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版)一 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C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
2、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
3、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B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C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
4、称为 ( A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B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A
5、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C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C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6、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2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C ) A 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 A 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 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
7、的根本利益D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23.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 ) A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 康德和黑格尔 C 康德和费尔巴哈 D 谢林和费希特24.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B )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2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 A ) 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6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
8、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 成果,创立了( A ) A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 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27.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C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8.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9.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
9、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30.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C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3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 ) A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唯心主义 C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 古典唯心主义和现代唯心主义32.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 D ) A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 马克思主义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C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古希腊. 罗马哲学D 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10、唯物主义33.先有建筑设计图,后进行建筑的做法( A ) A不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B违反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 C符合二元论原则 D唯心主义一无论的体现3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 )A 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们能正确认识世界 B 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C 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 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35.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3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D )A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 认识的
11、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 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D 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37.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3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 )A 个人积极性的发挥 B 集体智慧的调动 C 解放思想 D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39.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物是感觉的复合 C 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 理在事先40.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A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 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41 从
12、本质上看,认识是( D )A主体主观意识的创造 B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42. 客观实在性是( B ) A 运动的唯一特性B 物质的唯一特性 C 存在的唯一特性 D 意识的唯一特性43.关于意识的起源,正确论点是( D ) A 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B 意识的产生是一个纯生理过程C 意识是人脑主观建构的产物 D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44.事物的规律是( D ) A 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C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5.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因而( D
13、) A 时空是一种纯粹的形式 B 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空是度量物质运动的尺度 D 时空的具体特性是绝对的46.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C )A 可变性 B 无限性 C 不可逆性 D 连续性4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B ) A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 静止是特殊形态的运动C 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D 动即是静,静即是动4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9.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的观点( D ) A 形而上学
14、 B庸俗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朴素唯物主义50.意识的本质( B )A 在外界刺激下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 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纯粹的主观想象 D 在内外刺激作用下人脑发生的生理变化过程5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D ) A 人可以改变规律 B 人可以创造规律 C 人可以消灭规律 D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5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B ) A 主张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5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C ) A 机械
15、唯物主义的观点B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 )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不可知论的观点55.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 不可知论 D 客观唯心主义56.火是万物的本原的观点是( C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 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5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 A ) A 合乎逻辑的 B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诡辩论58.“万物皆备于我
16、”是( D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59.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 C ) A 哲学就是世界观 B 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C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世界是哲学的系统化.理论化6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 A 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生C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D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61.“观念的东西不过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C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
17、主义观点62.“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A 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3.机器思维即人工智能( B ) A 能够完全代替人类的思维 B 能够部分代替人类的思C 能够超过人类思维并统治人类 D 对人类思维不起作用64.实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B ) A 人们的主观努力B 社会实践 C 科学活动D 思想斗争65.世界观是( B ) A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真理性认识 B 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C 哲学家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人对人生的态度6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8、,这是( C ) A 折衷主义的观点B 相对主义的观点C 辩证法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67.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C ) A 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 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 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68.古人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D )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可知的 D 是相对的.6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B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70.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 A ) A 时间空间的特点是具体 .
19、可变的 B 时间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不变的 C 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依赖人的存在 D 时间空间的存在是无限的71.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C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72.时间和空间( 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7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74.“旧唯物主义
20、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B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76.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 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7.“沉舟
21、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D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7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D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8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A
22、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8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8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C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83.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D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8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
23、维方法是 ( A )A 归纳与演绎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85.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D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86.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87.实践的主体是 ( B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88.实践的客体是 ( D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24、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89.实践的中介是 ( A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90.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D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91.“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
25、的92.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93.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C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9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
26、经验毫无用处9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C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6.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C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97.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C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
27、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9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B )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99.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C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00.“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10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
28、真理论10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D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103.“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04.“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B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05.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D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
29、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10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B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107.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0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30、这一命题强调 ( B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10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C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10.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D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
31、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111.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C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112.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C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13.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B )A 具体性B 客观性C 终极性D 全面性114.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 )A 夸大真理的
32、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11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C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116.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 D )A 经验主义 B 先验论 C 绝对主义D 教条主义1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发展变化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11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C )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 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
33、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 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119. “不临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表明作者强调( D )A 知对行的指导作用 B 没有知就没有行 C 知行并进 D 先行后知,重在行120.人们为了获得知识( C )A 只要刻苦读书就行 B 只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就行C 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D 只要抓住“灵感”和机遇就行121.牛顿说:“假如我比别人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D )A 知识来源于书本B 读书是接受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C 读书比实践重要D 要善于学习间接经验,并在实践中消化和发展122.“人的智
34、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23.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B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C 概念判断推理 D 感觉知觉表象124.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D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125.感觉、知觉、表象,它们是( C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26.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D社会
35、心理的三种形式127.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 B )A 完全自发的过程 B 积极能动的过程 C 消极被动的过程 D 主观随意的过程128.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D )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29.“学而不思则罔”,说明( B )A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表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B 通过思维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条件C 人们只要思维就能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D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130.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
36、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31.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D )A 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 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 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3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 A )A 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B 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 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 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133.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C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科学
37、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134.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C )A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 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13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所包含的哲理是( C )A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136.真理就是( D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C 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 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
38、确反映137.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A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C 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138.社会存在( B )A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 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 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 就是指社会环境139.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B )A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C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14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D )A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
39、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 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D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141.药物对健康人没有直接价值,对于病人则有直接价值,这表明( B )A 价值具有客观性B 价值具有主体性 C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具有多维性1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C )A 实践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B 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C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14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
40、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144.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D )A 全部自然界B 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C 劳动资料 D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14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D ) A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 B 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C 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14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D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4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D )A 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 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148.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 B )A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 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