:如沙尘暴源区、荒漠绿洲、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虾产卵场、关键湿地和天然渔场等。(3)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医院等。3开启应急预案情形明确开启应急预案条件和标准。如立即发生或已经发生以下事故时,应该开启应急预案:(1)危险废物溢出。如危险废物溢出造成易燃液体或气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气体爆炸;危险废物溢出造成有毒液体或气体泄漏;危险废物溢出不能控制在厂区内,造成厂区外土壤污染或水体污染。(2)火灾。如火灾造成有毒烟气产生或泄漏;火
17、灾蔓延,可能造成其它区域材料起火或造成热引发爆炸;火灾蔓延至厂区外;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水流。(3)爆炸。如存在发生爆炸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造成安全风险;存在发生爆炸危险,并可能引燃厂区内其它危险废物;存在发生爆炸危险,并可能造成有毒材料泄漏;已经发生爆炸。各单位应该对本单位贮存、利用、处理危险废物各个步骤可能引发火灾、爆炸、泄漏等事故进行不利情况下辨识和分析,识别出发生概率大、危害后果严重事故和发生步骤,作为应急预案关注关键。致污事故辨识方法有:风险分析法;教授评审法;风险事故类比分析法;等。重大危险源辨识可参考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引发事故诱因有些人
18、为错误,设备老化,台风、地震等自然灾难,周围事故,社会风险(如停电),和危险废物本身理化特征(如爆炸性、反应性等)等。分析事故危害程度应该考虑:(1)危险废物理化特征(如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反应性、毒性或感染性等),其危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机理,和在环境中累积、迁移和扩散等特征。(2)敏感区域。判别事故影响敏感区域应该考虑风向和风速、水流方向和速度、污染物可达影响距离、在影响范围内影响时限、敏感对象响应时间等多个要素。比如,大气风向在10 到30分钟内发生较大改变概率较低,若污染物连续释放时间超出30分钟,则影响范围可能因风向改变而显著大于单风向条件下影响范围。4应急组织机构4.1应急组织
19、机构、人员和职责以事故应急响应为根本,明确事故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等步骤主管部门和协作部门及其职责;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应急日常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要表现应急联动机制要求。如建立:(1)应急领导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制订和管理应急预案,配置应急人员、应急装备,对外签署相关应急支援协议等;在事故发生时,负责应急指挥、调度、协调等工作,包含就是否需要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做出决议。应急领导机构通常由单位关键责任人和内部关键职能部门领导组成。要建立应急协调人制度。应急预案及其分预案或下级预案均应该指定一人担任首要应急协调人并指定后备应急协调人,给予首要应急协调人和后备应急协调人调感人
20、员、设备、资金和协调全部应急响应方法等实施应急预案权力。首要应急协调人负责应急领导机构全方面工作。应急首要协调人能够是单位关键责任人,或得到单位充足授权。首要应急协调人和后备应急协调人,在正常运行期间必需有一人常驻单位/厂区内或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抵达单位/厂区应对紧急状态。应急协调人必需经过专业培训,含有对应知识和技能,并熟悉以下情况:单位/厂区应急预案;单位/厂区全部运行活动;单位/厂区危险废物位置、特征、应急状态下处理方法;单位/厂区内全部统计位置;单位/厂区平面部署;周围环境情况和危险源;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联络人和联络方法;等。(2)应急保障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应急准备工作,如应急所需
21、物资、设施、装备、器材准备及其维护等;在事故发生时,负责提供物资、动力、能源、交通运输等事故应急保障工作。(3)信息管理和联络机构。在事故发生时,负责对内对外信息报送和传达等任务。(4)应急响应机构。关键是在发生事故时,负责警戒治安、应急监测、事故处理、人员安全救护等工作。各应急组织机构应建立A、B 角制度,即明确第一责任人及其各配角,要求相关责任人缺位时各配角补位次序。关键应急岗位(如消防岗位)应该有后备人员。应急预案应列出全部参与应急指挥、协调活动责任人员姓名、所处部门、职务和联络电话,并定时更新。各级联络列表均应该将首要联络人列在首位,并根据联络前后次序排列全部联络人。4.2外部应急/救
22、援力量明确发生事故时应请求支援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名单及其可保障支持方法和支持能力,装备水平、联络人员及联络方法、抵达时限等,并定时更新。联络列表应该将第一联络单位列在首位,并根据联络前后次序排列全部联络对象。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关键包含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公安、消防、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主管部门,专业应急组织及其它应急咨询或支持机构等。为确保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在需要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同相关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必需沟通和说明,了解她们应急能力和人员装备情况,介绍本单位相关设施、危险物质特征等情况,并就其职责和支援能力达成共识,必需时签署互助协议。比如,若某
23、医疗机构不含有救治被某种污染物侵害伤员能力,则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该和其它含有救治能力医疗机构达成支援协议。5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觉及报警(发觉紧急状态时)5.1内部事故信息报警和通知要求单位内部发觉紧急状态时,应该采取方法及相关报警、求援、汇报等程序、方法、时限要求、内容等。如,发觉紧急状态立即发生或已经发生时,第一发觉事故职员应该初步评定并确定事故发生,立即警告暴露于危险第一人群(如操作人员),立即通知应急协调人,必需时(如事故显著威胁人身安全时),立即开启撤离信号报警装置等等应急警报。其次,假如可行,则应控制事故源以预防事故恶化。应急协调人接到报警后应该立即赶赴现场,做出初始评定(如事故性质
24、,正确事故源,数量和材料泄漏程度,事故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开启对应应急预案,并通知单位可能受事故影响人员和应急人员和机构(如应急领导机组组员、应急队伍或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假如需要外界救援,则应该呼叫相关应抢救援部门并立即通知地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必需时,应该向周围小区和临近工厂发出警报。各相关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该按应急预案要求开启对应工作。报警有两个目标,动员应急人员和提醒相关人员采取防范方法和行动。报警方法包含:呼救、电话(包含手机)、报警系统等等。通常,能够经过目测或部分检测设备(如液体泄漏监测装置、有毒气体监测装置、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来确定是否发
25、生事故。对事故释放出来物质,能够经过审查相关货物清单或化学分析进行确定。5.2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汇报明确哪些状态下(如泄漏、火灾或爆炸可能威胁单位/厂区外环境或人体健康时)应该汇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并请求支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应急预案要求,通常需要向消防、公安、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监等政府主管部门汇报。汇报内容通常包含:联络人姓名和电话号码;发生事故单位名称和地址;事件发生时间或预期连续时间;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泄漏等);关键污染物和数量(如实际泄漏量或估算泄漏量);目前情况,如污染物传输介质和传输方法,是否会产生单位外影响及可能程度(可依据风向和风速等气象条件进行判定);伤亡情
26、况;需要采取什么应急方法和预防方法;已知或预期事故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和相关接触人员医疗提议;其它必需信息。5.3向邻近单位及人员发出警报明确哪些状态下(如在事故可能影响到厂外情况下)应该自行或帮助地方政府向周围邻近单位、小区、受影响区域人群发出警报信息和警报方法。用警笛报警系统向周围单位、小区通知事故效果较差,因为这种系统只有在公众明白警报含义和应该采取行动时才会有效。紧急广播系统和警笛报警系统结合使用效果会愈加好。紧急广播内容应该尽可能简明,告诉公众该怎样采取行动;假如决定疏散,应该通知居民避难所位置和疏散路线。6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控制(紧急状态控制阶段)明确接到发生事故后,各应急机构应该
27、采取具体行动方法。包含响应分级,警戒治安、应急监测、现场处理等。6.1响应分级明确应急预案开启等级及条件。事故实际等级和响应等级亲密相关,但可能有所不一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关尤其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和通常环境事件(级)分级是事件等级,不是响应分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可依据事故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将响应等级分成以下三级:I 级:完全紧急状态;II 级:有限紧急状态;III 级:潜在紧急状态。事故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取决于所处理危险废物类型,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可能性,事故对人体健康和安全即时影响,事故对外界环境潜在危害,和事故单位本身应急响应资源和能
28、力等一系列原因。I 级:完全紧急状态事故范围大,难以控制,如超出了本单位范围,使临近单位受到影响,或产生连锁反应,影响事故现场之外周围地域;或危害严重,对生命和财产组成极端威胁,可能需要大范围撤离;或需要外部力量,如政府派教授、资源进行支援事故。比如:危险废物大量溢出并向下游河流快速扩散。II 级:有限紧急状态较大范围事故,如限制在单位内现场周围地域或只有有限扩散范围,影响到相邻生产单元;或较大威胁事故,该事故对生命和财产组成潜在威胁,周围区域人员需要有限撤离。比如:液态污染物在某个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范围内以面状方法扩散;储罐、管线起火,有较多危险废物泄漏,但能够安全隔离。III 级:潜在紧急状
29、态某个事故或泄漏能够被第一反应人控制,通常不需要外部援助。除所包含设施及其邻近设施人员外,不需要额外撤离其它人员。事故限制在单位内小区域范围内,不立即对生命财产组成威胁。比如:某个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某一生产装置发生固态污染物泄漏;能够很快扑灭小型火灾;能够很快隔离、控制和清理危险废物小型泄漏。在I 级完全紧急状态下,单位必需在第一时间内向政府相关部门、上级管理部门或其它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报警,请求支援;并依据应急预案或外部相关指示采取先期应急方法。在II 级有限紧急状态下,需要调度专业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理;在第一时间内向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报警;必需时向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请求援助,并视情随时续报情况
30、。外部应急/救援力量抵达现场后,同单位一起处理事故。在III 级潜在紧急状态下,可完全依靠单位本身应急能力处理。发生事故时,往往会出现次生事故或衍生事故,甚至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储罐密封泄漏,可能从很小泄漏到每分钟泄漏几升,泄漏液体会加速对该区域污染,这么就会出现事故等级改变。若应抢救援行动采取了不妥方法,一样极有可能造成事故升级,使小事故变成大事故。所以,在实际应对事故时,需要应急协调人随时判定形势发展,开启对应应急预案。6.2警戒和治安明确事故应急状态下现场警戒和治安秩序维护方案,包含单位内部警戒和治安人员和同当地公安机关协作关系。事故应急状态下,必需时应该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
31、护现场治安秩序,预防和无关人员进入应急指挥中心或应急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交通通畅,避免发生无须要伤亡。6.3应急监测明确事故状态下监测方案,包含监测泄漏、压力集聚情况,气体发生情况,阀门、管道或其它装置破裂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等。相关信息必需提供给应急人员,以确定选择适宜应急装备和个人防护设施。环境监测方案可包含事故现场和环境敏感区域监测方案等。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采样布点方法,监测标准、方法、频次及程序,采取仪器和药剂等。制订环境应急监测方案关键考虑以下原因:事故可能出现污染物类型。监测仪器设备。提议优先采取可现场快速检测便携式检测仪器设备。应急监测方法:可选择既定
32、方法,或从应急监测分析方法库查得方法等。监测布点。可依据由污染物源规模、扩散速度、发生地气象和地域特点等参数,模型计算估计污染物可能扩散范围,并科学地布设对应数量监测点位。通常提议要尽可能多地布点监测。监测汇报格式和内容。应急环境监测响应程序通常以下:接收应急监测任务,开启应急监测响应预案。了解现场情况,确定应急监测方法,准备监测器材、试剂和防护用具,同时做好试验室分析准备。实施现场监测,快速汇报结果。进行初步综合分析,编写监测汇报,提出跟踪监测和污染控制提议。实施跟踪监测,立即汇报结果。进行深入综合分析,编写总结汇报上报。在实际发生事故时,若已知污染物类型,则可立即实施应急预案中应急监测方案
33、。若污染物类型不明,则应该依据事故污染特征及遭受危害人群和生物表象等信息,判定该污染物可能类型,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对于情况不明污染事故,则可临时制订应急监测技术方案,采取对应技术手段来判明污染物类型,进而监测其污染程度和范围等。监测布点,可伴随污染物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改变趋势适时调整布点数量和检测频次。在进行数据汇总和信息汇报时,要结合教授咨询意见综合分析污染改变趋势,估计污染事故发展情况,以信息快报、通报方法将全部信息上报给现场应急指挥部门,作为应急决议关键参考依据。6.4现场应急处理方法明确各事故类型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包含现场危险区、隔离区、安全区设定方法和每个区域人员管理要求;切断污
34、染源和处理污染物所采取技术方法及操作程序;控制污染扩散和消除污染紧急方法;预防和控制污染事故扩大或恶化(如确保不发生爆炸和泄漏,不重新发生或传输到单位/厂区内其它危险废物)方法(如停止设施运行);污染事故可能扩大后应对方法,相关现场应急过程统计要求等。现场应急处理行动方案应该经过充足论证和评定,避免因前期应急行动不妥造成事故扩大或引发新污染事故。比如,灭火方案,应该考虑设置围堰、事故应急池等控制设施,预防被污染消防水向外流溢,引发更大范围污染。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关键包含:快速控制污染源,预防污染事故继续扩大;必需时停止生产操作等。采取覆盖、收容、隔离、洗消、稀释、中和、消毒(如医疗废物泄漏时)等
35、方法,立即处理污染物,消除事故危害。6.5应急响应终止程序明确应急活动终止条件,应急人员撤离和交接程序,公布应急终止命令责任人和程序要求等。7应急响应程序后续事项(紧急状态控制后阶段)明确事故得到控制后工作内容。如应急协调人必需组织进行后期污染监测和治理,包含处理、分类或处理所搜集废物、被污染土壤或地表水或其它材料;清理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总结和责任认定;汇报事故;将事故统计生产统计;补充和完善应急装备;在清理程序完成之前,确保不在被影响区域进行任何和泄漏材料性质不相容废物处理贮存或处理活动等安全方法;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等。事故总结内容通常包含:调查污染事故发生原因和性质,评定出污染事故危害范
36、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影响和损失评定、遗留待处理问题等。应急过程总结及改善提议,如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应急组织机构是否合理,应急队伍能力是否需要改善,响应程序是否和应急任务相匹配,采取监测仪器、通讯设备和车辆等是否能够满足应急响应工作需要,采取防护方法和方法是否适当,防护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等。本章节应该要求恢复生产前,通常应确保:废弃材料被转移、处理、贮存或以适宜方法处理。应急设备设施器材完成了消除污染、维护、更新等工作,足以应对下次紧急状态。必需话,相关生产设备得到维修或更换。被污染场地得到清理或修复。采取了其它预防事故再次发生方法。8人员安全及救护事故通常会对人员产生伤害。所以,
37、提议单列一节,明确紧急状态下,对伤员现场抢救、安全转送、人员撤离和危害区域内人员防护等方案。撤离方案应明确什么状态下应该提议撤离。如以下情况必需部分或全部撤离:爆炸产生了飞片,如容器碎片和危险废物。溢出或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烟气。火灾不能控制并蔓延到厂区其它位置,或火灾可能产生有毒烟气。应急响应人员无法取得必需防护装备情况下,发生全部事故。撤离方案应明确保障单位/厂区人员出口安全方法、撤离信号方法(如报警系统连续警铃声)、撤离前注意事项(如操作工人应该关闭设备等)、发出撤离信号权限(如事故显著威胁人身安全时,任何职员全部能够开启撤离信号报警装置)、撤离路线及备选撤离路线;撤离后应进行人员清点等。
38、本章节应要求在单位/厂区内职员集中办公、休息等关键区域必需张贴位置图,标识当地点在紧急状态下可选择撤离路线和最近应急装备位置。相关人员安全防护方法要具体。对于产生有毒有害气态污染物事故,关键明确呼吸道防护方法;对于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事故,关键明确阻燃防护服和防爆设备;对于产生易挥发有毒有害液体事故,关键明确全身防护方法;对于产生不挥发有毒有害液体事故,关键明确隔离服防护方法等。本章节应明确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对前来联络工作和参观等非本单位职员,必需安排专员在进入本单位危险区域前通知注意事项,和紧急状态下撤离路线。9应急装备列明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清单应该包含种类、名称、数量和存放位置(附
39、各装备位置图)、规格、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信息,以利于在紧急状态下使用。要求应急装备定时检验和维护方法,以确保其有效性。应急设施、装备和器材包含:内部联络或警报系统(附使用指南)和请求外部支援设施。包含应急联络电话、对讲机、传真等通信设备,进行事故报警、紧抢救护或疏散等指令传输广播、扩音器、警笛等装置等。对关键单位,通常要求配置24 小时有效报警装置,24 小时有效通讯联络手段。消防系统。消防灭火器具、火灾控制装备、消防用水及其储池和相关设备,事故应急池(如储存消防产生污水)、围堰等。切断、控制和消除污染物设施、设备、药剂。如中和剂、灭火剂、解毒剂、吸收剂等,溢出控制装备等。预防发生次生火灾
40、、爆炸或泄漏等事故设施和设备。信息采集和监测设备。包含应急监测设施、设备、药剂,和进行事故信息统计、后果模拟软件工具、气象监测设备(如风向标)等。应急辅助性设施和设备。如应急照明、应急供电系统等。安全防护用具。包含保障通常工作人员、应抢救援人员安全防护设备、器材、服装,安全警戒用围栏、警示牌等。常见应急人员防护设备有:防护服、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安全帽、防酸碱手套及长统靴等。应急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应急设施装备器材保障是一项很细致工作,对其中任何一项信息忽略全部可能造成应急预案失效。如没有风向标,则在发生大气污染事故时,可能因为风向分辨不清而造成应急方法失效;没有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可能
41、造成人身健康和安全伤害;不了解各应急设施装备器材存放位置将不能确保其立即投入使用。10应急预防和保障方案明确事故预防和应急保障方案,包含但不限于:预防事故方案。如关键区域巡视检验方案。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及药剂配置、保留、更新、养护等方案。应急培训和演练方案。包含对事故应急人员进行应急行动培训和演练,对单位通常工作人员(尤其是新职员)事故报警、自我保护和疏散撤离等培训和演练等。应明确演练内容和形式,范围和频次,组织和监督。应急培训和演练应该把经典污染事故应急作为关键内容;关键演练应急响应程序;要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场景紧密相关。应急培训可采取课堂学习和工作实际操作相结合形式。演练方案制订和实施可联合
42、相关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共同进行。通常应针对事故易发步骤,每十二个月最少开展一次预案演练。11事故汇报要求向政府部门或其它外部门汇报事故时限、程序、方法和内容等。固体法要求:因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单位,必需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汇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应该依据固体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或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在发生事故后,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汇报。通常应该在发生事故后立即(如一小时内)以电话或其它形式汇报,在发生事故后515 日以书面方法汇报,事故处理完成后应立即书面汇报处理结果。初报内容通常包含:单位法定代表人名称、地址
43、、联络方法(如电话);设施名称、地址和联络方法;事故发生日期和时间,事故类型;所包含材料名称和数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或实际危害评定;事故产生污染处理情况,如被污染土壤修复,所产生废水和废物或被污染物质处理或准备处理情况。书面汇报视事件进展情况可一次或数次汇报。汇报内容除初报内容外,还应该包含事件相关确切数据、发生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应急方法、方法效果、处理结果等。12事故新闻公布明确事故新闻公布方案,负责处理公共信息部门,以确保提供正确信息,避免错误报道。13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明确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14 附件附件是对文本部分关键补充,为应急活动提供必需技术性信息。
44、可包含:(1)组织机构名单(2)值班联络通讯表(3)组织应急响应相关人员联络通讯表(4)危险废物相关方应急咨询服务通讯表(5)外部应急/救援单位联络通讯表(6)政府相关部门联络通讯表(7)本单位平面部署图(尤其标注危险及敏感位置)及撤离路线(8)危险废物相关生产步骤步骤图(9)危险物质理化特征及处理方法简表(10)应急设施配置图(11)周围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12)周围区域单位、小区、关键基础设施分布图及相关联络方法,供水、供电单位联络方法(13)风险事故评定汇报(14)保障制度(15)其它国家危险废物名目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令第1号二八年六月六日第一条依据中国固体废
45、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要求,制订本名目。 第二条含有下列情形之一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列入本名目: (一)含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一个或多个危险特征; (二)不排除含有危险特征,可能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根据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另行制订和公布。 第四条未列入本名目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固体废物和液态废物,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教授,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判别标准和判别方法认定含有危险特征,属于危险废物,适时增补进本名目。 第五条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混合物性质判定,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判别标准实施。 第六条家庭
46、日常生活中产生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油漆和溶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像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和电子类危险废物等,能够不根据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将前款所列废弃物从生活垃圾中分类搜集后,其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理,根据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据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需要,对本名目进行适时调整并公布。 第八条本名目中相关术语含义以下: (一)“废物类别”是根据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理巴塞尔条约划定类别进行归类。 (二)“行业起源”是某种危险废物产生源。 (三)“废物代码”是危险废物唯一代码,
47、为8位数字。其中,第13位为危险废物产生行业代码,第46位为废物次序代码,第78位为废物类别代码。 (四)“危险特征”是指腐蚀性(Corrosivity, C)、毒性(Toxicity, T)、易燃性(Ignitability, I)、反应性(Reactivity, R)和感染性(Infectivity, In)。 第九条本名目自8月1日起施行。1998年1月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公布国家危险废物名目(环发199889号)同时废止。 附件:国家危险废物名目HW39含酚废物炼焦252-012-39炼焦行业酚氰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污泥T252-013-39煤气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污泥T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070-39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